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摘抄精选71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爱和自由读后感及摘抄 1、爱和自由读后感及摘抄怎么写 (1)、   这个假期,在断断续续的阅读中看完了这本书。书中介绍的很多理念都颠覆了我之前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孙老师认为,...

爱和自由读后感及摘抄

1、爱和自由读后感及摘抄怎么写

(1)、   这个假期,在断断续续的阅读中看完了这本书。书中介绍的很多理念都颠覆了我之前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孙老师认为,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他们一生下来就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将按照自己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而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的内容,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了一定的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而非成人的“灌输”。

(2)、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颇为赞同,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3)、所有这些事例,都浸润着大李老师和巴学园的老师们对孩子深沉的爱,孩子们也由此得到了他们良好生长所需要的自由空间。

(4)、“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5)、这种表面看上去聪明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创造力,他们调动全部身心用来学会的只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在强大的成人面前,孩子只能是弱者,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这一弊病往往在他们长大后才暴露出来,到那时成人可能会说:多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学习。然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他们的思维被人为干扰和打乱了,他们的注重力和意志力早已无法集中到学习或任何一件需要持续努力的事情上。

(6)、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古人云:“开卷有益”,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让我们的头脑有知,明智而知不足,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辛燕研修共同体每周推送成员读书笔记一篇,使成员之间形成追赶超越积极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7)、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真的要有方法,做父母的也真的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因为爱孩子而毁了孩子不是太可悲和让人痛苦了吗?我从《爱和自由》学到的:该怎么爱我的孩子!我才有资格和权利对孩子说:"妈妈爱你!"

(8)、看完《爱和自由》还有一个地方感触很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客观的世界,不是来自谁的教育,而是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们上课时尽量简洁,不要说太多,说太多反而会扰乱幼儿的思路。儿童感兴趣的事总会深入其中,由此我想到班上有个小朋友,每天总会选择重复的工作,每次完成时,脸上洋溢着的自信是平时见不到的。

(9)、   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只能做孩子精神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10)、    趁着假期,读了孙瑞雪老师的《爱与自由》一书。

(11)、在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女儿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女儿一直是小手离嘴巴远远地,受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女儿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骂,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女儿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阻止,不知给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12)、于是凡伦黛决定结束这一段感情,一声不吭地搬到了新的公寓。与凡伦黛失去联系的爱德华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凡伦黛,并最终在她的学校见到了她,二人重归于好。凡伦黛没有想到这个原本仅具有一夜价值的男子居然有着天生的魅力,而她对他油然产生的情愫也决非理性所能控制。爱德华焦躁、狂热、冲动,为音乐而活,在夜总会演奏为生。而目前的凡伦黛似乎只是为考试而生,在考试上面她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

(13)、这一切,都是我预料中的,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孩子一起面对。班主任邹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一切都很好,放心,我们老师会给他时间给他鼓励,帮助他过渡。

(14)、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曾经,我也认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个人,要有个人“镇”得住他;认同孩子小的时候讲不通道理的时候,至于道理,长大了就会懂了;认同一个凌厉的眼色使过去,孩子就噤若寒蝉的“威严”……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我们从小按着“乖孩子”的模式去听话、不惹事、好好学习、不贪玩,就是好孩子。

(15)、  爱孩子,要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在生活中给予点点滴滴的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更多的主动关心,真诚的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愿意给我们沟通,因为这是一本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希望让我们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孩子们而又给我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16)、作者孙瑞雪深谙蒙氏教育之精髓,并结合中国特色,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阐述,列举许多成年人的例子,串起了我们很多关于成长教育零碎的感悟。反观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懂得了自己,今日的个性和童年的环境密不可分,我一直期望改变,然而又害怕畏缩,直至近年,才慢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很多事情却豁然明朗,越来越好。

(17)、无论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育儿书籍中,都离不开:爱、自由、倾听。

(18)、如水一般清澈,如月一般朦胧,如海一般辽阔,如天一般高远,如夜一般深邃。这就是泰戈尔的诗。喜欢泰戈尔的诗,清新自然,干净空灵。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都是那么干净,那么深邃。

(19)、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20)、我们给孩子的到底是“爱”还是“枷锁”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应该常常都是我们大人以为是满满的“爱”,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剥夺了他的自由。

2、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摘抄

(1)、读着泰戈尔的诗,不仅有遐想,还可以解开那惆怅的烦恼。

(2)、                                         

(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_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4)、凡伦黛和爱德华很难得见面,只有深夜相互藉电话诉情。分秒必争闪电幽会,而这种感情让他们二人对彼此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并决定住在一起。但不料电话掀起大风波,在迷惘之际,爱德华曾在电话中向朋友说过他与凡伦黛不适合的话,这让凡伦黛十分痛心,并决定与他分手。而这段时间,爱德华却发现自己对凡伦黛有着放不开的情愫,她才是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

(5)、他不愿老是附在腐烂的静止之中,他要去寻找永驻的青春,一切与他生命无关的、所有不似他笑声轻盈的,他都要完全抛却。他奔驰着穿越时间,在炮火声中,他以诗人的形象背负着爱与自由在舞蹈。他抛开一切烦恼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可归的海浪,因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对他发出声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迎风扬帆,在汹涌澎湃的水面乘浪而行,去追逐爱和自由。

(6)、一名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朋友向我推荐了孙瑞雪老师的《爱与自由》,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不是教你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诉我们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7)、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8)、我想,以后面对孩子的时候,尤其是当他的行为表现让我又忍不住焦虑、不满、急躁、发怒的时候,我要想一想辰辰、锡坤、池亦洋还有巴学园的老师们,那样会提醒我要给孩子真正的爱,信任他,信任生命。

(9)、记得幼儿园临毕业的那个学期,孩子的状态突然退行到刚入园的时候,每天哭着说不要上幼儿园。我当时非常焦虑,孩子到底怎么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心里有一道坎过不去,他自己表达不出来,他感受到他要去面对这道坎,但是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他调整自己情绪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我们要给他时间,给他爱与支持,耐心地等待他跨过去的那一天,等那天到来后,他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10)、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11)、王  雪  苗素锋   d利利  张楠楠   

(12)、《爱与自由》说,每一个孩子,在肉体出生时就内含了一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是属于每个儿童的,不是我们的,我们不是自然之手,也不是上帝之手,也不是精神胚胎的母体。创造的权利必须交给儿童自己。我们只是儿童环境。只要环境是爱、自由、秩序(规则)的,儿童就开始天然和自动地创造着自己。我们在观察儿童时发现,儿童现实地真实地具备这样一个把内在的潜能释放出来的能力。

(13)、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14)、正如书名所写,本书致力于诠释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的理论和大量实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的一些错误理解。

(15)、大孩子在这种混龄游戏中特别具有主导和引领性,小孩子通过对大孩子的模仿、追随和创造,得到发展。

(16)、当我们看到那个叫辰辰的四岁小女孩,每天清晨风雨无阻的在幼儿园门口等待着他的小伙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被小姑娘的可爱和执着所打动。

(17)、读了《爱与自由》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胎儿在母体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种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儿童将按照预定的这种精神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放慢脚步与幼儿同行。

(18)、《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书籍,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充分认识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看了之后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19)、   孙老师还讲到,让儿童安静下来是第一步。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陪伴孩子,给孩子自由,让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让孩子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们在感受到老师们的爱与陪伴,安全感和满足感建立起来后,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地内心平静,继而安静下来。书中孙老师通过自己亲眼见到的北欧的几个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表现为例,强调了宁静的重要性。在参观北欧几个幼儿园时,她为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表现而惊异,震撼。他们万万没想到,两岁多的孩子,也能安静地在餐桌边吃饭。那里,没有熙熙攘攘的喧嚣声,只有老师和孩子们和谐的画面,只有他们偶尔抬起头时的互相对视而笑,这是一种源于内心宁静的画面。孙老师强调,内心的宁静是自我的一部分,成长需要先安静下来。

(20)、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3、爱和自由原文摘抄

(1)、家校共教,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校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我们给孩子的到底是“爱”还是“枷锁”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应该常常都是我们大人以为是满满的“爱”,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剥夺了他的自由。

(3)、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7假期已接近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4)、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5)、在《婚礼》这一章中就表现出一种为国而牺牲美好生活的白马王子。有一天,一个王子在婚礼上壮别娘子,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牺牲精神。这首诗歌的感情是跳动的,是一腔热血的,歌颂了民族英雄,抵御外族侵入的精神,更进一步突出了泰戈尔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保家卫国的精神。

(6)、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对他们了解不够,关心不够。

(7)、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8)、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祝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

(9)、泰戈尔优美清新的文笔令人折服,但隐藏在绚烂文字背后的则是他面对生活的态度。他有一颗真善美的心,不然怎能写出清新的诗句?他的心中充满了阳光,所以他的诗是明亮的。而在当今世界,心中充满阳光的又有多少?心中充满阳光,才能用明亮的眼睛去看世界,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10)、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最欣赏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有了4年教学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及一位妈妈,我非常庆幸能够在爱格伦幼儿园接触到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它让我理解了爱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给孩子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

(11)、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12)、俗话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孩子从小的榜样。一个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一个心地善良的母亲,不太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而一对不孝敬长辈的父母,绝不可能培育出一个大孝子。

(13)、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儿童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扰,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老师和家长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认知过程,这样孩子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

(14)、我很赞赏这本书的观点:“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在心理成长之上的。”这个与中国大陆“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念似乎完全相悖,“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这就是我国教育的现状,殊不知这种完全违背儿童内在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心智。

(15)、一场玩水游戏,既满足孩子对水的感觉上的天然喜爱,又能发展孩子们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16)、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承认来干预太多,只有幼儿亲身体验到了,他才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而不是靠我们成人来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训练,幼儿感知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用口来认识,这时候我们一大半父母都会干预,总觉得幼儿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样是不卫生的,这样做就破坏了幼儿的感觉。

(17)、爱,要不忘初心,学会等待。等待孩子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自我成长、自我蜕变,完成生命的自我创造!

(18)、       水同沙子对于孩子意义非凡,几乎没有不爱玩水、玩沙的幼儿。

(19)、书中说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岁半左右,执拗敏感期被认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我认为这两个时期可以在一起谈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内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听的两个字是:听话。所以,我理解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内在秩序被尊重了,被发展了,才会和你认为的秩序或者规则配对。你单纯的强调听话,他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听话,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没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环境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秩序被破坏,被误读为任性固执,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话,他会混乱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误读,被破坏的,在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时,要多理解,多尊重,并尽力创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环境。

(20)、她用“仰视”一词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推向至高无上的境界。

4、爱和自由精彩摘抄及感悟

(1)、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2)、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3)、其实,不只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不快乐,任何人都不会感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和温暖,人与人之间要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不是都会得到好的结果。

(4)、每一次读孙老师的书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5)、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仍然是教师们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一切都要耳提面命。当然我也一样,总是希望孩子能完全的听从我的安排,按照我说的做,一旦发现孩子没有听我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阻止了再说。虽说了解我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教师应处于引导的地位,但是做起来的时候这一切就会抛到脑后了。但是,在巴学园里我看到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超出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调皮、霸道的孩子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还真没那么多的耐性去对待,但是看到李老师对池亦洋不厌其烦的进行教导,不断的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的后果,而不是笼统的对他的行为进行指责。

(6)、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8)、《爱与自由》的一个最具有颠覆性教育观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论,所谓的“精神坯胎”是说,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指导儿童该去抓什么,摸什么……这种观点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

(9)、所以,做为家长的我们,如果你有时间,也请你走进电影院,走进小人国,去体会一下被我们遗失的童年,去感悟一下孩子的世界,去审视一下自我的差距,相信看过这部影片,也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10)、这里的敏感期就是在孩子0到6岁的时候,身体遵守生命的驱使,在某一个环境吸收了一种新的特质,而且不断地去重复的过程。如果说顺利的通过这一个敏感期的话,那么孩子的心智水平也是会提高的。

(11)、    这是一个两岁三个月的孩子,工具、服装都是自己选择和搭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