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哪国的作家
1、托尔斯泰是哪国的作家呢
(1)、《贵族之家》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2)、我内心里感觉到的善与恶的分离有何意义,为什么会有这种分离?
(3)、凭借出色的演出,肖恩·坎普赢得了绰号“ReignMan”,意思是“统治者”。坎普还说过他喜欢西雅图的气候,就像他喜欢达斯汀-霍夫曼的电影《雨人》一样,于是“RainMan”不胫而走,因为“Reign”与“Rain”具有相同发音,所以让“统治者”与“雨人”划上了等号。
(4)、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生动描写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的平常,为下文的“扬”蓄势。
(5)、器宇: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6)、托尔斯泰采用的文学标准是真诚和真实,厌恶庸俗,这也是他那个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道德标准。比如,在《伊里奇之死》中,伊里奇这个人物就活得不真实,所以他痛苦,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在英国人看来,自然就是真实。如诗人约翰生称,莎士比亚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诗人,是共同人性的真正儿女,他认识到有节制的情欲会导致幸福,而过度的情欲会导致灾难,其人物都是受这些具有普遍的感情和原则影响的结果,这些感情和原则能够震动各种人的心灵。
(7)、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9)、也许,在对存在的根本看法上,世界文学正在从托尔斯泰回归莎士比亚。
(10)、同时,作者在行文中不断使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粗鄙的容貌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反复提示托尔斯泰其就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在“抑”的同时为“扬”做好了准备。
(11)、⑵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
(12)、无论我们如何保留当下的文明,它都会随着一代代人的死去而消失。但是,就算你实现了相对的不朽、永恒,又能永恒到什么时候?人类消亡,地球毁灭,宇宙爆炸之后,这种永恒到哪里去了?解不开这个迷惑时,我就找不到写作的意义,托尔斯泰也是这样。不过,他跟我也不太一样,他可能更多地在追问死亡,但这种终极追问,也肯定曾经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所以,他长久地陷入一种绝望、痛苦、困惑、焦虑之中,不能自拔。
(13)、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感人、非常厚实的东西,这就是俄罗斯民族最伟大的地方。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14)、2007年9月初的一个夜晚,在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我准备乘车前往彼得堡。进入车站大楼后,我很快联想到,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到的彼得堡火车站就是这里。先是在候车大厅,然后是在光线迷蒙的月台上,我一边漫步,一边试图从陌生而神秘的空气中嗅到安娜·卡列尼娜和伏伦斯基曾经呼吸过的气息,试图从月台和月台下面的铁路上的某个陈旧的缝隙里感受到他们在此相遇时的踪迹。然而,不仅季节与这对情侣相遇时的季节对不上号,就是时代也已经远不是小说所描写的19世纪70年代。车站大厅里散发着浓烈的汗味,月台上吹拂着9月舒适的暖风,丝毫没有安娜·卡列尼娜初到莫斯科时那种寒冷的雾气,也没有安娜离开莫斯科时那种漫天飞舞的大风雪。但是,尽管岁月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这座现实中的火车站可能经历过多次修建,小说中写的决定安娜·卡列尼娜命运的那条铁路线,肯定没有改变;她初到莫斯科时呼吸寒冷空气、与伏伦斯基发生那冥冥中决定他们后来命运的互相一瞥的地方,也肯定就是这里。
(15)、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16)、 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17)、在某种程度上,《安娜·卡列尼娜》堪称是托尔斯泰一生中的一座宏伟的中转站。在筑造了这座大型车站之后,他的精神困惑可以说是越来越严重,而回答那六个“不明白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之后三十年生活的意义和任务。据说,在他的写字桌上一度除了《圣经》和神学论文之外,竟别无他物。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只是为了从内心的虚无主义手中“挽救”自己,为无意义的生存找到一种有价值的意义。如同小说中的列文,托尔斯泰最终走向了“福音书”;他感到必须按其本义来诠释“福音书”,向所有人传播这个依据“福音书”的基督教。于是,原来属于个人的忧虑不安的问题:“我为什么生活,我该怎么生活”,在他那里逐渐变成了向全人类提出的一项要求:“你们该这样生活!”
(18)、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9)、颔首低眉: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20)、文学透视人性,并通过透视人性思考人类的未来。
2、托尔斯泰是哪国的作家代表作有
(1)、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与生育女神和第三代天后,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第二代神王神后克洛诺斯和瑞亚的女儿,与宙斯分享权力的共治者,宙斯的姐姐和第七位妻子。
(2)、曾演唱《追梦人》,被成为“帽子歌后”的是哪位女歌手?
(3)、南极点是地球表面非常特殊的一个位置,它是地球上没有方向性的两个点之一(另一个点是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东、西、南三个方向完全失去意义,只有北方一个方向。
(4)、张杰,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厂牌“行星文化”主理人。2004年,因获得歌唱类真人秀《我型我秀》全国总冠军而出道。
(5)、从内部关系分析,让两条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安娜、列文等人物面对社会环境、婚姻、家庭、情感、人生等问题时,各自不同却又互为对照的思想、态度和人生抉择。这些人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具有完全不同的兴趣;但他们又与各自周围的那些人显得那么不同——两个人都是穷究生活的真谛、努力寻找人生意义的热情的探索者:安娜是通过让被压抑的青春激情自由飞扬的方式,列文是通过哲学思考和宗教探索的方式。
(6)、由此看来,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说,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
(7)、不过,托尔斯泰的伟大不光是这些东西,更在于他批判了那时的东正教。这一点,我现在的行为也有点相似。我对一些宗教中的糟粕,也是持批判态度的。
(8)、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9)、这部小说的整体架构之经典、完美,在世界文学中也属一流。小说虽然是沿着看似关联不够紧密的两条线索——安娜、伏伦斯基和卡列宁一条线,列文和吉娣一条线——展开叙述的,但两条线索犹如一幢宏伟建筑的双翼,圆拱结合处被砌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整体建筑显得辉煌而又自然。这部小说最初出版后,有人根据小说中两个重要角色——安娜和列文从头至尾仅仅见过一次面,对小说的这一叙述结构是否合理曾经提出质疑。托尔斯泰本人则反驳说:“……我对我书中的结构极为得意——浑然天成,不露痕迹。这一方面,我下的功夫最多。结构的联系不是建立在情节上,也不在人物的相互关系(结识)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
(10)、奥威尔这句话深刻表明了英国人的性格与其政治文明的关系,他觉得没有世界观的英国人没有什么不好。正如英国学者赫斯勒特所言:“我们都是哈姆莱特。”但这种性格却成了托尔斯泰最反感莎士比亚的地方,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代表,他强调世界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莎士比亚却总是对一切都兴致盎然,在托尔斯泰眼里,这是“一种对实际生活过程感到谈不上愉快而只是兴趣的倾向”。言下之意,莎士比亚不可能写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分歧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与俄国采取的不同的历史道路。
(11)、第9段为什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2)、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13)、高尔基曾经盛赞托尔斯泰创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和生动,说自己简直想用手指去“触碰”他们。我想,托尔斯泰的小说人物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之所以令人难忘,与其高度真实而具体的心理刻画艺术是分不开的。翻开《安娜·卡列尼娜》,这种准确、真实、有力的,令人由衷感佩的描写俯拾即是,而且描写的细微与控制均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境界。比如安娜在奥比拉洛夫卡火车站卧轨自杀的那一刻,特别是火车撞到安娜身上的那一刹那,托尔斯泰所用笔墨非常节制,却胜似万言地把安娜的动作、意识、感觉、本能和灵魂的火花全部刻画了出来: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中心。可是她从臂上取下红色手提包时耽搁了一下,来不及了,车厢中心过去了。只好等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投身河里游泳的感觉攫住了她,她画了十字。这种画十字的习惯动作,在她心里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周围笼罩着的一片黑暗突然打破了,生命带着它种种灿烂欢乐的往事刹那间又呈现在她面前,但她的目光没有离开第二节车厢滚近拢来的车轮。就在前后车轮之间的中心对准她的一瞬间,她丢下红色手提包,头缩在肩膀里,两手着地扑到车厢下面,微微动了动,仿佛立刻想站起来,但又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她对自己的行动大吃一惊。“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可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撞到她的脑袋,从她背上轧过。“上帝呀,饶恕我的一切吧!”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矮小的乡下人嘴里嘟囔着什么,在铁路上干活。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与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14)、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又称兜鍪、头鍪、盔等。由于它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所以“甲胄”一词成为中国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15)、1879年后,托尔斯泰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心里充满了解不开的困惑,经常想自杀,甚至不敢把枪放在枕头下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砰”的一声自杀了,于是把所有的枪都藏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发现了死亡,或者说,他感受到了死亡的疼痛。
(16)、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有时刻意使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例如作者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的玻璃”。这种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17)、在小说中,玛丝洛娃被一个贵族——《复活》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勾引,还怀孕了,于是被赶出原来工作、生活的地方,落入社会底层,沦为妓女。后来,聂赫留朵夫重遇玛丝洛娃,回忆起过去的很多事情,深深地忏悔自己的罪恶,就放下一切去寻找她。在这个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灵慢慢升华,最后决定跟玛丝洛娃结婚。但是,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求婚,决定嫁给一个革命家。因为,她担心自己的身份会影响聂赫留朵夫的声望。
(18)、曾母暗沙:狭义上就是一座位于中国南海的暗沙,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广义上是曾母群沙,由曾母礁丘、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组成的一组群礁,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区域。
(1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20)、所以两者都是编年体,其实左传是解释春秋的左氏春秋传。
3、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什么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当然,十九世纪的俄罗斯社会,仍然有其非常糟糕的地方。比如,《复活》在俄罗斯出版时,大量文字遭到了删减。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最初发表的版本了。当时,整个上流社会,包括法庭、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都对托尔斯泰进行了迫害。这些人的灵魂,还比不上《复活》的女主人公——妓女玛丝洛娃。
(3)、《论生命》写于1886年,1887年准备出版发行时,被沙俄政府查封并销毁,1891年首次在日内瓦坎坷问世。
(4)、这时的托尔斯泰,进入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时期。他自己做靴子,自己劳动,自己耕田,自己造房子,也不吃肉。他成为素食主义者。这一点,他比我伟大。我们家里绝大部分时间不吃肉,来了朋友,才买点肉,做上肉末雪里蕻,或者其他肉菜。在外面吃饭时,我也会吃肉,因为得接受朋友的善心,不给人家添麻烦。托尔斯泰不是这样。那时的贵族喝茶习惯放糖,但农民吃不起糖,他就不在茶里放糖。他也不喝牛奶,觉得自己掠夺了小牛的食物,是一种罪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是以这种方式生活的。
(5)、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6)、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还是宙斯和勒托之子。
(7)、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正是因为这双眼睛看社会太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而他却无法从这种社会中解脱出来,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9)、秘鲁的货币原为索尔(Sol),但1985年又发行新币印蒂,1991年秘鲁政府批准发行新货币,以新索尔代替印蒂,1新索尔等于100万印蒂。
(10)、很多方面,我和托尔斯泰都有相似之处。例如,我们的粉丝都在传播着我们的思想,传播着我们的文化,学习着我们的行为。因此,他的粉丝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者”,我的粉丝则被称为“雪粉”。后来,这些托尔斯泰主义者被官方迫害,甚至被流放,托尔斯泰就用自己的稿费资助他们。
(11)、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12)、主要作品有《抒情诗》、《蓝色河流后面》、《伏尔加河左岸》、《怪人》和《跛老爷》、《尼基塔的童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和《粮食》等。
(13)、然而,有一个作家就敢站出来狠批莎士比亚,他就是托尔斯泰,世界文学星图上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把莎士比亚贬得一钱不值。在他75岁高龄写的一篇文章中,他直言莎士比亚的剧作毫无是处,琐碎浅薄,东拉西扯。莎士比亚的思想是混乱的,人物性格是不连贯的,情节是不合逻辑的,人物语言也不是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总之,莎士比亚既没有刻划人物性格的能力,也没有写对白的能力。
(14)、C.可憎(zēng)蒙昧(mèi)貂皮(diāo)黯然失色(àn)
(15)、主要作品有《抒情诗》、《蓝色河流后面》、《伏尔加河左岸》、《怪人》和《跛老爷》、《尼基塔的童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和《粮食》等。
(16)、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17)、这道题说法不但是说蔡文姬是第一位没有明确证据,为了答题需要,选择正确。
(18)、《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19)、为此,我们必须既向莎士比亚致敬,同时也要向托尔斯泰致敬。
(20)、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4、托尔斯泰是什么
(1)、《左传》是纪传体史书,《春秋》是编年体史书?
(2)、与安娜的悲剧人生形成对照的则是列文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面对疑惑时的选择。列文这个来自俄罗斯乡村的贵族地主,虽然不像安娜那样长期生活在彼得堡或莫斯科的上流生活圈,但与周围的人们相比同样属于异类。他和安娜都属于精力旺盛、敏感奔放、富有魅力的人物,都感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压抑和自身内在的不安、期待、怀疑与探求。只是,他不像安娜那样把生命价值的支撑点寄寓在对情感的追求和释放,而是转向理性的克制,转向对哲学和宗教的思考。与吉娣结婚后,列文一方面感到幸福,一方面又感到“完全不像预期的那样”,“时刻感到以前的梦想破灭了”。但在感到绝望的时候,他不是像安娜那样选择自杀,而是“把绳子藏起来免得上吊,随身不带手枪免得开枪自杀”,并且努力寻求一种建立在行善基础上的生活道路。在小说里,托尔斯泰给列文安排了比较广阔的生活环境,让他既与各式各样的贵族、知识分子交往,也与下层朴实的农民交往。当他精神上感到不安的时候,他就一方面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试图在民众共同的事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思索宗教信仰的问题。
(3)、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4)、绿茶不属于发酵茶叶,例如龙井、还有日本的抹茶、碧螺春等等,这些都没有经过发酵,保存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相对比较多,除了可以提神醒脑、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之外,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也可以被身体吸收,从而达到抗氧化和美容养颜的效果。不过,只有新鲜的绿茶才有比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否则,抗氧化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5)、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
(6)、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7)、“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护用具,通常用来保护哪个部位?
(8)、由此看来,哈姆莱特的犹豫就不是性格上的弱点了,既不是歌德所说:“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也不是柯勒律治所说,过多的“精力全花费在作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而是哈姆莱特面对一个人类的永恒问题产生了怀疑:我们称之为恶的东西,是否只是善的另外一面,对善的存在不可缺少?
(9)、引用。本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夸张的修辞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10)、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1)、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12)、换言之,莎士比亚的剧作表现的都是普遍的人性,如慷慨或贪婪、英勇或怯懦、诚实或狡狯、节制或野心。就此而言,一个读过并思考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不会庸俗到哪里去。
(13)、有很多作家曾经津津乐道地谈论过《安娜·卡列尼娜》的叙事结构。比如米兰·昆德拉,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安娜出场和最后卧轨自尽两个部分的细节呼应处理,曾使昆德拉多次作为个案加以探讨。安娜初到莫斯科时,一个看路工被火车轧死了。当她和伏伦斯基的关系让她感到绝望,最后精神恍惚地来到火车站时,她的初始目的并不是为了自杀,而是准备去找伏伦斯基;但是在站台上,当火车驶来时,她一瞬间又突然想起跟伏伦斯基第一次相遇时那个被轧死的人,并且一下子得到启示,做出了决定命运的抉择。昆德拉认为,安娜因为那一瞬间的偶然联想而选择自杀,其中的原因完全超出了理性可把握的因果关系,但正是通过这种难以言说的心理轨迹和叙述结构上的圆形呼应,托尔斯泰让我们看到了安娜从灵魂深处走向毁灭的过程。
(14)、 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15)、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突然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16)、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7)、本文节选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18)、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19)、主要作品有《苦难的历程》、《阴暗的早晨》、《彼得一世》和剧本《伊凡雷帝》。
(20)、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5、《托尔斯泰》作者
(1)、这句话是对上文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结、升华。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却心系平民,已经和俄国人民融为一体了,是俄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2)、正因为如此,后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扬”的部分一点也不显得突兀,反而因为前面的“抑”,显得更有力度,更有内涵。先抑后扬写法通过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⑴抓住人物外貌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整体描绘,也有局部特写。
(4)、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
(5)、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6)、凤飞飞,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中国台湾女歌手、主持人、演员。1991年因演唱歌曲《追梦人》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别名有林秋鸾、帽子歌后。
(7)、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斗了一场,在太上老君的暗中相助下,孙悟空被打败了,因此民间流传二郎神杨戬有七十三变,最后一变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没有哮天犬的帮助,孙悟空可能就翻筋斗跑了。
(8)、谈俄罗斯,一定会说到列夫·托尔斯泰。曾经,他被俄罗斯人当成神一样崇拜。托尔斯泰出生贵族。由于出生贵族,年轻时代他并不了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疾苦。他和当时很多俄罗斯贵族男人一样,经常酗酒,生活放荡不羁。
(9)、阿·托尔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作家。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语言大师。
(10)、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11)、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2)、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3)、“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句话生动描写了来访者的心理、神态,有怎样的作用?
(14)、③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15)、⑴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16)、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在荷马史诗中,缪斯有时一个,有时数个。
(17)、屎壳郎是蜣螂的俗称,蜣螂大多都具有粪食性,可以将粪便滚动成球状,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又名“莫多昇”。
(18)、文章结尾说:“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胡髭(zī);髯(rán);黝黑(yǒu);绺(liǔ);鬈发(quán);肖像(xiào);粗劣(liè);寓居;粗制滥造;藏污纳垢(gòu);粗糙(cāo);凹陷(āo);脸颊(jiá);崎岖;平庸;粗鄙(bǐ);滞留(zhì);愚钝(dùn);压抑(yì);穹顶(qióng);器宇;禁锢(gù);蒙昧(mèi);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ēng);酒肆(sì);鹤立鸡群;正襟危坐(jīn);泰斗;颔首低眉(hàn);诚惶诚恐(huáng);敦实;侏儒(zhūrú);犀利(xī);甲胄(zhòu);入木三分;无可置疑;刀剑入鞘;粲然笑意(càn);黯然失色;神秘莫测;意趣盎然;恰如其分(fèn);甲壳(qiào);胆怯;俯冲;微不足道;广袤无垠(mào);赤裸裸;匕首(bǐ);戳(chuō);
(20)、⑴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
(1)、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2)、也许有人会提出,在托尔斯泰之前的欧洲文学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心理描写;特别是在俄国文学作品中,心理描写始终是一大特色,托尔斯泰之前的以及和他同时代的俄国作家也有不少作品中存在着细致的心理刻画。但是正如翻译了托尔斯泰全部小说作品的大翻译家草婴所说:“他们的心理描写往往只是静止的,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而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不仅细致入微,而且是绵绵不断,写出一个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心理活动的全过程。这好像一集电影,出现的画面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一幅幅连绵不断的,使人在观赏时觉得更加生动逼真,扣人心弦。”换言之,托尔斯泰从来不会对人物的心理作孤立静止的抽象描写。而且,与后来很多现代派作家的心理描写也不同,托尔斯泰不是为了描写心理而写心理,也不是一味任由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心理——肆意奔流,甚至泛滥无据;他的心理描写,总是结合着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人物所处的特定情境、依据他对人性奥秘的深入洞察而进行的。
(3)、⑥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什么,想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4)、后来,他就中止了长篇小说的创作,还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视为坏艺术。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没时间看这么长的作品。后来,他编识字课本,教一些农奴的孩子们识字,也编一些宗教故事,给农奴们阅读。
(5)、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6)、平面设计是设计者将一些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创意在平面上表现图案的过程。就是通过运用点线面与色彩在面上传达语义。
(7)、作者为什么说“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回答。
(8)、今天,我们当然不会再像莎士比亚那样去看待人类、社会与政治,对待托尔斯泰也是一样。但是,他们对人性的弱点都有着深刻理解,同时对人类抱有希望。如果不是表现了永恒的人类问题,他们的作品不可能常存于世。
(9)、文中说:“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你怎么理解这“五到”的含义并把它们付诸学习实践呢?
(10)、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
(1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出自什么人?
(12)、《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13)、 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14)、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 小学语文 书。
(15)、托尔斯泰们经历了一个压榨、专制、黑暗的时代,但这个伟大的民族有一种非常好的传统,能让他们有尊严地活下来。所以,即便东正教开除了托尔斯泰,他依然是那个时代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因为,人们仍然承认他是个大作家,仍然承认他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的人。即便人们认为他不好,煽动了农民,也没有对他进行丑化。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被开除的是什么人,这个被流放的是什么人,老婆们依然会跟着这些流放犯到西伯利亚去,照顾他们。而且,这样的女子会得到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尊重。
(16)、④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17)、几年后,托尔斯泰写出了巅峰之作《复活》。不过,比起《复活》,我更喜欢《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发表时,托尔斯泰已经是世界级大作家了。他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粉丝,粉丝们对他的推崇,就像我的粉丝们对我一样。
(18)、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19)、⑵词语的精心选用。文中在进行肖像描写时使用的词语非常丰富,感情色彩鲜明,使文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20)、《西游记》中,孙悟空会72变,杨戬会73变?
(1)、屎壳郎是喜欢食粪便,并将食物滚成球状的昆虫?
(2)、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3)、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几乎所有俄罗斯人都信仰东正教。这意味着,托尔斯泰身边有无数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的人,就像一个佛教徒被释迦牟尼开除了一样。一些东正教徒还一致要求沙皇把托尔斯泰关进监狱,但沙皇没有这么做。他知道,他们的监狱太小,根本盛不下托尔斯泰这个世界级大作家。而且,沙皇教会有底线,即使开除了托尔斯泰,也没对其使用诬陷、造谣、丑化、炮制罪名等下作的手段。因为他们都是贵族,不做一些流氓的事情。这是俄罗斯民族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4)、《天国在你们心中》收入《论生命》和《天国在你们心中》两文,是托尔斯泰这位古典文化巨星的思想精华。
(5)、B.黝黑(yǒu)粗劣(liè)滞留(zhì)藏污纳垢(gòu)
(6)、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7)、我也一直反对暴力,我在小说《西夏咒》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反对历史上一种难以察觉的罪恶——暴力文化的罪恶。我认为,这种能被传承下去的罪恶,会让一代又一代人崇拜血腥、暴力,滋生无数的罪恶。不过,我跟托尔斯泰还是不太一样,他是自己想写宗教著作,我则是被别人“逼”着写宗教著作。
(8)、托尔斯泰写过一部书,叫《天国在你心中》,书中的观点,他的宗教修养、智慧境界很高,他不追求一个恒常的、独立于心外的天国,认为天国就在自己心里。
(9)、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10)、自从席勒提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之后,文学家就可以大致分成两类。按照以赛亚·伯林的说法,一种文学家是只对一个中心思想感兴趣的刺猬,另一种文学家是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的狐狸。托尔斯泰是前者,莎士比亚则是后者。用歌德的话说,莎士比亚告诉人们:“我们称之为恶的东西,只是善的另外一个面,对善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与之构成一个整体,如同热带要炎热,拉伯兰要上冻,以致产生了一个温暖的地带一样。”
(11)、托尔斯泰《自传》手稿以古俄语写成,存于莫斯科托尔斯泰故居
(12)、《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13)、《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14)、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5)、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16)、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17)、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9)、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20)、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是令人惊叹和感动的,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阅读这部小说,你也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学巨人在钻探人的灵魂、揭示人性的奥秘、呈现人物的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功力。准确地讲,他在小说中所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的人物心理活动,让人感到比现实生活还要逼真。令人感佩,甚至五体投地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对人物栩栩如生的心理世界的逼真刻画是贯穿始终,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的。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运用明喻和夸张来描绘托翁的目光是为了体现其目光的敏锐与犀利,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洞察力。
(2)、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根据第①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感情变化过程。。
(5)、兰博基尼是一家意大利汽车生产商,全球顶级跑车制造商及欧洲奢侈品标志之公司坐落于意大利圣亚加塔·波隆尼,由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1963年创立。
(6)、D.掠过(lüè)颔首(hàn)炽热(chì)轻松愉快(yú)
(7)、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仅仅是一条线索。托尔斯泰用一种流浪汉小说的写法,沿着这条线索,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经历——比如他走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叙述了无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画面、真实的鲜活人物。其中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各种冲突,还用各种各样的对比——比如法官的卑鄙和妓女的高贵、善良——使作品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8)、他还写了另外的一些著作,结果激怒了教会,教会就把他开除了。注意,被东正教会开除,对东正教徒来说,是最大的迫害。托尔斯泰被开除之后,确实痛苦了一段时间。因为,无数的东正教徒,都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