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简介20字最佳答案精选83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刘禹锡简介20字 1、刘禹锡简介20字左右越少越好 (1)、得益于现在的科技,让我们在看书的同时能便捷的获得听觉的享受,而听正是孩子最自然获取知识的方式,若虹妈妈毕业于南京师范...

刘禹锡简介20字

1、刘禹锡简介20字左右越少越好

(1)、得益于现在的科技,让我们在看书的同时能便捷的获得听觉的享受,而听正是孩子最自然获取知识的方式,若虹妈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事过很多年的普通话考核工作,也做过十几年的语文老师,更是一位陪伴孩子成长十三年的妈妈,扎实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温暖的育儿教育经历,让她更懂得古诗中所蕴含的内涵,声声句句中,传递是温情,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2)、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

(3)、提到屈原,一定能想到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相传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尽。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陶渊明陶渊明

(4)、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5)、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4)

(6)、即使现在的我已经老去,即使我终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即使这个世界并不尽善尽美,可我始终坚信:

(7)、一个是名满天下的诗魔,一个是铮铮铁骨的诗豪。

(8)、刘禹锡知道白居易爱鹤,到苏州之后弄到一只华亭鹤寄给远在洛阳的老友白居易,知道白居易爱喝酒,又有自己酿酒的技艺,还从苏州专门寄来上等糯米。正好在浙东观察使任上的李绅给白居易寄来杨柳枝舞衫,白居易见到这两件东西高兴得手舞足蹈。会昌二年(842年)七月刘禹锡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白居易闻听挚友谢世痛心不已,挥泪写下《哭尚书刘梦得诗二首》。

(9)、  喜马拉雅电台课程直播频道请搜索:声音美容师文枫

(1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11)、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1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3)、听了这些句子我们就知道,这刘禹锡的诗在白居易这样当代大文豪的眼中到底是什么样?刘禹锡是个有人生经历的人,在他被贬谪期间经历了很多的重大事件。比如想当初他和柳宗元同时被贬,柳宗元被贬谪到了广西的柳州,他被贬职到贵州的播州,播州的生活条件很差,柳宗元果断向朝廷提出申请,说刘禹锡母亲的年龄很大了,如果贬到荒僻的播州,那母子之间可成永诀!所以我愿意和他调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后来朝廷体会到刘禹锡这样的苦处,所以就把他改换到了连州。应该说柳宗元的行为对刘禹锡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14)、712-7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5)、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yàn)滪(yù)堆:瞿塘峡口江中的巨石,亦作“犹豫堆”“英武石”,今已炸毁。

(16)、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唐诗选胜直解》:风无形,随四时之气而生,曰何处惊之也。秋风秋雁并在一时,若风送之者然,况万物经秋,皆将黄落逐臣孤客,无难为情,曰“入庭树”,曰“最先闻”,惊心更早,宋玉悲秋,略与仿佛。

(17)、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18)、“若虹妈妈说古诗”系列一套三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编写  《踏歌声》是第一本,《少年游》是第二本,《思无涯》为第三本,书名分别选自每本书里的诗,踏歌声取自李白的诗《赠汪伦 》, 少年游取自王维的《少年行》这首古诗,有鼓励孩子在诗海遨游的意思,思无涯,即学了180首古诗,学到了知识也有所思考,学无止境,层层有递进,与若虹妈妈说古诗的内容相契合。  

(19)、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人们说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他同辈的人早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0)、说实话,浸淫官场多年,我并非不懂游戏规则之人,亦不是看不透世事的人。

2、刘禹锡简介20字最佳答案

(1)、·             《汝州上后谢宰相状》(19) 

(2)、刘禹锡的籍贯,他自己说的分明。七十一岁时,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自称:"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夫人子胜封中山王,溢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待,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隔不可依,乃葬阳之檀山原…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未应进士,遂及大乱,举足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其后为淅西从事,本府就加盐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墑桥"。很清楚,他的远祖是汉代中山王刘胜之后,其后子孙为中山人,七代祖在北朝时,迁居洛阳,其后世世代代变为洛阳都昌里人。到刘禹锡之父刘绪才因避难东迁。这样看来,中山是刘禹锡郡望,洛阳是其籍贯,应没有问题。而且就在同一年,刘禹锡又在《汝州上后谢宰相状》中说:"忽蒙天恩,稍移迈郡,籍占洛阳,病逝江干,老见乡树。荣感之至,事倍常情。"这是他从苏州刺史调任汝州后写的。文中说,他家在河南,籍贯在洛阳,自不应有误,后来清代修《洛阳县志》,也说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

(3)、白居易接着说,他跟元稹唱和的诗特别多,元稹经常跟他开玩笑说,我和你二十多年来既是朋友,也是敌人,既是有幸也是不幸。有幸的是我们彼此唱和吟咏,性情声名远播,这特别好。不幸的是,江南的侍女他们都说才子元、白。因为有你,白居易,所以使我无法独步当代,不能独领风骚。

(4)、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2)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4)  之称。

(5)、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6)、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7)、面对无耻鼠辈们的步步紧逼,我不屑地笑了。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8)、⑴诗题下原有注:“汉末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9)、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10)、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11)、谁说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谁说人的命运天生注定?我刘禹锡就偏偏不信命,只要心中光明,何惧黑暗!

(12)、我们这么来给刘禹锡算一笔账。就在永贞元年,也就是公元805年,唐宪宗贬谪他到连州刺史算起。在这20多年里,刘禹锡先后在连州做刺史,于湖南的朗州做司马,在四川的夔州和安徽的和州做刺史。这些地方有的属于广东,有的属于湖南,有的属于安徽,有的属于四川。但对作者来讲,他用巴山楚水这四个字概括了他在这些地方做官的经历。因为这些地方在唐朝当时都属于荒远之郡,都是不受人待见的,官员都不愿意去的,只有像他这种贬谪之臣才会到这些地方去做官。

(13)、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4)、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15)、十年之后,由于在地方政绩斐然,我和子厚先后被调回中央担任要职,从而进入核心政治圈。

(16)、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17)、纵观刘禹锡的诗文生涯,他的很多诗文都揭发了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讽刺权贵,也是因此他一次次受到上层的打压,但是这样的打压并没有让他丧气,反倒是增长了他的文人气质。刘禹锡一生受到过很多的打击,也曾经贫困潦倒过,但是这反倒是养成了刘禹锡乐观向上的心态。刘禹锡的诗词大多都是简单清新,有着不少的哲学色彩,或许这和他哲学上的研究也有着关系。刘禹锡在儒家经典上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于天人的思想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他的思想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唯物主义的倾向,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刘禹锡还用自然研究来辩驳了自古以来佛道两家对于“空无”才是世界本质的理论,认为万物的生长都是有着自己的过程,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18)、公元815年,大唐元和九年,在历经十年流放贬谪后,我被重召回京师。

(19)、⑶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20)、我随即前往柳州处理子厚的丧事,并请文坛最大V韩愈来为子厚撰写墓志铭。

3、刘禹锡简介20字左右(少于)

(1)、刘禹锡籍贯争议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江苏徐州,第二种说法是河南洛阳,第三种说法是浙江嘉兴。

(2)、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15) 

(3)、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4)、宋人黄庭坚《山谷题跋》: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异曲也。昔东坡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刘梦得《竹枝》九篇,盖诗人中了工道人意中事者也。使白居易、张籍为之,未必能也。

(5)、“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6)、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7)、刘禹锡擅于写诗,诗风朴实流畅,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其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

(8)、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9)、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为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年富力强、春风得意之时,被从繁华的京城贬到荒凉偏僻的地方,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可是,放达乐观的刘禹锡,不但没有消沉,反而将不幸化为动力,写了一首又一首格调昂扬的诗歌。《秋词》两首就是他不同凡响的秋的赞歌,我们选取的是第一首。

(10)、唐朝著名诗人、哲学家,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有诗豪之称。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11)、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16) 

(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1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4)、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15)、    清代大诗人袁枚笔下最美的一首诗,短短20字,写出了最美的春天

(16)、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竹枝词》二首之一。(14) 

(17)、开篇两句就写出了当时的季节,“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秋风是从哪里开始吹来的呢?你看那天上的大雁都已经从头顶上飞过,去到南方。在古典诗词当中,秋风和大雁这两种意象是紧密相连的。都是在说明秋风萧瑟的季节,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伤感,此所谓悲秋;而在此时,大雁为了越冬从北方飞向南方,由大雁想到自己,更让人表达出思乡之情。

(18)、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刘梦得《竹枝》九篇,其一云: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其一云:“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其一云:“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曾摧。”又言昭君坊、瀼西春之类,皆夔州事。乃梦得为夔州刺史时所作。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

(19)、“江上朱楼”一首,写当地民俗风情。杨柳本是夹河而生,诗人用“桥东”“桥西”加以重复指示,把人的视线牵移到此,在人的刻意关注中,杨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气息便愈加浓郁可感。把桥上的行人用“人来人去”来表现,以见其熙熙攘攘,人流涌动,充满了动感,紧接着缀以“唱歌声”三字,歌声与往来行人牵引杂合,忙碌而繁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土俗民风的独特性因这些词语的重复而得到了更突出的显示。

(20)、  喜马拉雅电台课程直播频道请搜索:声音美容师文枫

4、刘禹锡简介20字左右(不少于)

(1)、永贞革新、诗歌创作    目录1 人物生平   ▪ 早年生活  ▪ 贬谪生涯  ▪ 晚年生活    2 文学成就

(2)、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3)、纵览三首诗,作者虽然都是用的同一个曲名,写的却不是一个情景。第一首黄河的壮观以及源远流长,强调的是一个“自天涯”。第二首描写的是淘金的千难万苦,突出的是一个“辛苦”。最后一首状写黄河两岸的风光之美,烘托出一个“渡却”。

(4)、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5)、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6)、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7)、刘禹锡(772年-842年),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8)、在三月的春光里,我悲愤写下一首《玄都观桃花》:

(9)、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0)、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1)、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12)、刘禹锡独特的遭遇,必然反映在其诗文之中,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弥平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岁夜咏怀》),“此地非吾土,闲留又一年”(《思归寄山中友人》),“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有感》)等,写出了作为逐臣的心情。这样,政治上失去前途,无可奈何,不得不逃入禅学中求取绝望中的安慰。刘禹锡的诗中颇多与宗教界的人士往来酬唱之作,如《送僧方及及南谒柳员外》中的方及,便为在九江出家的和尚。其他如《谒柱山禅师》、《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送深法师游南岳》等。《全唐诗》中刘禹锡的诗作,涉及此项内容约20余首。因此,尽管刘禹锡在哲学思想上持唯物主义观点,但佛教思想〈唯心主义〉依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历经沧桑之后更是如此。因此,佛教的“因果论”、“因缘观”、“空”的观念必然深深影响了刘禹锡,特别是“空”的观念尤能帮助其超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失落与痛苦,排遣忧愁苦闷,达到精神洒脱的虚幻的心境。特别是佛教发展到唐朝,禅宗在经过与儒、道的交融后,所体现出来的“净心,自悟”的达观、洒脱,又无拘无束的思想特色,更是文人用以自我解脱的“不二”法门。如《磨镜篇》中的“白日照空心,圆光是幽室”,《谒柱山禅师》“色身岂吾宝,慧性非形碍”等诗句便充满了禅趣佛理。“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乐观豪迈,潇洒自在,可见一斑。

(13)、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14)、清人吴瑞荣《唐诗笺要》:按此词起于《巴渝》,唐人所作皆古蜀中风景,后人效此体于他地为之,非古矣。

(15)、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16)、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17)、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18)、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9)、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虎落平阳被犬欺,何况我还是拥有带罪之身的病虎呢。

5、刘禹锡简介20字三年级

(1)、我叫刘禹锡,字梦得,33岁之前,我的人生可谓开局华丽、风生水起。

(2)、淇(qí)奥:即《诗经·卫风·淇奥》,借指卫国的民歌。

(3)、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