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斯鸠全名精选93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孟德斯鸠的简介 1、孟徳斯鸠 (1)、2022年11月15日晚,为了营造阅读法学经典的氛围,帮助同学们感悟法的精神,湖南大学法学院2202班在法学院305教室开展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书...

孟德斯鸠的简介

1、孟徳斯鸠

(1)、2022年11月15日晚,为了营造阅读法学经典的氛围,帮助同学们感悟法的精神,湖南大学法学院2202班在法学院305教室开展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书会。本次活动邀请法学院副教授蒋海松担任指导老师。法学2202班全体同学参与本次读书会。宣传委员钟文涵同学担任主持人。

(2)、第二小组的张瑞、黄海芳、乌丽凡、荀荣玥、吴欣怡五位同学分析了法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并进行了延伸思考,重点是孟德斯鸠“法的精神”“自然法”等概念。蒋海松老师对同学们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对学术文献较为娴熟的运用给予了高度赞扬。然后他进一步探讨了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学说,认为“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的种种关系之中,其实质乃是对于事物本质的探寻,它既重视理念的逻辑,也强调理念在经验世界的实现。 

(3)、该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人对整个人类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的思想观念。

(4)、龚古尔:的确如此,我同意您的看法。通常情况下愚蠢的人话都很多,而他却很沉默。这是他的本事,沉默可以让人产生各种猜测……

(5)、比如,“平等”一词,在《墨子》中是这样描述的: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6)、这些观念,对推翻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7)、理性,确实成为启蒙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词汇。在启蒙运动中,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似乎发现了理性。

(8)、这个民族居住在一个岛上,并不喜爱征服别人,因为遥远的征服战争将削弱它的力量。如果这个岛屿的土壤优良的话,它更没有必要喜爱征服,因为它不需要从战争致富。而且,公民谁也不依赖谁,所以每一个公民重视自己的自由甚于重视某些公民(按:即贵族)或某一个人(按:即君主)的荣耀。

(9)、托马斯·潘戈:《从德性到自由——孟德斯鸠讲疏》,黄涛译

(10)、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11)、这个国家热爱它的自由,因为这个自由是真实的。有的时候它的人民为了保卫这个自由,宁愿牺牲自己的财富、安乐和利益;宁愿担负最重的赋税,这种重税就是最专制的君主也不敢让他的臣民去负担的。

(12)、共和政体若是最佳政体,霍布斯、洛克以降的政治理论可能是着眼于自然权利提供的根本规范或标准的最佳政体。霍布斯和洛克这样的政治哲学家是如何构想“实然”和“应然”的关系的?他们想要发现人身上最有力的东西,最有力的激情。这就是“实然”。但这种实然自身却表明需要特定的条件,这就是“应然”。最有力的激情是自我保存的欲望,霍布斯考察了它,并且注意到,如果人们是明智的,就必须去欲求这样一些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建立能够为我们提供保障的公民政府(civilgovernment),并且要求我们服从于它。(黑格尔后来在自己的国家理论中批判了civilgovernment与civilsociety的混淆)

(13)、和平与自由使这个国家安乐舒适,不受有害的偏见的束缚;它便成为一个从事商业的国家。它有一些原始商品,经工人的手成为有很高价值的东西,所以它建立了一些适宜的基地,来尽量享受这个天赋的才能。

(14)、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15)、到汉代,儒学被汉武帝册封为国学并“独尊儒术”以后,帝王和儒家合力,全面对墨家进行了剿杀。

(16)、孟德斯鸠从政体形式出发,分析了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制度。孟德斯鸠明确地将自由作为刑法的根基,使刑法第一次从血腥的镇压中解脱出来,成为保障自由的工具。

(17)、《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48年。《论法的精神》全书共6卷31章,其中上册是3卷19章,下册是3卷12章。

(18)、墨家在科学研究与探索方面的成就,为众多学者所称赞,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19)、后来莫泊桑染上梅毒,精神几近疯狂,总想强迫别人也接受对身体的崇拜。这个时期,嘲笑他的声音减少很多。他开始推广裸体主义,并以此为目的请人到家里做客。但客人们得知他的动机后纷纷退场,只留下他一个人愤怒不已……

(20)、一本好书,既可以引发人们的深思,又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论法的精神》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2、孟德斯鸠全名

(1)、一些人认为这些观念是属于西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墨家就已经提出了几乎跟这些一样的概念。

(2)、他们的诗人在创作赏奇异的粗糙简陋,是常见的,而那种从风趣上产生出来的精致优美,则属罕见。在他们的诗里,我们看到某种风格,比较近于米开朗琪罗的气魄,较远于拉斐尔的优雅。

(3)、《论法的精神》全书共6卷31章,其中上册是3卷19章,下册是3卷12章。

(4)、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

(5)、推荐语:本书是陈兴良教授倾力撰写的西方刑法人物志,它以西方刑法学十位巨匠的思想为研究对象,勾勒出近代西方刑法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本书以轻松活泼的笔触处理枯燥晦涩的材料,可读性与启迪性均堪称一流。

(6)、孟德斯鸠关于经济生活的观点在此书较后的篇幅中谈到。孟德斯鸠指出,我们时代的政治作家总是谈到财政等事务,而古代的政治家撰写的只是德性。孟德斯鸠逐步地为通往现代的方式铺就道路,这种方式以“私人之恶也能造就公共的利益”为最经典的表达。

(7)、 C·L·孟德斯鸠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 彭盛译 2008年1月

(8)、如果这个民族也从气候获得了某一种不耐烦的脾气,以致对长期因袭不变的事物不能加以容忍的话,那么上述的政府对他们更是最适宜的了。不耐烦的性格本身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但是当它和勇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就不得了啦。

(9)、在雨果去世前的最后几年里,他就像刚刚建立起来的第三共和国的保卫者,人民对他的爱戴与日俱增。在1881年雨果八十岁生日之际,人们在他位于埃罗街的住所外游行庆祝。龚古尔对这件事没有任何正面评价。当天晚些时候,雨果接见了一批中学生,他们背诵了卡蒂勒·孟戴斯写给雨果的诗。但如果龚古尔看到莱昂·都德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他也许会很高兴:

(10)、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11)、网上有个小视频,讲到中国古代的墨家,他认为墨家的观点跟欧洲近代启蒙运动大师们的观点一致。

(12)、十九世纪行将结束之前,普鲁斯特和洛兰之间发生了一场似是而非的争斗,两人最后刀枪相见,巴黎的风流公子们也因此分成两大派。普鲁斯特的亲人和朋友都知道他是同性恋。在他年少的时候,父亲曾试图纠正他的性倾向,但当父亲看到那幅令人感动不已的照片后,似乎放弃了努力:吕西安·都德(阿方斯·都德之子、莱昂·都德之弟)充满爱意地看着普鲁斯特,两人的关系不言自明。在普鲁斯特的成长环境中,尽管他的“性颠倒”并没有完全公开,他自己还是会感到不自在,甚至产生负罪感。当时的正统社会把同性恋视为最违背天理的行为,普鲁斯特因此非常害怕别人对他说三道四。那时,他创作“饱受质疑”的《所多玛与娥摩拉》,并在其中大肆描写同性恋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13)、这里穿插了孟德斯鸠关于女性的一些讨论,比如妇女比男子更容易走向奢侈,如果女性有自己的财富,那么在共和政体之下有必要得到规制,女性的嫁妆在共和政体中也必须适中(moderate);比如在哲学和政治领域,通常没有女性的位置。灵魂的独立和哲学之间存在关联,这直接导致女性缺乏一种对较之房子和孩子之外更伟大的那些事务的雄心和报复(施特劳斯在课堂上说,女同学看了不要生气)。

(14)、为着保权自由,这个国家向它的国民借债。国民看到,如果国家被征服,债权便将丢失,因此国民变多了一个新动机去努力保卫它的自由。

(15)、   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其代表作有《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等。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16)、莫泊桑生性害怕决斗,但居然派人拿着名片去找洛兰。洛兰虽然以擅长射击闻名,这次却退缩了。他把来人打发回去,还给莫泊桑写了回信,说他在写上述文字时并没有暗指莫泊桑。几天后,莫泊桑在出席玛蒂尔德公主的宴会时轻蔑地说:洛兰的让步欺骗不了他。

(17)、平等和德性之间有何关联?道德上的德性跟自我约束有关,为了尊重其他人的平等,这种自我约束是必要的。商贸和平等是相互伴随的,因此,民主和商贸之间就存在一种关联。孟德斯鸠有关民主政体的理解跟当下不同——当下的民主政体是宽容随和的(现代民主容易跟利益、欲望、偏好、意识形态相关联),孟德斯鸠的民主政体则是严苛的、清教徒式的。

(18)、雨果的情况又如何呢?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他为核心形成一个小团体,成员都是年轻的浪漫主义狂热分子。这些人对雨果无限崇拜,自称“雨果派”,在雨果面前丝毫不吝啬恭维之词。如果伟人雨果的沙龙里摆放着一把从古董店买来的御座,相信没有人会感到惊讶。

(19)、在这个国家里,贵族们曾在某些时候拥有过度的权力,君主则找到了用提高人民的地位去贬抑贵族的方法。所以这个国家出现了极端奴役的时候,便是在贵族受到贬抑而人民开始感动自己的权力的时候。

(20)、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习惯就是他们奴隶生活的一部分。一个自由民族的习惯就是他们的自由的一部分。

3、孟德斯鸠的十大名言

(1)、 法国有句格言说,因等不及提拔而心灰意冷的小官,绝不可提拔,在我们看来,这些人因碌碌于琐事而锐气尽消,囿于细枝末节而不堪重任。一个人而立之年没有当将军的才干,永远休想当上将军。如果不能一眼望穿数法里外战场上的种种形势,不能在胜利时充分发挥己方的优势,失败时充分利用己方的资源,凡是缺乏这种机智的人,永远不可能具有将帅的才干。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显赫的重任赋予上天派来的兼具胆略和才干的伟人。

(2)、试问,没有刑法思想的指导,怎么可能对刑法条文做出科学的疏解呢?

(3)、一个自由的国家可能得到一个救主;一个被奴役的国家就只能再来一个压迫者。

(4)、自由的国家是骄傲的,其他的国家则容易流于虚荣。

(5)、德国哲学家卡西勒在论述18世纪启蒙时代的精神时指出:

(6)、✲ 本文节选自「刑法的启蒙·第三版」代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版,原标题「渴望启蒙」,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兴发岩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7)、在由于违背基本法律而引起纠纷的场合,如果有一个外国力量出现的话,则将发生革命;这个革命将不致改变政府的形式,也不致改变国家的政制,因为为自由所形成的革命只是确定自由而已。

(8)、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9)、总之,左拉“讨厌龚古尔,龚古尔也讨厌他。他们的本性互不相容。”

(10)、刑事古典学派在刑事领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被付诸实施。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学派,存在一定的理想化与乌托邦的成分,因而在现实的犯罪现象面前,显得有些虚妄。

(11)、他像孔雀一样一边咕咕叫,一边开屏。他抹了抹胡子,开始摆弄手上的戒指。他翘起粗壮的腿,伸了伸小脚。他讲了几条花边新闻,其中不乏谎言和诽谤。他的谈话十分幽默,用的却是每行字只值25生丁的廉价语言。他攻击敌人,贬低朋友,诋毁和他不相干的人。他谈论自己的专栏,眼里只有自己的文章。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面对天使和他自己时都会露出笑容。

(12)、酒,最后只往地毯上吐了三四升紫红色葡萄酒了事。酒掺和着胃液,发出刺鼻的味道。在场的人一片惊愕。

(13)、作为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的一员,他主张废除掉古典主义给戏剧定下的众多的清规戒律。他和许多的浪漫主义作家一样认为戏剧要向观众展示生活的激情,观众才会为之感动。

(14)、在商贸型共和国里,公民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活必需品,而不是通过福利。劳动能促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和真正的公民。正如孟德斯鸠所理解的,严苛和节俭是民主政体的本质,这一点在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中也引人注目。

(15)、下一个环节中,同学们进行了小组成果的汇报展示。第一小组的张梦婷、章黎婧、程方舟、冯宇轩、孙含奇五位同学介绍了孟德斯鸠的生平以及本书的创作背景。蒋老师充分肯定了全组参与的展示形式,但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同学们要学会研究性阅读,引用权威资料,进行专业考证,从中西时空差异的角度感受孟德斯鸠的思想所带来的震撼。

(16)、执政的人们的权力,每天都需要恢复一下它的活力,也就是说,每天都需要重新振作一下自己的精神。因此,他们比较重视对自己有用的人,而不重视能给自己娱乐的人。所以在这个国家里我们很少看到佞臣、谄媚和献殷勤的人,以及各种从大人物的愚蠢谋取私利的人。

(17)、他在1829年所创作的历史剧《亨利三世及其宫廷》里,就开始体现出他这样的创作理念。这部初登文坛的戏剧作品实际上也是他自己本人性格的最好的诠释。

(18)、第5卷谈法律和宗教的关系,各种部门法的使用范围等问题;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ZP_yeiwgfe8B3OE0CtR7A密码:r8xu书名:论法的精神(上)

(20)、第3卷专论法律与气候、土壤、民族的一般精神、风俗和习惯的关系。

4、孟德斯鸠的简介英语

(1)、然后轮到其他到访者登场,他们要和女主人及“非正式”的男主人打招呼。雷卡米耶夫人深谙待客之道,自始至终对所有人都彬彬有礼。这不仅成为她的标志,也被批评者视为她身上仅有的魅力:

(2)、如果这个国家遣送一些人到远方侨居的话,则它的扩展贸易的意图是多于扩展统治势力的意图的。

(3)、孟德斯鸠笔下共和政体的原则为何是“德性”?进一步而言,为何是爱国主义的德性?如前述,孟德斯鸠的回答是,这是一种普遍的激情。普遍性就是合理性,这种思想后来在卢梭的普遍意志(genenalwill)观念中,尤其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成为典范。有关德性的一般观念认为德性肯定不是某种令人愉悦的东西,相反它是一种自我克制。既然是一种自我克制的感情,怎么会成为愉悦的源泉呢?孟德斯鸠的民主政体不是一种宽容随意的政体,相反是一种非常严苛的民主制。德性是塑造一个可能的民主政体的条件。道德德性不同于政治德性——道德德性可能是一种其来源已经被遗忘的德性,这种德性主要是一种社会需要。

(4)、更何况,我们某些刑法研究者对于历史上的刑法学家的刑法思想尚只知其不知其二。

(5)、其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6)、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方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

(7)、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8)、如果说,贝卡里亚等人是以功利为基础建构刑法理论体系的;那么,康德、黑格尔就是以报应为核心展开其刑法理论体系的。

(9)、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曼所热衷的是表现自我精神探索的直接经验。

(10)、从屋顶到地面,龚古尔的家就像个博物馆。我仔细地看,却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一件都没有。龚古尔待在自己家里,一副老收藏家的摸样,对收藏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我用一只手托着杜米埃的画册,他立刻伸手托起另一边。“小心点,弄不好会撕坏的。”他对我说。“如果您不喜欢看,不用勉强自己。”

(11)、他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12)、我在第十一章已经谈到了一个自由的民族,并且指出了它的政制的原则。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这种政制产生出来的习惯。

(13)、    自由并不意味着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仅仅意味着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做一切事情的权利。

(14)、另一位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15)、但是它的人民相当了解负担这些重税的必要性,他们纳这种税是因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希望可以不再纳这些税;他们的负担是重的,他们却不感觉到它们的重量,但是在其他国家,对弊政的感觉是远远地超过弊政本身的。

(16)、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需要启蒙的不成熟状态视为一种蒙昧状态,因而启蒙也就是解蔽、解脱与解放。在18世纪,西方曾经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7)、第2卷(第9—13章)论述了自由的概念、法律自由与政体的关系,尤其是通过“分析说”深刻地揭示了以上关系。他将国家政体的权力归结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且通过英格兰实行“三权分立”的经验以及罗马等国家行使三种权力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深刻地论述了三种权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相互代替的关系。

(18)、启蒙不仅是一场运动,而且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刑法领域中的启蒙也是如此。

(19)、从那以后,他的对头们开始指责他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让人觉得滑稽好笑。埃内斯特·费多就嘲笑过他的怪癖。在小说《西尔维》中,费多根据波德莱尔虚构出诗人昂赛姆·尚法拉,将其描写成一个怪人一一身居巴黎闹市,却住在一座中式建筑里,平时只吃糖果和果酱,身边相依为命的只有一只卷尾猴和一条卷毛狗。儒勒·瓦莱斯也很讨厌波德莱尔,认为他是个装模作样的假造反者:“波德莱尔长着喜剧演员的脑袋,扁平的脸庞显出浮肿的暗红色。他的鼻子油腻而臃肿,谄媚的嘴唇紧紧地缩着……他就像一个神父、老妇女或者蹩脚的演员。”不仅如此,“他是神秘主义的崇拜者,只可惜他的神秘世界显得愚蠢、幽怨,那里的天使都长着蝙蝠的翅膀和婊子的脸庞。这就是他编造出的惊人世界。”总之,波德莱尔的态度并非与浮夸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龚古尔和圣勃夫也拿这位伪造反者的谄媚和顺从开过玩笑,指责他在《恶之花》里卖弄玄虚的恶魔主义。

(20)、这种情况下,刑法理论的发展就缺乏共许前提与知识背景。因此,有必要在刑法思想上补课。

5、孟德斯鸠的简介

(1)、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读书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甚至激发创造力。

(2)、英国几乎不同别的国家订立关税协定;税律随着每次国会的更易而更易,常常取消或增添某些个别的税。英国希望通过这种措施来保持它的独立。它对外国在它那里经商极端嫉妒,很少缔结条约来束缚自己,而专以本国的法律为依据。

(3)、康德、黑格尔虽然不是职业刑法学家,甚至连法学家也谈不上,但他们关于刑法的只言片语却使之在刑法思想史上英名永留。因为正是这些关于刑法本质与原则的见解,构成了刑法观的基本内容。而刑法的一些具体原则与结论,是受这种刑法观制约的。

(4)、第3卷(第14—19章)主要阐述作者关于法律与地域气候的关系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性格、嗜好、心理、生理特点的形成与人所处的环境或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不同环境的民族有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

(5)、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6)、波德莱尔有着和欧仁·苏类似的想法(虽然他认为真正的风流绅士应该表现出低调的高贵,而不应到处炫耀)。在1842年4月9日波德莱尔成年那天,他已经表现出掌控生父遗产的愿望,但当时财产仍由继父欧比克将军把持,因此他对继父深恶痛绝。获得遗产后,波德莱尔开始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住所,其大肆挥霍的举动很快引起家人警觉。在位于安茹街17号的新寓所里,波德莱尔随心所欲地陈列着各种艺术品、摆件和从古董商阿龙代尔那里买来的油画。他坚信这些油画都是真品。无奈他的父母担心他挥霍过度,开始对他进行监管。波德莱尔只得放弃自己的癖好,但保留了花花公子的处世态度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并急于表现出自己的高贵。

(7)、在那里,人们并不十分尊重才华或浮夸的特质;所尊重的是真实的资格。这种资格,只有两项,就是:财富和个人的功绩。

(8)、几个月后的2月3日,洛兰在日记中记录道:阿方斯·都德答应为普鲁斯特的新书作序,“因为他无法拒绝儿子吕西安的任何要求”。这段话影射出普鲁斯特和吕西安之间的特殊关系。普鲁斯特再也难以忍气吞声,决定找洛兰决斗。在维勒邦附近偏僻的默东森林里他们互相开了一枪,没有人受伤,两人也都保全了颜面。

(9)、我并不否认,这个民族的法律、风俗和习惯大部分是由于气候而产生的;但我说的是:这个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同它的法律也有密切的关系。

(10)、卢梭的思想主张,是从根本上反对君主的存在,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及北美独立战争,深受其影响。

(11)、英国的大宪章禁止在战争时掠夺和没收外国商人的货物,除非是作为报复的手段。英国把这点规定为自由的条款之这是值得夸耀的。

(12)、别的国家为了政治的利益而牺牲商务的利益;英国却总是为了商务的利益而牺牲政治的利益。它是世界上最能够同时以宗教、贸易和自由这三种伟大的事业自负的民族。

(13)、孟德斯鸠一般指查理·路易·孟德斯鸠,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