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说的孝敬的名言精选65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四年级 (1)、  考,古代指及时祭祀,敬奉祖考,作为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世,首先不能忘了先祖。 (2)、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大义...

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四年级

(1)、  考,古代指及时祭祀,敬奉祖考,作为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世,首先不能忘了先祖。

(2)、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大义),而不拘泥于小信。

(3)、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4)、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8)、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2)、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作者:狄更斯

(13)、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 

(14)、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18)、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9)、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说法是:把“色”理解为子女的面容。杨伯峻引《礼记祭义篇》的说法(“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而采用此说。子女在孝敬父母时需要经常保持愉悦的面容,做到表里如一。对“孝”这一社会规范的认同不是出于强迫,而是出于自觉与自愿,内在的孝心与外在的孝行得到完全的统一。只有这样,子女行孝时的表情、面容才是最自然的和最真诚的。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难”的另一层意思。孔子还从反面来论证此点:“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伪善面容与仁是对立的。在孔子眼里,尽孝与为仁是一致的。上面之语从消极的角度揭示尽孝为仁的方法。在侍奉父母时,子女面容的虚伪反映出内心的不诚实,这不是尽孝为仁的正确途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为父母尽孝时保持愉悦面容的难度。

(20)、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2、孔子说的孝敬的名言

(1)、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6)、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7)、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8)、校风:见贤思齐 养正立身    传承红色基因 

(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兄弟姐妹有信。——孟子

(10)、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作者:孟轲

(1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12)、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1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5)、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1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作者:李毓秀出处:弟子规

(1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8)、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0)、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厌恶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清)李毓秀《弟子规》

3、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三年级

(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作者:李毓秀出处:弟子规

(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4)、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9)、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1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13)、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孔子孝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所以,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有理想,想是应该,但关键在打理,去实践;有愿望也可以,关键在于切合实际;有作为,关键在适度。

(15)、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16)、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17)、与“敬”字相连的是一个“色”字。后者的意义也许在他者哲学的语境里可以得到更恰当的解释。《论语》里有一句很难翻译的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人们困惑的是:在为父母行孝时,为什么会产生“色难”这样的现象?历代学者对“色”字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色”指面容、面色。由于“色难”缺少主语,因此衍生出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把“色”理解为父母的面色。后汉经学家包咸、马融都曾采用此说。父母的面色不仅仅指自然的面色,更是指深层的伦理意蕴,指的是面色中呈现出来的伦理要求。父母作为他者通过其面色,要求子女为他尽孝,要求子女无限地为他负责。这里,面色是一个带有伦理意义的符号,提示为父母行孝的任务。“色难”中的“难”指明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与他者施与伦理要求的至高性。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9)、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2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作者:孟轲

4、孔子所说的孝的名言有哪些

(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3)、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