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是怎么疯掉的【文案96句】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尼采是怎么疯掉的 1、尼采最后疯了 (1)、因为他压根就做不到,所以最后不得不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2)、老师:昨天很高兴,我终于找到了您为我治疗,家里一直给我找很多医院我都拒...

尼采是怎么疯掉的

1、尼采最后疯了

(1)、因为他压根就做不到,所以最后不得不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2)、老师:昨天很高兴,我终于找到了您为我治疗,家里一直给我找很多医院我都拒绝了,因为我认为他们不会对病人用心,现在大多数医生都这样,而我看了你很多视频,我一直坚信你是很关切我们这类心理症患者的。昨天接受完治疗我很纠结、难过。

(3)、尼采的病史,特别是发疯前的表现十分合乎梅毒的临床特征,要不然,我们也真难以理解尼采在1888年的天才狂热——尼采在一年内竟然完成了六本著作!尼采友人彼得·加斯特断言:“很有可能他只能在疯狂的状况下才能写出他的‘狄奥尼索斯’哲学”。(5)

(4)、尼采代表着所有自我斗争和自我超越的人类精神的典范。当然,是正义的那一方。

(5)、宣布上帝不存在了,上帝死了之后,大家要怎么办呢?一个社会,无法脱离道德评价体系而运转,否则天下到处都是罪恶。王阳明接着说,我心即宇宙,吾心即天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就是上帝。

(6)、弗洛伊德在上引讲话中提到了一个“梅毒公案”:尼采是否患有梅毒以及由梅毒引起了麻痹性痴呆。上面提到的20世纪文化名人都参与了这个“梅毒公案”的争论,且大部分学者都对此持肯定态度,认定尼采确实患有梅毒——弗洛伊德的说法是“脑梅毒”。这里的问题极其复杂,不仅涉及尼采的病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尼采的精神病(不论其起因为何)与尼采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7)、人的生命,活着的最高意义,不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是遵循天的意志和道德评价,来获得一生中的最优结果。

(8)、——选自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全书完)

(9)、所以,王阳明在打倒了孔子和六经之后,继续对理学进行穷追猛打。也就是批判朱熹。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是说,要用天理作为道德评价体系,来管理人们的行为。去人欲,是指去掉人的违背天理的,妄作妄为的欲望和行为。

(10)、当然,也有不乏在较早时期就提出过建设性理论的思想者,但是你会发现,只要这些思想者能够长寿的话,他们大多会在日后站出来反对自己当初的理论。

(11)、对于一些急于“治好”的患者,当他发现了自己竟然有如此多的病态的要求,就会“要求”自己要立马正常起来,因此,他会突然变得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成了一个无所求的人,成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12)、感谢参加2011年春季学期尼采课程讨论班的博士生们的热情参与,特别是马小虎、曲立伟、高琪、韩玮、王晓艳等同学。课堂上的讨论对于译文的改进自然是有不少好处的。另外,课程也迫使我对尼采晚期思想、特别是与《瞧,这个人》文本相关的思想做出深入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因此,课程本身是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13)、只有当我们敢于直面内心中的伤痕,才能还原上进心的本质,而非沉浸在所谓“上进心”之中自我欺骗。

(14)、其中激烈的有分析哲学派的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33岁的时候就发表了《逻辑哲学论》,宣称已经解决了哲学的所有问题。后来的日子里,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晚年的维特根斯坦站出来批评了自己的早期著作,认为其中存在着重大问题,“犯下了错误”。)

(15)、无论如何,尼采的写作实践是具有挑战性的,也许具有某种转折性的意义。在欧洲哲学史上,如果说在希腊,首先通过柏拉图、最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成了一种古典的哲学语言和写作风格(是为欧洲哲学以及哲学语言的第一高峰),而在从康德开始、由黑格尔完成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发展出欧洲哲学语言的第二个高峰,那么,特别是在尼采这里(虽然此前也有像哈曼这样的少数先行者),前两种哲学及其写作风格已经受到了彻底的怀疑,哲学不再唯一地是说理、推论、概念性表达了,而是有了别样的和多样的风格元素。这时候,我们要追问的是:一种非推论的思想还能叫哲学吗?(8)

(16)、第与爱情有关。以尼采的社会地位。身边是不乏美女环绕的,包括一些才貌双全的绝世佳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钦慕尼采的才华,想要和他点燃爱情火花。可惜,由于尼采对爱情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在爱情面前变得越发软弱无力。尼采曾经热烈地爱上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太笨拙,遭到拒绝。天才的自尊遭受打击,他拍桌子砸椅子,暴跳如雷,愤怒不已,在朋友面前痛骂:“那个无耻的女人,居然想把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据为已有!她会后悔的,她会无助地痛苦,而这难道是我造成的吗!我痛恨浅薄的东西,而她偏偏要我浅薄!”然后写了几句诗寄给那个女子:“如果你看到我疯了,我将痛恨你的心酸的泪水;如果你看到我开心了,我将痛恨你对我的轻蔑。”

(17)、编辑:水沐老师说育儿/ 作者:温暖你的心/配图:摄图网

(18)、(2)德博拉·海登:《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李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63页。

(19)、当我们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自然会多花精力做的更好,这种努力是出于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但病态的上进心只是通过把这件事情做好,以证明自己的“优秀”,他只是通过“吾必完美”来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

(20)、老子和孟子都认为,人的道德评价体系,是以天为判准的。人之所以刚出生的时候,是道德完美状态,是满分状态,是因为,天给了人一个道德初始值,就好比说是一百分吧。所有的人,初始值都一样。最后看人的行为表现,在人死的时候,给人评卷。有的人得了一百多分,有的人,被扣掉了很多分,还剩几十分,甚至考了个大鸭蛋。比如,杀人放火,被判处死刑的那些人,就是考了大鸭蛋。

2、

(1)、就像大家都使用的同一个词语,具有相通的感情色彩、理解意义和加工过程,但是,前缀符号却改变了它们的性质和价值。

(2)、求偶的经历也不见得少一些愁苦,问题在于尼采的外表——海象式的特大胡须,还有他的腼腆使他的举止刻板僵硬,像一位退伍少校。1876年春,尼采旅游日内瓦时爱上了一名23岁的碧眼金发女郎,玛蒂尔德·特朗佩达。在一次交谈中谈到亨利·朗费罗的诗,尼采说他还没有见过朗费罗的“追求卓越”的德文版,玛蒂尔德说她家里有一本,愿意抄一份给他。尼采受到了鼓励,就请她出去散步。她把房东太太带来作陪。几天以后,尼采自告奋勇为她弹一曲钢琴。再下一次,她从这位巴塞尔大学31岁的古典哲学教授那里听到的是求婚。“难道你不认为我们两人在一起比各自单独生活会更好,更自由,因此更卓越吗?”顽皮的少校问道,“你敢不敢与我共同走完所有生活和思想的道路?”玛蒂尔德不敢。

(3)、尼采:如果拥抱现代派哲学,任何人都必须翻越尼采这座山。

(4)、尤其在自己的心目中;然而别人的承认与否也至关重要,一旦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就会愤愤不平;

(5)、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被爱,并且感激被爱,需要自我控制,谦虚礼貌,体贴他人。这些看似是“正常的”或具有美德的。鉴于以上的事实,有个问题必定会一再被人们提出:

(6)、所以说世人们总是很容易被自己亲眼看到的表面现象所蒙骗,以为自己亲眼看到的,难道还有假吗?当你知道你眼前所看到的只是人家已经布好的局,让你来看。当你知道他们都是十足的演员,毫无感情友情之言,你是不是很崩溃?

(7)、然而,王阳明既不理解孟子,也不理解老子说的赤子。他打着孟子的旗号,把良心、良知和良能,全部给歪曲了。

(8)、很多人乐于去谈论尼采的人格,比较起来,却少有人愿意谈论尼采在哲学上的建树。他更像一个象征,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不是他自己要疯狂的,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清醒的人只要有一个就会被人们视为疯狂。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现象,才会发现那些时代的先行者是如何的伟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

(9)、很多读者问,诡异的光啥意思,考题也问了最后一段的意思

(10)、对爱与被认可的神经症性需求不加区分地取悦他人、讨好他人和希望被他人认可的需要;不由自主地迎合别人的想法;注意力中心在别人,而不在自我,把别人的愿望和意见视为唯一重要的事情;害怕张扬自我;害怕别人的敌意或自我内部的敌意感。

(11)、那么间接地是不是还可以看到这种迷信现象,在很多比较偏远的地方仍然存在?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估计都是没有见过世面,或是没有文化造成的吧。

(12)、去单位实习的时候,虽然他年纪小,却逼着自己表现得老成和沉稳,结果整个人就好像是“特工”,生怕自己露出一点幼稚的迹象。

(13)、当然,庄子可能会好很多,在上述的几位思想家里,庄子还是比较奇特的,他可能也吃了很多苦,内心的苦,但是他将这些东西化为无形了,用一种超脱的、我们也不得不佩服的审美境界极高的方式来去展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在此,我对这位“奇人”持极尊敬的态度,对他的整体意见,暂时保留。

(14)、②精神分析的学习一定是精神分析学习本身是最精神分析的,因为它强调的不是对错,不是完全掌握,而是碰撞不同视角。

(1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哲学家、语文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16)、尼采在一个路边摊上,买到了一本落满尘土的旧书,这本书就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废纸一叠,然而尼采看到了一粒灯火、黑暗中的灯火。叔本华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光明存在,尼采更要让这个世界沐浴在光明之中。

(17)、他在健康和“缺陷”这里,正是由于他过分的不健康,所以尼采更加比一般人懂得什么是“健康”。也正是由于尼采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缺陷”,所以他更加比一般人懂得什么是“缺陷”。

(18)、“上进心”本没有错,错在于你利用了上进心来逃避现实,维系幻想,找到安全。

(19)、所以那就像我们说生命最初,一个人说:你好;那人说:你在呀,我也在。仅仅是这样,这两个人不分彼此,相遇的灵魂就是这个样子。你可以指导,但是传递过去的氛围是对方没有一个主体或者比谁高,谁在咨询谁,这是他们的理念。

(20)、我可能更熟悉的是经典理论弗洛伊德这一派,但我也会觉得我受到来访者的影响非常大。那谁是主体呢?他们建立的很多新的设置、新的疗法尤其是后现代。我觉得他们的理念让人很感动,比如说他们提出了无思无欲。

3、

(1)、霍妮接着谈到:“重新审视这些倾向时,一个需要考虑的突出点是:它们所暗含的需要和态度本身,并没有一个是“变态”的或者是缺乏人性价值观的。

(2)、而是,转换成了,生命的最高意义,就是遵循自己的意志,看是顺应自己还是违逆自己的意志,来给自己的一生打分。

(3)、如果说你能够很好的对来访者做动力理解,然后你又去使用认知治疗的那种框架、操作这也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我是没有做过的。但我知道大家熟悉的徐勇徐老师,他是一个精神分析出身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你掌握的知识有了,但是能不能做出感觉,要看自己的学习,后期就会有一个更高阶的进步,像一些研习小组、中字班等等都可以了。

(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6)、然而人们的精神已经长久被上帝占据,没有了上帝的奴役,人们感到无尽的空虚。尼采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意志作为精神的寄托,拥有了意志才能主宰自己。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拥有意志才能拥有人生。生命意志超越理性而存在,将向所有压迫者和强者挑战,从他们的手里重新夺回自己的意志。

(7)、1889年,尼采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

(8)、敲黑板一次,王阳明认为,人之所以会变成坏蛋,是因为有了一套,评判人的善恶的评价体系。只要摧毁了这套评价体系,那么,人人都能原地变成好人。好比说,只要考生把评分的老师都打死,自己给自己评分,那么人人都能得满分。自己评价自己的道德,这样就能重新致良知了。

(9)、尽管很多人说,他输了,因为他最后疯了。但我却觉得,这是他赢的标志。

(10)、科胡特强调的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对来访者要深入,我们要让来访者感觉到我们事事跟他相遇。但克恩伯格攻击科胡特,他的有名的弟子叫皮特·冯纳吉,搞心智化的那个。但是科恩伯格他自己很在乎内在驱力作用的。

(11)、尼采到底为什么发疯呢?在翻阅了《尼采传:上帝死了!》之后,发现大概有三个原因。

(12)、同王阳明把孔子和六经,都贬低的一无是处。同样,尼采对耶稣,对基督教的最高权威书籍,也贬低的一无是处。在尼采的眼里,耶稣只是个好笑的呆子。

(13)、"疯子"都是后天形成不是先天的精神疾病,精神病人只因想的太多,有的死后才被人们发现"疯子"生前的所作所为是常人不了解的真理,是超前的理论和设想,人虽死去,但是对人类发展贡献是卓越的,是由环境现时社会和周围人的不解而造成的损失,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14)、这个地球,是个秃子,没有哲学家。而读哲学的虱子,又爱拿哲学来装一回逼。明摆着嘛,权力意志,超人,上帝之死……炫酷当然要炫的高大上;实践理性,先天综合判断,绝对命令,善良意志……跳蚤当然听的有些懵逼:你知道的太多。

(15)、比如说人天生有哺乳的欲望,那么她就要为了获得乳房去挣扎,她要去做很多努力。人获得了哺乳跟成年之后要获得很多很多爱甚至是事业的成功,这都是有一个内在生命驱力的作用。

(16)、那么就这事来说,用尼采的那句话来思考,大家是不是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人也都只看到了眼前,却没有看得更深,更远呢?

(17)、相信很多人愿意去看这个局,也是处于对朋友的相信。可没想到这是朋友和其他人所布的局。所以说,用尼采那句话来看这事,女大学生为我们揭开了湖水表面上的真面目,然来都是假的,都是做给人看的,只是为了展现出来最美的一面。

(18)、这些需求难道不是那些具有不同价值、不同应对生活方式的人们既有差别的表现形式吗?

(19)、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我简单说说,尽量简洁。

(20)、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由尼采《瞧,这个人》所引发的哲学以及哲学家的身位或位置问题。如前所述,尼采在他的这本“绝笔之作”中透露出一种令人讨厌、甚至于令人难以忍受的自大狂口吻,可以说把欧洲哲学和哲学家自古就有的自负和狂妄推到了极致。我们知道,起自希腊的西方哲学自始就有一种王者心态,实即一种自大情结。传统哲学的这种唯我独尊的自大定位,是通过一种理论论证和体系构架来完成的,是通过一种知识理想和人类等级理想来曲折地传达的,从来都不好意思以第一人称来表态;而在尼采这里则不同了,尼采在《瞧,这个人》中是径直的毫不掩饰的“夫子自道”,说的是我“这个人”为何如此如此、多么多么英明伟大智慧。就此而言,尼采已经走向了“哲学自大狂”的极端。

4、

(1)、有了良知之后,就会产生良欲,自然就不会作乱。良欲进一步,又会产生良能。这种有良欲和良能的人,就是良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人。

(2)、为什么说尼采和王阳明都是疯子呢?因为尼采后来精神出了问题,王阳明的精神也出了些问题,而且,王阳明的弟子们,很多也都疯疯癫癫的,成为了精神病人。

(3)、在当时的欧洲,资本经济兴起,人们从心底渴望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欧洲大陆仍然被封建专制所笼罩,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宗教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灵魂,人们在思想上臣服于上帝,在行为上受制于教会。封建制和宗教构成了黑暗的世界,人们浑浑噩噩看不清脚下路,更加不能仰望星空。

(4)、尼采,这个戴着眼镜、形容枯槁、一辈子被眼疾、胃病、神经衰弱折磨得死去活来,却仍能提出超人哲学的瘦弱男子,在一九○○年,发疯后的十一年永远闭上了眼睛,而他的思想却被反犹主义的野心妹妹伊丽莎白大肆兜售给纳粹。希特勒后来将《尼采全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意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尼采的强力意志、超人理论,被纳粹片面吸收并应用于战争。尼采的哲学深深影响了一群人:哲学家雅斯培、海德格尔、萨特、卡缪、德里达;文学家赫塞、茨威格、萧伯纳;中国的梁启超、鲁迅、陈独秀……

(5)、不过,尼采间或也同意瓦格纳的关于婚姻的重要性的论点。他在给一位已婚友人弗朗兹·奥弗贝克的信中诉苦说:“亏了你的妻子,你的境遇比我的好百倍。你们共同有一个巢,而我充其量有一个穴而已……偶与人接触就像是放假,是自我救赎。”

(6)、通常在外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荒唐,但他却可能置身于迷雾之中而不知所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些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只有对目标的执着,非常拼命或不切实际。

(7)、(8)本人曾围绕尼采之后、受尼采激发的海德格尔的多重思想努力,撰写《一种非推论的思想还能叫做哲学吗?》一文,刊于《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

(8)、上帝死了,圣人死了,卫道的理学家们也死了,这就出现了道德真空,没有了道德评价体系,所以要重建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评价体系,重估一切价值。所谓的重估一切价值,就是建立在重判善恶之上的。也是建立在王阳明杀死朱熹,和尼采杀死黑格尔之后,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事。

(9)、从这点而言,到现在为止,其实精神分析越来越不排斥弗洛伊德的性驱力理论,只不过大家也开始很尊重关系学派,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10)、作家巩高峰的文章《一种美味》,被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为阅读理解题,其中一段“......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11)、但这依然是被“要求”所控制,依然是在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常人”。

(12)、主要领域:伦理学、美学、价值理论、心理学、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虚无主义、诗歌、悲剧、历史哲学、反基础主义 

(13)、正如,你对爱、权利、地位、荣誉的依赖一样,这些都成了你的“盔甲”,但“盔甲”虽然给了你暂时的安全,但却阻碍了你成长——不直面伤痕,何时才能医治伤痕?

(14)、比如,一位患者在一次考试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还有五分钟,你怎么还没有写完?

(15)、从逻辑上来讲,“上进心”导致了病症与冲突,那么不要上进心,做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甚至是没有任何追求,一个醉生梦死,安于现状的人才是最健康的。

(16)、当尼采和王阳明,都有了这种想法后,他们就真的开始,去刺杀老师,去瓦解老师们所代表的,那套道德评价体系了。

(17)、尼采很多话都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尼采的文字就是有这种无穷的魅力。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句也是尼采最深度的一句话,仅15个字,却一针见血,很刺耳,富有哲理!这句如下:

(18)、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尼采是怎样挑战上帝,构建全新世界的吧。

(19)、步行7小时之后,大部分是在雨中,我在筋疲力尽状态下到达了科尔瓦奇山峰,覆盖恩加丁山谷的云层就在脚下。我在背包里放了一瓶水、一块瑞士多孔干酪,还有从锡尔斯-玛丽亚村的艾德维斯旅馆带来的一个信封,我当天早晨在上面写了一段那位登山哲学家的语录,企图在海拔3400米的岩石上在山风中面对意大利读它。

(20)、所以我们看这样的新闻,不能光光只看表面。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例子在发生。大多数人却只关心他们为什么打死了父母,然而就没有了下文。也只是看了个表面,却没有发现社会更深的一种现象。

5、

(1)、所以说水如果够深的话,湖面就遮住了不足的地方,却只露出了美丽的一面。所以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这句话也很富有哲理,以及做人的处世之道,我们做人切勿只看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应该看到深一些。

(2)、我真有点纳闷了,人家曹雪芹驾鹤西游了,写了不少东西,后世愚钝不明觉厉,咋办呢?大家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旺盛,猜吧!于是诞生了《红学》,可是这《张学》有点意思了,张教授本身活蹦乱跳,一家老少养的膘肥体壮,竟然同时养了数十位徒子徒孙来研究他。

(3)、无思无欲的治疗师的治疗工作要做到,很纯粹的关注此时此地。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此时此地不评判,甚至连协作都不到,就是我在,你也在,在了干嘛都不重要了,只要你在,我在。所以他们这种感觉是非常让我推崇的。

(4)、那么用尼采那句话来看这事儿,我们就不能只看到表面,要多去思考更深的一面。这家为什么要去请神婆?为什么不选择去医院拯救自己父母?为什么要相信迷信来拯救父母?这些都是该去思考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已经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5)、到尼采31岁的时候,他的失眠变得愈加严重,各种病症的继发症一起发作,导致他从头到脚几乎就没有多少好的地方。

(6)、比如,一位非常在乎成绩和别人看法的男性患者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突然变得不努力,逃学,玩游戏,和之前判若两人,整天活的如行尸走肉一般。

(7)、其他哲学家,斯宾诺莎磨了一辈子镜片,康德散了一辈子步,胡塞尔当一辈子老师,费希特感染瘟疫病死,黑格尔也当一辈子老师死前还当过校长。

(8)、若你热爱哲学,可又嫌弃它深刻晦涩,三天翻了两页,那么一定要先来一波神操作,读一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一定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它与其说是哲学书,不如说是哲学诗,它没有令人窒息的教条、呆板停滞的体系。深入沉静地去领悟它,你会感受到思维的泉水跃动成水珠儿或汇聚成洪流,时而变幻无穷,时而热情驰骋。

(9)、尼采的书太枯燥了,也太“碎”了。如果不是抱着一定的决心,以及拥有相对多的时间,并且一定是要在自己的自身有足够的基础人生和生命阅历的前提下去读尼采,那很可能读不进去,读不懂。读不懂的时候,先不要读,换个时间、换个方法,再去正确地读。否则还不如索性不要去读,以免徒增烦恼、平添困惑、加深误解,还带来挫败。

(10)、 “一个病人的心灵,往往比一个健康人还要健康。”

(11)、但是我认为想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没有错,只是我当初的操之过急,承受了很多我承受不了的东西导致我失去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而变得不自信,而我不接受这样的我,从而就像有两个自己,我想要去掩盖不优秀的自己而虚伪。

(12)、本书最早的中译本应该是徐梵澄做的译本(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据说当年鲁迅还为他的译本做过校改;1947年一年内出版了两个新译本,一是高寒翻译的《看哪!这人》(贵阳交通书局1947年版),二是刘思久的译本《看哪!这个人》(文化书局,1947年版)。我手头只有徐梵澄的译本(书名立为《尼采自传》),该译本现在收入《徐梵澄文集》第6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梵澄先生的这个译本做得古色古香,但严格性方面就差些了,有许多明显的错讹,令人遗憾,与他翻译的《苏鲁支语录》有天壤之别(后者虽然也不算严格,但少见有明显的错讹)。还有一个中文译本是根据英文本做的,品质更成问题,几乎没有参考的价值。

(13)、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没有错,但要求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就大错特错了。

(14)、尼采是外国人。外国人写的书,“翻译”的重要程度超过了一切。市面上有太多说难听一点的话,将外国名著翻译成了垃圾的东西,这是利益链所驱使的,不管张三李王二麻子,只要他有翻译的资格(本钱、条件、资源…当然,也需要懂那门外国语言,但是,不一定非要自己懂,也可以张三雇名不见经传的王二来翻译,只要将一门名著变成了可流通的“商业产品”就可以),他就能借着外国名著的巨大影响力来变出一类“商品”去市场上售卖。而这“商品”的质量究竟怎么样,可以这么说,同一本外国巨著,不同的人来翻译,简直再生产出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而那糟糕的“翻译”,是对原著作家的最大伤害和玷污!也是对读者的最大欺骗和耍弄。很可惜,我敢笃定,在尼采的身上,发生了无数这样的事情。

(1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普鲁士洛肯吕岑镇(今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吕岑镇),逝世于1900年8月25日,享年55岁。他是19世纪的西方哲学家。

(16)、其实,患者眼中的“普通人”一点都不普通,毕竟并没有各个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和每个人都处好关系的“普通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