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文案134句】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 1、 (1)、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孙权大为高兴,就让 (2)、    上午6:一行人踏着雄壮的进行曲走入操场,被...

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

1、

(1)、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孙权大为高兴,就让

(2)、    上午6:一行人踏着雄壮的进行曲走入操场,被全体西沱中学3600余名同学簇拥着,参加本周的升旗仪式。西沱中学的学生代表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校谢尔汐同学与同学们分享了此行的目的,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宝贵学习机会,愿两校间的友谊源远流长。随后,西沱中学谭校长发言,对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师生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谭校长回顾了过往复旦附中前来研学的经历,愿两校学生紧握机会、互相学习,情谊地久天长。        

(3)、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4)、(释文)熹顿首彦脩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时想光霁,倍我遐思。黔中名胜之地,若云山紫苑,峰势泉声,犹为耳目所闻睹,足称高怀矣。然猿啼月落,应动故乡之情乎;熹迩来隐迹杜门,释尘棼于讲诵之馀,行简易于礼法之外。长安日近,高卧维艰,政学荒芜,无足为门下道者。子潜被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驰数行上问。并附新茶二盝,以贡左右。少见远怀不尽区区。熹再拜上问彦脩少府足下仲春六日(致教授学士尺牍)

(5)、宋绍天命,列圣重光。丕绪舄奕,施于无疆。少海日升,庆元五祀。渊默面南,格于天地。于穆清庙,玉芝呈瑞。蔓蔓其华,丽于丹楹。匪根斯殖,匪葩斯荣。和气融液,不春而生。其瑞维何,祖宗感喜。神孙致孝,孺慕无已。有开必先,产祥隤祉。其孝维何,神明可通。问安寝门,四辅翼从。洗爵为寿,雍雍在宫。莫大之庆,朝野攸同。赉尔高年,曰予锡类。颁爵辅臣,曰汝予助。三宫岂乐,万姓歌舞。维我高庙,中兴集勋。神器所传,艺祖之孙。重华之断,寿康之仁。凝神冲漠,不俟倦勤。群黎属望,天启元子。四圣揖逊,千古颛美。主鬯匪易,秉心肃庄。以奉重闱,媚于慈皇。崇德尚贤,心膂股肱。尽摈浮伪,慈皇是承。酬酢万微,未明当依。不蔽不疑,慈皇是以。民附于仁,天鉴厥诚。对越在上,祖宗之灵。贶以瑞物,胙其德馨。昔在绍兴,芝尝再茁。仁皇英皇,二祖之室。曾孙笃之,克肖其德。受是珍符,宠绥四国。曷以祝之,万寿无极。又曷申之,子孙千亿。有德有瑞,隐显合符。自今以始,史将娄书。皇德日新。

(6)、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坐落于武夷山五曲之畔的武夷精舍。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南平的朱子学学者们编了一本系统介绍朱子生平与思想、学术的书《千秋吟颂朱子故事一百集》。  南平是朱子的故里,他在这里出生(朱子出生于尤溪,尤溪的行政区划原属南平,后划入三明)、生活、讲学、著述半世纪之久,与这里的山水和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把理学的种子深植于这片土地之中,深植于这里的民众心中。所以,这是一方懂理的大地,是一群讲理的民众。  当年朱子在武夷山地区讲学授徒,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生中建宁府籍的多达70余人,邵武籍的30余人,南剑州籍的也有7人。总数多达100余人,居全国之首。其中著名的学者如蔡元定一门四代,号称“蔡氏九儒”。刘爚、吴翌、熊节、游氏兄弟、祝穆、詹体仁、李方子、何镐等,或为卫道功臣,或为理学干城,或为忠臣良吏,或著述等身。他们大多都在《朱子语类》中有与朱子请益、讨论的记录,这些人都留下了自己的著作,有些著述至今依然传世,而他们的著作几乎都与朱子和朱子学有关。

(7)、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

(8)、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 大体由理气论、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3部分组成。

(9)、程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理学主张。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

(10)、第二位是李默。李默(1494—1556年),字时言,号古冲,瓯宁(即今建瓯)人。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及第,博学多才,官至吏部尚书,与严嵩不合而罢官。复官后,皇帝御书“忠好”二字以褒之。后再遭严嵩诬陷,下狱治罪,死于狱中。至明穆宗庆隆年间(1567年)始得平反昭雪,追谥文愍mǐn。今城区铁井栏尚书井即以吏部尚书李默得名。其著述甚富,著有《紫阳文公先生年谱》或作《朱子年谱》等书作。

(11)、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54岁。

(12)、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程颢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

(13)、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14)、四月凉爽的夜里,同学们在福建武夷山一中的宿舍里度过了第一个晚上。

(15)、朱熹建立了理学,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他认为,“理”存在于社会之上的一个层面,包括天地万物,自然规侓,还有人间的伦理道德,把这些东西来衡量做人的标准。

(16)、朱氏历代名人辈出,或文韬武略、或忠心赤胆、或学冠宇内、或艺苑风流,独树一帜。为了给后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提供一个铭记历史、学习先辈、激励后人的学习教育场所,庄泉文化礼堂建成朱氏历史名人馆。

(17)、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18)、20人起可指定时间定制线路,还有各种自由行产品火热预定中欢迎咨询!

(19)、(释文)正月卅日。熹顿首再拜教授学士契兄。稍不奉问。乡往良深。比日春和。恭惟讲画多馀。尊履万福。熹衰晚多难。去腊忽有季妇之戚。悲痛不可堪。长沙新命。力不能堪。恳免未俞。比已再上。计必得之也。得黄壻书。闻学中规绳整治。深慰鄙怀。若更有心开导劝勉之。使知穷理修身之学。庶不枉费钤键也。向者经由坐间。陈才卿觌者登第而归。近方相访。云顷承语及吴察制夫妇葬事。慨然兴念。欲有以助其役。此义事也。今欲便与区处。专人奉扣。不审盛意如何。幸即报之也。因其便行。草草布此。薄冗不暇它及。正远。唯冀以时自爱。前需异擢。上状不宣。熹顿首再拜。(卜筑帖)

(20)、南宋端平三年(1237年),朱在进封建安郡开国侯,加食邑二百户,赐紫金鱼袋。朱在得此殊荣,于是选址紫霞洲(今建瓯城区磨房前)建开国侯府第,并在府右建朱子祠奉祀。因此,长房遵朱塾为一世祖、三房遵朱在为一世祖,在建瓯繁衍子孙。

2、

(1)、至于这个“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他没有直接说,但是细细想来说也是原因的,但是其实并没有后人理解的那么极端。在他一生中,朝廷总是充斥着各种权力斗争,奸佞之辈利欲熏心,在朝堂目无天理,导致朝廷纲纪不稳,国本动摇。奸臣兴伪学之说于朝廷来打压异己。一时有识之士都裹足不前,导致朝廷充满了小人,乌烟瘴气。太常少卿胡裯因为朱熹以待学子之法待他就怀恨在心,上书言朱熹之罪。

(2)、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庆元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初,谥“文”。《宋史》有传。事迹另见黄榦所撰行状及《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卷一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三等。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谱、传略数十种,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较为详赡熹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张载、周敦颐之学,集北宋理学之大成。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词有《晦庵词》一卷。王奕清等《历代词话》引《读书续录》云:“晦庵先生词,几于家弦户诵矣。其隐括杜牧之九日齐山登高诗《水调歌头》一阕,气骨豪迈则俯视苏辛,音韵谐和则仆命秦柳,洗尽千古头巾俗套。”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云:“《词综》所录朱晦翁《水调歌头》、真西山《蝶恋花》,虽非高作,却不沉闷,固知不是腐儒。”

(3)、理气论。朱熹认为各种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即性和形,而其来源则在于理和气,理是“生物之本”,是超越世间一切事物的绝对本体;气是“生物之具”,是形成万物的质料。理和气浑然一体,从宇宙生成的角度来讲二者不分先后,而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讲,理在气先,理是宇宙的最高实体,即“天理”也。朱熹特别强调“天理”的普遍绝对的客观存在的伦理意蕴,阐释说:“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理,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

(4)、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5)、“动静观”,是把天地的运行和事物的静止状态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无限极连环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可分离,永远联系,又经常变化。

(6)、上午第三节课中间的课间操时间,同学们观摩并学习了临沂一中的广播操与武术操,充分感受了山东同学们的精气神。而后的第四节课,同学们就课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并得出了更为细致完备的方案。下午则安排了“走进临沂”地域历史知识讲座和班会课,并进行了联欢活动主持的选拔。

(7)、朱熹《秋深帖》(致会之知郡朝议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朱熹一生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但并未受到最切实的重用。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二十一年(1151)春,铨试中等,授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二十七年(1157)十月,以四考满罢归,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闲居生活。直到孝宗淳熙五年(1178)八月,除知南康军(江西星子),次年三月到任,八年(1181)三月离任。八月,出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九月离任。光宗朝绍熙元年(1190)四月,知漳州;次年三月,除秘阁修撰,四月即以提举南京鸿庆宫奉祠归乡。四年(1193)十二月,知潭州(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五年八月,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即位不久的宁宗皇帝讲《大学》,十二月即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再次奉祠。自此,朱熹的政治生涯结束。庆元五年(1199)四月,以朝奉大夫致仕。从首次出仕到最后奉祠,在长达整整四十二年的历程中,朱熹真正在任的时间竟不足八年。因此,朱熹与同时代的知名卿士有着很不同的经历,他的一生是以著述与讲学为主的一生;但又非属于隐逸一派,而是先出游四方论学,后卜居武夷讲学。朱熹的传世墨迹:《蓬户手卷》国外私人藏,全卷包括三部份:题耑。朱熹行草手102字。宋文天祥、明方孝孺、祝允明、海瑞和唐寅之题跋。《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卷》日本藏《行草书诗札》南京博物院藏《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向往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四书注稿》辽寧省博物馆藏《书翰文稿卷》辽寧省博物馆藏《论语集注残稿》日本藏《致彦修少府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易系辞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诗册 国内私人藏《致程允夫书》辽寧省博物馆藏《赐书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深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卜筑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朱熹书法作品举例

(9)、(独家策划)建瓯史上最牛的“土豪村”原来是她?

(10)、朱熹是一位积极人世的学人。任秘阁修撰期间,即主张有准备地抗金。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时,因屡次进言而忤权臣韩侂胄。最终,在宗室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两大阵营的权力斗争中,结束政治生涯,并在“庆元d禁”中被罢去祠官,一度颠沛,在居无定所中度过了他最后的三年生涯。直到韩侂胄死后,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五年(1212),宋廷以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立学。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自此,朱熹的一代学术宗师地位,取得了合法的“名义”。

(11)、此外,还需要注意朱熹一生中特别多样化的别署。比如,因朱熹始祖在山东邹县(山东邹城),故早年自称“邹诉,’;东汉时远祖由青州过江迁居吴郡,故也曾自署“吴郡朱熹”。又因过江后,朱氏一支曾居住在安徽当徒县境内的丹阳镇,后又南迁居平陵,故也自署“丹阳朱熹”、“平陵朱熹”。唐末,朱氏再度南迁至徽州,后定居婺源,故自称“婺源朱熹”;又因徽州古属新安郡,也常署“新安朱熹”。朱松早年曾在徽州歙县城南紫阳山读书,朱熹也因此别署“紫阳朱熹”。淳祐六年(1246),宋理宗御题“紫阳书院”匾额赐歙县城南紫阳山读书处;后来,人们也把朱熹晚年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的讲学处“武夷精舍”也称“紫阳书院”。因此,后世学子尊称朱熹为“紫阳先生”。

(12)、明景泰六年(1455年),朝廷认为朱文公“有功于世道”,要取用朱熹嫡长孙做“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以奉祭祀。”特旨征召建安(即今建瓯)嫡长九世孙朱梴入京,钦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从这之后,只有朱熹的嫡长子孙才能世袭“博士”之职,入住在建安,即今建瓯城区的磨房前,由朝廷敕建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府内,世代相传,直到解放前夕才废止。

(13)、此词抒发性情哲思,贵在深入浅出,出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豪爽的格调,故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

(14)、       午餐自理,随后前往(尤溪金柑采摘园)(车程40分钟),尤溪金柑形美色鲜,皮薄核少,汁多味浓,甜酸可口,酸甜适口,连皮带肉均可食用,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生食理气补中。散寒之功和消食化痰之效。金柑树的叶、梗、果均可作药用,尤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营养价值在柑桔水果类中名列前茅。(金桔带走费用自理10元/斤),适时结束行程返回温馨的家!

(15)、杜诗以人生无常然而聊以自慰,语似旷达而实伤感抑郁。朱词却运用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而这种伤感情绪不知曾折磨过多少古代诗人。回头玩味“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意味更显,也更深长。

(16)、那么,建瓯博士府的原貌格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17)、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并且开始

(18)、在阅览室里读书、在舞蹈室里跳舞、在书画室里练书法,成了庄泉人每天必备的项目。“庄泉文化礼堂中设置的各类文体活动用品,更是丰富了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打台球、乒乓球、在戏台上唱戏、下棋,增添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邻里之间的友谊。”林少微介绍到。

(19)、展厅供有朱熹半身雕像,展柜内展有朱熹部分书籍名著。2012年10月20日为了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世界朱氏联合会与温州市朱子学术研究会在庄泉朱氏宗祠举行了文公朱熹的祭祀典礼,这个活动的举办对于缅怀先人,激励后人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为了纪念朱子诞辰880周年,鼓励师生们秉承朱子遗风,勤学好问,不断进取,争创一流,2010年9月,建瓯市方志委已初步拟定了在第一小学(即紫霞州的中心地带)筹建“朱熹铜像”的实施方案。朱熹铜像分底座和塑像两部分,塑像部分高为8米的半身铜像,以朱熹对镜自画像为原型;底座用水泥墩,大理石贴面,长6米,宽和高各5米,并在底座的正面题刻:“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背面刻写朱熹在建瓯的生平与文化遗存简介;左右两面题刻朱子倡导的教育思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封面。

3、

(1)、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2)、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且看杜牧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重阳节,杜牧偕友登齐山,良辰美景,使这位平生抱负未展的晚唐诗人感到难得的欢愉。然而当夕阳西下时,又触动了作者人生无常的愁苦。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因为人生之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现在来看此词。一江秋水,天光云影徘徊其中。

(4)、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5)、释文:集古跋尾。以真蹟校印本。有不同者。韓公論之詳矣。然平泉草木記跋後。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誚文饒。處富貴。招權利。而好奇貪得。以取禍敗。語尤警切。足為世戒。且其文勢亦必至此。乃有歸宿。又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之下。印本亦無也字。凡此疑皆當以印本為正云。十二年(1185)四月既望。朱熹記。華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隸釋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歐公筆誤也。

(6)、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

(7)、    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不仅读得动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更感受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8)、致力于学术研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教育、乐律、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9)、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流毒颇深。

(10)、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11)、不妨设想一下,作者重阳结伴登高,兴之所至,于是挥洒笔墨,隐括杜牧诗而成此词。江水,云影,鸿雁,空翠,烟霏,紫萸,黄菊,作者眼中之大自然,无往而非“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一片生机旺然之境界。

(12)、11月12日,新落成的这座朱子铜像,必将有利于第一小学师生更好地凭吊和缅怀这位著名的理学家;有利于人们更好、更直观地了解这位理学大师的事迹和精神。

(13)、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

(14)、    本次活动内容为诵读朱子家训,参观朱熹博物馆,感受朱子文化的源远流长。

(15)、朱熹(1130-1200),字元晦,改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朱氏婺源大族,其父朱松(?-1143),字乔年,号韦斋,政和八年(1118)上舍出身,官至左承议郎、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母祝氏,亦出新安望族。绍兴七年(1137),全家迁居建州(福建建瓯)。朱熹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考亭(今福建建阳市)。朱熹5岁入学,18岁贡于乡,次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第。在朱熹71年的生涯中,为官9年,其他时间大都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其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主要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通监纲目》等;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

(16)、心性论 朱熹认为“性只是理,万物之总名。此理亦是天地间公共之理,禀得来便为我所有。”人性就是天地之性、本然之性,是纯善的,而情是性的发用。朱熹说:“有这性,便发出这情;因这情,便见得这性。”因为性是善的,所以情也是善的,但实际上情却常常发为邪恶,朱喜认为这是“情迁之于物”的结果,而心则能够管摄性情,心之全体湛然虚明,通过心可以致知穷理。

(17)、朱熹的教育思想,则强调启发式教学,主张“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并以自己的广闻博览与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著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的学术与教育,涉及了经学、史学、乐律、禅佛、道教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一生著述宏富,传世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以及后人集编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简称《晦庵集》)、《朱子语类》等等。

(18)、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听。回家后,小贾逵就用借来的笔墨把学到的内容记在自己制作的木片上,反复温习。贾逵到十多

(2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童伯羽,字蜚卿,建宁府瓯宁人,师事朱熹于武夷精舍。伯羽沉默寡言,好读书,一生不仕,潜心理学,著有《四书集成》,诸经俱有详解。朱熹曾应其邀请,造访其庐,为其堂题匾曰“敬义”,一时传为佳话。故乡人称童伯羽为“敬义先生”。

4、

(1)、 游客在自由活动期间,应当选择自己能够控制风险的活动项目,并在自己能够控制风险的范围内活动,同时按相关规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2)、曾拜谒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有《谒文公书院》诗云:“五曲溪头一亩宫,礼门义路蔼儒风。云飞画栋风光近,日射朱栏树影重。千载仪刑千古在,三朝宠渥圣恩隆。许多景物对描处,尽属先生歌舞中。”作有《重修朱文公祠记》。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赠太师(正一品),谥文敏,并举行国祭,归葬故里。

(3)、主张抗金,但反对盲目用兵,强调准备,要“蓄锐待时”。

(4)、    4月23日,经历了昨日一整天的户外探索,重庆西沱的同学们正式开启了校内的研学活动。        

(5)、但他是一个好官。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任职中,特别是在江西盐茶、浙东巡抚的职位上。积极推行德政、救灾济民,政绩突出,深得当时皇帝的赏识。

(6)、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

(7)、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他强调“为学乃变化气质耳。”只有通过教育来澄浊为清,去不善而从善,才能变“气质之性”为“天地之性”。

(8)、博士府为两进木构建筑,前厅为五开间,中为大厅堂,四壁挂有四幅条幅,是朱熹手书的四季诗拓片:“春报南桥川迭翠,香飞翰苑野图新,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中空疑有神。”堂上按翰林院五经博士规制设有公案,案上置笔砚签筒。两旁立有“肃静”、“回避”牌和出行仪仗。二进天井后面是小花园,栽有桃、梨、石榴及一些花卉。东西两厢各建有厅房、鸳鸯房;厅后为后阁,两厢各有后房及厨房。博士府丁口、祭田免除赋役。民国时期博士改称奉祀官,优免依旧。

(9)、释义: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10)、朱熹《大桂驿中帖》纵4cm,横3cm行草书17行 240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1)、墨子生前担任宋国的大夫,负责教育宋国的皇室子弟,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者。同时他还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派。

(12)、朱熹的学术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主要观点如: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且理在先,为主;气在后,为客。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人欲”要服从“天理”。“朱子学”作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自南宋晚期立于官学后,在元、明、清三代一直作为官方哲学,进而作为科场程式。同时,朱熹的学说也影响到日本等东亚、南亚各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13)、4月21日晚,结束了台儿庄的参观,经过两小时的巴士之旅,同学们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车下高架,城区的建筑外墙灯光明灭,给人以繁华之感。进入临沂一中校门,同学们不禁感叹其规模之大。夜晚的一中校园,虽是周教室仍亮着灯,建筑物夜色下依稀的轮廓透出恬静与美好。

(14)、墨子生前担任宋国的大夫,负责教育宋国的皇室子弟,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者。同时他还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派。

(15)、        其中,分在高一四班的两位同学参与了西沱中学轮流的校园值周打扫——他们拿着枯树枝编成的扫把和有些磨损的塑料簸箕,心里百感。“看着重庆西沱中学的同学们纯纯的、温暖的笑容,我们很感动,也懂得了尊重,懂得了珍惜。”上午的课程,每一次上课前,任课老师带领全班鼓掌欢迎,邻桌的学伴主动将书供我们阅读,课后的倾心交谈,让彼此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十分乐于向我们介绍学校以及西沱镇的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这几天的生活。三节课的时间转瞬即逝,全体29人前往阶梯教室聆听由崔书记主讲的讲座。崔书记从石柱县、石柱县的教育、西沱镇以及西沱中学四个方面做了介绍,加深了我们对此行之地的整体认识,并了解了下午即将前往的古镇。

(16)、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门人、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嘉祐二年(1057年),程颢举进士后,历任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17)、 请妥善保管好旅行社交给的各项票据及自己的物品;

(18)、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於“明天理,灭人欲”。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

(19)、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20)、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5、

(1)、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有很多

(2)、*登陆学校官网:http://www.pudong.fdfz.cn/

(3)、庄泉文化礼堂共有1000多平方米,建成三展馆九室二长廊,重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和“庄泉民用电器创业文化”及“庄泉朱氏历史名人文化”。

(4)、(释文)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便至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嫂、千一哥以次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泄挠人,目疾则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吾弟虽亦有此疾,然来书尚能作小字,则亦未及此之什一也。千一哥且喜向安。若更要药含,可见报,当附去。吕集卷秩甚多,曾道夫寄来者,尚未得看,续当寄去。不知子澄家上下百卷者是何本也?子约想时相见。曾无疑书已到未?如未到,别写去也。叶尉便中复附此。草草,余惟自爱之祝,不宣。熹顿首,允夫纠掾贤弟。(与彦修少府帖)

(5)、建瓯的博士府在建成之后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

(6)、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

(7)、第一位是杨荣。杨荣(1371—1440年),字勉仁,建安(即今建瓯)人。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及第,授编修。明成祖立,入文渊阁,受命主编《四书性理大全》。此书问世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士人争相购买攻读,后来遂成有明一代钦定的教科书,开科取士与命题评卷,均以此书为标准文本。杨荣多次随明成祖北巡及出塞,到了明仁宗即位,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明宣德元年(1426年),加少傅。明正统三年(1436年),进少师(从一品)。其一生历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pǔ并称“三杨辅政”,并坚持以朱子思想治国安邦,是朱子学的笃力阐扬者。

(8)、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朱熹是儒家哲学的宗师,书法的字裏行间洋溢著文人的书卷气,崇尚传统法度是可以想见的。他主张“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能“纵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也就是说,书法必要入法而又能出法,笔墨才能表现出自然的意态。

(9)、最后,让我们看看在建瓯,后人是如何缅怀和纪念朱子这位伟大的先贤和圣哲的?

(10)、咨询QQ:254515888635493289

(11)、4月22日,用完食堂丰富美味的早餐,同学们前往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同学们漫步于配置各色兰花的中华兰花馆,观赏造型奇特的瓜果,流连于热带雨林景观,品味千年农耕文化积淀,赞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下午,用完山东当地特色美食八大碗,同学们来到了兰陵压油沟风景区,探访农耕文明的起源。晚上21点,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同学们进入教室,与学伴见面相识。走廊上回荡着各个班级此起彼伏的掌声,在热情的欢迎与热切的交谈中,原本的紧张已然化为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友谊之花已悄然生根发芽。

(12)、 导游会于出团前一天傍晚20:00前同您核对集合时间地点。

(13)、高祖父程羽由汴京(今河南开封)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宋仁宗录旧臣后代,程颢的父亲程珦因此被授为黄陂县尉,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

(14)、2018年4月21日,来自浦东复旦附中分校的29位同学在韩文明老师和杜芸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武夷山第一中学开展为期7天的研学活动。

(15)、清人蒋垣《八闽理学源流》卷一云:“濂溪周子敦颐,继孔、孟绝学于仁宗间,以《太极图》、《通书》授程伯子灏、叔子颐。二程之门受业最多,而刘绚、谢良佐、游酢、张绎、苏晒、吕大临、吕大均、尹焞、杨时成德尤著。杨时,闽之将乐人。杨时归闽,受业者多,东南推其为程门正宗,遂为‘八闽理学’之始,门人胡宏、罗从彦尤著。宏传之张栻,从彦传之李侗,侗传之朱熹。”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作为理学家的朱熹,是“二程(颐、颖)”的四传弟子,最终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学说,集理学之大成,成为一代宗师,乃得与祖师并称,号“程朱理学”。朱熹的生平简介

(16)、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封建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朱熹以理学家和教育家垂名史册。其理学思想与学说,在明、清两代更是被推为儒学正宗,朱熹也因此被尊为“朱子”。

(17)、朱熹还讨论了心与物的关系,认为心不仅是一身的主宰,而且可以超出主体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天下之道,皆原于此。”(同上书卷四)在他看来,“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大学或问》卷二)这一思想后来被心学家们所重视和发挥。

(18)、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19)、因为那两个书院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在他的书院里,四书五经都是学校的重点学习的教材,所以说朱熹对思想在当时而言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

(20)、建瓯这座千年古城,不单留存着朱子给世人的“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这样厚重的理学涵养;同时还绵延和维系着朱子世代传承不绝的闽学渊源。因此,建瓯有充分的理由和资格向全世界宣称:

(1)、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学四派。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2)、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赴同安任途中,经过南剑州时前往剑浦(福建南平)拜见了李侗(字愿中,延平先生,1093-1163)。李侗也是罗从彦的弟子,从学术辈分上讲,与朱松同辈。但朱熹真正拜师延平先生,是在绍兴二十七年(1157)六月。在前后问学延平的十年时间里,朱熹真正实舍”,发奋著述,一举确立了“道学(理学)夫子”的学术地位,使得“闽学”的影响在事实上超越了“江西学”和“浙东学”。逮至绍熙五年(1191)再次奉祠归居,建“沧洲精舍”,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讲学课徒中,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3)、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法刻

(4)、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扩展资料主要成就

(5)、 (释文)八月十五日熹顿首上启。大桂驿中草草奉问想已达矣。行次宜春乃承专介惠书。获闻比日秋暑,政成有相起处多福为慰。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告归未获,而勿叨此。虽荷朝廷记忆之深,然踈阔腐儒亦何补于时论之万分哉。已上免牍,前至临川,恭听处分,即自彼东还建阳耳。辰徭复尔,应是小小仇杀,不知今复如何。昨来所以不免再唤蒲来矢辈赴司羁縻之。政以争竞有端,不可不预防之。新帅素不快此事,不知其来复以为如何耳。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纷更,亦幸事也。人还草草附报,不它及。阁中宜人,诸郎姐哥佳胜,儿女辈时问。益远,惟善自爱。以须召用为祝。不宣。熹再拜上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秋深帖)

(6)、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带着贾逵来到了学堂旁边,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

(7)、      早上7:20福州五一广场大剧院门口集合,导游举“导游”旗子接团,7:30出发乘车前往朱熹诞生地(朱熹公园)(车程5小时),朱熹公园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二千万元。主体建筑由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观书第、毓秀坊、瘗衣处、开山书院、朱熹文物大楼、沈樟别苑、朱熹生平浮雕群、儒学图腾柱、音乐旱喷泉(画卦洲)、青印石、名人碑刻长廊等组成。游览(南溪书院)(尤溪博物馆),了解朱熹的生平事迹。

(8)、纵观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两宋时代是继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个崇尚学术争鸣与重视文化建设的高峰,而“程朱理学”恰恰又是这一高峰的主峰之一。朱熹崛起于南宋中前期,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近七八百余年的封建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提出的:儒家在汉朝获得统治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成功地将精深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儒家这两个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渊博的学识,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决不是偶然的。

(9)、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

(10)、  所以,研究和传播朱子的学术、思想就成了南平地区专业和民间学者们的传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平地区就建立了“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中心建立以后先后出版了《朱熹与闽学渊源》《武夷胜境理学遗迹考》《朱熹在福建》《朱熹墨迹》等著作。要知道,当时朱子还是一个饱受争议和被批判的“反面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版这样的图书,除了要有学者的“学识”之外,还得要有“良知”和勇气。这些书,我基本上都读过。时至今日,我认为这些著作的“价值”依然具有学术性和资料性。作为曾经的出版人,我以为这些著作很值得再版发行。  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朱子和朱子学,已经是30年前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了。朱子学研究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在学术上,朱子学已经从表层的叙述转而为深层的论发,尤其是以陈来为代表的朱子哲学思想研究,已经从所谓的“接着讲”进入了发越建构的阶段。此外,就学科领域而言,当今朱子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全面发展和综合融汇的局面。除哲学外,在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文献学、考古学、宗教学,甚至域外汉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可谓洋洋大观目不暇接。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亲历者,我的感觉可以用“隔世”来形容。

(11)、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12)、朱熹与建瓯渊源颇深。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年仅七岁的童年朱熹随父母入住建瓯水南,并留下一段“坐沙画卦”的佳话;成年后,回到建瓯参加科举考试。朱熹成名后,又经常回到建瓯讲学。那么,朱熹去世之后,又有哪些朱子文化遗存流传在建瓯,可供世人瞻仰和凭吊呢?

(13)、清顺治五年(1648年),该祠毁于戊子之役。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到康熙五十年,祠宇颓坏,由建宁府学政范光宗捐俸,由朱熹十六世孙朱玉集资重修,并在朱子祠东北角建了一座启贤祠,奉祀朱熹之父朱松。

(14)、    最后,由陈小霞带领大家参观朱熹博物馆,她详细的介绍了朱熹的生平事迹及尤溪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精彩的解说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15)、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 草书1x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6)、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17)、下午同学们在朱子学校听来自武夷学院的廖教授进行了一个有关朱子文化的讲座。廖教授在讲座中向同学们介绍了朱子生平及思想简介、朱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通、朱子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以及朱子思想对当代学生的启示。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朱子文化、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8)、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19)、《大桂驿中帖》书法纵逸不拘,醇古自然,神态娓娓,如烟云风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如詹景凤所言:“不以书名,固以学掩之。”

(20)、4月23日,研学的第三天,也是世界读书日。同学们前往了五夫镇的朱子学校,学习有关朱熹的历史事迹。上午,同学们在朱子学校讲解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朱子文化园,听老师讲解这个朱子文化园中与朱熹生平有关的种种事迹。随后,同学们走过一片田野,到达朱熹故居紫阳楼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开阔的田间,能够一眼望见一座很高的朱熹雕像,这也是同学们途径的一个地点。上午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兴贤古街,同学们在这里听老师讲了很多过去的文人、规矩,还看到了过去朱熹走去书院的朱子巷。

(1)、朱熹的学术启蒙是从其父那里开始的。朱松本身就是北宋理学家“二程”的三传弟子,师事罗从彦(字仲素,豫章先生)。朱松举家移居福建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当时的理学中心之一就在闽中,这使得他在仕途不得意的日子里仍能与道学诸友保持着亲密的交往,并以此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朱熹日后能成为理学大师与“闽学”领袖,与朱松有这样一层关系是分不开的,闽中理学家乐意接受朱熹这样一位理学后人。朱松临终前,将朱熹托付给了崇安的三位道学挚友:胡宪(字原仲,绩溪先生)、刘勉之(字致中,白水先生)、刘子翚(字彦冲,屏山先生)。这三位就是早年对朱熹影响深刻,朱熹以父相事的“武夷三先生”,其中刘勉之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朱熹。

(2)、 加景点请根据自己需要,导游介绍仅供参考;

(3)、万里长空鸿雁初飞,正值重阳。“携壶结客何处?”一问。“空翠渺烟霏。”一答。答话不著一动词,纯然景语,给人的感觉是携酒登高的人,溶入了那山色空翠、烟霏缥渺的一片氤氲之中,意境极为空灵。若用原诗“与客携壶上翠微”的“上”字,反嫌质实。平时身居尘世,难逢开口一笑。今日投入大自然怀抱,自是笑逐颜开。更何况满山茱萸紫、菊花黄,好插个满头粲然,尽兴而归呢!“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的、恒常的(“是”)。作者这里所积极肯定的,不单是当下(“今朝”)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景中之人,当下的人生。词中增添此二句,顿时注入一道源泉活水般的新意,词情显然已同诗情泾渭分流了。

(4)、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5)、那么,当年在建瓯还有哪些名士受教于朱熹门下呢?就已有的文献记载有名可考,不同时期受学于朱熹门下的名士就有:童伯羽、李宗思、曹晋叔、陈晞周、李秉文、马子严、王光朝、魏瑛、游倪等人。

(6)、这座土木结构的博士府第历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朽坏是当然的事,如今只留下二进厅,虽已破旧,却仍可供后人凭吊!

(7)、研学前三日给予了同学们一份充实而特别的体验。而随班上课的安排还在后面几天,研学的这些日子总是一直让人充满新的期待,不是吗?

(8)、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个伟大的教师,他在当时的朝代,主要讲授《公羊春秋》,给学子传播思想和知识。他提出了“天人感应”等主张,被当时急需用一种思想统一中国的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把儒家思想推上了思想巅峰,延续了几千年,影响深远,直至现代。

(9)、朱熹认为,人性,应该“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们的物质欲望应该承认,对佛教中“无欲”有所怀疑,万事万物都必须根据理才能成功。

(10)、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先进的观点,例如他根据几何、物理、光学,创造出一套理论,并教给学生。在墨子去世后,他的学生把他的事迹和言语编写成《墨子》,流传至今。

(11)、明景泰六年(1455年),朝廷认为朱文公“有功于世道”,要取用朱熹嫡长孙做“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以奉祭祀。”特旨征建安(即今建瓯)嫡长九世孙朱梴(音参)入京,钦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于是,在建宁府(即今建瓯)的朱子祠东侧敕建博士府,世代祭祀其先祖朱熹朱文公。

(12)、在中国书法史上,朱熹也是名列“南宋四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代名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很高,也明显地披露了他独特的书风: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即沉着典雅,虽片縑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璠璵圭璧」。明王世贞《震泽集》「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明祝允明跋朱熹《蓬户手卷》「晦昂先生精忠古节,博雅明古,為世之贤,表明千古,然对书法尤為神妙,固平生亦书无几,故后世见者鲜矣,此卷為黄士司马藏之久矣,后乃流落於世间,吾昔在教时仅得一见,然未及尽观以為恨焉,今幸復见於友人斋中,足以与公之笔墨有缘也,用是书此以序其本」。宋文天祥跋朱熹《蓬户手卷》「前人论书谓真卿书有忠臣骨,今观文公之用笔斯言為不谬矣」。陆简题朱熹《朱子城南唱和诗帖》「其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矩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未易比数」。明海瑞跋朱熹《蓬户手卷》「是书风流韵达,雅緻超群,实乃天然妙品」。作为理学家的朱熹,他的书迹在当时就产生了影响,传世书迹更是代代产生影响。他的以儒家正统观念为基本依托的书学思想,自然也作为学术思想的一部分,对后世学子产生了影响。而朱熹一生重要的书法活动,与他的出仕与游学、著述与讲学等活动相紧密联系。

(13)、首先,与古代绝大多数的士人一样,朱熹的书法启蒙也来自家学。朱松爱好金石,有所收藏,这对朱熹具有影响意义。同时,朱松出于对先贤的景仰之情,也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先贤墨迹,特别是王安石等人的书法,这对朱熹日后的书法价值取向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可通过朱熹本人的传世文字得到印证: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得故先君子时所藏与熹后所增益者,凡数十种。虽不多,要皆奇古可玩,悉加标饰,因其刻石大小施横轴,悬之壁间,坐对、循行、卧起恒不去目前,不待披筐箧、卷舒把玩而后为适也。盖汉魏以前刻石,制度简朴,或出奇诡,皆有可观,存之足以佐嗜古之癖,良非小助;其近世刻石,本制小者,或为横卷,若书帙,亦以意所便也。先君子自少好学荆公书,家藏遗墨数纸,其伪作者率能辨之。先友邓公志宏尝论之,以其学道于河洛、学文于元祐,而学书于荆舒为不可晓者。今观此帖,笔势翩翩,大抵与家藏者不异,恨不使先君见之,因感咽而书于后。

(14)、 本行程已是特价行程,若持有相关证件可享受门票优惠者,均不退不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