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战争的诗词有哪些诗精选136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反映战争的诗词有哪些 1、反应战争的诗词诗词两句 (1)、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马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2)、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

反映战争的诗词有哪些

1、反应战争的诗词诗词两句

(1)、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马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2)、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4)、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张乔(宴边将)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9)、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10)、李羽(献江淮郡守卢公)塞诏东来淝水滨,时情惟望秉陶钧。将军一阵为功业,忍见沙场百战人。

(11)、常建:“愿有一天不再有战争,人们铸剑为犁。”

(12)、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13)、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14)、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1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19)、常建(塞下曲四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20)、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2、反映战争的诗词有哪些诗

(1)、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扩展资料: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派别、***、***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5)、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战城南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8)、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9)、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1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先秦)左丘名《曹刿论战》

(11)、迳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12)、释义: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13)、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

(14)、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1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6)、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1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8)、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19)、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0)、边角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3、反映战争的诗句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有关战争的古代诗句卢纶:塞下曲

(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李白(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5)、(范仲淹《渔家傲》)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词,你都读过吗?八首诗词,八种人生境界,你在哪一层?

(7)、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8)、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9)、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六首》

(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1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13)、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14)、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15)、可怜白发生!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凉州词王翰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8)、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19)、释义: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20)、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4、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

(1)、李白(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乔备(出塞)沙场三万里,猛将五千兵。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

(3)、(《左传-曹刿论战》)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4)、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

(5)、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7)、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8)、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9)、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

(10)、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11)、李益(拂云堆)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12)、释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13)、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4)、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15)、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6)、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17)、边角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18)、《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9)、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20)、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5、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边笛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

(3)、王维(送韦评事)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4)、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士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6)、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战城南》有关打仗的诗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7)、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从军行》

(8)、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9)、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10)、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12)、907年,权臣朱全忠***唐哀帝退位建立后梁,唐朝正式灭亡。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帝国终究没能走出历史的循环,面对这种空虚与落寞,诗人韦庄在参观曾经的六朝遗迹时用《台城》对其进行了最后的总结:

(13)、《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14)、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16)、月是秦时的明月,关是汉时的边关,世世代代的战争与边患,让多少人离家万里,一去不归!

(17)、此二句乃是写唐末黄巢军队攻入唐都长安后的破坏力。前句举“内库”以括其余,写长安财物荡然无存、摧毁殆尽之状;后句举“公卿”以包其他,写长安达官贵人、高门望族死无遗类之状。其在批评黄巢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破坏力。后代视为警策之句。

(18)、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19)、边风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

(20)、郑准(代寄边人)君去不来久,悠悠昏又明。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

(1)、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6)、(杜牧《赤壁》)。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8)、李端(宿石涧店闻妇人哭)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1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1)、刘方平(寄严八判官)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12)、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词古战场作者:曹勋年代:宋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14)、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约《过华清宫》

(15)、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

(16)、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17)、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18)、qiāngdíhéxūyuànyángliǚ

(19)、出自隋·杨素《出塞二首》之一。兵寝,兵器休息,指战争结束。星芒,星光。落,落下、照射大地。战解,战争结束。月轮空,指月圆。刀枪入库,星光灿烂照大地;战马卸鞍,一轮明月圆又亮。此写战争结束、和平降临后美好的夜景,表达的是对和平生活的喜悦之情。

(20)、800年至820年左右,唐宪宗李纯先后发兵平定了现今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的节度使叛乱,唐朝一度出现名义统一的相对和平时期,史称“元和中兴”。

(1)、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

(2)、875年到884年的黄巢起义是唐末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内部战争,不过作为起义者本人的黄巢撰写的诗文与这个时代整体的风格有些格格不入。在表明自己心迹的《不第后赋菊》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句子或许是对自己日后起事的一种隐喻。

(3)、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4)、译文: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李白(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7)、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形容“打仗”的诗词有哪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8)、常建(塞下曲四首)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9)、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10)、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12)、译文:***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3)、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1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15)、唐朝后期领土与藩镇割据形势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1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