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知乎精选114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 1、儒家思想核心 (1)、我们提到以前的思想,哪种能够盛行,并非在于哪个更厉害。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代思想流传的厉害跟传承人有关。墨家思想的超前,让自己...

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

1、儒家思想核心

(1)、我们提到以前的思想,哪种能够盛行,并非在于哪个更厉害。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代思想流传的厉害跟传承人有关。墨家思想的超前,让自己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弱势。因为严格要求自己,在古代,并非很多人都能做到。再加上大家都是去出一些新的理念之时,墨家没有再多人去帮忙张扬。如果一种思想只靠一个嘴巴说话,那它会显得薄弱而站不住脚。如果一个思想能通过众多人的嘴巴道出一种声音,那它必将对世人的影响巨大。就像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爱戴,就如同有人站出来带领着他们去追随。而墨家,只有一小段时期的高峰,却没有得到持续的传承。

(2)、全国人民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的贤者,而不是像儒家那样的推举禅让制。一旦选举出来国君与官员,那么作为选举的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及其行政官员和所制定的规则表示服从。同时,墨子也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而不能够滥用公共权利。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3)、这就是逻辑上的吊诡之处。所以,必须解释清楚。

(4)、他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这是因为光线经过物体再穿过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成像于下,物体下部成像于上,故所成的像为倒像。

(5)、(27)张荫麟著:《中国史纲》,中华书局,2016年版。

(6)、为什么说我们今天要提倡墨学、弘扬墨学,是因为墨学它能够真正充实我们的国学体系。如果国学是作为我们国家现在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途径跟凭证的话,那么它应该就是一个完满的肢体,而不应该有任何的缺环,比如说墨家的缺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汉代,就有了儒、墨、道、法、兵、阴阳等九流十家,到后面是儒、释、道三家的合流。到近代以来,西方的马恩列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相继地传入中国,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宗教层面来讲的话,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这样的外方宗教在当今中国也拥有了较多信众,事实上也已经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宗教版图。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当明白,中国的国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国之学。当然由于一种文化关系上的原因,国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部分被简化为儒学,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7)、对于天下为什么乱,道家认为,是人僭越天,才导致天下大乱。儒家认为,是人僭越礼,才导致天下大乱。法家认为,是人违法,才导致了天下大乱。道儒法三家,都承认存在一套普适的法则,社会乱是因为违反了这套法则。就好比说,都认为存在交通法规,交通乱了是因为大家不按照交规乱开车。

(8)、实际上墨家从墨子和他的学生以后便开始衰微,到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出后更甚。

(9)、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理、考证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10)、墨家就是古代搞科学的道家人。因为,创始人是墨翟,所以,称为墨家。

(11)、我们先从墨家主要的思想主张来看墨家消亡的主要原因。

(12)、墨家的思想其实是最接近现代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思想。

(13)、但在这一篇中,荀子明确批判了墨子这种思想。荀子说,墨子强调节用和不足,实际上是墨子个人的过分担忧。

(14)、所谓兼爱,则是无差别的爱,如果你身上只有一个馒头,母亲饿了、街上看到的乞丐也饿了,这两人同时在你面前,那么你得将这个馒头掰开,一人一半。同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15)、可以这样说,当年墨家的兴盛,是中国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和自由社会的自然发育与启蒙,而儒术独尊则是政治强权对这个自由社会的公然践踏与摧残。中国人终于被儒法愚弄与蹂躏二千多年之久。

(16)、墨家之所以消亡,既由于思想太过超前,也因为当时封建制度无法改变。墨家大部分都是底层人士,在举手反抗、反驳贵族利益的同时,也给他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17)、凸面镜则只形成正像,近镜像大,远镜像小。这里的“中”为球面镜之球心,墨子虽尚未能区分球心与焦点的差别,把球心与焦点混淆在一起,但其结论与近现代球面镜成像原理还是基本相符的。在声学方面也懂得了声音放大的原理。

(18)、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017年10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再次聚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认为要“充分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部分传统学派因历史因素在当代受到冷遇,国学被不少人简化等同于儒学。而从本质上看,国学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途径,应该是一个完满的肢体。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光明网记者专访了著名青年墨学学者、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博士黄蕉风,分享他对传统墨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解读。以下为采访实录。

(19)、所以,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也是相反的两极。以两人的性格,他们要是活在同一个时代,肯定互相看不顺眼,见了面必然会发生一场世纪骂战。

(20)、所以,荀子说,要是真的施行了墨子的学说,那么天下人崇尚节俭,反而会越来越穷;天下人反对争斗反而会天天争斗,每天哭丧着脸反对音乐,却一天比一天更加不快乐。

2、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知乎

(1)、第墨家思想受到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学者的排挤。孔丘与墨翟都有周游列国的经历,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学派思想推而广之。

(2)、第一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

(3)、前面我们讲过,荀子在这几篇中,都讲到了要靠礼制来构建一个“有差等”的社会体系。在荀子看来,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一定是有等级差别的,这里的等级并非在道德意义上的等级,而是能力和职责的差异。

(4)、墨子和杨朱两派,竟然能够称为当时的两大显学,可见当时的人,他们是多么的迷惘和绝望。人们因为无法解决天下大乱的问题,无法正确的理解群己界限,无法正确地制定群己秩序。也就是说,无法正确地制定伦理和法度,才导致很多人走了极端,认为天下大乱,要么消灭人,要么消灭社会,群己两者只能活一个,才能消除争乱问题,以至于天下不归杨即归墨。

(5)、中国人二千多年来,远离了人性、人权和自由,也远离了宗教、民主和科学,至今还在儒术的泥沼里不能自拔。历史常常就是如此吊诡,开始的一点点阴差阳错,年复一年,一复一日,历经千年,终铸成大错。

(6)、兼爱,用今天的话就是“博爱”,或者叫“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非攻”,用今天的话叫“热爱和平”,和平与发展。像今年纪念孔子诞2565周年国际纪念大会的主题定为“和平与发展”,其实是定错了。这个应该是在纪念墨子的时候才适合定的主题。可惜的是墨子一生“兼爱”、“非攻”,中国人却连提都不提一下。

(7)、   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学派在当时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后起之秀的墨家在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主张“兼爱”和“非攻”。在战乱的大时代背景下,墨家的主张代表了下层人民追求安定生活的愿望和利益。由于创始人墨子本人就是武士和军事家,所以墨家学派最为提倡尚武精神。梁启超对此多有称颂:“因墨子以战死为光荣,而谓求学之目的,即在于是矣。故门弟子百数,皆可赴汤蹈火,其所以为教者使然也。”他认为墨子及其弟子具有最宝贵的精神是“重然诺,重义务,轻死生”。

(8)、墨家组织纪律严明、组织严密,首领称“巨子”,代代相传,由贤者担任。巨子以身作则,各国做官的墨门弟子必须宣传本门学说,如果行不通,就采取辞职。除此之外,巨子在墨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甚至超越君主。

(9)、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所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墨子是非做不可的义举,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看来就觉得不必坚持,反而选择利益至上。

(10)、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11)、当然墨家的思想理论有其价值所在,它以整个社会的善为出发点,将下层人民的利益都考虑在内,身份低微的下层人民很期待墨家制度的建立。

(12)、   墨家还创立了“巨子”制度。墨家和其他诸子流派不同的是,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社会团体。墨者有严格的纪律和一定的组织形式,同奉巨子之令,抑一己之欲奉从墨说,自律性强。由有着相同志向的一群人组成的非常系统的团体。其领导人是“巨子”,内部兄弟相称,人人平等,巨子也和其他人平等,只在领导上具有权力。并且,墨家掌握着当时几乎最顶尖的科学技术。它的政治思想倾向与现代的共产主义非常近似。甚至完全可以说,墨家组织是战国时代的“第一国际”。

(13)、这就是儒家:天有吗?有!鬼神有吗?有!但是,那不是人该思考的问题,儒家不玩杞人忧天,而要脚踏实地。

(14)、有人曾经对墨子说:现在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不行义了,只有你一个人在做,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不如算了吧!墨子却说,比如一家十口,一个人种地,九个人闲着,那个唯一种地的人,能不拼命干吗?(《墨子·贵义》)由此可见,墨子确实把社会正义看作天底下最重要的东西,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万事莫贵于义”(同上)的理念。如此看来,墨子的理想,好得就像社会主义,墨子这个人,也好得就像古代雷锋,难怪其学说会风行天下。问题是,怎么后来就销声匿迹,被人遗忘了呢?

(15)、 事实上,儒、墨两学派混的并不好。儒家孔、孟、荀都是名气大,基本上算是赔本赚吆喝,思想主张未被采纳。墨家替底层人民说话,甚至成为国君的眼中钉,学派一再遭到打压。韩非为啥要拔高这两大门派?门徒众多。因此,两家成为法家崛起的拦路虎,自然也成为假想敌。韩非子说过:“儒家文科生,喜欢各抒己见;墨家理科生,注重社会实践。前者损害朝廷权威,后者挑战政府秩序。两派的存在,容易引起国家混乱。”(4)显然,儒、墨两家的散漫,与法家主张的社会控制论格格不入。

(16)、今天分析墨家在儒学独尊之后的消失,其意义其实也就在这里。每当我听到儒术又要独尊,儒术甚至要被定为“国教”的时候,我内心里就直打鼓。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教训,足以让我们领略到人类社会中对人性与自由的尊重是多么地重要。对思想市场的尊重与维护是多么重要。

(17)、((电视剧《大秦帝国》还说墨家帮助了秦国,一定程度是为墨家说的好话,看来也是没有看清本质。)墨家不喜欢秦国,秦国也不喜欢墨家。秦始皇说,墨家讲兼爱,却独不爱寡人,就让李斯去灭他们。墨家的尚同思想,其实就是后来的驯服工具论。驯服工具论,和韩非子他们的法家思想,完全不是一码事,法家以赏罚牧人,墨家以驯服牧人,把人变成听话的牲口,眼里只有墨子,而没王法,所以韩非特别憎恶墨家。)

(18)、单单“仁”这个概念,樊迟就在不同场合问了三次。此外,还有“樊迟问知”、“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甚至,还曾“请学稼”“请学为圃”,他真把孔子当成百科全书了。

(19)、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

(20)、(23)《墨子·尚同上》:“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

3、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最后的我们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么看,兼爱的范畴,要比爱人的范畴更大。所以,兼爱与仁,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墨家后学探究科学技术的同时忽略了学术理论上的创新,大大削弱了墨家的传承能力。

(3)、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便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综合各家,最终确立了两千多年古代中国的主导思想。

(4)、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5)、若我们今天要提倡墨学,事实上就是要起到一个中间桥接的作用,既保住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同时又能够和西方价值观对话,并转化之。如果当代能把墨学成功地还原或者复兴,重新复活墨家思想在伦理层面、宗教层面、政治哲学层面的价值,这个重要性比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新教革命更重要。它相当于是我们国学领域的全面革命,全面地复兴诸子学传统,不仅仅是以儒家为主。

(6)、用今天的话说,墨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天然的最符合当今“中央八项规定”的一家,为什么不倡导墨家思想,而把一向奢靡腐败的儒家重新提出祭拜呢?

(7)、((墨家是恐怖主义的先驱。)看似嘴上讲大爱,但是因为不讲理,反而更会胡来。)

(8)、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9)、顾名思义,所谓富国就是让国家富强,荀子说让国家富强的途径是:节约财政开支,让百姓多创造财富,并且妥善贮藏多余的粮食和各种财物。

(10)、最后,孔子不耐烦了,直接说“小人哉,樊须也”。意思是樊迟(即樊须)这家伙没前途,我教的是君子之道、自由技艺,而他非要死扣字眼、玩具体。

(11)、后期墨家逐渐分化,一支成为“墨家后学”,主要继承墨家关于社会伦理的主张,如认识论、逻辑学等;一支则化身为秦汉时期的游侠。

(12)、这样一个曾经盛行天下的学派,突然神秘的消失了,并且后世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墨家就变得更加神秘了。墨家的兴起和消亡,也变成了一桩历史悬案。

(13)、墨家开始时,儒家已经很突出。墨家试图通过滥用儒家思想来出人头地。儒家作为一个大IP,并没有理会这些小号。到了战国时期,墨家意外地成为新晋网红,人气爆棚。直到清朝末年,封建王朝本身注定要衰落,墨家才被发掘出来,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回顾墨家的兴衰,爱君明显感到,劣币驱逐良币,是从秦皇汉武时代开始的。墨家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14)、荀子说,不足并不是最可怕的,有人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才是最可怕的。

(15)、“兼爱”主张的中心在于平等,对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代不可能实现。

(16)、而这个故事的最后也别有意味,大功告成的墨子从楚国回鲁国,途中经过宋国,当时下着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是宋国知道了楚国的攻击计划,提高了戒备,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墨子对宋国有大恩,不让他进,墨子被淋得一身湿。

(17)、当他们向诸侯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民思想时,往往会非难其他学派,儒家对墨家的排斥打压也是墨家走向衰微的原因之如孟子曾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18)、墨家弟子,从墨子到普通弟子,都是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这一点与孔子自我炫耀式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奢靡而古怪的生活大不相同。他还特别厌恶儒家的厚葬,特别是孔子主张的活人殉葬的残酷血腥非人传统。

(19)、“墨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最具有救世情怀的学派”

(20)、墨子提出,想要根治这天下大乱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而判断思想是否统一的标准,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也就是君主服从上天,国民才能服从君主。而判断君主到底有没有服从上天,则是看该国家一年是否有灾祸发生,如果风调雨顺,那就说明君主服从了上天;如果干旱洪涝,则说明君主没有服从上天,国民也就不能服从君主。

4、秦始皇为什么要灭墨家

(1)、杨朱这样极端,这样不被孟子看好,这样被儒家唾弃,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发展的。而且杨朱还不著书立说,更不带徒弟。虽然杨朱在世时有不少粉丝,但是,杨朱并不曾带过一个徒弟,你想想他连汗毛都不愿意拔一根利天下,怎么可能还收门徒呢?一个思想性人物,不著述,不收门徒,不收学费,虽然同时代的人的著述对他有点记载,但是,终究成不了气候。

(2)、可以看出,荀子和墨子虽然都是让国家富强,但是他们的思想理念却有很大的差异,你更欣赏谁的思想呢?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3)、而墨家也没有对自身的学说再创新,于是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在历史的洪流中声音越来越弱了。

(4)、(18)《墨子·非乐上》:“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虚亏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5)、兼爱:君王爱臣子,臣子爱百姓,百姓爱君王,让世界充满爱。世界都充满爱了,君王们还怎么发动战争?

(6)、孔子的仁,来自于爱人;孔子的爱人,来自于孝,然后以孝为源头推广至天下。那么,兼爱呢?

(7)、依照现在的科学眼光,风调雨顺全靠自然调节,墨家尚同的思想莫须有地触及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颇得百姓爱戴,却不为统治者所容。

(8)、一个限定是爱的心力有限。父母生病了,你要当成大事;但非洲有人饿死了,你只当个新闻。这就是心力有限。

(9)、 孟子就调侃墨家“兼爱”之说:“照此说法,你们可以把一个陌生人当成父亲,那就等于没有父亲!没有父亲,那与禽兽行径何异?”(14)孟子如此上纲上线地迫害“持不同政见者”,确实太过偏激,不符合儒家的温文尔雅,但同时也说明墨家“兼爱”持论过高,影响巨大,威胁儒家。

(10)、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战争有多少是有“义”的?君王们每天做梦都是兼并了这个,兼并了那个,你墨家却站出来反对,君王们怎么可能接受呢?

(11)、但从这些观点中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围绕“兼爱”学说而展开的。“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兼爱”即爱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同等程度地爱一切人。

(12)、这些与儒家的仕途、孝道、扬名,显父母是完全违背的。因此,孟子当然痛恨杨朱,不过,好在杨朱只是道家的极端派,道家发展到今人王林大师,为发大财而攀附权贵,傍大款名人,简直是无不用其极,不要说拔汗毛,就是割个肾估计也是问题不大的。王林大师空中取蛇,其难度系数不知道比拔一根汗毛要难多少倍。

(13)、在物理方面涉及杠杆原理。在光学方面最值得一提,有小孔成像的实验研究。墨子说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14)、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15)、好了,做个总结:儒家的方法论是仁、墨家的方法论是兼爱;儒家的是世界观是天人之际、墨家的世界是天。

(16)、(2)《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墨。”

(17)、古代民心就是天意,众人不需要明白时,谁明白谁错。浑浑噩噩的人古代占多数,动物一样求生存而已!人再私心满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论正邪自己能得好就行!

(18)、((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不就是墨家精神吗?)这是治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精神,不是墨家精神。)

(19)、但这种理念,很难得到广泛的支持与理解,哪怕是被他们救助的众人。

(20)、墨子一生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虽然《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但是,与孔子去谋个官做不同的是,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去阻止战争,保护小国不被大国灭掉,不仅用强大的理念说服对方,还为被侵略一方提供防守设备与武器,甚至亲自带领弟子参加保卫战。墨家上下,齐心协力,瞄准事做,根本不在乎级别。“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5、儒家思想有多恶心

(1)、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墨子还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

(2)、整体进步缓慢,想让整体觉醒,难到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秦始皇统一六国,七国就是以前的周天下。看看古代地图那才多大。至元朝最大,管不了又失去了!

(3)、救助弱国,上刀山下火海,这些弟子也在所不惜,非常可怕。为了让其不在民间传播,不少国家甚至抵制墨家学说。

(4)、当时的平民可能也没什么力量吧?当时的战场主流还是贵族战车,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关系甚至还有氏族部落时代残留,普通国民甚至士都依赖以贵族为中心的城邑,难道指望城邑之外,国民都不是的野人吗…

(5)、(24)《墨子·兼爱下》:“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6)、因此,鲁迅先生说:“杨子无书”。因为杨子绝不著述。写书肯定比拔汗毛要损耗大得多。孟子骂杨朱倒不是因为杨朱不肯积极入世,出来弄个官当,而是因为杨朱居然提及了儒家最大的禁忌,就是自己究竟有没有处置自己身体部件的权利。

(7)、“兼爱”、“非攻”-超前的“共产主义”,不适用当时的历史现实。

(8)、看起来是不是很机智的样子?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兼爱非攻,虽然大家都不争了,但是我没了,家也没了,亲戚也没了,国家也没了。儒家讲的是止乱定分以养人,养人才是目的,要以人为本,止乱定分,制定礼乐都是为了养人。

(9)、第重视科技脱离时代。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视科技的学派,墨家的科技思想难能可贵。

(10)、墨子的认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有效的认识论。怎样判定一个事理的正确性?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11)、杨朱一听墨子这么说,马上又来劲了,大概是被墨子又毛骨悚然了一把,针锋相对的反对墨子说,人啊要有自知之明,要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照我杨朱看,你墨子不过就是个缺乏公德心的城市飙车族,你不仅自己飙车,你还想带着天人一起飙车,我看你还是歇歇吧。

(12)、(5)《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6)参见钱穆著:《国史大纲(修订本)》(上),中华书局,1996年版。

(13)、   据专家考证,后来不少墨家后人选择了与秦国合作,修骊山陵墓,造阿房宫,修长城等等。这些工程背后的技术工匠,或许就有强大的墨家门徒。墨家的兼爱非攻和敢于牺牲精神对中国几千年的尚武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梁启超评价说:“墨学精神,深入人心,至今不坠,因以形成吾民族特性之一者,盖有之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墨家由鹤立独行、崇侠尚武的侠士变成了忍气吞声的技术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14)、墨家灭绝,导致中国二千多年时间里缺乏逻辑学,只会顶着圣人的头衔,学着圣人之言,不会表达,不会讲理。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悲哀。

(15)、而墨家的一些思想和如今依法治国理念是相悖的。

(16)、墨子已经到了天这个层面,也就是超越性了。所以,再走远一点儿,就是宗教。

(17)、公输般主持制造攻城器械,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然后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通过展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亮肌肉”,墨子同样暂时说服了楚王。

(18)、儒学独霸中国思想领域,引领中国二千多年,所经历的历史,在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所谓正史__《二十四史》中都有描述,是如此的血腥、残酷而漫长。当年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鲁迅:《灯下漫笔》):

(19)、“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20)、((个人认为:墨家有一点是对的,普选的思想。这个对于我们现在的民主集中制政权是有些类似的。)你仔细想想就明白了,靠人选人不公平,也不讲理。靠本事选人,才是公平的,才是讲理的。)

(1)、墨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兼爱非攻”,浅显的解释就是相亲相爱,不互相伤害。

(2)、节用:古往今来多少牛人削了尖脑袋往那把龙椅上钻,为了什么啊?不就是权和利吗?我好不容易混成王了,你居然告诉我得艰苦朴素,真是岂有此理。

(3)、《吕氏春秋》就说,当时孔子和墨子都是“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当染》),就连所谓“万乘之主”和“千乘之君”,也“不能与之争士”(《不侵》)。

(4)、因为墨子出身手工业,墨家的理论中有代表手工业者利益的方面。

(5)、但墨家思想自初创之时就不具备这种品质。墨子学孔子之术时认为礼制太过繁琐,厚葬浪费钱财,于是背道而驰。

(6)、如果是这样,那么墨子就不是厚待自己的父母,而是薄待了自己的父母。

(7)、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8)、兼爱:这是墨子的核心思想。墨子反对儒家的仁者爱人、爱有差等的思想,认为人要全心全意地爱别人,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兄弟,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都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爱。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人是不可能像爱父母一样去爱别人的。墨子认为,爱就像是投了保险,你爱别人,别人爱你,这样世界就充满爱了!

(9)、(17)《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薄厚,茔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10)、如墨家提倡的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不抢夺人少、富人不侮辱穷人、贵族不傲视平民、狡诈的人不欺骗痴愚的人等。

(11)、“尚贤”-欲求“公平公正”,触及贵族等级观念。

(12)、所以,荀子说,圣明的君主懂得依靠礼制的约束,来节约财政开支,并依靠政策向导,来帮助百姓多创造财富。

(13)、第墨家思想自身存在矛盾。“兼爱”体现了墨家的平等观,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

(14)、墨家学说以“兼爱”为核心,又有节用、节葬、尚贤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