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论语大全精选63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孔子论孝论语原文及翻译 (1)、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孔子论孝论语原文及翻译

(1)、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3)、试译:季文子凡事要反复琢磨多次才付诸行动。孔子听到后,说:“想两遍就够了。”

(4)、试译: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连着学了几个月,连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叹道:“真没想到曲子这么美!”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7)、(译文) 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8)、试译:孔子说:“臧文仲把蔡国君王的守国之龟据为己有,按照天子的规格把大山雕在龟殿的斗拱上,把水藻画在梁柱上。他的聪明怎么用在这上头?”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句子大全/,可以为师矣。(《为政》)

(10)、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1)、(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12)、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14)、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6)、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17)、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18)、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9)、(译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20)、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2、孔子论语大全

(1)、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      (翻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4)、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5)、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6)、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7)、(译文)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8)、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9)、----------------------------------------------------------- 

(10)、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11)、人生是一部有瑕疵的巨作,每个人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她,遗憾的是,只有当我们离开时才能圆满交上这部作品。

(12)、试译:孔子说:“大道推行不开,乘木排出海吧。跟我走的,大概是仲由吧?”子路听了喜形于色。孔子说:“仲由啊爱猛打猛冲,这一点超过我,可惜不善于取舍裁决。”

(1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4)、26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

(15)、试译:孔子说:“人生在世本当认准正道笔直走,可那些自欺欺人的,却老盼着天上掉馅饼,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16)、试译:孔子叹道:“不成样子了啊我老得!好久了,我没再梦见周公!”

(17)、(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18)、试译: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出任当令尹,不见有喜气;三次免职,不见有怨气。每次离任,总要将自己在任公务的经办情况一一转告新令尹。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忠心耿耿啊。”子张问:“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仁体现在哪里?”

(19)、试译: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晚上死去都不遗憾了。”

(20)、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孔子论语在线阅读

(1)、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2)、(原文)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3)、试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怀恨不记仇,别人怨恨他们就少。”

(4)、(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7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试译:季康子问:“仲由这人,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由啊,办事果决,让他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端木赐呢,可以派他从政吗?”孔子说:“赐啊处世通达,让他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呢,可以派他从政吗?”孔子说:“求噢多才多艺,让他从政有什么不行呢?”

(7)、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8)、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9)、(译文) 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10)、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1)、(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12)、「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3)、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16)、   请将作品及附件同时发送至邮箱1593254576@qq.com。注明作品作者、地址、联系方式,邮件主题上注明“公众投稿”字样;

(17)、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译文)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20)、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论语孔子语录翻译

(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2)、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