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家格言大全解释图片精选70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治家格言大全解释 1、治家格言讲解 (1)、(解读):这句讲用钱不留余地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

治家格言大全解释

1、治家格言讲解

(1)、(解读):这句讲用钱不留余地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子孙留余地。今天来说,就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当财富、事业等方面春风得意之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顺风蓬扯得过足,要“见好就收”,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2)、人Rén有yǒu喜xǐ庆qìnɡ,不bù可kě生shēnɡ妒dù忌jì心xīn;人rén有yǒu祸huò患huàn,不bù可kě生shēnɡ喜xǐ幸xìnɡ心xīn。

(3)、(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5)、(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6)、“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财物的运用,对自己尽量地节省。这些爱唱卡拉OK的朋友,会喝酒的,一天白兰地喝七八瓶的,这些朋友们少来,“切勿流连”,可以招呼,不能流连太过了。

(7)、(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8)、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0)、“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要招呼兄弟姊妹,相互帮忙。

(11)、(解读):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12)、  有善心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善心;有恶心怕别人知道,这就是大恶。

(13)、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16)、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给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17)、勿Wù营yínɡ华huá屋wū,勿wù谋móu良liánɡ田tián。

(18)、(解读):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19)、   这一篇文章是什么人做的?明末的朱柏庐。请问他是人民大学还是北大毕业的?还是复旦?或是上海还是苏州哪个中学的?什么都不是,他是“诸生”,诸生是什么?一般的读书人。

(20)、他在任职浙东提举时官居五品,理学永康学派的陈亮仅为布衣,找上门来围绕“王霸义利”一辩便是十天,在后来十多年的岁月里,两人书信往来由论敌结为挚友。

2、治家格言大全解释图片

(1)、“重赀(zi一声,同“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只看钱,不晓得孝顺父母,他说那不算是人。

(2)、(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3)、好人家并非大富大贵,而是安定和谐,享一个清福。张履祥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江山易主,民族危亡,天灾人祸不断,深重的社会危机震荡着他的心灵,这才导致张氏很是注重安定和谐环境的重要。

(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焘《家庭谈训》

(5)、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6)、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从不妄取不义之财。他一生生活不幸,幼年失父,中年丧偶,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生活相当贫困,其斋舍无以避风雨,赵汝愚悯其贫,欲为其盖房屋。

(7)、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8)、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9)、“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不要贪心,不劳而获大多不是好事。酒并不是叫你不要喝,是不要过量。“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小贩卖东西,挑担到门口,不要贪便宜斤斤计较了,人家没有本事做老板,做小贩就要赚钱。你说他骗我,就算骗,给他骗一下,他要回去养家嘛!肩挑的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做人要厚道,多帮忙人家,尤其你们做大老板,对你的职员刻薄,不会成功的。“理无久享”,会受报应的。“伦常乖舛(舛拼音:chuǎn。违背:舛迕),立见消亡。”比如对父母不孝顺,很快就垮了。“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要招呼兄弟姊妹,相互帮忙。“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我是这样念哦!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是朗诵的哦!是背的啊!

(10)、(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11)、(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12)、   (白文):对人刻薄而起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乱了伦常的人,会立刻见到灭亡的。

(13)、(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14)、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15)、(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16)、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

(17)、忍一句逍遥自在,耐片刻快活神仙。青山不管闲世事,流水何曾洗是非。有若问及凡尘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18)、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19)、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3、治家格言十则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高攀龙并不攀龙附凤,给后世留下一个铁骨铮铮的高家。

(3)、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从不妄取不义之财。他一生生活不幸,幼年失父,中年丧偶,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生活相当贫困,其斋舍无以避风雨,赵汝愚悯其贫,欲为其盖房屋。

(4)、  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5)、  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6)、  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7)、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8)、  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9)、  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

(10)、“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这些啰唆的妇女们,不要多来往,包括像尼姑、道姑、修女,什么做媒、算命的,巫婆神汉啊,像老鸨、走街串巷卖药的、接生的,还有人贩子,这些人不要来往,是非多。“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小秘啊,什么外室啊、情人啊,越漂亮越糟糕,“非闺房之福”,非离婚不可。“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男佣人不要用漂亮的,怕太太们、小姐们靠不住。老婆、女佣人不要打扮得太漂亮了,等于海航陈峰说的,老师啊,我总公司办公室没有一个女的。因为不漂亮的不喜欢,用漂亮的又靠不住,所以我不用。我说对。“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居身”指自己本身,尽量地节省、朴实,不要浮华。对儿子的教育要有方法,按孩子天生的秉赋、兴趣帮助他,但是要有分寸的。我说现在的家长都错了,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加在孩子身上,这是错误的,是不懂“义方”。

(11)、内容说明:素材来自其他作者原创,有的是自己原创,首先向作者致敬、学习与感恩,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撤换帖子,愿每个人都受益。

(12)、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流传最广的勤俭持家训戒,成为中国传统士子耕读文化的标志。

(13)、(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14)、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15)、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6)、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17)、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

(18)、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9)、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20)、(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4、治家格言十则原文

(1)、(解读):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小贩卖东西,挑担到门口,不要贪便宜斤斤计较了,人家没有本事做老板,做小贩就要赚钱。你说他骗我,就算骗,给他骗一下,他要回去养家嘛!

(3)、“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因为事情与人发生矛盾,不一定是别人的错,首先要反省自己不对的地方。

(4)、《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通篇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倡导“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朱子家训》仅522字,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问世三百年以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齐家必读”,清至民国年间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5)、从《朱熹家训》中看出,朱熹是位纯朴善良的老人。他不仅在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等方面为我们作了理论上的精辟论述,而且在行动上也为后人提供了精神指向。

(6)、(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7)、  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xu对别人同情)。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口饭不容易吃的啊!

(9)、(解读):这句是讲给别人做了好事,比如经济上接济了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就不应该一直去记住它。否则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别人的周济,就应当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无力回报,也应记住人家的恩德。这是从对人、对己两方面谈施惠与受惠应有的正确态度。

(10)、  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