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理由300字左右精选147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孟子的名言警句座右铭 1、孟子的名言警句座右铭大全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名言警句座右铭

1、孟子的名言警句座右铭大全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7)、解释: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解释:国家的君王崇尚仁德,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敌人啊!

(11)、(赏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

(12)、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木棒槌呢?”

(13)、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14)、不仅如此,他还要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响当当的语言,掷地有声。如果能在金钱诱惑、贫困煎熬、强权压迫下,仍然不改心志,不放弃理想,那我们就是真正的强者,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6)、(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1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2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理由300字左右

(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2)、(解释)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3)、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希望大家喜欢。

(4)、※谨庠(xiáng)序①之教,申②之以孝悌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6)、(解释)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7)、(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8)、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孟子“不肯干”与“不能干”的区别,孟子回答,“挟太山以超北海”,这个说“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搔痒)”,说“做不到”是不愿意去做。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1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4)、解释: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15)、(译文)孟子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大丈夫啊!”

(16)、(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7)、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这种气,最宏大,最刚强。它是正义的长期修养和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做一件正义之事而能突然得到的。一旦干了内心愧疚的事,这气就会衰弱。

(1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

(19)、(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3、孟子的名言警句座右铭是什么

(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4)、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5)、(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解释)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9)、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10)、解释:你的表现和所做所为,永远得不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11)、①契: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

(1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3)、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能力有条件,就兼顾天下,为天下苍生谋利益;能力不足或者机缘不到,就先把自己修为好,把一家老小照顾好。

(15)、(译文)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16)、解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18)、解释:在争夺土地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布满战场之地;在争夺城池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遍布城中,这就仿佛是有人率领这土地来吃人,罪行已经大到就算将他处死刑罚也太轻的地步了。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解释: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4、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理由600

(1)、解释: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2)、孟子对高子说:“山坡的小径,顷刻间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3)、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赏析)第一乐,是家庭之乐,人情之乐;第二乐,是自身之乐,道德之乐,第三乐,则是奉献之乐。人有自我需要的满足,有社会尊重的满足,尽现于此矣!

(6)、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7)、解释: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才德,君子就会对此感到屈辱。

(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9)、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①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1)、孟子说:“行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都从这条大道走去却不知这是什么道路,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人。”

(12)、(译文)(孟子说):“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1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4)、吟咏他们的诗,研究他们的著作,不知道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而与古人交朋友。”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6)、解释: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1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9)、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①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以她代指美女。②恶:这里与“西子”相对,主要指丑陋。

5、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几理由

(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想依次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粗糙的鞋与精工的鞋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肯干吗?

(3)、解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赏析)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执政者的每一个善举,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所言:“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那老百姓。”推而言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我们考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使我们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12)、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①者。”(《孟子·告子上》)

(13)、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14)、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5)、①带:束腰的带子。朱熹注:“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不下带指平常近事的意思。

(16)、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17)、解释:仁人对于弟弟有所忿怒。不藏于心中;有所怨恨,不留在胸内。只是亲他爱他罢了。

(1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译文)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5)、解释: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8)、解释:眼光敏锐足以看到秋天鸟兽生长的细毛的末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草,大王会相信这句话吗?

(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2)、解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13)、解释: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14)、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5)、解释: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16)、解释: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17)、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18)、①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②径:山路。蹊: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③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④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19)、(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20)、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羿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不发箭,只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在恰到好处的正道上站住,有能力学习的人便跟着他做。”

(1)、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出言诋毁礼义,就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以仁居心,不能由义而行,就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解释: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5)、孟子说:“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7)、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8)、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作别人的老师。”

(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2)、解释:圣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远避,有的亲近,有的离去,有的不离去;归根究底洁身自好而已。

(13)、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4)、(赏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15)、解释:人们常轻易说一些话,就是因为没有遭到失言的责备呀!

(16)、(解释)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17)、解释: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9)、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也?”(《孟子·尽心下》)

(4)、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解释:要做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子,就应尽臣子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