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道德修养的感想精选111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道德格言修身经典 1、道德修养的经典语录 (1)、清•顾图河《任运》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道德格言修身经典

1、道德修养的经典语录

(1)、清•顾图河《任运》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4)、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

(5)、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苏霍姆林斯基

(6)、慎独,即独处时周围无人也能谨慎自重,不违礼法。康熙弘扬了中国古代的慎独文化,他要求皇子们在平素谨言慎行,不得恣意放纵。他说:“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7)、(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8)、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9)、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10)、宋•佚名《名贤集》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11)、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

(1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3)、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14)、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15)、《小学•外篇》天、神:迷信的说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无事人不知。

(16)、(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7)、明•洪自诚《菜根谭》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8)、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19)、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贝多芬

(20)、释义: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难;谦逊并时时感到自己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道德修养的感想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3)、5)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4)、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5)、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罗素

(6)、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莎士比亚

(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8)、(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9)、(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10)、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1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2)、教育必须立足于道德和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撑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到不道德的侵凌。——尚福尔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4)、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1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1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7)、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18)、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9)、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中国古代学者)吕坤

3、道德修为的名人名言

(1)、(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如果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形容做了坏事不可能瞒过别人。

(3)、释义: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成语“怨天尤人”源于此。

(4)、清•李光地《性理精义》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5)、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6)、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苏霍姆利斯基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9)、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0)、本着“为治之要,教化为先”“家国一体”等理念,康熙把治家与治国相结合,注意帝王家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自从乾隆将《庭训格言》编入《四库全书》,该书更是广为人知。帝王家风、家教向下延伸,带动了家教家风文化的繁荣,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11)、(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2)、清•史襄哉《中华谚海》自认为心胸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

(13)、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14)、你们所能体验到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那便是非凡的轻蔑。是时,你们甚至会对自己的幸福感到厌恶,而理智与道德亦然。

(15)、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格言联璧》

(16)、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17)、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8)、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19)、释义:说出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0)、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4、道德修养的格言

(1)、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不要把痰吐在井里,哪天你口渴的时候,也要上井边来喝水的。(俄国作家)克雷洛夫

(4)、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5)、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6)、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

(7)、(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8)、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10)、(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1)、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

(12)、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13)、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14)、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5)、教你的孩子规矩勤劳,不要在穷苦中失措,败坏了品德而行为不检。——裴斯泰罗齐

(16)、(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17)、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

(18)、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19)、《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20)、决不要降低自己的人格,按比你地位高的人那样行事。---------乔治·马拉贝

5、道德修身的名言警句

(1)、   本期道德讲堂的主题是:“提倡文明礼仪,弘扬社会公德”,分为“自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向德鞠躬、送吉祥”六个环节。与会人员共同唱响《文明礼貌歌》、朗诵了道德名句“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并一起聆听了市人社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汪晓林投身技能培训事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12年的感人事迹。

(2)、(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3)、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霁(jì),雨雪停止。

(4)、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5)、释义:别人不理解我,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吗?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释义:见到别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努力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别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8)、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培根

(9)、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10)、(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11)、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卢棱

(12)、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13)、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14)、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15)、释义: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16)、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17)、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1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9)、唐•寒山《联句》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20)、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旧唐书•崔彦昭传》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4)、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5)、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6)、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7)、(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8)、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9)、释义: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0)、(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1)、汉•崔寔《政论》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