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屈聱牙
1、佶屈聱牙对于什么相当于什么对于教诲
(1)、第三段写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意而安的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
(2)、例 句:时进士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
(3)、出 处: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是岁首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皆诘屈磝碻,不可听。”
(4)、对比A、C两项,确定⑥之后接①句还是③句,⑥指出乡土文化地标面临危机,①指出乡土文化地标面临危机的原因,③具体分析没有得到保护的原因,是对原因的详细解释说明,故③应该在①之后,⑥①相连,锁定C项。
(5)、“***”一词的最早文献记载出现于伏生所传《尚书》。在《尚书·梓材》篇中记载:“皇天既付***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大意是:上天既已把***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来和悦教导殷商那些顽固派,用来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
(6)、如:佶屈(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佶倔(佶屈)
(7)、这篇文章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8)、尽管这是一部被形容为“佶屈聱牙”的作品,但古今中外都无法忽视其珍贵的价值。
(9)、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天下藏书大都被毁。
(10)、①(jí) 健壮的样子。《诗·小雅·六月》︰“四牡既佶。”
(11)、待天下初定,伏生再回家园,发掘墙壁,发现书简多已朽毁,完整的篇目仅剩二十八篇。
(12)、凤凰作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它有许多分身,自然也就有了许多名字。
(13)、那么《尚书》的“尚”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说法是,“尚”就是“上”,上古、上世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
(14)、在《尚书》开篇之后,将有《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典籍陆续在节目里与观众见面。
(15)、D.细胞的DNA***伤修复及复制纠错机制存在局限
(16)、作为***古代的经典百(gu)科(shi)全(da)书(wang),《山海经》里也记录许多神奇的鸟儿,它们不只名字难懂,还极具传奇色彩。
(17)、意思是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出自唐·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此句现代汉语译文:“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佶屈:曲折,不顺畅。聱牙:拗嘴,不顺口。
(18)、节目的第一幕发生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内藏典籍万卷。这些典籍穿越千年,重回世人面前。清朝末年,部分经卷被运到京师,《尚书》文献当时最早的传世文本也在其中。
(19)、16,《悟真密要》虽是最为基础的练气期的口诀,但也文字生僻,佶屈聱牙,非常难懂,宁馨儿耐心地为林峰一一解释。
(20)、鹪鹩在深山树林中筑巢,林子再大,不过占据一枝。鼹鼠在河中喝水,河水再深,不过是填满肚皮。
2、佶屈聱牙和诘屈聱牙
(1)、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形势,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结论。
(2)、相传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翼州和兖州。从此以后,九州便成为***的代名词。沿用了至今,成为大一统中华民族。
(3)、“书”在甲骨、金文原形里是手里握着一支笔的形象,所以书的本意就是“写”。
(4)、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几千年来,祖先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这里的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们时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延绵至今。打开典籍,对话先贤,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一起品读《典籍里的***》。
(5)、空格佛说,一切是缘。我相信,国学就是我命中注定的缘分,安老师是我前行路途的心灯,立心馆是我暮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感谢之前蝴蝶煽动的无数次翅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6)、《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又称《书经》。
(7)、(示例):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
(8)、(解析)B。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需与“盛世”搭配,且根据“从……到……”的句式可知,还需对应前文的“面貌”,表示盛世下的外部表现。A项“现象”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B项“气象”指情景、情况,D项“景象”指状况、现象,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形象”指具体的形状或姿态,文段中“小康的盛世”指的是社会现状,“形象”与之搭配不当,排除。
(9)、空格即使细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动千里之飓风。时至今日,不断感慨于那曾经蝴蝶无数次的煽动翅膀,让我走入国学之门,在浮躁茫然的利益化时代,寻回自己淡定祥和宁静的心灵家园。
(10)、因此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
(11)、魑魅魍魉、诘屈磝碻、钩章棘句、聱牙戟口、诘屈聱牙、七扭八拗
(12)、(解释)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13)、又如白居易的诗句:“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
(14)、那句“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立刻让我泪流满面
(15)、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
(16)、(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7)、白话文“如果不是他的人,口是心非,人,虽然寸断肢解,而道路还不出来了。”
(18)、途中遭遇兵劫,伏生的儿子为护《尚书》,与乱兵以命相搏而死,女儿也险些冻饿致死。妻子陪着他颠沛流离,病死于荒野。
(19)、 hotdrynoodles 瑾颜 21gLove
(20)、例句: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佶屈聱牙。
3、佶屈聱牙最初出自
(1)、(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2)、(例题)当下,建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尤为重要。“每一台计算机都在贯彻人类的意志,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在数字空间的投影”。因此,毫无疑问,网络世界也需要技术伦理。但是面对 的黑客,伦理层面只能是 。因此,唯有主动出击,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3)、5,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提出严肃的诘问。
(4)、①缺乏保护主体和保护动力是乡土文化地标面临消亡危机的重要原因
(5)、咳咳,这两句中除了鹭、鸿这些常见字,其他汉字一个比一个晦涩生僻。我们来挨个儿研究一下吧:
(6)、另一说法认为,“尚”者,上也,指君上、帝王。指上世帝王留下的书。
(7)、2,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了作文的意义。
(8)、4,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9)、我们现在所说的文言,是指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这种语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这些文章并不佶屈聱牙,有的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文言文或古书都佶屈聱牙。
(10)、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不同地方的人语言交流非常困难。
(11)、鵩鸟因为贾谊的《鵩鸟赋》一文而走红,它以反派的角色出现。文中说:
(12)、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
(13)、解释:佶屈:曲折,不顺畅。聱牙:拗嘴,不顺口。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在写作文中也可以指语句不通畅,错别字多,让人读不懂,好似云里雾里似的。同“诘屈聱牙”。
(14)、释义: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夸张意味浓厚。
(15)、立轴绢本设色147x105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6)、如果你眼前出现了重影,请不要担心!你的眼睛没有坏掉,这只鸟的确长着两个脑袋四只脚。
(17)、《典籍里的***》以跨时空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18)、(解析)A。第一空,横线处搭配“生涩文字”,A项“佶屈聱牙”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搭配得当,保留。B项“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C项“言过其实”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D项“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均无法体现出文字的“生涩”,与“生涩文字”搭配不当,排除。
(19)、细品文意,这些例句并没有贬低古文、古书的意思,之所以使用“佶屈聱牙”,恐怕还是因为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属于误用。至于例说古人写文言文,是因为“表达载体的匮乏”,那就不单纯是误用成语的问题了。
(20)、3,这篇文章钩章棘句,佶屈聱牙,使人无法阅读。
4、佶屈聱牙近义词
(1)、热衷于翻译《尚书》的***汉学家彭马田就曾说过:“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
(2)、(2)在当年“文学热”的助推下,《美的历程》《美学》《纯粹理性批判》《西方哲学史》……这些佶屈聱牙的书籍成了孙小淳的日常读物。(《中华儿女》2014年第13期)
(3)、后来,孔子后人孔安国竭尽全力推广《尚书》,使之广为流传。
(4)、(文句)曲折拗口。形容文章艰涩,读起来不顺口。也作诘屈聱牙。
(5)、出 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
(6)、这鵷雏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来休息,只吃竹子开花结的果实,只喝甘泉水。啧啧,这衣食住行比大熊猫还考究,它也一定是凤属神鸟没跑了~
(7)、毕竟,这些佶屈聱牙的鸟名都是人类搞出来的。摊手。
(8)、C项,“区别明显”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9)、那时的“***”一词,是指版图而言,范围所指关中、河洛地区。至春秋时,“***”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拓展,“***”亦不断向周边延伸,最终成为当今雄踞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蜘蛛公考整理)
(10)、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此外,有许多理念虽然不是《尚书》原创,但在尚书中得以弘扬,如“满招***,谦受益”“克勤于国,克俭于家”“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等。
(12)、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唯有主动出击,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可知,仅凭伦理层面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项“与虎谋皮”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在文中指依靠技术伦理自然会触及黑客的利益,是不可能成功的,符合文意,保留。A项“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根据文段所述,“网络世界也需要技术伦理”,因此不能说依靠伦理是完全错误的方法,排除;B项“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常用于讥讽别人,文段并非***黑客,排除;C项“鸡同鸭讲”形容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沟通,文意侧重打击黑客单靠伦理是不够的,而非与黑客无法沟通,排除。
(13)、《尚书》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思想最早的源头著作。
(14)、《典籍里的***》第一期和观众见面的,是被称作“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
(15)、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6)、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民为本理念的是《尚书》。《尚书•五子之歌》中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大意是: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之本,本固***才能安宁。
(17)、《山海经》: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18)、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9)、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除了治水还有何功业?
(20)、《牧誓》选自《尚书·周书》,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它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5、佶屈聱牙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1)、钩章棘句( gōu zhāng jí jù ) :钩:弯曲;章:章节;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出 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
(2)、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用文字记录***的历史,讲述***的故事。
(3)、作为一只脑补而成的鸟,它不仅外形奇特,还得有惊人的超能力——辟火!《山海经》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烧不死的鸟儿都叫凤凰,这一只叫鸓鸟。
(4)、佶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 ): 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 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 处: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5)、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
(6)、第二段写学生进行辩解,以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自身遭遇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
(7)、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前后分别与“伟大成就”“制度优势”搭配。B项“展示”指明显地表现出来,与“制度优势”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当选。A项“喻示”指(具体的事物)表明、显示(其背后抽象的事物),如“挺拔的青松喻示着旺盛的生机”,而前文的“伟大成就”并非具体事物,搭配不当,排除。D项“标示”指标明、显示,通常搭配具体的事物,而后文“制度优势”并非具体事物,搭配不当,排除。
(8)、传说这种鸟比鸳鸯还要恩爱,总是雌雄结对出现,其中一只鸟死了,另一只鸟也会日夜悲鸣,哭泣至死。
(9)、后来,汉文帝派太常掌故晁错到山东,听伏生讲《尚书》,《尚书》得以保存、流传。
(10)、作为***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上起尧、舜、禹传说时期,下讫秦穆公时代,是考察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11)、伏生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老家。家乡也在遭受战乱,他只好将《尚书》藏在老宅的墙壁中。
(12)、(1)(李山教授)将佶屈聱牙的古文讲得意趣盎然……(《黑龙江日报》2019年5月21日)
(13)、一般情况下,鹄指的是天鹅。大家一定都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名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4)、4,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15)、出自《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之作。
(16)、俗话说,秀才识字读半边,偏偏有些汉字爱搞事情,一读就错!今天文字君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古诗文中那些佶屈聱牙的鸟类名字。
(17)、总之,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如以“口不绝吟”、“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
(18)、(解析)D。A项,“无关”,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从开头“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这个误识可知,两者并非“无关”,表述错误,排除;
(19)、沉浸式的舞台体验,深入浅出的讲述风格,戏骨演员的动情演绎,古今对话的呈现方式。
(20)、尔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凡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
(1)、出处:《灌园记·淖齿被擒》:“将军虽不说,只怕军人们七嘴八舌要讲开去,怎生是好?”
(2)、再后来,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唐代以青石刻成《开成石经》,其中的《尚书》也成为后世的标准读本。
(3)、尚书,被称作《书》、《书经》或《尚书》。尽管称呼不同,但都没有离开“书”字。
(4)、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善于鸣啭。古文中有个典故“鹪鹩一枝”,出自《庄子·逍遥游》:
(5)、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赋应该是对文盲最不友好的一种文体了。作者为了炫耀才学和词汇量,极尽铺排之能事。
(6)、Self-discipline 追梦人路平,平安的平
(7)、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8)、(解释):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9)、宋人陈耆卿在《何澹小山杂著序》中就说过:“夫古非诘屈聱牙之谓也。”从成语应用的角度看,“佶屈聱牙”是贬义,这从前举典范用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不能不加分辨地用它来形容古代典籍、古典诗文,更不能把自己读不懂的古文一律斥之为“佶屈聱牙”。请看误用的例句:
(10)、D项,缺少主题词“肿瘤细胞”,偏离中心,排除。
(11)、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昌黎集·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2)、例 句:要想识别一切魑魅魍魉 ,必须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13)、看完这些反人类的鸟名,有没有觉得人生更加艰难了呢?不过,这跟鸟类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14)、作为华夏儿女,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答案也许就藏在这些世代相传的典籍里。
(15)、鹈鴂都读作tíjué,就是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杜鹃鸟。在古诗文中,杜鹃出镜率超级高,还有子规、杜宇等别称。
(16)、空格2016年三月,春已悄至。按照约定,我来到立心馆,琅琅读书声,听着甚是悦耳。有幸,这一节刚好是安老师授课。早先只听闻安老师博学多识,腹藏海量经典,竟不知他授课是如此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字字句句又鞭辟入里深入人心。那节课上,我记住了什么叫责任。课后,安老师走到我跟前亲切的询问,如此的平易近人,让我如沐春风。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以后想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