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76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论语十则ppt 1、论语十则拼音版汉字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件(可下载) (2)、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

论语十则ppt

1、论语十则拼音版汉字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件(可下载)

(2)、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4)、生:这个字在这句话里是通假字,通“悦”,意思是“愉快”。所以,这个字要读作“悦”的音。

(5)、(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    我们能看出君子还有以下特点:有智慧、知人善任、审时度势、通达、尚德不尚武,这些是可以明确的。当然,君子肯定不会只有这些,在《论语》中搜索“君子”,我们会得到八九十条,太多了。根据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倒是可以归纳出九种大家熟知的品质,学生应该做一点积累。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练习》课件(可下载)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免费获赠源文件,方法详见  4月店(点击)

(1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课件(可下载)

(14)、(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16)、(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7)、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检测试卷(含答案)+PPT讲解(可下载)

(18)、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19)、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课件(可下载)

(20)、精品课件: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

2、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3)、生:我主要是举一反看最近自己做错的题,并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做错。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6)、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回家复习的方法特别好,她很重视错题摘录本。那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孔子在这里说的“不亦说乎”的快乐呢?

(7)、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课件+教案(可下载)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9)、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试卷(带答案,可下载)

(10)、生:“三人行”中的“三”不是指三个人,而是泛指几个人或很多人。这句话应翻译为“如果这几个人有优点,那我就可以向他们学习”。

(11)、用类似的方式分组演读本文的十二则《论语》,小组比拼。

(12)、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3)、自2016年至今,萌萌在线图书馆已经持续运作了7年了!再次感谢各位捐赠者,没有你们的捐赠,萌萌图书馆不可能运行这么多年。如果zheng策允许的话,萌萌在线图书馆也会继续运行下去的。目前萌萌在线图书馆已有几万个捐赠者了。

(14)、方式二:加入付费资源群,每月200,每天至少发布两个文件!

(15)、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6)、课件:修身与养性——阐释“孔孟之道”|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联读

(17)、    我有疑问----君子不也有三戒,要克制自己抵制诱惑吗?差别在哪儿?这就得搞清楚圣人、仁人、君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8)、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9)、生:静心思考并获得新发现的温习才是“不亦说乎”的可以“为师”的温习。

(20)、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改病句

3、论语十则大学语文翻译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8)、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0)、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1课件+教案(可下载)

(12)、解读:“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13)、师:“一箪食,一瓢饮”这样的生活状况,说明颜回的生活很穷困。这不是换一个地方住就能改变的。穷困的境遇暂时无法改变,“回也不改其乐”,依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1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7)、生:温习的时候能“知新”,就是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温习才是让人快乐的,而不只是完成作业。师:那么,你觉得复习的时候,或者在看错题本的时候,我们要处在怎样的一种状态,才有可能获得“知新”呢?

(18)、(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20)、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课件+教案(可下载)

4、论语十则原文

(1)、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可下载)

(4)、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说文解字》:信,诚也。会意 古人云:言己所思为“    ”;践己所诺为“    ”。

(6)、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7)、   ③天下有道才能有圣人,尧舜禹这种禅让的时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乌托邦。春秋战国这种天下无道的时候,仁者为了自己道德没问题要么死,要么隐逸,要么装疯卖傻。唯有一个管仲是勉强给的仁者称号,主要是为了报恩。(这也太可爱了O(∩_∩)O)君子呢,就审时度势变通一番吧。

(8)、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0)、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可下载)

(11)、“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12)、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14)、(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5)、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16)、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原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