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关道德的名言
1、老子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第一件事,影响成就了同时代的另一位文化巨擘孔子。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孔子回去后闭门三天没说话,弟子问其故,孔子答道:
(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孔子受老子影响至深,曾慨叹“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追求真理之志向不灭。
(8)、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诚全而归之”。这句话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曲则全”最重要,人生最伟大的作为,不必要求成功在我,无论在道德学问上的成功,或是事业上的成功。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经》第十八章
(11)、由德进道是—门实践学,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生命再造实证工程学。
(12)、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反面说的意义深刻,不但深刻,而且更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因为佛家与儒家是从正面上说的,往往变成了教条式的告诫,反而使人产生抗拒性的意识。
(16)、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17)、第五次问道,《庄子》记载,孔子59岁问道于老子,地点在陈地。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9)、“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20)、要达到大道佳境,德就是进道之阶,成道之舟,合道之梯。老子讲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是人生修身立命的理论总纲。
2、老子关于道德
(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老子·德道经》所阐述的大道是宇宙大科学,既有大系统理论,也有科学实证方法,是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统一体。
(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老子的名言警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7)、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明)洪应明《菜根谭》
(8)、由此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实为《老子·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篇。
(9)、“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10)、当一个领导群众的人,千万不可有“自见”,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所有的智慧,集中为你自己的智慧,你的智慧就更大了。那就合乎“不自见故明”的道理了。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12)、执着了自己的主观成见,便同佛家所说的“所知障”,反为自障了!因为自有主观成见,就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因此而说“不自见故明”。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不自矜故长”。“自矜”,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叫自尊心,说不好听就叫做傲慢。
(15)、(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7)、(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8)、当代哲学家张岱年说,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道”字在《道德经》一书中出现73次,“道生万物” “道法自然”是该书的思想精华。
(1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0)、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3、老子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1)、(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换言之,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中就有混沌的物体存在,它幽静无声,广阔无边,无依无靠又长存不改,它就是化育万物的慈母。因为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8)、(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1)、大丈夫应当立身敦厚,不居于轻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12)、无为之事、不言之教、天长地久、上善若水、金玉满堂
(13)、《老子》也是有史以来译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经典。
(14)、综上所述,《老子·德道经》是老子为了引领人类修德归道,运用“德”的演化规律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分析人的生命规律,而撰写的“一本正经”。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6)、那你就干脆捡起来等人来认领,或是送到警察派出所招领,这也没有什么不对。所以自尊与傲慢,看是用在什么地方,用不对了,就是傲慢,用得好就是自尊。傲慢的人不能成功,所以要不自矜才能成长。
(1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8)、其次,李教授简要概括了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子等先秦思想家的欲望观,并剖析了“老子无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对老子无欲思想在《道德经》中的本义进行文本分析后,提出老子承认人的自然而又必需之欲、主张节制自然的而非必需之欲、去除既非自然亦非必需之欲,并据此启示当代中国公共治理者:其能否控制好欲望是对每位公共治理者严峻的政治考验;其节欲应成为每位公共治理者的自觉修为;其清心寡欲就是回归人类最初的素朴本色。
(19)、借此良机,德慧智微课堂将用两周时间,跟大家较为深入地交流一下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脉络系列课程当中有关老子德道文化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建立中华文化大格局认知有所帮助。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道德经中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4)、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用简捷的语言,敏锐地指出矛盾双方都是以各自的对立面为条件而相互依存的,矛盾双方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同时产生,同时出现,“相反”又“相成”。
(5)、(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6)、(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8)、录音:吴琴华 审听:范新丽 复审:陆艳荣 美编:心怡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0)、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1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1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3)、老子告诉孔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孔子闻言,恍然大悟,“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孔子叹服于老子的智慧学识,认为老子是像龙一样的存在,他向弟子感叹道:
(14)、老子不仅给我们指引了一条从“修之身、修之家、修之乡、修之邦”递进到“修之天下”的人生发展路径,而且还将这不同的修为层次一一对应于“其德”积攒的丰厚程度,更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立身处世、治人事天、修善积德、长生久视的光明大道。
(1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16)、《老子》还是世界上创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和《易经》《论语》一道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0)、因为《德道经》是古今中外唯一一部由圣人亲自撰著留存于世的经典,称之为“一本正经”毫不为过。
5、道德经老子的名言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2)、《老子·德道经》第二十二章《长生》中讲:“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胃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4)、“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5)、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6)、只有修身明德才能架起通往我们民族根文化的桥梁,从而使我们自由地遨游在《老子·德道经》的智慧海洋之中。
(7)、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8)、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老子的名言警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9)、本次讲座以“老子的无欲思想与当代中国公共管理者的道德修为”为题,由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李招忠教授担任主讲人。国际学院黎平海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李招忠教授的研究领域及其学术成就后,讲座正式开始。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讲到这里,全篇还是一句老话--“曲则全”。
(11)、可见老子《德道经》“德”前“道”后的篇序是战国以来的真传。
(12)、可以说,老子最先提出的“道”的观念,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和源动力,在世界文明史上亘古常新,永不寂灭。老子也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哲学之父”。
(13)、道家的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与佛家、儒家,三家教人的道理,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过佛家、儒家是从正面上讲,老庄道家是从反面上说的。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18)、这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
(1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大展身手,生不逢时的时候就像蓬草一样随意而行。
(8)、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9)、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年龄比老子小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