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孔子的名言
1、孔子的名言全部
(1)、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2)、(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子曰:“益者三乐,***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矣。”——《季氏》
(6)、一个人要张开耳目,会发现处处皆是学问;学习时要确认消息是真实的吗、确认消息是善意的吗、确认消息是真的这么重要吗?
(7)、(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9)、(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1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1)、(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12)、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不忍则乱大谋。匹夫不可夺志也。道不同,不相为谋。
(1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1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8)、(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19)、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2、孔子有那些名言
(1)、(《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我们不缺乏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理想的切实道路。
(3)、(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4)、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表面上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7)、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8)、(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0)、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11)、(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14)、恕道里面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渊源,就是感恩之心。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18)、(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9)、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2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3、孔子的名言?
(1)、吾尝整天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3)、孔子语录精华100句,也是公考申论必备哦~快来一起学习吧!
(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6)、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7)、(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中庸》(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有智慧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1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孔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一去不复返!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
(16)、(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7)、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令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令人也,求备焉。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孔子里面的名言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2)、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3)、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5)、·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邻。
(6)、(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恕”——善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我不报怨天,也不责备别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啊!
(13)、(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4)、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是人之所***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7)、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18)、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孔子全部的名言
(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注释:你自己不希望遇到的事情,你也不要把这件事情弄到别人身上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慎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言寡尤、行寡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1)、·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1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未知死之息也。
(1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益者三友,***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矣。
(16)、·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出处)《庄子·达生》(译文)人所最可怕的,还是枕席上的姿意在饮食间的失度。
(17)、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18)、·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1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2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小人反是。”——《颜渊》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士志于道,而耻***衣***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5)、·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6)、(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是人之所***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10)、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4)、(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1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出处)《礼记·礼运》(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1)、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3)、真正的经典从来都不是一种宗教性指导,而是在思维方式上对后人永远保有启发。
(4)、⊙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8)、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9)、·言必信,行必果。(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1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11)、·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3)、(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15)、这章经文所论述的是孔子审理诉讼的态度,但也说明孔子不希望有诉讼发生的思想。
(16)、(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1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9)、(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20)、(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1)、·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7)、(出处)《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译文)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
(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聞;***者三友:友便辟(暴躁)、友善柔(优柔寡断)、友便ni(心怀鬼胎的人)。
(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