<

津津乐道的意思和用法精选89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津津乐道的错误用法 1、津津乐道的理解词语 (1)、6(打卡第6天)背过了诸多唐诗,你可还记得初唐四杰!(附诗歌资料包) (2)、错误范例:守株待兔——土崩瓦解……(“兔”与“土”虽读...

津津乐道的错误用法

1、津津乐道的理解词语

(1)、6(打卡第6天)背过了诸多唐诗,你可还记得初唐四杰!(附诗歌资料包)

(2)、错误范例:守株待兔——土崩瓦解……(“兔”与“土”虽读音相似,但字形不同,算错误,不得分。)

(3)、成语使用这类题是我们黑龙江省中考的必考题,所以在复习时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四字短语的复习理解。主要是理解词义,其实这也不难,大多数的词是顾名思义的,只有少数的词是有它的使用范围的。例如“津津乐道”。再如“鳞次栉比”的意思是指房屋或船只排得密集,如用在别的方面就错了;“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如果写成老师与学生共享天伦之乐就错误了;“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不能单纯理解为“美好”;“文不加点”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不能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而不能错误地理解为第一个冲上去。这些成语都是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也是我们比较容易出错的。这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我们复习时可以把这些成语整理出来,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从使用范围、内涵、感情色彩等方面理解这些不能“顾名思义”的成语的意思。这样才能保证在中考中不失分。

(4)、——此类具有特指对象的常用成语还有:藕断丝连、青枚竹马、秦晋之好、破镜重圆、汗牛充栋、咏絮之才、巾帼英雄、扫眉才子、徐娘半老、高阳公子、膏粱子弟、红颜薄命、百岁之好、并蒂芙蓉、乘龙快婿、劳燕分飞、母难之日、弄璋之喜、无肠公子等。

(5)、出自: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

(6)、太阳升起来了,一颗颗露珠在叶尖处动着    的光芒。晨雾在淡淡的朝晖中散去,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在天地间    般地描绘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7)、➤ 中考专题复习四: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成语

(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9)、那么,“特此通知”到底该如何使用呢?这里需要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简短明了、精炼准确,这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因此,“特此通知”的使用应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情况不需要使用“特此通知”。 

(10)、方法指导:(1)看诗词题目,往往暗示题材、情感等信息。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提示是一首送别诗。(2)注释不可忽视,往往交代诗歌创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情感。(3)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暗示情感。如:“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字;“怅望青田云水遥”中的“怅”。(4)分析诗中形象特点,可以把握主旨,体会情感。如:诗人借“雁”表达思乡情感,借“柳”表达送别诗时的不舍之意。(5)赏析诗句时看清题干要求,是从某一角度还是多角度赏析。诗句的写作手法应烂熟于心。如: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移情与物、动静结合、运用典故、各种修辞、直抒胸臆等。(6)诗歌链接题,明确比较角度,是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亦或两者兼有。答题时分条列出。(7)联系作者创作风格、经历、课内该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去分析课外诗歌。如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在《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多首诗中。

(11)、议论文常见考点:把握论点。一般是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常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分析论据类型、补写论据或还原论据。看论据重点突出强调什么观点,与哪处的观点吻合,对照文章补写或还原。掌握论证方法,体会作用。品味议论文语言(严密或生动)。理清论证思路。实际就是先分段或层,概括段意或层意,答题格式:首先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论点或论题;接着用什么论证方法,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或发出什么号召。考查某一段落的作用。

(12)、例4中的“秦晋之好”是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

(13)、投稿邮箱:shengchengyuwen@qq.com

(14)、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典故的成语,其适用对象只能特指用于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运用它们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尽管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限制。

(15)、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6)、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其蕴含的意义也有轻重的程度之别,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做恰当的选择,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都是不妥的。

(17)、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备地表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

(18)、出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19)、津津乐道,读音:jīnjīnlèdào,汉语成语,释义: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是说个不停。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开心;道:说。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20)、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于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重复,成份赘余。这样,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了。例如:

2、津津乐道的意思和用法

(1)、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

(2)、 一蹴而就——请看下面的句子:“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明渠奔流东去”。“一蹴而就”,词典解释为: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做事轻而易举。但此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式,如“航天梦想的实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望其项背—成语例句:“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3)、B.李晓霞在第52届世乒赛中夺得女单金牌,成就了个人的”大满贯”,成长为中国女乒首当其冲的”一姐”。

(4)、例各级d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5)、藕断丝连、青枚竹马、秦晋之好、破镜重圆、汗牛充栋、咏絮之才、巾帼英雄、扫眉才子、徐娘半老、高阳公子、膏粱子弟、红颜薄命、百岁之好、并蒂芙蓉、乘龙快婿、劳燕分飞、母难之日、弄璋之喜、无肠公子等。

(6)、妄自菲薄——请看下面的句子:“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就。”“妄自菲薄”,词典解释为:妄,胡乱;菲薄,小乍、轻视。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无疑,此成语用在这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属于不及物性的自动词,不能带宾语。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可以,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

(7)、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8)、这个分类法很有意思,它是2007年的时候一个美国人叫做frankhardy墨菲的提出来的,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茶之精神·阴茶阳茶》,就是我们说的阴阳五行。

(9)、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10)、 罄竹难书——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上学好迟到、上课爱说话、考试喜欢抄袭、又经常搞恶作剧吓唬女同学……总之,是个磬竹难书的坏孩子,我很讨厌他。”此句明显犯了用词语意轻重打当的错误。“罄竹难书”,词典解释为:“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书,写。意思是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例句中的“我”,虽然列举了同桌很多很多毛病,但“毛病”绝不能等同“罪行”,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语义程度过重,显然是错误的。

(11)、例20“坐享其成”的人的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此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12)、有些成语有明显的褒贬之情,或赞扬、或贬斥,运用时应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如果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都是不恰当的。

(13)、这个案例。不用最大量与量小量是最好的。直接用超市通用的3公斤或5公斤油桶,用完即换,安全又卫生。

(14)、B.禁毒是全民舍生取义的任务,因为毒品危害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扰乱社会秩序。

(15)、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16)、“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二是位置错误。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的顶格位置,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居中或靠右的位置,有的甚至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的正上方。三是标点使用不当。“特此通知”后到底用不用标点符号,学术界争论很大、莫衷一是,这造成了实际使用中的严重混乱:有的用标点,有的不用标点;有的用句号,有的用感叹号;有的甚至用黑体加以突出。 

(17)、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18)、目前这类型的例子在自助餐较多,如自助饮料机、自助咖啡机等。建议大家不要食用,因为很多时候旧饮料没有喝完又添加新饮料,时间一久,难保质量。

(19)、成语的运用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即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

(20)、“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用在这里,和整个句子的语境(同学们相聚)不相吻合。

3、津津乐道的说是病句

(1)、然后陈椽先生在这个基础上,又把他内在的逻辑拉到制茶工艺上来。

(2)、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对待基础题要认真再认真,保证不丢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4)、(1)信息提取、概括题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再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中心句,弄清几则材料间的关系(因果关系还是共性),然后分析比较,找出之间关系或共性;最后规范表达。(2)语言运用类题审题后明确考点,回忆相关考点的答题要点。如口语交际类首先注意说话对象、明确身份、恰当使用问候语,表达得体;其次明确说活目的,说清要点(如邀请类要交代清楚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名称等);最后简洁、有序表达。

(5)、C(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别有用心”是贬义词,排除A和D;“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不可用来形容“钻石玛瑙”;“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能用来形容“花艺”。故选C。)

(6)、我想还是回到由工艺来决定茶性,原料不同、内含物质不同,出来的不一样

(7)、生茶的步骤:鲜叶采摘、摊凉、杀青、揉捻、干燥(阳光晒干)干燥以后进行人工发酵,它就变成熟茶

(8)、(1)背熟考试范围内的诗文名句是前提。(2)注意难写字的书写,如“黄发垂髫”中的“髫”、“老骥伏枥”的“枥”;形近字的书写,如“静影沉璧”的“璧”、“沙鸥翔集”中的“鸥”;注意音近字书写,如:“急湍甚箭”中的“箭”、“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不错写、多写、漏写、倒写。

(9)、✔最有用。没用的都学了那么多,有用的为什么不学?

(10)、正确的例子:最大量(杯子消毒液与水位比例)

(11)、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12)、六大禁忌:(1)忌涂改潦草。(2)忌过短过长。(3)忌开头议论。(4)忌分段太少(不要只3段)。(5)忌文不对题(偏题)。(6)忌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13)、A.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14)、C.好高骛远: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15)、南)辕(北)辄 (前)仆( 后 )继

(16)、例如:无所不为——成语例句:“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词典解释为:为,做、干。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可见是个贬义词。而例句是在赞扬科学家的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的精神,很明显,用在这里是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17)、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18)、在下面( )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16分)

(19)、我是不知道云南有什么黑茶的,在这里所指的就是普洱茶

(20)、出自:毛泽东《反对d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4、津津乐道错误例句

(1)、这是一种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话。它也是一种偷取他人字词的隐喻。

(2)、中考中关于字词的考查形式,一是选择题,二是把字词放在语境中考查。无论是哪种考法,多半都是出自教材。

(3)、③简答题:简要评说借用成语制作的广告词。  

(4)、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5)、C(选项中“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6)、例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7)、 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此成语理解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本领”。因其是并列结构,根据古汉语行文对举、意义互训的特点,此成语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或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如果将其看作主谓结构,像个别同学理解的“不学习,就不会做算术题”或“不学习,就没有法术”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8)、A.梦寐(mèi)雷霆(tínɡ)惬意(qiè)

(9)、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10)、20多年前,崔永元与司马南共同揭穿气功大师及特异功能等现象。并现场表演教大家如何吃玻璃、人民币切断筷子等方法。

(11)、今天我们就重点谈一下在六大茶类的分类当为什么把普洱茶分为黑茶是不合理的?

(12)、(浑身)体无完肤、忍俊不禁(地笑了)、(人民)生灵涂炭、(自己)妄自菲薄、(每天)日新月异、虚怀若谷(的胸怀)、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活)安居乐业、(讲得)津津乐道、真知灼见(的意见)、三令五申(地强调)、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难言之隐(的苦衷)、(各种)形形色色、(众多)莘莘学子、(心里)无动于衷、(目前的)当务之急、(显得)相形见绌、(一场)南柯一梦、(好像)如芒在背等。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4)、二是“特此通知”当标注在什么位置。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即标注在正文结束后的下一行前面缩进两个字的位置。其他诸如居中、靠右一侧或置于发文机关名称正上方都是错误的。

(15)、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16)、命题范围为课标推荐的13部,一般涉及五部以上篇目,一般考查主干知识和经典章节,考点涉及作家、国籍,作品中人物形象与相关的故事情节,主题和写作手法等。

(17)、近义词:津津有味、夸夸其谈(此词含贬义)、乐此不疲

(18)、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9)、例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20)、南 )腔(北)调 (左)邻( 右 )舍

5、津津乐道是什么短语

(1)、➤ 中考专题复习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2)、索然无味,汉语成语,拼音是suǒránwúwèi,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

(3)、   一是表示重视。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二是表示强调。《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4)、2 (打卡第2天)文学常识内容庞杂,积累量大,难以备考?(附文学常识总结)

(5)、今天分享一个《物品最大量与最小量》的案例。提示:并不是所有物品都适合最大量与最小量。

(6)、鼎力相助——再看下面的句子:“我说亲爱的老王同志,这事你就放心去做好了,到时候有我们几人鼎力相助,不能完成不了任务?”“鼎力相助”,词典解释为:鼎力,大力;是敬词。整个成语意思是:希望或感激别人的大力帮助。只能用于请托或感激别人,不能用于自己。而例句中“我们几人鼎力相助”,用于己方,显然是错误的。

(7)、抛砖引玉——先请看下面的句子:“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我非常感谢大家都能抛砖引玉、各抒己见,既对我们过去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又对未来工作提出前瞻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抛砖引玉”,词典解释为: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表示谦虚。可见,“抛砖引玉”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而此处是陈述“大家”、用于他方,显然是错的。

(8)、➤ 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高分必读!

(9)、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