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注释精选124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1、汤显祖牡丹亭原文全文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2)、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1、汤显祖牡丹亭原文全文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2)、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3)、春鞭打,笛儿唦,倒牛背斜阳闪暮鸦。《牡丹亭》

(4)、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5)、郭橐(tuo)驼:《柳宗元全集》卷十七有《种树郭橐驼传》。橐驼即骆驼,这位姓郭的人是驼背,所以有这样一个绰号。但传中没有说他是柳宗元家的仆人。↩

(6)、玉茗堂:汤显祖为自己的住所取的名称,以玉茗(白山茶)花而得名。↩

(7)、(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101)。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8)、(洞仙歌)〔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128)。〔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了后头。〔合〕砚水漱净口,去承官饭溲(129),剔牙杖敢黄齑臭(130)。

(9)、  总之,这是那些单纯通俗的东西所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而一味地追求“雅”,却又不免会使作品流于空洞。因此,汤显祖不仅挥洒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将各类文学体裁之长处集于一身,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所有的文词都贯之以“情”的内核,同时对现实社会及笔下的每个人物都了熟于心,方能使作品中的语言富于变化、富于灵魂。当至美的言词融合以深度的思想内核,方能拥有“婉丽妖冶、语动刺人”的风格。若是仅有一副美丽的皮囊,却缺乏真实动人的内里,其结果顶多是一副空虚又花俏的躯壳而已。

(10)、每日情思昏昏:《西厢记》杂剧二本一折《油葫芦》:“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11)、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牡丹亭》

(12)、平章:官名,原为平章军国重事或同平章军国事的省略,宋制,相当于丞相。这里指杜宝。↩

(13)、《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14)、(老旦)感得化生女显活在灯前面。则你的亲爹,他在贼子窝中没信传。

(15)、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牡丹亭》

(16)、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牡丹亭》

(17)、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18)、(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85)〕〔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86)?〔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19)、(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20)、  戏曲曲词向来拥有着独特的魅力,若论曲词之文采,又不得不说汤显祖,而在他的诸多作品里,又无法避开《牡丹亭》。汤显祖是“文采派”的代表,他在《牡丹亭》中充分挥洒着自己的才能,熔诗、词、文于一炉,浑然一体,操纵自如,既带有本色的传统,又充满绮丽的风格;既有元杂剧的真切、自然、质朴,又满是极具个人特色的空灵、含蓄和优美。整体语言风格具有一种幽远的意境与动人的美感。而这其中诸多耳熟能详的曲文,都出自《惊梦》之中,我们来看:

2、汤显祖牡丹亭原文注释

(1)、《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2)、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3)、踏春阳:踏青。唐人传奇:邢凤书寝,梦见美人授予给他诗卷。第一篇《春阳曲》有云:“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见唐沈亚之《异梦录》。↩

(4)、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酸心皱眉,形容等待时的心情。梅、柳,这里是嵌用剧中人物的姓名。明朱有敦《诚齐乐府·曲江池》第一折《赏花时》:“空教我梅子酸心柳皱眉。”↩

(5)、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6)、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牡丹亭》

(7)、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8)、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不必多言,它与《西厢记》并称为戏曲作品中的“爱情双璧”,但就其思想内涵而言,《牡丹亭》更胜《西厢记》一筹,它表现的不仅仅是爱情主题以及男女自主婚姻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而是更深一步地表现出与“理”相对应的“情”,表现源于人天性本身的“情欲”与僵死的“天理”之间的对抗,所以它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更深入的对于人性的发掘。而全剧的核心人物杜丽娘,更是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闪耀着辉煌之光。

(9)、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10)、《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11)、(净持灯上)门户牢拴,为甚空堂人语喧?(灯照地介)这青苔院,怎生吹落纸黄钱?

(12)、往年何事乞西宾(102),(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103)。(王建)

(13)、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

(14)、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5)、中郎学富单传女:中郎,指蔡邕,东汉末著名学者,做过中郎将的官。他只有一个女儿蔡琰,字文姬,有名的才女。参见《后汉书》卷九十下《蔡邕传》、卷一一四《董祀妻传》。↩

(16)、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17)、第六曲(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惘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游园是为了赏春,但见莺燕成双不免内心感到怅惋,只能是回家过遣罢了。

(18)、又名《还魂记》,为传奇剧本,中国古典名著,由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作。该剧文词优美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昆曲代表作之是舞台常演剧目。

(19)、封诰:五品以上合妇所受的诰命(封号)叫封诰。↩

(20)、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3、汤显祖牡丹亭原文阅读

(1)、(低与老旦介)我捉鬼拿奸,知他影戏儿做的恁活现?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5——《西洲曲》乐府民歌

(3)、〔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汤显祖《牡丹亭》

(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5)、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6)、末:扮演年纪较大的男角色。传奇第一回一般由副末开场,本剧用末代替副末。↩

(7)、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牡丹虽有自然之美,但春必回春,故未开。悠闲的看着,这对莺艳的歌温柔,缠绵的话语,多么的快乐。

(8)、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9)、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

(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1)、《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12)、(净扯老旦,照旦介)休疑惮。移灯就月端详遍,可是当年人面?

(13)、《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1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5)、(真珠帘)〔生(20)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鹧鸪天〕(26)“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29)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42)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16)、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汤显祖《牡丹亭》

(17)、老旦:扮演老妇人的角色。传奇的女主角由旦扮演,相当于元杂剧中的正旦。贴,即贴旦,也是女角。女角有时也可以由净、丑扮演。↩

(18)、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19)、(贴)论魂离倩女是有,知他三年外灵骸怎全?则恨他同棺椁、少个郎官,谁想他为院君这宅院。小姐呵,你做的相思鬼穿,你从夫意专。那一日春香不铺其孝筵,那节儿夫人不哀哉醮荐?早知道你撇离了阴司,跟了人上船!

(20)、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4、牡丹亭全诗原文

(1)、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2)、〔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コ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3)、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4)、(贴慌上,背语老旦介)一所空房子,通没个人影儿。是鬼,是鬼!(老旦作怕介)

(5)、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汤显祖《牡丹亭》

(6)、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汤显祖《牡丹亭》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牡丹亭》

(8)、(合)今夕何年?今夕何年?咦,还怕这相逢梦边。

(9)、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10)、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1)、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12)、在第二曲(步步娇)前,写到“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这一句是借用唐代诗人薛逢《宫词》中的诗句,写杜丽娘梳好如云的发髻,还在不断地照镜子,将那想要换的衣服还要再一次熏香。”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春日里的一缕晴丝出来,是“晴丝”也是“情丝”,牵动着杜丽娘的心儿。梳洗时,“听半饷、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偷逗的彩云偏”便是将一个正值青春芳华的女子梳洗打扮后的害羞情态和情丝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生动。梳洗完毕,因为丫鬟夸赞了一句,心中陡然感慨,伤春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13)、演出单位:上海昆剧团主要演员:沈昳丽、黎安、倪泓等

(14)、(蝶恋花)〔末(2)上〕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16)正苦,报中状元郎。杜丽娘梦写丹青记陈教授说下梨花枪。(18)柳秀才偷载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状元郎。(19)

(15)、  然而,丽娘踏青游园,既是对大自然生命勃兴的礼赞,同样也是对自身生命毁灭的哀悼之词,造成这一切悲哀的根源是什么呢?正是反人道、反人性的封建社会。恰如后来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邂逅一样,在花神的引导下,她在“非现实”的环境中彻底解放了“情”,这同样是《惊梦》一出中极富特色的地方。作者在此,将浪漫主义的精神寄托在花神身上,花神既为人间带来了无限的美好春光,又是真爱的引领者与见证者。可令人惋惜的是,丽娘居然只能以“梦境”这样的虚幻方式来实现与“情”的交融,这就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更是她周身那个黑暗、腐败社会的最好写照、正如前文提到的,丽娘的“情”,是处于孤立状态的。

(16)、明•沈德符: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7)、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牡丹亭》

(18)、《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19)、(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101)。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20)、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5、汤显祖牡丹亭原文闺塾翻译

(1)、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2)、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3)、撒吞:妆呆。这里有疑心妄想的意思。吞,疑呆。↩

(4)、(旦上)不住的相思鬼,把前身退悔。土臭全消,肉香新长。嫁寒儒客店里孤栖。

(5)、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曾做永州司马、柳州刺史,人因称为“柳柳州”。详见第六出注“司马”,州郡的属官。↩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8——《短歌行》曹操

(7)、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8)、河东旧族:柳姓,原是河东郡的望族、大姓。↩

(9)、萱花椿树:萱花一名忘忧草,指母,椿树以长寿著称,指父。↩

(10)、(好姐姐)大力渲染了春天的美丽。“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青山上到处都是红色的杜鹃,“啼”字是从杜鹃鸟泣血联想而来,寇准有诗云“杜鹃啼处血成花”,杜鹃鸟以血染红了自己的美丽,恰似美人以美丽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蕴涵着隐隐悲壮之美。“荼外烟丝醉软”,“荼”,一种晚春开放的小花,荼花外是如烟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烟似梦,一个“醉”字写出人沉醉春光里心酥身软的感受。“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虽然美丽,但是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才开放,怎么能在春花中占得花魁呢!这里深寓着杜丽娘对自己美丽的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感伤。“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闲凝眄”,凝神。只听见燕子呢喃明快如剪,黄莺歌唱音调圆润甜美。以上从所见所感所闻展示了春天无限的美丽。春光越是美好,无人欣赏才越让人惋惜,伤春之意格外浓烈。那种觉醒后的向往格外强烈,而现实的束缚又使得杜丽娘沮丧灰心。“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便”,即便。“十二”,虚指,犹言所有。看也看不够的春天美景只能被断壁颓垣环绕,即便自己把所有的景致都看遍了也难以改变“三春无人见”的命运,只能徒然增加自己的烦恼。虽伤春,但更伤“我”。在《惊梦》中,杜丽娘的感情起伏非常大,从青春意识觉醒所带来的烦闷到对爱情的朦胧渴望,以及这种渴望无法实现的无奈,从赞美春天到伤感春天以及伤感个人命运的无法把握,杜丽娘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游园被加以细腻地描摹。    

(11)、《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亦号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汤显祖“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汤显祖个性耿介刚直、不肯趋炎附势。年青时因拒绝首辅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无缘进仕。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三十三岁的时候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当权,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后改官南京詹事府主簿,又迁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历数神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间的朝政,诸如科场舞弊、弄臣贿赂、言路阻塞等弊端,触怒了神宗,被谪迁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终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临川闲居,寓所号“玉茗堂”,汤显祖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其所作《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这四大传奇因均有梦境构想,被并称“临川四梦”,其中尤以《牡丹亭》为人叹赏,时人谓“《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他自己也说“一生得意惟在‘牡丹’”。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盛赞汤显祖的杰出成就,将之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12)、(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注释)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过于。韶光:大好春光。

(13)、(前腔)〔丑〕咱门儿寻事头(131),你斋长干罢休?〔末〕要我谢酬,知那里留不留?〔合〕不论端阳九(132),但逢出府游,则捻着衫儿袖(133)。〔丑〕望见府门了。

(1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牡丹亭》

(15)、译文: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

(16)、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17)、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

(19)、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汤显祖《牡丹亭》

(20)、几叶:几代。下句雨打风吹,形容家道衰落。叶、雨打风吹等词又暗暗和柳字相关。↩

(1)、五马欲踟蹰:去留不定。五马,太守出行以五匹马驾车。语本乐府诗《陌上桑》:“使君从南来,马马立踟蹰。”但与《陌上桑》故事情节无关。全句本宋辛弃疾《泌园春·带湖南新居将成》词:“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2)、章台:秦汉时代的一座宫殿建筑物。用来指京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全句意为:一旦功名得意,夸官游街。走马章台,借用张敞的故事。见《汉书》卷七十六本传。↩

(3)、(旦泣介)你抛儿浅土,骨冷难眠。吃不尽爷娘饭,江南寒食天。可也不想有今日,也道不起从前。似这般糊突谜,甚时明白也天!鬼不要,人不嫌,不是前生断,今生怎得连!

(4)、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汤显祖《牡丹亭》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6——《陌上桑》乐府民歌

(6)、〔丑〕世间荣乐本逡巡(134),(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7)、(绕池游)〔老旦上〕(68)甄妃洛浦,嫡派来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见介〕〔外〕“老拜名邦无甚德,〔老旦〕妾沾封诰有何功(70)!〔外〕春来闺阁闲多少?〔老旦〕也长向花阴课女工”〔外〕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你意下如何?〔老旦〕但凭尊意。

(8)、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9)、   《游园》、《惊梦》如今已被无数次搬上舞台,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在荧幕上映。我想,它的经典之处有二:首先,对于全剧而言,它起着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杜丽娘正是因为有了游园的经历,才能与自然、春天相结合,进而意识到生命原来是如此美好,进而打开情欲,在梦中与柳梦梅有了云雨之欢,又有了后来的“为情而死,死而复生”。可以说,杜丽娘的情是因为游园而被彻底唤醒,作者通过“寓情”的方式,让杜丽娘真正发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第中国戏曲的成就是融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的集大成之产物,而汤显祖的《牡丹亭》又最具代表性,全作之中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语段,也有许多是出自《惊梦》之中,如“皂罗袍”、“醉扶归”、“步步娇”这些曲词,真乃精美绝伦。以上两点,便是《游园》、《惊梦》的经典之所在。

(10)、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过描写杜丽娘感春成梦,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终于同柳梦梅结成良缘的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11)、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12)、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13)、休禽犊:不要吝惜送给教师的礼物。禽犊,很小的小年,指送人的礼物。《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注:“禽犊,馈赠之物也。”↩

(14)、〔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15)、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16)、读完《建安七子集》,极有感触。建安七子开一代文学新风,然而短暂的昙花一现之后,其思想和文学晋朝并没有继承下来,直到唐朝才得以继承。与之相对,民国诸贤亦开一代新风,还是昙花一现,其思想和文学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完整继承。晋及南北朝时期,文士普遍不热心去补益治道,以文学为自适之物,今人亦如此,而且两个时代同样是儒道沦丧,崇尚物欲享乐。

(17)、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8)、且养就之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刚直博大之气,表明儒者的修养。↩

(19)、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0)、〔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

(1)、近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汤显祖《牡丹亭》

(2)、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

(3)、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4)、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象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原本对爱情朦朦胧胧渴望也明确了。她悲叹青春虚度,才貌淹没“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游园后,杜丽娘在梦中与俊美的柳梦梅云雨缠绵,使得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得到了顶峰,因而导致了她在对自由和爱情的憧憬中日渐衰弱最终埋骨幽泉。她期盼自由、幸福,但愿“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对爱情的强烈向往使得杜丽娘在死后还在追寻,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还魂结为夫妇,汤显祖由衷地赞美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