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精选104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黑格尔辩证法名言 1、黑格尔辩证法的含义 (1)、今天的复杂科学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果,在微观和宏观、无机和有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面都发现了不同尺度、不同规律...

黑格尔辩证法名言

1、黑格尔辩证法的含义

(1)、今天的复杂科学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果,在微观和宏观、无机和有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面都发现了不同尺度、不同规律的内涵统一性,称之为“涌现”。涌现实质上就是自然科学中描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当然,在社会科学领域,这个说法“涌现”为唯物辩证法,甚至著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在他那篇经典论文《moreisdifferent》的结尾说道: 

(2)、没有现成起点的思维方式,当然也就意味着在现实的认识活动外,并没有可供认识随时选用的现成的认识方法。辩证的思维方式是现实的认识活动得以展开的内在逻辑。现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大多数哲学专著中,都习惯于将辩证法归纳为几条规律,然后分别加以阐述。似乎经过这样的学习便能懂得辩证法了。实际上这种办法很不利于理解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因为,这种办法已经把辩证法等同于一种现成的方法了。真正的辩证法,体现在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实践活动中。

(3)、“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20》。

(4)、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5)、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6)、在第一部分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了,辩证思维方式的发现是与对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黑格尔所了解的能动性仅仅是精神的能动性。但是我们知道精神的能动性其实是来源于人在实践中的能动性。没有实践,精神什么也实现不了,哪来能动性可言。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永远是通过肯定来达到否定,也即通过否定来达到新的肯定。正是实践教育人们应如此这般去认识现实,否则实践便不可能成功。

(7)、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吸引无数人,是因为马恩第一次完整地对社会运动的规律做出了最科学、最接近真理的论述。列、斯、毛等共产主义者,结合各自的历史条件,践行马恩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给未来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当今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去科学化的、神秘化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幽灵再度泛滥。

(8)、黑格尔也提到,“助产术”或者助产技艺是苏格拉底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按照他的解释,助产术相当于从特殊得出普遍。缺乏经验或训练的头脑,生活在由直接感知组成的世界里,即特殊知觉印象的王国。但这些特殊势必暗示着某种普遍,否则我们就不知道特殊是什么。比如,一个人在现实中看到了几条狗,如果他的头脑中没有“狗”这个普遍概念,他就不能认出它们是狗。我们需要范畴来给事物分类,进而理解事物是什么。因此,当苏格拉底践行他的助产术或助产技艺时,他是在帮助对话者达到或者发现隐藏在他们心中的普遍。

(9)、                                                ——黑格尔

(10)、不过,黑格尔认为,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或者说思想以自身为对象的这种关系,不是像经验论或唯理论者所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直接性的关系,而是有中介的直接与间接辩证统一的关系。例如,“我看到了什么什么”,这是一个判断、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在我思想中,它的直接对象是什么?是“我”。不过不是任何一个“我”,而是看到了“什么什么的我”,因而作为对象的“我”是经过“什么什么”的中介而成为对象的。没有感觉材料的中介,作为对象的“我”仅仅是一种空洞的同语反复,一种纯形式。只有经过了感觉材料的中介,“我”才成了有内容的现实对象。“我”作为对象的现实性有赖于感觉材料,也就是说,“我”作为对象的现实性来源于感官对象的现实性,即思想的现实性来之于感官对象的现实性。但是,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偏见,他认为,形式是如此,实际上相反。感性对象的现实性却源于思想。他说:“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是变灭的;而对于其中的永久性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注: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页。)因此,前者只是现象,后者才是本质。“理性是世界的灵魂”,“自然界是一个没有意识的思想体系”(注:同上书,第80页。)。

(11)、总结起来说,黑格尔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认为,认识的对象是给定的;黑格尔认为不然,认识的对象是认识者主动设定的。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认为,认识和认识对象的关系是直接同一的关系;黑格尔认为不然,两者是直接与间接对立统一的关系。传统的形而上学认为,绝对真理是能够最终完成的(或最终实现的),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绝对真理体现在相对真理的无限发展的长河中。而且,由于黑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思维,所以,认识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存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仅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同时,存在发展的过程也是辩证的。

(12)、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并在***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13)、休谟留下的这个问题,曾极大地启发了康德,使他认识到以往的思维方式有问题。问题究竟何在呢?他以为问题就在于以往的认识论首先假定了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然后再寻找认识如何全面把握它的途径。现在既然这条道路行不通,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尝试一下,犹如哥白尼批判托勒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运行图时所作的那样。过去是以客体为轴心,让主体围绕着客体去旋转,现在反过来,不妨以主体为轴心,让客体围绕着主体来旋转。通俗点说(也可能是稍加夸大一点说),过去的认识论以为,因为客观上存在着什么,所以主观上才认识到存在着什么;不过认识到的是不是就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呢?还有待进一步证明。现在反过来说,因为主观上认识到存在着什么,所以就说客观上存在着什么。这两者的一致性,当然也就是无需证明的了。这就是康德所谓的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这套理论,用他自己的话说:认识得以成立的条件也就是认识对象得以成立的条件。

(14)、第思想和对象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关系,而是有中介的,是通过间接性而达到直接性的关系,说得确切些,即是间接性与直接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通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过程。黑格尔说,思维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但思维的本质恰恰又是对直接经验的否定。正如我们的生命全靠有食物,但生命之为生命恰恰又要消灭这些食物。“在这个意义下,思维对于感官经验也可以说是一样地不知感恩。(因为思维所以成为思维,全靠有感官材料,而且全靠消化、否定感官材料。)”(注:同上书,第53页。)

(15)、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16)、                     逻各斯

(17)、那么回过头来,辩证法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严格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磁铁为何有磁性一样,至今难以完整回答。恩格斯曾经这么描述过: 

(18)、“精神的本质在于扬弃这种自然素朴的状态,因为精神生活之所以异于自然生活,特别是异于禽兽的生活,即在其不停留在它的自在存在的阶段,而力求达到自为存在。但这种分裂境地,同样也须加以扬弃,而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一。这样赢得的统一乃是精神的统一。”(注:同上书,第89页。)

(19)、当时的社会科学的材料,加上完备的抽象概念,已经足够完成宏观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只缺乏一个马克思来研究剩余价值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我们始终要明白,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对象是社会,不是原子、分子,不是行星和宇宙。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具体的革命实践,是有历史的经验可借鉴的,这些历史的实践经验远比黑格尔的遗产丰富得多。 

(20)、到此为止,读者们可能发现我们的解释与黑格尔上述命题的要求不尽一致。黑格尔明确说了,哲学没有现成的(即给定的)开端,而我们却由“客观上是存在着物理现象吗”说起了,这不是有了现成的开端吗?是的。不管是有限对象还是无限对象,要讨论、要研究,必须要有一个由此说起的开端。问题在于:在科学中这个开端,是个不容置疑的公理,往后的研究所要揭示的内容,都得以此为根据。在哲学中则相反,开端以后展开的都是对这个开端的证明。就如上面所说,开端是客观上存在着物理现象吗?全部研究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所以黑格尔曾形象化地说,哲学的方法是个圆圈的方法,由起点进展到终点,实际上是回到了起点。当然不是平面上的回归,而是上升中的回归:在起点上,内容还是潜在的;在终点上,内容已经展开了。

2、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但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是按实证科学的观点来了解辩证法的,即辩证法是与人的能动性没有任何关系的纯客观规律。例如,我们常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正因为客观上是如此,所以主观上亦如此。在这里,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直接性的关系。事实上是如此吗?并不是如此,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不是直接性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的,不过,这些个体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在个别中蕴含着类。在思想中,一切都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不过,人们在运用这些类概念时,所指向的恰恰又是个别。这就是说,客观存在是以个别蕴含一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思想中便恰恰相反,是以一般蕴含个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在特定的给定状态中,两者的表现形态是相反的,但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正是在这种相反的表现形式中达到了内容上的一致。这种一致性,特别表现在实践中的相互转化中。

(2)、新征程:明确新目标谱写新篇章(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3)、黑格尔曾读过诸多哲学巨匠的著作,比如:孟德斯鸠、休谟、卢梭、伏尔泰等等,在阅读大量著作之余让他积累了各学科知识,因此成就黑格尔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

(4)、到此为止,我们大体上分析了由休谟哲学到黑格尔哲学这一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转变的逻辑过程。那末,发现这一过程的现实基础是什么呢?以往的教材和著作中常说,一是自然科学的成就,二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实践,我以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假设。因为,大家所说的科学成就都晚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至于18世纪法国的阶级斗争,对当时积极参与了这场斗争的思想家尚没有获此启发,只敢在思想里闹革命的黑格尔却从中获得了超越性的认识,岂非可笑。所以,我认为,启发黑格尔认识到了辩证思维这一秘密的现实基础,是对经济学的研究,使他对人的存在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在《小逻辑》中,在谈到哲学的认识方式时说:“禽兽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之物,俯拾即是,不费气力。反之,人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的必需品,必须由他自己去生产和培植。所以,即就他对于外界食物的关系来说,人总是通过外物而和他自身相联系。”(注:黑格尔:《小逻辑》,第91页。)

(5)、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认识论和存在论难于统正如马克思所批评的仅仅是因为人们脱离了实践,直观地抽象地来了解存在、事物或现实而已。为了能够树立起辩证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扬弃传统形而上学中所了解的最根本的存在概念,要把存在了解成为现实无止境地向理想跃进的过程。存在不是某种最终给定的状态,而是永远生成中的不断进步的状态。

(6)、在***古代哲学话语体系中的“理”(通常认为以儒家为代表)是同时包含两个不同意义的:一指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这一重意思基本类似于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法”;但儒家的“理”兼具了第二重含义就是道德准则,而这一重意义类同于道家的“德”。而道德标准在现实中相对于客观的自然规律则因具有人为主观判定特征因而存在衡量标准难以建立精准的问题。

(7)、在19世纪哲学家阵容里,单论影响力,估计除了康德和马克思之外,没有超越他的。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受到黑格尔影响最大的,可以说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8)、黑格尔还认为,命神可视为一种由外而内的运动,但这运动尚未完成。苏格拉底代表了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显示了主观之物的无限和不可削减的价值。但没有一场革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开始并结束。苏格拉底只是标志着革命的开始,后续的历史进程还将进一步发展它。

(9)、在苏格拉底那里,有一种从外在转向内在的运动,但是,真理的观念始终都在。黑格尔将这称作“主观与客观的统一”(unityofthesubjectiveandtheobjective)。个体必须借助思考和理性,寻求他或她内在的真理或普遍伦理;但是,思考和理性就是普遍之物,别的有理性的人也能获得。在这个意义上,伦理也是某种外在和公共之物。因此,黑格尔宣称,内在普遍与外在普遍互相关联。二者可能有矛盾,但也能结盟并且达成一致。就主观方面建立于理性而言,它并不仅仅是个体随意的奇想或情绪。黑格尔解释道:

(10)、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11)、在世界哲学史上,黑格尔的名字一定是最为重要的几个之一。他的著作体现出来的高度几乎涉猎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包括:历史、自然、法学等等,在广博的知识与深邃的思考加持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12)、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13)、现在我们先来谈谈黑格尔是如何提出了系统的辩证法理论的。在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不是一个思想家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上正反经验的总结。要说系统辩证法的出现,我以为还得从休谟说起。

(14)、然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宏大复杂,应该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黑格尔本人曾经写道:“只有一个人理解我”。人们都感觉,那个人是他自己。更有人说“反对他要比理解他更容易”。黑格尔最迷人的方面莫过于敏锐的问题意识、无情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哲学思辨。但无论如何,黑格尔揭示了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动态运动。

(15)、那么,”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究竟要表达和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下面是我提供的的中文翻译:“凡是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的一定会成为存在的事实;凡是存在的事实一定符合自然运行规律。”

(16)、我们都在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里长大,这些变化常常导致与传统习俗惯例的冲突。一个人不需要太努力地去思考,就能看出个体角色与文化需要之间那些充满争议的问题。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文化传统与个人自主之间都存在种种冲突。有人对下面诸多的事觉得反感,比如年轻人被迫子承父业,女人必须在公共场所蒙头,父母包办儿女的婚姻,某些特定阶层的人被禁止从事特定种类的工作,等等。如今,当人们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知而被迫跟随群众行事时,我们会感到反感。据说这类做法侵蚀了个体的自由。这些紧张关系直接指向黑格尔所理解的“主观自由”概念的核心。他相信,关于每个个体,都有某种独特的和不可削减的东西应该得到尊重。个体的人应该有权使用他们的理性,去认同那些传承自文化的惯例和价值。

(17)、黑格尔也讨论了回答之困境或对话的否定性结尾这个概念。他指出,苏格拉底试图展示对话者观点中的内在矛盾,使他们陷入困惑。他经常让他们给出某个事物的基本定义,然后接着展示该事物正好与该定义所宣称的内容相反。反复几次以后,苏格拉底的对话伙伴变得沮丧、想要放弃,留下一场没有肯定结论的对话。于是,我们只看到一场陷入回答之困境的对话。黑格尔注意到,哲学的自然就是以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或谜团开始。苏格拉底就以这种方法为哲学开路。

(18)、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19)、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20)、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3、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有几大内容?

(1)、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2)、恩格斯说,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式,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一定会变为另一个命题,即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意味着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一切肯定的存在中都蕴含着否定的方面;肯定中蕴含着否定,否定中蕴含着肯定。这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一切现存的事物都蕴含着矛盾。所以,黑格尔说:“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注:黑格尔:《小逻辑》,第132页。)

(3)、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4)、所以,那种以为联系实践与能动性来看辩证法,便是对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否定的观点,是十分幼稚的。这幼稚病就是通常所说的泼洗澡水时,把小孩子也一起泼掉了。在黑格尔那里,实体就是主体,所以辩证法是能动的方法便不证自明了。但我们不同意把实体理解为精神,而主张实体应为物质。这样,我们就用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鲜明地对立了起来。不过精神的能动性当然也一起被抛弃了。于是辩证法也就成了纯客观的自然规律。

(5)、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觉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6)、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从历史联系上说,它当然来之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实事求是地来考察一下黑格尔是如何提出了系统的辩证法理论的,他又是如何去认定辩证法的基本规定性的,所有这些工作,对我国的哲学界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7)、“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其中的举旗手,鼓吹学习黑格尔才能突破马克思,才能团结知识份子,通过黑格尔才能把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成为列宁。马克思曾经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8)、看看道家怎么说的。《道德经》云:“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家的“道”指的是自然运行规律。相处宇宙间万事万物由“道”所支配,由简至繁、由少至多次第生成。又云:“冲气以为和”。在“道”的支配下,所有自然现象都是各种既有矛盾在相互竞争下(物竞)完全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的结果(天择)。

(9)、选自《克尔凯郭尔——丹麦黄金时代的苏格拉底》

(10)、笔者再重申一次,我不反对通过黑格尔来学习辩证法,进而进行学习《资本论》的尝试,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笔者也没能力禁止别人这么做,但是笔者绝不推荐把有限的精力花在这里,这是明显混淆了主要矛盾的学习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运用辩证法来对现实的存在进行研究,比死记硬背要强,这也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强调的逻辑研究的形式和内容统不是吗? 

(11)、有人十分反感黑格尔对于***哲学特别是对孔子的“贬低”,因为黑格尔认为孔子的《论语》只不过是一些道德教条,是非哲学性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肯定黑格尔的思维敏锐。

(12)、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13)、“否定的辩证法”可以称之为自否定。马克思很重视这一点,他曾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主要体现为自否定的能动性。自己的不安于现状,自己否定、超越,内在的不安息、自己运动”。这在我理解,就是“扬弃”的过程,“扬弃”一次是德文是“aufheben”的中文翻译,本意就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扬弃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运动是万物尤其是人、人类社会、人类历史的本性。

(14)、朱炳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 

(15)、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16)、如果我们以康德那样的哲学家的形象来描述孔子及儒门后学,那么许多信息已经被遗漏了。

(17)、《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18)、古希腊人认为,律法和习俗由神明颁立,并非个体的个人性的或主观的决定,个体在这里不能指手画脚。也就是说,当要作出一个重要的有关行动方针的决定时,无论是个人的私事,还是***和社群的事情,任何个体都无权发言,只能由神明决定。古希腊人并不拥有黑格尔所谓的“主观自由”,即个体有权利在重要事情上为自己做决定。因此,若有人宣称有能力自己做决定,还宣称他拥有属于他个人的神谕,别人都不能看见或听见,这就会让希腊人觉得他十分傲慢而且不得体。这似乎恰恰是苏格拉底在做的事情,他坚称其命神的权威高于传统的律法和习俗。

(19)、黑格尔在《百科全书》的导言中说:“哲学缺乏别的学科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学科可以假定所直接接受到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注:同上书,第37页。)这就是说,哲学要研究的,并不是经验中直接把握到的东西。经验中能直接把握到的东西都是可以给定的有限的东西,而哲学要研究的恰恰是超越于这些现成的给定的有限之物。例如,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这些现象是经验中可以直接把握得到的。物理学便把它当成了现成的起点,进而去研究物理现象的性质、规律等等。哲学恰恰不是研究这种给定的现象,而是要去追问和研究客观上是存在着物理现象吗?或者说,我们在经验中把握到的物理现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吗?这种问题当然不是经验能给予的,而是理性思维自己设定的。这种问题要研究的当然也不是某种有限的存在,而是关于无限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些应用任何一种外在的现成的有限方式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经验分析的方法、理性综合的方法等等都不行。研究它的真实的方法,就是这种无限对象的内容展开的过程。在这里,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

(20)、“我的哲学劳作一般地所曾趋赴和所欲趋赴的目的就是关于真理的科学知识。” 

4、黑格尔辩证法名言事物都有两面性

(1)、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2)、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3)、但是,苏格拉底吸引克尔凯郭尔的也正在于此。这位希腊哲人没有试图发展任何肯定的东西,而是有意停留在否定和矛盾中。克尔凯郭尔批判马滕森的狂热弟子们,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渴望“走得更远”,具体地说就是渴望“超过苏格拉底”。这种批判就这一点而言正是源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苏格拉底通过否定的方式为哲学开疆拓土作好了准备,他扫除错误的信念,使哲学可以从根基向上建立。但是,苏格拉底从未越过否定,他没有认识到辩证法的肯定维度。因此接下来就需要超越苏格拉底,提供肯定的元素,着手构建某种哲学立场或理论。但是,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苏格拉底的全部精髓就在于否定,所有关于超越的讲论都是可笑的。因此,虽然黑格尔和克尔凯郭尔都同意苏格拉底代表了某种否定立场,但他们对这种否定立场的基本评价却截然不同。

(4)、“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对这种形式进行探索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分析,却至少已经接近了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并且,分析经济形式,即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两者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5)、我以为,哲学要提供的不是一个没有人的世界图景,而必须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图景;而且不是人在其中的生存越来越***化的世界图景,而是越来越人性化的、即越来越适宜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世界图景。所以,我们不是要追求没有人的世界是怎样的,而是要追求适宜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世界应该是怎样。到哪里去寻找这种应该,当然不可能到纯粹***的思维的王国中去寻找。这样的王国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从中找到什么“应该”。只有在人们的实践中去寻找。只有在这里找到的“应该”,它才能既超越于现实,而又能转化为现实。

(6)、施影响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鲍威尔(BrunoBauer)、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汉斯?昆(HansKüng)、海德格尔、萨特、巴特、哈贝马斯、伽达默尔

(7)、现成的理论与历史资料不看,回过头把重心放回19世纪,是对后来革命者的污蔑。列宁那个时候只有黑格尔的资料,所以他只能这么去学《资本论》,我们今天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现实材料,完全可以更舒服地学习《资本论》。 

(8)、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保守主义。

(9)、有(being)、无(nothing)导向生成(becoming)

(10)、下面再来看看黑格尔对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规定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11)、同一语言词汇,在不同人的思维中,其内涵意义实质是不同的。在哲学家的话语体系中,这种差异尤甚。所以,我们必须首先需要对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轮廓的理解。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下,“理性”(Vernunft),是绝对精神(AbsoluterGeist);是地位高于一切的,包含于所有并支配所有的逻辑的系统的概念。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结果,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如果我们没有理性就不可能有意志。理性是意志的来源、本体或母亲。”

(12)、人们研究黑格尔,更多是从研究马克思的角度研究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而黑格尔也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早年是青年黑格尔派,了解些黑格尔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而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尽力去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13)、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81816年先后分3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4)、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15)、马克思碍于客观条件没时间对辩证法的科学本质做更多探索,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简单提了一些。但马克思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留下了数千页的数学手稿,对生物学和化学的研究也众所周知。而恩格斯由于和杜林论战、参与第二国际等事务,也没有时间完成《自然辩证法》对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基础进行阐述。然而这些问题在今天有了较为科学的回答。 

(16)、“问题不在于今天有多少‘群众’跟谁走,而在于学说的本质。如果无***主义者的‘学说’代表真理,那它自然会给自己开辟道路,把群众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如果它是没有根据的,虚构的,那它就会维持不久,站不住脚。”这句话,将无***主义替换成黑格尔主义者同样适用。

(17)、以前,人们认为伦理真理在***和社会等外在领域可见。然而,苏格拉底现在宣称它必须在个体里面被内在地看见。这可是一个激进的新思想:人不能再满足于道德,单纯地听从习俗和传统的命令。现在,每个个体不得不进行批判和反思,踏上自己抵达伦理真理的旅程。这种苏格拉底式的革命是破坏性的,因为它意味着公众道德的消亡;但它也是解放,使人们从习俗的专制中获得自由。人不必再因为一个东西是习俗就顺从它。如今,人可以质疑习俗和传统,拒绝他们不同意的方面。这是苏格拉底在古代就已开启的现代原则。

(18)、黑格尔认为,康德之所以会陷入此困境,就是因为他没有彻底抛弃以往认识论的先验主义前提,即认识者与认识对象的先验对立。按照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要彻底克服这种先验的对立,第一就要抛弃物自体(自在之物),外界存在着什么固然要经过认识才知道(康德认识到了这点),外界有没有东西存在,也要经过认识才知道,不能是先于认识的设定。同时,能思的自我,也不可能如康德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纯形式。因为不“思”的“思”仍然是一种“思”,即还没有思外物,而仅仅思了它本身。犹如失眠的人,告诫自己什么也别想。但真的没有想吗?不,想了,想了“什么也别想”。所以,纯思不是纯形式,仍然是有内容的,此内容即是它自身。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在这里形式即内容。

(19)、综上所述,黑格尔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的中文翻译,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的版本,不管是冯友兰的“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或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梁志学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的译法,以及日常的很难考证源头的已经沦为街头口头禅的更加简单粗暴的“存在即合理”。因为“合理”多样的词义,无疑无法做到给读者传递准确信息的目的。甚至,这一译法暗示了不合理现象的合理性存在,使这一本应体现哲学的严肃、严谨的命题沦落成为人人都可以加以嘲笑批评的笑柄。这严重背离了黑格尔的写作本意。而即使是范扬、张企泰、贺麟将“vernünftig”译作“合乎理性”的版本:“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样的翻译也很难规避其歧义性带给读者的困惑。

(20)、而在非哲学语境下的日常语言环境应用中,“理”的主观性尤为突出。

5、黑格尔 辩证法

(1)、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2)、一些人鄙夷过去的经验,想要超越马列,反而丢掉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科学本质,纠结于早期马克思还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时期的思想,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把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丢掉了。这样的想法,是无知的。因为无知,所以傲慢。因为傲慢,所以行动是幼稚的。幼稚并不可怕,如果丧失了基本的反思能力,最终对运动是有害的。哲学上的贫困,导致一些人把改良的方式方法当成了目的,在黑格尔去世近二百年后仍然执迷于此此,的确是件可悲的事。 

(3)、智慧之鸟的猫头鹰,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

(4)、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他这句名言,理解了这句话,也就打开了进入他那宏大体系的大门。“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而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同样,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要变化的,那么凡是现存的,都是要走向灭亡的。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历史就是变化必然发生的舞台,变化总是从不完整朝向完整发展——朝向整体性、同一性和自由。

(5)、“我是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带你找回年少时贪玩的自己”

(6)、这样,黑格尔也就把康德关于认识的两个源泉变成了一个,即仅仅留下了一个自我。但是,在感性直观中,一提起认识,当然意味着一要有认识对象,二要有认识者,现在把物自体抛弃了,只有一个认识者了。人们一定会问,没有认识对象的认识能成立吗?它去认识谁呢?或者说它去认识什么?认识者的对象就是他自己一说能成立吗?

(7)、不过这个时候,哲学和科学的杂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杂糅并不全是坏事,因为天才的研究者这个时候可以不被狭隘的研究领域所束缚,可以整体性的思考,来推演一个统一的规律。这个时候,黑格尔在回答如何将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以及他们自身的特殊规律用一个统一的理论进行解释的时候,先在宏观现象上发现并抽象出了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本人在《小逻辑》序言所说: 

(8)、所以,在科学没有蓬勃发展起来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缺乏现实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更多的是猜想,但是他们唯物的研究方法,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诞生,比如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和形式逻辑的规定,就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唯心主义者,在科学家还未积极探索的领域,变相发展了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直到近代才确立了科学的基础,这也是唯心主义哲学所发展的土壤对历史的贡献,他们不自主的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9)、笔者并不是要求读者现在转头去学习复杂科学,这也是一个门槛相当高、远离阶级斗争的学科。况且在复杂科学出现之前,马列毛已经从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论述了辩证法。从工具运用角度来说,这已经足够掌握辩证法去研究社会运动,因为社会运动本身有其特殊的规律,社会运动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本身。就像学习医学并不要求你掌握量子力学、远阿贝尔几何一样,只需要掌握医学本身的规律。 

(10)、“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最后,以佛陀开悟后所说的这句话作为结束语。人人都有“慧根”,都有“佛性”,但因作茧自缚的固守成见,能成佛者万里不及其一。只有勇敢打破固有思维,在经历长期痛苦的逻辑、理性思考之后,才有可能赢得“般若”这最终极的丰厚礼物。

(11)、所以,马克思从黑格尔这里学到的科学,绝不是什么资产阶级的完整意识形态,绝不是什么团结知识份子的手段,而仅有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并且利用这种形式,第一次统一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第一次科学地论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创造了至今唯一关于社会运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并且,辩证法也不是什么洗脑的万能手段,拉萨尔派、蒲鲁东等人不都反对马克思吗?甚至在巴黎公社中,马克思主义者反而是少数派。 

(12)、在黑格尔看来,认识者以自身为对象是能成立的,而且只能以自身为对象。因为我们要讨论的是思想,而不是感觉经验。感觉的对象是外在于感觉者的,与感觉者并列的。所以,感觉者与感觉对象都是有限的实体。反之,思想的对象是内在于思想者的,是思想者自身。所以,思想者之为思想者是个无限的实体。黑格尔曾经说过,思想的简称叫“我”。这是个十分通俗而又十分深刻的概括。在我们说“我”的时候,思想者和思想的对象不就是同一个自己吗?一个刚刚学语,还说不出“我”的孩子,即还没有健全的逻辑思维;一个不能正确使用“我”的成年人,一定是个白痴。

(13)、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世界和精神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以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来描述世界,并试图揭示其内在关系,从而猜测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14)、黑格尔相信,这项指控证据确凿,也足以成立。他指出,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连接父母与孩子的纽带是某种神圣的东西。儿女顺从父母是最高的价值之一。苏格拉底颠覆了这一点,他鼓励阿尼图斯的儿子去思考,让他认为,他作为拥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个体的角色,比作为一个拥有明确义务和职责的儿子的角色更重要。在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苏格拉底的行为似乎并未冒犯到什么,因为我们也重视个体的重要性,但在古代雅典,这却严重背离了伦理和习俗。

(15)、人类的思维方式(意识)分类方法五花八门,本文姑且仅划分作非理性意识和理性意识两种。非理性意识,是一种内心不知不觉的,即未被主体明确觉察的意识活动。非理性的意识是生命个体本能的欲望和冲动,或称之为潜意识、无意识、下意识。理性意识是基于逻辑推理的、个体自我觉察到并予以主动有目的性加以控制的意识活动。通常一个人的意识都是非理性意识与理性意识的交织。一个人的思维层级的提升取决于非理性意识与理性意识活动在意识活动中的比例。当一个人非理性思维越多,这个人的思维越接近于动物本能,也就是思维的层级越低下。当一个人在完全排除了非理性思维控制和干扰,完全以理性思维的时候,便是抵达了人类思维所能到达的最高层级,便是智慧,便是良知。

(16)、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17)、内容提要:休谟的怀疑论充分反映出了直观思维方式的缺点,启发康德设定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黑格尔基于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发挥了康德的主体能动性的思想,提出了与古代形而上学以来传统的直观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辩证思维方式。

(18)、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19)、再看儒家的哲学体系,除去指向道德标准的那一部分人,从韩非,到王弼、张载、程颢、程颐、罗钦顺、王廷相等,对“理”的定义基本都指向了自然规律。

(20)、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孔子哲学就是***哲学,构成***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

(1)、接下来,我们就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把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以及辩证法在今天的科学世界是如何表达的。 

(2)、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安瑟伦(Anselm)、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JacobBoehme)、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3)、Miss徐应该会一直记得上课时坐在角落里看《小逻辑》的秦大神。

(4)、苏格拉底正在做的,是摧毁传统、公共道德和城邦的价值观。苏格拉底开始了一场将个体理解为某种绝对的和不可削减的东西的革命。在此意义上,他是我们今天最看重的一些价值的先驱者。因此很自然地,从我们的现代视角来看,他是个值得同情的人物。然而黑格尔提醒我们,这不应该让我们的眼神变得模糊,看不到苏格拉底的信息在他所处时代是何等激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