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1、丘吉尔对历史的影响
(1)、美国原本就属于英帝国的殖民地,由于历史原因非常痛恨殖民统治,罗斯福除了在制度上策划如何取代殖民制度,还在实际行动中干涉英帝国的内政,继任的杜鲁门政府更是极力推进非殖民化,还借助联合国来讨论殖民地的政治问题。在美国主导的原则下,英国只能节节退守。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英国已经把世界的主导权交给了美国。在英帝国国力严重衰退、维护冷战大局、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等因素的助推下,英国只能全面撤退,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总面积达到33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帝国终于瓦解了。
(2)、“我们要在海滩上战斗,在陆地上战斗,在战场上、在大街上战斗,在山坡上战斗,我们决不会屈服。”
(3)、@kk@尘埃眠于光年@C.Fang@柚柚UU
(4)、由于丘吉尔在班级中学习最差,加之他执拗和淘气的性格,因而没有一个教师喜欢他,还常常遭到体罚。
(5)、他一生以顽固的反共立场而著称,曾将十月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但就是这位大不列颠最出名的“反共斗士”,却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当天,第一时间站出来发表演说为苏联鼓与呼,强调“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而后也的确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又是这位苏联“忠贞不渝的朋友”,在二战刚结束几个月之后,便针对苏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6)、丘吉尔很喜欢英国之外的许多国家。他特别喜欢加拿大,经常去访问;战后他去过古巴;他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湖泊作过很多画,还在摩纳哥赌过钱。他待在马拉喀什的马穆尼亚(Mamounia)酒店写作和绘画,当然还去过美国16次,去过28个州。
(7)、“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样,有如此之少的人,为如此之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8)、1906年,自由d上台执政,丘吉尔被委任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后来又被任命为海军大臣。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的一次战略失误让英军损失巨大,因此被免职。被排挤在政治圈外后,丘吉尔决定辞职,转而赶赴法国前线亲自参加战争。
(9)、华勒斯‧亨利(WallaceHenley):1941年12月5日,珍珠港被袭的前两天,华勒斯·亨利出生于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他和妻子艾琳(Irene)结婚已经五十多年。他们有两个孩子,六个孙子和一个曾孙。1973年,美联社表彰了亨利对民权运动的报道。他曾在尼克松的总统任期内担任白宫助理,也在国会工作过。亨利是休斯顿拥有68,000名会众的第二浸信会的资深助理牧师,也是世界最大的基督教日报“基督教邮报”的专栏作家。亨利在22个国家举办过领导力大会。他是休斯顿浸会大学(HoustonBaptistUniversity)“基督教在商界”中心的董事,还是贝翰文大学(BelhavenUniversity)世界观研究学的客座教授,并于2014年获得“优秀课堂教学”的最高殊荣。他创作了包括《全球地震:当世界分崩离析,安居在不可摇动的国》在内的20多本书。
(10)、在安伦眼中,丘吉尔是描述历史的一个无与伦比的“画家”。
(11)、而这位未来的首相也终于在两次名落孙山后考上了桑赫斯特军校的骑兵学科,(www.gs5000.cn)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12)、二战结束后几年,他一再被提名,推荐他的几乎全都是瑞典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13)、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长篇小说《一九八四》的男主人公。大洋国公民,英社外围d员,在真理部记录司从事篡改历史的工作。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所处的社会产生怀疑,并与外围d员裘莉亚恋爱,最终被思想警察逮捕并改造。
(14)、帝国注定是要灭亡的,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都是如此。探索帝国衰亡的原因,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当然,答案不一而足。爱德华·吉本把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归结为基督教对罗马精神的破坏,孟德斯鸠则将之归结为制度的优劣和民风的善恶,保罗·肯尼迪更是推出了“帝国过度扩张论”。就大英帝国的衰亡而言,其原因比罗马帝国更复杂。本书也深刻揭露了大英帝国衰亡的很多元素。
(15)、强纳森·桑迪斯:自2005年以来,强纳森·桑迪斯一直以充满活力和互动的方式向年轻人和年老的人传递他曾祖父和“最伟大一代人”的道德与价值观和领导才能。
(16)、 将遥控器藏起来了,无所谓,要做的事情多着呢。一场疫情只是让人处事更谨慎了,要做的事却一样也少不了。学生论文在催着定稿、手上的翻译在等待交稿、自己的论文还写得七零八落,今天还想看完首相写的这本书《丘吉尔精神:一个人如何改变历史》。是的,你没有看错,书的序言就叫“一头名叫丘吉尔的犬”。鲍里斯写到:“从最近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年轻人认为丘吉尔是英国保险广告中的一只狗。”这是触动鲍里斯写这本书的缘由,他无法接受他心目中的英雄已经在被人们忘记。
(17)、但英美两国跟苏联的关系就完全两样了,苏联与西方盟国的关系很复杂。一方面,希特勒的入侵,让斯大林必须把打败德国作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日后的矛盾在战时已能看出端倪。1943年,英国外交大臣、苏联外长和美国国务卿在莫斯科会面时,没有讨论分歧,他们求同存异,达成了包括成立联合国在内的若干项重建战后世界的协议。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丘吉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940年5月从辞职的张伯伦手上接过了组建战时内阁的重任,用“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带着英国挺过了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却在1945年德国投降之后不久,便经历了一次大选惨败,黯然下台。
(19)、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突然死于脑溢血发作。他的死亡也给与跟丘吉尔形成的深厚友谊划上了句号。丘吉尔后来回忆起他听到罗斯福死讯时的感受时写道:“我感觉仿佛遭到一记重击。”他说自己只感到一种深切的、永久的损失。
(20)、潘兴明所著《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真实地论述了丘吉尔担任首相之后大英帝国非殖民化的发展历程,生动详细地讲述了大英帝国这段政治转型的“至暗时刻”。
2、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这个人
(1)、丘吉尔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是在二战最危急关头领导英国坚决抗击希特勒德国。他讲过一些相当精彩的话,如“我们都是虫蠕。而我确实认为我是一只萤火虫。”还有,“创造历史的最好办法是书写历史。”
(2)、历史上,对丘吉尔的评价有很多。但究竟哪个最接近真实的他我们难以揣测。好在,丘吉尔的曾孙强纳森‧桑迪斯(JonathanSandys)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丘吉尔。他发现,丘吉尔的魄力以及面对困境毫不妥协的坚定、乐观精神其实来源于丘吉尔的信仰——耶稣基督。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总参谋长、陆军元帅艾伦·布鲁克爵士经常当面怒斥丘吉尔,但布鲁克在日记里写道:“感谢上帝,我有机会在这样一个人身边工作。感谢上帝让我看到,有的时候地球上真的有超人。”丘吉尔为了打败希特勒、从法西斯主义魔爪下挽救英国的超人努力,会让英国人永远爱戴他。
(4)、他后来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那里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
(5)、新西兰足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是中后卫或右后卫,现效力于英超西汉姆联足球俱乐部。
(6)、伦敦警察厅的沃尔特·汤普森警官一生当中有19年时间是为丘吉尔做贴身保镖,他伴随着丘吉尔一起度过了其超长的内阁大臣岁月、赋闲时代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备受煎熬的日日夜夜,从他眼中看到的那位“英国老雄狮”显得格外有意思。
(7)、华勒斯‧亨利:批评者认为丘吉尔的焦点并不在耶稣身上。这是世俗的又一次误读。丘吉尔相信耶稣基督是全世界的“救主”。
(8)、我相信,即便在丘吉尔去世半个世纪之后,国际上对他的评价仍然是非常正面的。二战期间,在纳粹占领区,在电台上听丘吉尔的广播讲话是死罪,但有数百万人勇敢地坚持听他的讲话。其中之一安妮·弗兰克在藏身之处,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秘密阁楼写道,“听到我们亲爱的温斯顿·丘吉尔的讲话”让她很高兴。今天,全世界人都承认他是启迪人心和坚定领导力的伟大典范,即便他的部分观点在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已经不适用了。
(9)、英国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是丘吉尔在当代最著名的粉丝之一。约翰逊对丘吉尔的性格与外形有两个有趣的评价,他说丘吉尔是“约翰牛”,也就是大英民族性最典型的代表;“而穿着奇怪的维多利亚和爱德华式服装、条纹长裤、黑色马甲和表链的丘吉尔,看上去就像《唐顿庄园》里宿醉的管家。”
(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大程度上,是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袖约瑟夫·斯大林纵横捭阖,三巨头一起决定了战争大势。美国、英国这两个强大的国家联手苏联,在欧洲和北非抗击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伙伴。1942年1月,26个国家联合签署协定,保证为人类和平、正义而战。
(11)、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1943年底在德黑兰首次会面,讨论此时的军事局面,但是会谈也涉及了德国、东欧等地区未来走向等政治问题。
(12)、当1920年汤普森第一次见到丘吉尔时,这位劳合·乔治内阁的空军大臣兼殖民地事务大臣正全神贯注地在宽大书房里快速来回走动,也许,历史走廊里的那些大人物大多都爱这样思考问题。但汤普森却觉得丘吉尔样子很滑稽,他还一点都不给自己的候任首长面子,丘吉尔问他:“你想见我?”你猜汤普森怎样回答,“我根本不想见你,只是奉命来保护你。”他说。
(13)、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诞生于英国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镇布伦海姆宫。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又在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作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DukeofMalborough),并从牛津伍德斯托克地区得到数千英亩土地。
(14)、果然,在颁奖典礼上,委员会将《二战回忆录》列为获奖作品。
(15)、之所以选择丘吉尔为主题,是因为我是英国人,出生于温斯顿·丘吉尔去世不到两年之后。他始终存在于我的意识当中。关于他和他的行动的诸多争论与争议一直在我记忆中,我想尽可能多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为了读者,也是为了自己。我已经写了五本有丘吉尔在正副书名里的著作,还写了超过200篇与他有关的文章和书评。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承担撰写一部传记的任务了。丘吉尔就任首相时说:“我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为了这个时刻、这种考验所做的准备。”写他的传记,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16)、强纳森‧桑迪斯:他相信并承认耶稣是“基督”。在这本书中,我们引用了丘吉尔在他孙子温斯顿的洗礼仪式上的祝酒词:“敬耶稣基督忠实的战士和仆人。”丘吉尔私下曾对蒙哥马利(Montgomery)将军说过,“耶稣基督的一生和他为拯救罪人而死是无与伦比的。”
(17)、米涅说:"拿破仑的事业家和组织者的天才,他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他对荣誉的爱好以及革命所遗留给他,可以供他使用的的无限力量,是他成为最令人震惊的统帅和最巨大的统治者."
(18)、不得不说,在英帝国的终曲中,丘吉尔是一个极富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捍卫英帝国而战斗,青年时期步入政坛,他参与平息爱尔兰、埃及和印度等地的动荡并制定帝国和自治领政策,坚决反对印度自治法案,提醒国人纳粹德国对于帝国的威胁,直到二战时期,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丘吉尔才第一次出任英国首相,一个为了保全帝国而打赢战争的人,最终不得不面对帝国的终结,顺应非殖民地化的历史潮流,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
(19)、斯大林:拿破仑是头狮子,而希特勒只是只小猫。
(20)、“温斯顿,这正是你没有办法弄懂的事。你的血液中存有400年之久的多占领土的本能,你恰恰无法理解当一个国家能够多占领土时却如何不这么做,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了,而你将不得不去适应这个时代。”1943年,与丘吉尔在关于印度殖民地问题的谈话中,罗斯福如是说。
3、丘吉尔评价二战
(1)、丘吉尔在二战中居功甚伟,1940年的最困难时刻他领导英国孤军奋战,坚决抗击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德国,如果当年德国在不列颠之战中成功入侵英伦三岛,可能整个世界历史都要改写了。他还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起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制定《大西洋宪章》,对战后世界进行了最初的安排和设计。
(2)、丘吉尔的童年很不幸,在预科学校遭到凶狠的体罚;他的父母忙碌而自私,对他不管不问。他的父亲也毫不掩饰地鄙视自己的儿子。然而到二十六岁时,丘吉尔已经参加了四场战争,出版了五本书,写了215篇报纸文章,参加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骑兵冲锋,还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成功越狱。
(3)、面对大英帝国的衰亡,丘吉尔坚持“我们决不放弃我们拥有的一切”,但无法阻止这种衰落大势。在英帝国衰落的过程中,英国政治家把英帝国转变成了英联邦,从而保持了英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4)、这种学校生活和处境使丘吉尔如同在监狱中一样感到难以忍受。
(5)、1874年11月30日凌晨,一个早产儿降生在庄园里,这就是未来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6)、今年冲击奥斯卡的影片中,有两部都在讲那个春天里英国发生的事。诺兰的《敦刻尔克》,乔·赖特导演的《至暗时刻》。
(7)、如果在错误的人手中,《至暗时刻》可能会被拍成一部经典但乏味的历史影片。然而乔·赖特在标志性的摄影和构图、严禁工整的叙述方式之外,依然能见缝插针地加入英式幽默的笑料,让丘吉尔在伟大光辉的政治形象之外,还能深入观众内心,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幽默胖老头。
(8)、丘吉尔的父母也是受人尊重的贵族,父亲也曾是以为政治大佬,后在政治上失意,过早去世。
(9)、如果用他在演讲方面的成就来强化他的文学地位,丘吉尔则无疑是够资格获奖的———就演讲方面的成就而言,在20世纪没有谁能够超过丘吉尔。
(10)、从此,丘吉尔“名声大振”,成了全校学生耻笑的倒数第3名。
(11)、希特勒崛起以后,丘吉尔很快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前德皇陆军下士是个魔鬼。他跟仔细研究过《凡尔赛条约》的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熙同样相信一战之后的欧洲和平很脆弱,“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而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将是新一场大战的策源地。丘吉尔像希腊神话里失败的预言家卡珊德拉公主一样到处奔走呼号,警告英国要注意德国,重振军备。但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主导的英国及西方盟国高层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只是把丘吉尔看作一个不可救药的好战分子和军国主义分子。
(12)、我愿意参加历史与英文测验,在主考方面却偏重拉丁文和数学。
(13)、世界是一个舞台,人人都是演员。鲍里斯演的是丘吉尔,你演的是谁呢?不论你在扮演谁,请记住:在这个舞台上,最常上演的剧目叫“无常”。
(14)、丘吉尔7岁那年,被送到阿斯科特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不合拍。
(15)、1953年当他的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授奖词是“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论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丘吉尔向秘书口述二战往事时常常难以自抑,忍不住老泪纵横。他把这段历史看作大英帝国史上最光辉的时刻,然而他也说过:“最美好的时光消失得也最快。”
(16)、学校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他们排成一列长队,一个一个应声从点名的教师身边走过。
(17)、在五年半的时间里,罗斯福与丘吉尔通了一千七百多封书信及电报,并曾在大型国际会议或是私下里多次会面。罗斯福的亲密助手之一哈里·霍普金斯讲的一个小故事最能体现出罗斯福与丘吉尔的友情。霍普金斯回忆说,丘吉尔在白宫访问罗斯福。一天早上,罗斯福走进丘吉尔的卧室,问他早安,但是不巧,丘吉尔正从洗手间里走出来,身上什么也没穿。罗斯福连忙道歉,据说丘吉尔瞬间的回答是,“英国首相在美国总统面前,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
(18)、丘吉尔的标志性手势“V”,象征胜利(Victory),体现了丘吉尔坚定的信念。
(19)、丘吉尔的私人医生查尔斯·莫兰谈到首相的生活习惯和强大生命力时则说:“这个惊人的怪物,不遵从任何法则,不认可任何规律。”
(20)、强纳森‧桑迪斯:我只能谈谈我自己,我的兴趣被激发是当我回顾曾祖父的一生,发现他那些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并不能用运气或者巧合来解释。
4、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这个人物
(1)、“家族基因、成长环境和历史境遇缺一不可”,这是AshleyJackson教授在评价丘吉尔时所一再强调的。丘吉尔作为政治家的所有伟大与荣耀,都来自二战中的领袖地位,他拯救了濒临战败的英国,而战争则成就了他的伟大。
(2)、2017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映的《至暗时刻》引发观众好评,影片讲述了二战中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士气极其低落之时带领英国人走出情绪低谷的过程,彰显了英国人那种永不屈服的精神。
(3)、实际上,令丘吉尔最为痛苦的是他亲眼看着大英帝国走向终结,而这位忠诚的英帝国的捍卫者又无能为力。他只能尽力延迟这个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解体的时间,为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我相信,读者会惊讶地发现,他是个满怀激情和同情心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五十次在公开场合哭泣,比同时代的其他政治家都更容易受自己情感的驱动。他同情普通百姓,毕生都低调地扶助平民,这是他的“贵族理应行事高尚”信念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贵族既然享有特权,就对社会的其余部分负有义务。这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一个主要部分。
(5)、1940年8月英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德军对英国南部机场实施了毁灭性攻击,英国空军顽强抵抗,最关键的战争还在持续。丘吉尔在8月20日又来了一段重要演讲,他赞扬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再次震撼人心:
(6)、1948年,安伦教授在他撰写的第二份报告中,反驳了霍尔斯陶穆的观点。
(7)、以下是BibleGateway的采访记录。
(8)、的确,二战爆发期间,当选为首相的丘吉尔在战争中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被誉为自从古罗马时代的西塞罗以来西方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演讲家。
(9)、2002年BBC进行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中,温斯顿·丘吉尔位列榜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在英国人民心里,他的地位远远超越了达尔文、莎士比亚、牛顿、图灵、狄更斯和约翰·列侬。丘吉尔不仅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家的作家,还是曾经改变了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的政治家。
(10)、在丘吉尔曾孙强纳森‧桑迪斯(JonathanSandys)和曾在美国白宫任职的记者华勒斯‧亨利(WallaceHenley)合写的《神与丘吉尔》中,回顾了丘吉尔的战时抉择与他的信念根基,“对战胜希特勒的笃定信念”就藏在他对神的美好应许上。美国机构BibleGateway采访了他们。
(11)、鉴于这一历史事实,作者对丘吉尔给出了中肯的历史评价,也即“尽管丘吉尔在主观上反对非殖民化,并运用各种手段延缓其进程,但他从英国的国家利益、冷战局势和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需要出发,在相当程度上顺应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实际上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之一”。我们为丘吉尔失去主导战后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谋划布局的这个良机感到惋惜,但这就是历史,这正是历史。
(12)、德国军都要炸了伦敦桥了,丘吉尔唯一明智的行动是向希特勒投降或者达成一项和平协议。但老一辈的英国人,那些经历二战的人们,从没觉得英国应该投降。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必胜的信念?他们的回答非常简单:丘吉尔的演讲。丘吉尔的话让这个国家的每个人坚信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13)、强纳森‧桑迪斯:是的,就是“基督教文明”。丘吉尔在印度自行研究了许多宗教,他承认有一位“造物主”,他对圣经的引用证实,他所指的“造物主”就是“基督教”的神。
(14)、强纳森‧桑迪斯:他坚定地相信,并多次毫不避讳地提到“天命”。我们在《神与丘吉尔》这本书的开篇引用了丘吉尔一个最不可能实现的宣言:“这个国家将遭受大规模的入侵…而我将拯救伦敦和英格兰。”
(15)、关于丘吉尔的神话有几十个,尤其是网上流传的。他不是酒鬼,也不是抑郁症患者。他喝酒很多,确实有时也会郁闷,但他的状况绝不是业余医生和民科心理学家说的医学意义上的酗酒和抑郁症。他也绝对不是躁郁症患者。孟加拉大饥荒不是他造成的,他也没有延长饥荒。恰恰相反,他缩短了饥荒。他没有主张用毒气对付叛乱的伊拉克部落族民,只是建议用催泪弹对付他们。达尔朗海军上将、西科尔斯基将军、希腊首相等人的死亡不是丘吉尔的责任。关于丘吉尔的荒唐神话实在太多了,我书里作了批驳。最近甚至有报纸文章的标题说:“丘吉尔从不抽烟。”太荒唐了。丘吉尔一辈子抽了16万根雪茄。
(16)、早在1891年,当16岁的丘吉尔还在就读哈罗公学时,似乎就对自己的命运有所预见。他曾与一个后来成为公爵的同学穆兰德·埃文斯谈论未来。丘吉尔告诉埃文斯,他将在伦敦保卫战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位同学觉得很诧异,便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说?自从拿破仑时代以来,我们一直太平,没有敌人入侵。”丘吉尔回答说:“我不清楚。未来的梦模糊不清,但主要目标非常清晰。我重复一遍:伦敦将陷入危难,天将降大任,我将受命于危难,捍卫首都伦敦,拯救大英帝国。”
(17)、华勒斯‧亨利:丘吉尔不认为自己属于宗教人士。他相信上帝,与上帝有个人的关系,事实上,他的祈祷比外界普遍认为的更加殷勤。他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正如摩西中所展现的,他持守圣经的启示和真实性;但他在生活方式上并不保守。
(18)、而这两门功课,我几乎都不能给以满意的答案。”按照学校的规定,考生必须用拉丁文写一篇作文,结果在两小时的考试中,丘吉尔只在考卷上写了一个字。
(19)、在二战初期最没有希望的时刻、在命悬一线的危难关口,丘吉尔面对西欧诸国的沦丧、法国的投降、英军的溃败、美国的观望,他无惧风暴与喧嚣,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动员起英语中每一个单词的去参加战斗。他呼唤英国人再次踏上战场,去勇敢迎击盘旋在英伦三岛上空浓厚的失败主义情绪和可怕的希特勒的钢铁洪流。
(20)、或许瑞典文学院要等这本回忆录完全告一段落才肯颁奖给他。
5、评价丘吉尔的一生
(1)、《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2)、过去113年里,温斯顿·丘吉尔(1940至1945年间的英国战时领袖)的传记已经多达1009种。还有必要写一本新的丘吉尔传记吗?我相信有必要,并且刚刚在伦敦推出了《丘吉尔:与命运同行》,今年稍晚还会推出中文版。关于丘吉尔的书已经汗牛充栋,但我这本从他出生讲到去世的全面传记仍然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我相信自己这么说不算是骄傲。
(3)、1893年8月,丘吉尔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骑兵专业学习。两年后,他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
(4)、在1940年,恐怕没有人比丘吉尔更热切期待这场攸关命运的考验,而当危机终于爆发的时候他也做好了准备,因为经过毕生的努力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丘吉尔更用他那超级顽强的政治生命验证了拿破仑时期法国外交大臣夏尔·塔列朗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在战场上只能死一次,而在政治上下野则意味着东山再起。”
(5)、如果把电影《敦刻尔克》和《至暗时刻》结合起来看,我们大概能窥见二战中英国的轮廓,或者说,这个轮廓,愈看愈加模糊不清了,英帝国拿起武器,不再是为了“日不落”的荣耀而征战四野,不再是征服,而是抵御侵略,在战火中守住英吉利海峡,保卫英伦三岛。
(6)、丘吉尔在1945年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那几年他刚在大选中被工d击败,在下野的6年中,他专心致志地撰写《二战回忆录》,最后一卷于1953年问世。
(7)、(2)不分组将文章转到您的朋友圈并集赞,集够20个赞后将截图发送至后台,我们将为选出的5位幸运读者赠书。
(8)、英国要求在希腊拥有90%的控制,苏联被允许在罗马尼亚拥有90%的控制;在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双方各拥有50%的控制;在保加利亚,苏联的影响力为75%,英国为25%。
(9)、一战后,丘吉尔意识到,自由d的势力已经开始衰败,很难再成为政坛上可以与保守d抗衡的政治势力,而年轻的工d还不具备领导英国的实力,于是他逐渐疏远自由d,转而重新向保守d靠拢。
(10)、1910年,丘吉尔任内政大臣,他一手推进狱政改革,又多次铁腕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其任内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1911年1月的“锡得尼街之围”,当获悉有一伙东欧无政府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抵现场指挥伦敦警方的包围行动,一名摄影记者拍下了他在现场的照片。保守dd魁亚瑟·贝尔福讽刺道:“他(丘吉尔)和那名摄影师都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置之不顾。我知道这位摄影师正在做什么,但这位可敬的绅士又在做什么?”
(11)、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丘吉尔还有无数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生平,比如他曾任过的职务有:两届英国首相、财政大臣、商务大臣、海军大臣、内政大臣、军需大臣、不管部大臣、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毛瑟枪团第6营营长、中校军衔、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兼任空军大臣、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在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比如他小时候成绩特别差,报考桑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考了三次才考上;比如他的家族非常显赫,祖上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比如他去世时举行了国葬,而非国家元首而举行国葬,英国历史上只有两次...精彩不足以形容他,伟大是绝不为过的夸赞。
(12)、对于中英合作的缅甸战役,丘吉尔评价说:“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可即便如此,内心充满着帝国骄傲的丘吉尔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人是落后的。
(13)、1924年夏,刚刚成立了9个月的工d政府倒台,丘吉尔代表保守d参选以高票当选,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这也是他父亲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14)、同时,丘吉尔十分留意长线的历史观。他借助英语传统支持自己的能力也证明,个人的得失对他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某种更重大的东西处于危急关头。这不仅是意见相左的问题,而是捍卫什么的问题,虽然此刻大英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美国将逐步撑起大旗。
(15)、(1)本期共赠书10本,您可以留言发表您对此书的个人见解和想法,我们将在精选留言中选出5位幸运读者进行赠书。
(16)、我反复看首相患病后在唐宁街十号门口,给NHS员工鼓掌加油的那张照片。他的笑容和他桀骜不驯的发型一样有他的个性,但那照片上的他分明有着一丝尴尬。为自己的鲁莽和对病毒的认知欠缺?他为什么要冒风险跟病毒患者握手?真希望他谨慎一些,那么此刻在这个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刻,他就还能在疆场指挥作战。我试图从书里找到答案。
(17)、粉丝大福利来一大波!赠书包邮!话不多说,本期赠书规则如下:
(18)、1911年10月,丘吉尔出任第一海军大臣,他在军中一如既往的行事强硬。并力主增加军费,大力发展因应现代战争的坦克和航空技术,坚守英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石油利益。此外,他决定与威廉二世治下的德国冷酷的展开海上军备竞赛、大量制造无畏级战列舰,以确保皇家海军不可动摇的战略优势。
(19)、(Neverinthefieldofhumanconflicthas)
(20)、二战结束,为祖国做出贡献,无限荣光的丘吉尔为被当选为首相,为此其一度惆怅与失落,但又对外宣称,为处于这种可以把自己的优秀领袖选下台的国度感到骄傲,其矛盾之心情如是。
(1)、写作本书对我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丘吉尔生平的其余部分平衡起来。最后我选择让这两方面各占一半篇幅,因为我认识到丘吉尔1940年5月就任首相时说的那句话是多么正确:“我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为了这个时刻、这种考验所做的准备。”所以他的那段人生需要恰当的深度处理,我希望自己做的不错。
(2)、作者潘兴明教授把丘吉尔和英帝国的终结联系起来研究,写成了《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这不是一本生动立体的人物传记,也并非风云变幻的历史故事,而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基于丘吉尔本人的著作、书信演讲以及英美两国已出版和未出版的相关原始资料,系统地探讨了丘吉尔在殖民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书中的每一章都对丘吉尔的理念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与客观的分析。
(3)、丘吉尔人生最爱两件事,抽雪茄,喝香槟,是人类历史上抽雪茄最多的人,据说抽了有3000公斤的雪茄!
(4)、但在随后的具体讨论中,英国外相安东尼·艾登和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像集市里买地毯谈价钱那样,针对百分比协议展开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莫洛托夫成功地把丘吉尔的百分比作了修剪。
(5)、最后,附上课程结束后AshleyJackson教授和同学们的合影!
(6)、至于行,鲍里斯描写丘吉尔留给公众的印象,“他不会要求英国军队去做他不曾亲自做过的事。丘吉尔愿意去尝试,不怕犯错和招致嘲笑,关键的一点是他愿意冒着风险投身其中。”这下你该明白为什么鲍里斯会在这个病毒面前那么行事了吧?你要是告诉他“病毒很危险,不要靠近医院的患者”,他怎么可能听从?他要去冒险,他不觉得跟病人握手会比丘吉尔开飞机更危险。就像他父亲说他的,Healmost“tookonefortheteam”。在英国人都不相信病毒有致命性的时候,他单枪匹马冲在前面用行动证明了一点:病毒很厉害。他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和一个勇猛的战士,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他脑海中储存的所有关于英雄主义的文学记忆(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麦考利的《古罗马民谣》等等),都在他耳畔高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唉一个唐吉坷德式的人物啊!
(7)、然而,英联邦体系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移民问题。丘吉尔非常关注殖民地和帝国其他部分对英国本身的影响,但由于某种原因,丘吉尔当政期间没有制定任何限制移民的法案。只有到1962年移民人数已达每年13万人以上时,英国政府才最终颁布了限制移民的相关法令。但随着英国加入欧共体,移民问题终究成了英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这一问题也最终促使英国退出欧盟。
(8)、我非常希望能见丘吉尔一面。如果能和他谈一个晚上,即便代价是失去自己右手的一根手指,我也会毫不犹豫。这是无疑的。有一个问题我一定会问他:“你在暂时退出政坛的‘荒野年代’曾承诺写一本拿破仑传记,后来为什么没写?”如果他写成了,那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传记。
(9)、虽然丘吉尔是对抗纳粹的同盟国三巨头之伟大的政治家,但大多数影视剧的塑造都只停留在暴躁、粗鲁、才华横溢、咄咄逼人等大家熟知的层面(比如他粗暴对待打字员的桥段几乎每部都有)。
(10)、丘吉尔的誓死抵抗、绝不放弃,使得英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然而有人这样评价丘吉尔:“他打赢了一场战争,却输掉了一个帝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落幕,宣告着法西斯纳粹的灭亡,同样也为英帝国敲响了丧钟。钱乘旦在《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序言中,提出这样一个悖论:“如果说纳粹的奴役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帝国的统治为何可以持续?”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互相交织,帝国的理念难以维系,英国各自治领、殖民地纷纷独立,日不落帝国的余晖散尽,另一个时代已然到来。
(11)、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我天天计算着每一个学期的终了,何时可以逃避这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而回到家去”。
(12)、罗斯福和丘吉尔初次见面,还是在一战期间,两人那时都是级别不高的政府官员,他们对这次会面印象都很模糊。然而,通过二战期间的合作,他们越来越彼此欣赏、信赖。
(13)、对于丘吉尔的极受舆论推崇的《世界危机》,霍尔斯陶穆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历史作品,不能算是文学作品。
(14)、教授,历史学博士。在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多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作访问学者和学术研究。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专著《20世纪的中英关系》、《南非──在黑白文化的撞击中》等近10部,论文“欧俄共同近邻地区的竞争与合作探析”、“英俄纷争问题探因”、“‘新冷战’问题探析”、“试论中英关系正常化问题”等数十篇,译著《中国的传统与变革》、《西方文明史》等多部。
(15)、丘吉尔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在二战中,其表现出政治家的高超谋略,胆识与灵活。作为德国法西斯最强有力的对手始终未被打垮,带领国民越挫越勇,周旋于美国,苏联,法国之间,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在丘吉尔作为战时首相,统筹整个艰难的战争中,胜负之事,兵家常事,但其作为国家的领袖始终未大多数人拥护,就是连他的政治对手都觉得作为战时首相,丘吉尔为不二人选,可见其地位无人可取代。
(16)、他指出,关于一战的历史着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没有一部像它那样,深刻触及那个时代真正的内涵。
(17)、丘吉尔一生几乎都是在与极其险恶的外部强敌、内部对手和他自己的坏脾气做搏斗,有关这位英格兰老雄狮复杂的性格,西方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丘吉尔的黑狗”。丘吉尔从初出茅庐开始,就持续用冒险、写作、演说、绘画、古怪的行为等各种方式把“黑狗”关在角落里,他尽管性情暴躁,但他的豁达、幽默也常常喜感十足。
(18)、布尔战争中的传奇经历,使得丘吉尔很快在英国国内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后,他立志从政。丘吉尔长达63年的政治生涯是从1900年当选下议院议员开始的,他几乎做遍了H·阿斯奎斯、劳合·乔治、斯坦利·鲍德温、内维尔·张伯伦等英王陛下政府的所有内阁要职,并且几起几落。
(19)、正是由于祖上曾经书写过欧洲战争史上的奇迹,年少的温斯顿·丘吉尔一直认为,冥冥之中,战争的基因一直流淌在自己的血脉里。在后期的人生经历中,他也确实成为了年少时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20)、强纳森‧桑迪斯:不经意间读到的经文很能给人信心,但不能直接给人行事的指导,一切都必须从上帝将如何反应来考量。希特勒是邪恶的,纳粹是邪恶的,他们的行为不是出于神。他们的目的是要控制人,而基督是叫人得自由。“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章15-16节)
(1)、强纳森‧桑迪斯:曾祖父写的摩西这篇文章支持我们的观点,即丘吉尔视圣经为真理本身:“我们认为,逐字阅读圣经,将一位伟人与人类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一次飞跃联系起来经得起最科学、最新潮的观点和理性的推敲”。“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事都是按着神的意旨发生的”。
(2)、丘吉尔在瑞典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有几个瑞典人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3)、不过,在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d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1955年,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着雪茄,用手指比划出有名的“胜利”手势,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
(4)、在军队,丘吉尔一边打仗,一边为伦敦的报社提供新闻稿,很快便培养起了自己高超的写作能力。随着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丘吉尔觉得,是时候继承父亲的遗志了,他要进军英国政界。
(5)、想让孩子成龙成凤?别再取名Dragon啦!
(6)、坚挺,永不放弃的坚挺!赢得战争靠的不仅子弹和炸弹,关键是信仰。这信仰是丘吉尔那些动人心魄的演讲灌输给每个英国人,证明了语言的力量有时比武器更强大,至少能拖住敌人的后退,还能活出精彩。
(7)、克劳塞维茨说:"拿破仑的幸运和大胆使过去人们惯用的一切作战手段都变得一文不值,许多第一流的强国几乎被他一击即溃."
(8)、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他把写有百分比数字的一张纸递给斯大林,上面标明了英国、苏联在不同欧洲国家势力范围的百分比。“斯大林拿着蓝铅笔在上面划了一个大勾,然后把纸递还给我们。”
(9)、强纳森‧桑迪斯:证据强烈支持我们的结论——丘吉尔所言不虚。
(10)、对于中国人来说,熟知的“丘吉尔”是这位英国伟人的姓氏,他的全名为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LeonardSpencerChurchill),Winston才是他的名字。如果你也被他的一生、被《至暗时刻》打动,不如就取一个相同的没名字吧。
(11)、丘吉尔发表很多华丽的演讲,在1940年6月4日是最著名的的一段:
(12)、丘吉尔的这段演说铿锵有力,强劲勾勒出二次世界大战时同盟国家的政治意志、决心与努力的方向。可以说,丘吉尔有关敦刻尔克的演说是一项辩才的巨大成就,他的演说如交响乐一般动听。丘吉尔的声音无论多么柔和,都会像波浪一样冲入人们的耳中,每一句话起落有致,声音有时出其不意地悬在半空中,其余的时间则气势非凡地勇往直冲。
(13)、1900年10月,丘吉尔代表保守d参选,顺利当选议员,从此开始了长达61年的政治生涯。虽然身为保守d成员,他却毫不留情地抨击保守d政府的多项政策,最终,他被保守d取消了d员资格。不过四个月后,他就坐到了反对d(也就是“自由d”)的议席中。
(14)、丘吉尔爱砌砖,一天竟能砌两千多块,而英国劳动协会规定每人一天砌砖不许超过八百块。有一次丘吉尔在没有放线、找水平、打基础的情况下四个多小时就砌了一面墙,尽管糟透了,一阵风便能将它吹倒,丘吉尔却自认它是继罗马人之后完成的最漂亮建筑,而且还到处吹嘘。趁丘吉尔去吃饭的工夫,实在看不下去的汤普森悄悄伙同其他人一起把墙推倒另起,丘吉尔吃完饭又走出房间看墙,显然他自己是看不出前后有什么区别的,他更骄傲了,直夸自己“一上午干的活儿,可谓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