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及注解精选70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 1、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有哪些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③《小...

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

1、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有哪些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③《小石潭记》一文中的“                ,                ”和《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3)、①馨(xīn):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8)、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于是进宫廷拜见庄公。曹刿问:“你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大家。”曹刿说:“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不会听从你的。”庄公说:“猪牛羊这些祭品、玉器及丝织品,我(祭祀时)不敢虚报,一定按实情对神说。”曹刿说:“小信用未能令人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必定按照实情来处理。”曹刿答道:“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一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0)、初中必背古诗文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朗读+课文+译文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①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②数小舟,曳铁钯③,寻十余里,无迹。

(1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②,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初中必背古诗文38《无题》朗读+课文+译文

(1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及注解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⑦,不可知其源。

(5)、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⑾,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①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泛指水草。

(12)、(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3)出淤泥而不染()

(1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曹刿论战》

(16)、《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学而》)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⑤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3、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 百度网盘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志趣清高的人,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寻找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从此以后就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⑧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过零丁洋》文天祥、《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9)、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①,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②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③,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④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⑤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⑥,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⑦,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⑧,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⑨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     应当

(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

(18)、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9)、孔子说:“由,教给你认识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原文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④不动,俶尔⑤远逝,往来翕忽⑥,似与游者相乐。

(4)、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7)、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