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绛作品集目录精选138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杨绛作品集 1、杨绛作品集推荐 (1)、有一次,杨荫杭(杨绛的父亲)问她:“阿季, (2)、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人间...

杨绛作品集

1、杨绛作品集推荐

(1)、有一次,杨荫杭(杨绛的父亲)问她:“阿季,

(2)、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3)、1983年《喜剧二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4)、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5)、1981年初《倒影集》年在香港出版;5月散文集《干校六记》在香港出版。

(6)、“堂吉诃德不仅是一个夸张滑稽的闹剧角色。《堂吉诃德》也不仅是一部夸张滑稽的闹剧作品。单纯的闹剧角色,不能充当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读者对他的兴趣不能持久。堂吉诃德虽然惹人发笑,他自己却非常严肃。堂吉诃德不止面貌严肃,他严肃入骨,严肃到灵魂深处。……作者嘲弄堂吉诃德,也仿佛在嘲弄自己。堂吉诃德确是个古怪的疯子,可是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和他同样的疯,或自己觉得和他有相像之处。” 

(7)、“炼”,就是锻炼自身,“炼”的目的,是培养美德,是为了成为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器”。文章以浅显凝练的语言、严密的论述,强调了自我修养于己于国的重要性。作者善用比喻说理,一开篇就以顽铁炼成钢和黄金炼出纯金作喻,形象地阐明了观点;结尾再将人世比作炼钢的工厂及操场、教室,告诫人们要不怕吃苦,勇于修炼自身。为了证明修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古语、谚语,既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在信手拈来的引述中使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8)、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9)、在《杨绛全集》中,除了杨绛先生的作品外,还在卷末附上她亲自写就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记述日期直至该书发印之际,是研究作者文学创作和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10)、在人生低谷、家国大义、生死离别面前,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风骨。

(11)、“阴”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却难以表现出来,而作者却能够赋予“阴”以灵动的形象,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体会。它存在于树阴下、山石间、云烟里和夜的包围中。它有时是轻盈的,有时是沉静的,有时是散漫的,有时是淡漠的。你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范围去说出它的存在。然而,它无处不在。

(12)、杨绛的文字简洁清爽,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朴素的甚至平淡,但却可以令你深思,给你醍醐灌顶的猛醒……

(13)、《吉尔•布拉斯》(勒萨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

(14)、谈及杨绛对自己的影响,王富仁教授记得中学时买过一本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它虽然与杨绛在自己的论文里翻译的同一本书的书名不尽相同,但在我的头脑中,菲尔丁这个英国小说家的名字却是与杨绛联系在一起的。”那时,他还长期订阅着一份学术刊物——《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前身)。由于读了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并且颇感兴味,杨绛发表在《文学研究》上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就格外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她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它不仅使我对作为‘英国小说之父’的菲尔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小说理论。”

(15)、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16)、此外,原《文集》中的散文卷和文论卷的相关篇目这次也做了调整,序文归入散文卷,研究论文归入文论卷。排序上,全部作品按文体分类,在相同文体内,又以发表时间为序,创作部分具体分为“小说卷”、“散文卷”(三卷)和“戏剧·文论卷”;“译文卷”(四卷)则在原格局不动的情况下,直接在最后一卷加上《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的译文单行本。

(17)、布面精装,典雅复古,印制和品相全面升级,可经岁月考验。

(18)、据悉,杨绛大概是从2009年98岁时开始动笔写《洗澡之后》的,当中写写停停,修修改改,初稿写成后还交给朋友提意见。这部续作,被认为是作者对自己喜爱的角色一个“敲钉转脚”的命运交代和分配。不仅出版单行本,该作品也收录在新近重新编辑、修订出版的《杨绛全集》(九卷本)中。

(19)、《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20)、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2、杨绛作品集目录

(1)、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这三个小标题下,杨先生回忆了先她而去的女儿、丈夫,一家人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2)、《槐聚诗存》(钱钟书默存稿,杨绛季康录),三联书店1994年一版一印。

(3)、如果你也想走进这个最有中国味的家庭,了解这个用105岁人生书写优雅从容的老人的生活智慧。

(4)、拨开历史浮华,人们蓦然发现,原来,她才是真正的一代才女。

(5)、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6)、《走到人生的边上——自问自答》(散文集),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2008年分别出版。

(7)、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8)、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

(9)、     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19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这两部剧本写作和上演于抗战时期沦陷后的上海,当时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代以来,是杨绛创作的“新时期”,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1980年代,在港澳台均出版了繁体字单行本,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小说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脑筋,系国内最早反映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学作品),出版于1988年,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

(10)、《小癞子》(西班牙名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初版,1953年重排出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

(11)、前100下单的用户,还可获得专属团购赠品:「三联书店」纪念笔记本一个。

(12)、用读者的话说:不是走出阴影坦然面对的智者,写不出这等文字。

(13)、1988年11月长篇小说《洗澡》在香港出版;12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北京出版。

(14)、在初中,他还买过一本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大概不是全译本,薄薄的一册,32开本,是不是杨绛翻译的,我也不知道,但对于《小癞子》这部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也是通过杨绛的文章才得到的。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大概是我到了大学才读的。而杨绛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唯一一篇研究和介绍这部西班牙文学巨著的文章。”王富仁教授说。

(15)、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16)、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17)、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18)、畅销千万册,感动无数读者的《我们仨》: 一个百岁老人,光阴流转而过,身边的人一个个先她而去,她把无尽的思念,透过一支笔,流淌人间。

(19)、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20)、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孩提时代的杨绛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

3、杨绛作品集名句

(1)、                 ——《百年风华杨绛传》

(2)、《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3)、这本《我们仨》是他们的女儿钱媛在病床上开始写的,但仅写了五篇就去世了。两年后,钱钟书先生也与世长辞。“我们三人就此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先生为杨先生构思中的小说所写的诗句),1999年杨绛用一年时间把手头正在翻译的柏拉图对话录《斐多》译完,还整理了全部钱先生的手稿后,再接着钱媛写完了这本回忆录。 

(4)、1997年5月写下了《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在《十月》杂志第5期发表;8月8日写下《答宗璞〈不得不说的话〉》。

(5)、女儿和先生相继离世后,她有无尽的悲伤,却说:“我得留在人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6)、《将饮茶》是小编最早读的杨绛散文集,因为序言的名字叫做《孟婆茶》,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把这本书名给记成了《孟婆茶》。全书只有五篇,后序《隐身衣》的名气更是完全不在正篇之下,基本上都是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私人记忆。从父亲谈到姑母,从钱钟书谈到《围城》,悲喜都隐在淡泊而又深秀的文字里,是杨氏散文一贯的润泽冷静。正是这种经历和态度使她成为这段百年断代史最具历史画面感和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之一。

(7)、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8)、关于这部小说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是和钱钟书的《围城》一样是揭露知识分子各种丑态的现代版《儒林外史》,有人则读出了作者高高在上的俯视这些知识分子的心态。具体是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读一读。

(9)、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10)、也不必说最后一位能被称作先生的女学者走了,难道忘了我们还有叶嘉莹先生和乐黛云先生吗?

(11)、作家朱天文说:“生活的东西,最好写也最难写,不单为技巧问题,是心胸和性情”。

(12)、著名作家周国平评论:“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13)、《从丙午到“流亡”》(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2000年出版。

(14)、杨绛从小就爱读书,她把读书比作“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这本书呈现了她丰盈的知识与精神世界。

(15)、身处困境,我们总不免忧心忡忡,先生却看得淡然——

(16)、在洪子诚教授看来,杨绛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她写剧本,写小说,写散文,也做翻译。她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撰写研究论文又是她的“专职”。但她是小说家?散文家?还是学者?翻译家?身份似乎难以界定。她自己否认是学者,又说写小说还停留在“试笔学写阶段”。洪子诚教授认为,杨绛另一个独特的地方是,从事写作已经几十年,作品数量却不多。就拿她最看重的小说创作来说,加在一起也不过八九种:七个短篇和两部不长的长篇。论文、译作和散文集数目也有限。然而,这并不妨碍许多读者对她的喜爱和敬重。这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统计的销售数据即可看出:《洗澡》(平装)17万册;《洗澡》(精装)22万册;《洗澡之后》20万册;《洗澡》(汉英对照)3万册;《洗澡之后》(汉英对照)5千册;《杨绛文集》6万套;《杨绛全集》1万套;《堂吉诃德》,2000年里以来各种版本共75万册。

(17)、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洗澡之后》(单行本)正式给《洗澡》做了续写。用杨绛先生的话说:“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18)、本文首发于《中国教育报•文化周末》2016年5月27日第四版,版权归《中国教育报》文化副刊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教文化乐读“。

(19)、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20)、在那样前途未卜的日子里,多数人惶惶不可终日,先生眼睛里看到的却是温情和知足。

4、杨绛作品集有哪些

(1)、《干校六记》、《将饮茶》、《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杂忆与杂写》、《听话的艺术》、《丙午丁未年纪事》、《喝茶》、《我们仨》、《忆孩时》、《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老王》、《窗帘》、《收脚印》、《阴》、《流浪儿》、《风》。

(2)、《洗澡》(长篇小说),台湾晓园出版社1990年出版;三联书店,1990年1版2印。

(3)、既适合当作礼物送人,自己做收藏摆放在书架也是十分养眼。

(4)、想要读懂杨绛,不能不了解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5)、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 》、《鬼》、《事业》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

(6)、《我们仨》(散文),三联书店2003年初版(简装本);2004年初版(精装本)。

(7)、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8)、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9)、杨绛先生九十高龄后翻译,寄托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沉思。

(10)、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女儿钱瑗的去世对两位老人的打击非常大。

(11)、杨(绛):不孤独,因为我有很多书,有书就不孤独。当然,我现在是一个人,在热闹的场合会感到孤独,越热闹越孤独,因为我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可是我并不感到孤独,我的亲戚朋友对我都很好,我和阿姨相处得也很好。而且我看很多书,就像到处旅行一样。

(12)、2001年9月7日设立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

(13)、《将饮茶》(散文),三联书店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7年先后出版。

(14)、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7FaNM1i9lhzt28T50aO6Vg 提取码: n6ca《百年风华:杨绛传》是2011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银胜。

(15)、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16)、《回忆两篇》(散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

(17)、但愿,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能在先生的文字里,重拾高贵的品性,求得内心的从容和安宁。

(18)、《1939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英国文化丛书》,《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小癞子》,《斐多》。

(19)、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20)、在《将饮茶·隐身衣(废话,代后记)》一文里,杨绛这样写道:

5、杨绛作品集epub

(1)、光秃秃赤裸裸,当然表示天真朴素。何必这样虚伪,遮遮掩掩的不老实?逢人只说三分话就不能一见倾心、肝胆相照?可是,开口见喉咙,未免浅显。有乖巧的人,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的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经得起人为的漂洗。人真要赤裸裸不假遮饰,除非有希腊女神那么完美的身子,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培根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裸露的身体,还是裸露的心。”人从乐园里被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体味到这句话了。

(2)、希望每一个迷失在家庭、婚姻、人生得失中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指引。

(3)、小编觉得一位文化名人去世固然伤感,但想要纪念他们,最好方式就是读书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一辈的学人们,一生最重视的便是读书,写作,思考,现在的我们只要向前人学习这些想来也足以让人欣慰了。一位老人尚且如此笔耕不缀,年轻人又怎么能偷懒呢。“喜爱的学科并不就是最容易的。我在中学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还深印在脑里。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无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过这也足以证明: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4)、现货200,出版社直发,喜欢的下手要快哦~

(5)、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

(6)、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7)、不到一顿火锅钱,便可收获“优雅从容的百年人生智慧”。喜欢不要错过~

(8)、                      ——《我们仨》 

(9)、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 》、《鬼》、《事业》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

(10)、杨绛背对着门,没有看清形势,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饭粒。三姑母见状,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说了一句悄悄话,杨绛省悟,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旁边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样子办。扩展资料: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

(11)、“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有论者如此评价她的写作态度:“……她坚持写作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既不诉诸个人功利,也没有文学启蒙的救世主情结,而是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与文学的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距离。这种创作态度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清高孤傲和明哲保身。他们往往鄙视功利创作行为,写作只为吐一己之快,以灵魂独立和心灵高洁为创作根本,有一种以文自娱或以文养身的贵族气。这类知识分子往往容易为主流话语所遮蔽。”

(12)、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13)、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14)、杨绛女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她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夏衍先生有言:“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这不啻是对杨绛女士的莫大肯定。

(15)、烟有影子,云有影子。烟的影子太稀薄,没有阴。大晴天,几团云浮过,立刻印下几块黑影,来不及有阴,云又过去了。整片的浓云,蒙住了太阳,够点染一天半天的阴,够笼罩整片的地,整片的海。于是天好像给塞没了。晦霾中,草像凄恻,树像落寞,山锁着幽郁,海压着愤恨,城市都没在烟尘里,回不过气的样儿,沉闷得叫人发狂,却又不让发狂。重重地住在沉闷里,像那棵树,落寞地裹在一重皮壳里,像那草,乏弱得没有了自己,只觉得凄恻。不过浓阴不能持久,立刻会变成狂风大雨。持久的阴,却是漠漠轻阴。阴得这般透明,好像谁往空中抛了一匹轻纱,轻薄得飏在风里,虽然撩拨不开,却又飘忽得捉摸不住,恰似初识愁滋味的少年心情。愁在哪里?并不能找出个影儿。缺少着什么?自己也不分明。蒙在那淡淡的阴里,不是愁闷,不是快活,清茶似的苦中带些甜味。风一吹,都吹散了。吹散了吗?太阳并没出来,还是罩在轻阴里。

(16)、在《将饮茶·隐身衣(废话,代后记)》一文里,杨绛这样写道:

(17)、                       ——《堂吉诃德》

(18)、《干校六记》里记录,大雨滂沱的黄昏,杨先生一脚泥一脚水地跑来见钱先生。

(19)、《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初版。杨绛的文章1:(本文选自《忆孩时(五则)》。)回忆我的母亲

(20)、便是最赤裸裸的真理,也需要一些衬托装饰。白昼的阳光,无情照彻了人间万物,不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上该多么寂寞荒凉!

(1)、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距离增添了神秘。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际的遐远与辽阔。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意中的情人,新交的朋友—隔着窗帘,怅惘迷离,相看一眼,越加添了想望。偶然目逆,给你无限欣喜。每一个试探是冒险,每一个发现是惊奇。伟大,伟大!陶醉迷恋中,也忘却了自己帘后的狭小与简陋。

(2)、“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她留给世人的,除了身为作家、翻译家、研究员的若干作品,更有“平凡人生”的爱与信仰,不趋时、不媚俗的文化品格。

(3)、我早已无父无母,姐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杨绛的文章2:(本文选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坐在人生的边上

(4)、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不必害怕的。

(5)、前100下单的用户,还可获得专属团购赠品:「三联书店」纪念笔记本一个。

(6)、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7)、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我怎么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8)、杨绛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读书笔记——《“隐身”的串门儿》。

(9)、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倒影集》、《洗澡》;论集《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10)、    《弄假成真》讽刺一个玩弄感情的留洋青年,与《称心如意》并称现代喜剧双璧。

(11)、“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12)、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这些道理。

(13)、是的,今天写的正是——中国文坛的大翻译家、文学家——杨绛先生。

(14)、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AlainReneLeSage:)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斐多》(Phaedo)等。

(15)、这本书极大地震撼了我对于爱情、家庭的观念和理解。

(16)、在牛津,杨绛与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17)、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18)、有一次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

(19)、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20)、杨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所谓“身处卑微”、与主流保持距离、在乎天真自然、注重鲜活的个体体验的人生与写作态度。

(1)、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2)、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荫蔽得多少地亩。因为那干儿高,树枝奇怪地盘折着,针叶紧聚在一起,阴不宽,而且叫人觉得严肃。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像闲适中的清愁。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阴之间,郁着一团绿意,像在低头凝思。

(3)、“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筑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时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4)、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父亲就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5)、2005年出版书籍《一本书和一个世界》。(4)

(6)、谈人生,她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7)、《记钱锺书与围城》(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初版;岳麓书社1986年初版1991年2印。

(8)、正如蒋勋所说:杨绛的文字写实,而不尖刻,可是却写尽了世道人心。

(9)、它并不是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分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分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分写运动中这群人不同的表现。

(10)、精致开本,优质用纸,质感轻盈,翻阅体验舒适、流畅。

(11)、《干校六记》,198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散文集。书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庆年间沈复的《浮生六记》。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钱锺书在书前小引说:“‘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如何以小点缀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说出大故事,这也是阅读本书的趣味所在。

(12)、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13)、    跨入新世纪之后,杨绛先生在整理编订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难忘的一天》和《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则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深深打动读者,成为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2014年,103岁杨绛新书《洗澡之后》8月出版,这是杨绛先生在98岁后为其小说《洗澡》所写的续作。包括《洗澡之后》在内,数篇未发表的杨绛先生作品收入在2014年8月出版的9卷本《杨绛全集》中,《全集》共270多万字。

(14)、风雨飘摇的年代,很多人劝她和钱钟书一起离开中国,夫妇二人一口回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去外国做二等公民。”

(15)、尽管那是一个极尽苦难与磨难的年代,我们却在杨绛的笔下看到一个有尊严的生命,如何在磨难中存在与生活的高洁姿态。

(16)、《关于小说》(文论集),三联书店1986年初版。

(17)、谈世态人情,她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18)、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把杨绛与季羡林、傅雷、郑敏一起归为学者文学家。他认为,杨绛的《洗澡》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小说”。他这样概括学者型作家及其作品:作者长期在学院文化的氛围中生活,在与身边大量学院精英知识分子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人性和人格特征,他们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这使他们更习惯于理性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