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原文
1、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从何而来
(1)、周瑜想杀掉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否则就杀了他,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2)、老实说,刘备对诸葛亮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真能睡”这三个字!
(3)、这一次,曹操命夏侯惇带着十万精兵前来新野收拾刘备。
(4)、诸葛亮率军离开,南蛮人齐齐跪地哭送,他们舍不得这位“慈父”!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借风”之谜呢?
(6)、“你的才能胜过魏主曹丕十倍,定能成就大业、安天下!这个孩子,如果你觉得能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能,你可以取而代之,做这蜀汉之主!”
(7)、接着,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
(8)、由于演义故事的影响,很多三国人物都有了较为符号化与脸谱化的形象,比单纯的史料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形象里,诸葛亮和关二爷,一文一武,通过各具特色的二次创作确立了独特的民间地位。
(9)、你看,因部下造反而消失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是个有着贵族名头,却处处挑战贵族规范的另类家伙。信长曾经的跟班、草根出身的丰臣秀吉,登上了政治权利的最高峰。等到秀吉死后,又是对他称臣的德川家康替了班,讨了一统天下的好处……
(10)、但说到底,日本民间接触的《三国》读本从来都不是完全体,就像一顿丰盛的晚宴,翻译者在外面偷尝了些残羹冷炙,回头出来向各位夸张筵席的丰盛。
(11)、“赵云听令!命你为先锋,带领五百民军!只许败,不许胜!只许败,不许胜!只许败,不许胜!”
(12)、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13)、有的只是,“啊哈哈!刘备那个傻子又吃败仗啦!”
(14)、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秘密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15)、江户时代政治一安定,经济也随之发展,(我们常说“士农工商”)出身并不高贵的工商阶层扩大,有了娱乐活动的需求,让挥金如土的富商取代了武士,成为时代的主角。这个阶段也是净琉璃、浮世绘、歌舞伎等等现在所谓日本传统文化快速成熟的时期。
(16)、小说、同人志、漫画、电影、游戏等等……市面上有太多的娱乐方式,《三国演义》在日本原来所代表的忠义情节被时代弥消后,单纯地作为英雄传奇的符号留存下来。
(17)、“你我是百年不遇的天敌,可也是千载难逢的知音!”
(18)、所以这后半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大唐结束动荡后,将会出个武则天来领导盛世。
(19)、诸葛亮把一张地图摆出来,向刘备证明自己的实力。
(20)、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如果着起大火,战船不能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
2、诸葛亮借东风原文内容
(1)、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2)、后来我因为好奇,在网上搜罗来了原版电子书,随意浏览了一番,没想到实物要比想象中的有趣。如果说之前的日本三国作品,还停留在解构的过程,那么新兴的作品已经完成对《三国演义》的重构了。
(3)、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昭和年间),作家吉川英治在报刊上连载的『三国志』通俗小说,和战后以漫画家横山光辉为代表的『三国志』漫画,再次带动日本的全民三国热,紧接着就是大大小小各种三国游戏在日本百花齐放。
(4)、“能掐会算”、“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是诸葛亮的鲜明标签。
(5)、几乎所有《三国演义》的日本衍生作品,都会经历一个为了迎合日本人价值观而进行改编的过程。谁让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又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什么故事体裁都能拿来使用的年代。
(6)、自公元227年第一次北伐开始,往后的八年时间里,诸葛亮前后共六出祁山。
(7)、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
(8)、说完,刘备又拉过刘禅,让他给诸葛亮行礼,以事父之礼敬重孔明。
(9)、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10)、赵云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夸张)
(11)、“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2)、公元234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年54岁!
(13)、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角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14)、而《三国演义》作为最早一批完全日语化(对日本人而言)的外国世俗小说,书中所表现的战术谋略,在艺术化的手法下,简直是降维打击般的精彩。谁不想当个万人敬仰运筹帷幄的军师呢。
(15)、说着,诸葛亮不带喘气儿地背诵出了《铜雀台赋》全文,并且加重音地强调了那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16)、他让自己作为守护西蜀的门神,日夜不离,也让自己作为北伐的先行者,如果身体不能在路上,那就让灵魂代为前行!
(17)、选择吉期,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坛祭风。
(18)、“火烧博望坡”,仅用几千人就大败了十万曹军,诸葛亮一战成名!
(19)、在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之后,准备实行火攻来打败曹军,但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没有东南风,火计无法施行。而诸葛亮说自己能够借到东风帮助火计成功施行。于是在总攻的当夜,诸葛亮在祭坛上借东风成功,火攻达到了的成效,大败曹军。
(20)、传说诸葛亮在军中指挥作战闲暇之时,会站在战马前占卜,根据占卜写出了一个预测天下大事的书,即《马前课》。
3、诸葛亮借东风原文翻译
(1)、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比喻、拟人)
(2)、一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原来,要达到火攻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而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3)、而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对于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则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4)、举个例子,仅赤壁之战就有像“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苦肉计”“连环计”一连串尔虞我诈的操作,这在之前的日本古典小说里是不曾有过的。相比之下,被称为日版三国演义的《平家物语》所描绘的平清盛和源赖朝之间的攻伐,更像是宋襄公式的贵族争斗,带着浓重的礼仪色彩。
(5)、静、俭、淡、宁、学、志,退可修身,进可治国。
(6)、你看同样是四大名著,隔壁西游记好歹有点动静是吧,那么什么时候能玩到自己人做的三国大作呢?谁也不知道,只能摇摇头,盼国产游戏“蒸蒸日上”了,多少有些很铁不成钢的意味。
(7)、为给关羽报仇,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以倾国之兵讨伐东吴。
(8)、首先诸葛亮借东风这个情节是罗贯中所著的明代小说《三国演义》里杜撰出来的,三国时代的正史《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任何描写。鲁迅说:“《三国演义》里所描绘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所以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完全是小说塑造的,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9)、后半部分意思是战乱动荡一过,将会是日月光耀的黄金盛世。
(10)、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个三国魔改版本,包括但不限于穿越、性转、无双、甚至像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杀马特非主流……所以有时候我也蛮郁闷的,好端端的一个三国题材,怎么就国内掉进了手游坑里。
(11)、他没有想要稳固自己的权力通过联姻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利益,没有把自己的女儿、侄女、外甥女、七姑父六妗子八大姨家的女儿推给刘禅,而是热心地做媒并张罗着,让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做皇后。
(12)、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13)、甚至故事本身也掐头去尾,没了时代背景,单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就戛然而止(只因为作者觉得连载下去没意思了),最后活生生演成了刘关张集团的打拼记。
(14)、“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15)、特别是出于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向外国佬推销四大名著的套路真是让人百看不腻。嗨呀,你说我这人贱不贱。
(16)、《幼三国》在我们的官方商城“宝宝市集”也有售卖。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选择购买该套书籍让孩子边听边翻阅哟。
(17)、要有多优秀,才能让屡屡挫败的对手念念不忘?
(18)、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9)、(图:中华小当家里的特级厨师考试,龙套做的国士无双面)
(20)、“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诸葛亮借东风白话文
(1)、诸葛亮换汤不换药,奇迹般地留下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2)、他在录制音频前先把这套书给自己的儿子全讲了一遍,生动的语气,惟妙惟肖的模仿听得儿子简直是每天不听一回三国睡不着觉。
(3)、他表明自己的志愿,“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张飞听令!你带一千兵,埋伏在博望坡右边的在安林,也以南面火起为信号,火烧敌军在博望城的屯粮处。”
(5)、毕竟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是武家政治的封建社会。古代武将打仗嘛肯定先要求军事服从,所以社会强调忠义之念,由此衍生来服从权威之心、上下级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主人死而家臣殉死,日本人的武士道颇能证明这个观点。
(6)、说起来,“文化输出”这一词语近日很是流行,不论什么事物,似乎沾上这四个字就光鲜了许多,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做,很多时候时候输出去了,反馈作用也来得很凶猛。
(7)、实际上,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发起火攻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8)、剧情里就有八位忠心耿耿的犬士,分别代表“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八德,带领主角的里见家走向复兴,并最终功成身退隐居山林。大决战完全就是仿照《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套着儒家思想来鼓吹武士道版的忠义精神。
(9)、不管后人如何评论刘备托孤让诸葛亮可取而代之的用心,诸葛亮却从未逾越君臣之忠义。
(10)、先取荆州,再取西川,然后图中原,直指天下!”
(11)、而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相当尊崇儒学,一系列闭关锁国,封闭海运的政策,基本上也是明清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在黑船打开国门前,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统治。所以此前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间一直保留有学习「漢学」的传统,有别于所谓「国学」「洋学」,是真的学习汉字,研究中国古籍和中国思想的诗文。
(12)、原来,要达到火攻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13)、而如今,卧龙岗已无卧龙,也无朗朗的《梁甫吟》,再没了那个以管仲、乐毅自比的爱睡觉的先生,有的只是千古的凭吊与追思。
(14)、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不是亲手足却胜似亲手足。
(15)、小朋友,在最下方的“写留言”处给我留言吧~
(16)、小饼干和围裙妈妈 | 恐龙 | 不一样的卡梅拉
(17)、祭水仪式隆重举行,黑牛和白羊都有,只是七七四十九颗人头,被诸葛亮下令替换成用面和成的人头的样子,本来的“蛮头”,变成了“馒头”。
(18)、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
(19)、贴子有些夸张,有些月经,说来还有些“拉夫”色彩,但这里面可以讨论的很多,光就三国故事就可以让所有中国人好好聊上一会。
(20)、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5、诸葛亮借东风的译文
(1)、想我从小时候开始就玩的三国游戏,什么《吞食天地》《三国志》《真・三国无双》都是日本人做的……好不容易出了个《全面战争:三国》,嘿,结果是英国公司CA做的。
(2)、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3)、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4)、刘备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一路厮杀下,终于有了一个官方认证的身份——大汉皇叔。
(5)、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比喻、夸张)
(6)、于是周瑜带领着士兵还有装满浸泡过油的芦苇和柴火就向着曹操军队驶去,等到了曹营,黄盖便大呼:黄盖来降,曹操此时也没想到,见黄盖人员并不是很多所以也没有作太多的防备,等到黄盖将船开到离曹操很近的地方,忽然下下达命令:放火,所有的船点燃了火,一齐向曹军冲了过去,此时风向也极为给力,没过多久曹军水寨就全部着火了,而且曹操先前命令将所有船都绑在一起,这慌乱时刻再燃也是解不开这些船只的,火势越烧越旺,直接就蔓延到了江边。江边曹军的营地也陷入了火海之中,这一仗曹操彻底败了。
(7)、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
(8)、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
(9)、如果《马前课》真是诸葛亮所著,那就不得不佩服了,我们都得感叹“孔明真乃神人也!”此外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袁天罡的《推背图》、刘伯温的《烧饼歌》都类似。
(10)、当然,《三国演义》本身是小说演义,并不是历史,很多情节并不是按照真实战争逻辑来的,故事对治军训练后勤补给等工作进行了缩略,更加突出两类人的作用:一种是军师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另一种是武将出阵讨敌驰骋疆场。
(11)、诸葛亮不仅没把庞统当做自己的死对头,更是苦口婆心,说得唾沫横飞,劝庞统加入自己的阵营,辅佐刘备。
(12)、《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3)、也是54岁生命将终了这年,诸葛亮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家书。
(14)、蓝图做得再好,没有实际业绩,也算不上真本事。
(15)、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16)、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17)、更不用说再早之前的「一騎当千」「恋姫†無双」之类性转作品,如果诸葛亮知道日本人这样子玩他,怕是要气得回魂。
(18)、一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把二十余年的耿耿忠心和殚精竭虑草草带过。
(19)、关羽的武勇和忠义故事,对武者的吸引力自不必说,直到现在东亚各地都有拜关羽像的习俗。演义里本身表现被夸张了不少的赵云,也因为单枪匹马的情节相当契合“一骑讨”(武将临阵单打独斗的决斗文化)而颇受武士的关注。
(20)、“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1)、“关羽听令!你带一千兵,埋伏在博望坡左边的豫山。等敌军来了,先别着急杀,放他们过去,因为辎重粮草在最后面。以南面火起为信号,收到信号后再放火箭(不是飞机火箭,是带有硫磺烟硝可燃物的箭)烧他们粮草。”
(2)、诸葛亮拜访周瑜,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可以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3)、一方面在流入日本后,因为翻译的不完全,缺少本土历史依凭,让《三国演义》在日本民间更像是一种戏剧化的英雄故事集,只是提供世俗的消遣;另一方面又在熟读汉学的上层群体里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成为日本儒家的忠义理念宣传工具。
(4)、人一旦惊讶到某种程度产生免疫了,便也开始疑惑起来:为什么《三国演义》在日本那么火,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又是经历了什么,现在扭曲成这副模样的?……这些问题我也试图了解过,想随便聊聊。
(5)、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硏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6)、但凭着一句,“伏龙、凤雏,二人得可安天下”的金句,刘备放下本该端着摆谱儿的架子,大暑、大寒、顶晒、冒雪地带着关张两兄弟,来请这位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军师。
(7)、这里提到的改动还算是比较灵性的,相当正面的补充,反过来自然也有令中国人看了要生气,非常魔改的部分。
(8)、自从有了诸葛亮,刘备与他同吃同住、密不可分,并说出了“如鱼得水”这个千古流传的成语,“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9)、诸葛亮第一次出任军师,一改刘备之前的自由发挥式战术。
(10)、他吐露自己的本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想吞并南方。吴、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
(12)、如今荆州有了、西川有了、南方定了,接下来,就是北伐中原和为主取天下!
(13)、但实力演技派的他,就是装作不知情,一板正经地和周瑜说,
(14)、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15)、诸葛亮则不然,他不仅能客观地欣赏同时代的作品,更能空杯心态地去认真学习。
(16)、此时诸葛亮发话了,说到要破曹操必须用火攻,现在只欠东风,可见这三个人都同时想到了这一点,过了没多久诸葛亮就设坛做法,没想到一会风向就变了,直接替周瑜迎来了东风,江面上瞬间刮起了东南大风,周瑜火速派出黄盖带领一支队伍直奔曹操主营,其实他们是假装去投降,然后趁机行事。
(17)、好好的三兄弟,忽然横插进来一个孔明,关羽、张飞,自然是不愿意的,打心里排斥诸葛亮。
(18)、翻山岭、独泸水、抗暑热、烧藤甲,七擒七纵之后,南王孟获对这位神一样的蜀汉军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再无反心,甘愿俯首称臣。
(19)、宋代的时候,诸葛亮和关羽就进过文庙和武庙,一文一武,算是官方定性的做出过道德文章与经济世功贡献的伟人,接受百姓供奉。
(20)、“我是主公的军师,再来一个,我往哪儿放?”
(1)、刘禅接替刘备成为蜀汉之主,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却是一个活在诸葛亮庇佑下的天真孩子。
(2)、那年的中秋夜,五丈原的月亮冷如冰霜,它没有照得万家团圆,而是照着万人敬仰的汉丞相的归途。
(3)、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4)、这样,如果着起大火,战船不能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周瑜又使出“苦肉计”:当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将黄盖,然后让黄盖去诈降曹操。
(5)、“天下危难、君主遭罪、百姓受苦,我有心却无力。恳求先生帮帮我!”
(6)、“其实不用和曹操开战,只要遣送两人给曹操,就可以平息战事。天下人都知道,曹操一直惦记着两位绝色佳人,大乔、小乔!他的儿子曹植在《铜雀台赋》里也提到过此事。”
(7)、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到他这里,孙家占据江东三世,可以和他做朋友......
(8)、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了这个气候条件。曹操把战船连锁起来,也源自他识天文、知气候。战船连锁有利于水上作战,只是怕火攻。但曹军的水军在长江上游,位于西北方,东吴水军在下游,位于东南方,农历十月是冬天,吹西北风,东吴缺少火攻条件。
(9)、看着不平静的泸水,诸葛亮的内心亦汹涌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