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10首精选116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 1、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有哪些 (1)、这首词用高明的艺术手法,写极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瑰宝。与辛弃疾最著名的“豪放纵横”的风格稍有不同,本...

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

1、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有哪些

(1)、这首词用高明的艺术手法,写极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瑰宝。与辛弃疾最著名的“豪放纵横”的风格稍有不同,本词可谓“刚柔相济”,既有青山水流的壮景,也有“行人泪”这样婉约的意象。词人一生志愿北伐中原,实现祖国的统却郁郁不得志,雄才大略不能实现。举头眺望,视线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可是深山传来的鹧鸪声,又激起了词人的满怀惆怅。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写出了这位爱国词人割舍不断的热爱祖国、立志报国之情。

(2)、“草原”情结,在我写的动物小说《绝世羔羊》中会有充分的体现,尤其是第二部更将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主要场景。

(3)、七十年,从新生到繁荣,是见证沉睡千年的东方巨龙苏醒的年,祝愿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

(4)、  这首古诗,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有多少委曲要诉说呀!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5)、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第五首和第六首是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和《别董大》。《塞上听吹笛》的另一个版本就叫做《和王七度玉门关上吹笛》:“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题中的“王七”正是王之涣,后人多认为此诗是与王之涣《凉州词》唱和时所作,因此朗诵时将其紧随在《凉州词》后。

(7)、梁启超:有钱的家庭,千篇一律;有趣的父亲,万里挑一

(8)、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0)、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2)、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精读和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次小讲堂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爱国诗词讲解,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爱的爱国诗词,通过广泛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深刻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及意境,然后进行朗诵及解读,并制作成视频在班级里展示;第二部分是爱国诗词诵读,同学们全员参与、自愿分组,集体背诵爱国诗词。为了能够快速记忆,声情并茂地背诵这些古诗词,不少同学在家刻苦练习!

(13)、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14)、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15)、林语堂||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17)、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宋代:梁栋《金陵三迁有感》

(18)、释义: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父亲。

(19)、译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20)、⑷恨别: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2、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10首

(1)、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2)、诗的大意是:石头只有用斧锤经过千万次的开凿,才能从山上开釆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常的事,丝毫没有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惧怕,而是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第一首是王昌龄的《出塞》(其一),取其“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跨越时空的恢弘格局作为开篇。需要注意的是:末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应读一声(平声),因此H5中该处拼音作四声(仄声)是错的——借用图片就有这个问题,等自己学会图片编辑后再作完善。

(4)、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5)、《别董大》以意境高远取胜,安排在第六首,以彰显边塞诗人的豪迈豁达。

(6)、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7)、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d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瓦剌,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8)、(1)将晓:天将要亮。(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9)、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

(10)、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11)、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12)、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13)、历经五千年沧桑,你依旧是我心中美丽的姑娘。

(14)、评价: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最脍炙人口,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着地位。

(1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6)、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17)、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18)、  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诗歌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9)、评价:杜牧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2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3、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10首_诗词品鉴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2)、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3)、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4)、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5)、钱钟书先生最幽默的50句话,隽思妙语,回味无穷!

(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7)、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9)、“赏厚而信,邢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民强。”

(1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代:戚继光《望阙台》

(11)、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3)、所有的爱国情怀都要用实际行动来呼应,只有这样才是真切流露。林则徐前往伊犁在与家人分别时,他没有抱怨,没有伤感,而是在谈笑中吟出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14)、译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15)、“边塞”情结,我把它融入到对边塞诗歌的整理中,下面的《唐代边塞诗七言绝句十首》就是一个开始。

(1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7)、评价: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18)、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19)、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20)、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4、关于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八行

(1)、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2)、李玥彤同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地解说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从诗人介绍、词句释义到总结诠释,俨然一位小老师!让我们一起跟随小李老师的讲解细细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吧!

(3)、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代:秋瑾《对酒》

(4)、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5)、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6)、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7)、(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8)、祝福你祖国,我把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把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9)、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10)、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11)、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12)、十月惊雷震九重,国富民强聩耳聋。城头城下聚农工。昨日红旗翻碧海,而今白鹿奋清风。山长水远不知踪。——青梅《浣溪沙·国庆日》

(13)、周子正同学讲解的这首《春望》也是“诗圣”杜甫的作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正是出自这首诗。子正同学细致地描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我们跟着他的讲解一起穿越回唐朝,感受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

(14)、岳飞的《满江红》是千古传颂的爱国名篇,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中写下这首被称为千古绝唱的词,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坚定信念。李冀津、白颜汐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首诗来解读,一定都是被诗人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热情深深折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说吧!

(15)、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16)、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1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19)、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爱国诗句七言绝句(7句)

(1)、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评价: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祖国强大,我就强大;祖国富了,我富了,我和祖国血肉相连!

(4)、(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5)、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6)、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7)、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9)、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10)、《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11)、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岂能是有条件、有选择的爱呢?而应该是不计个人得失,一往无前,虽九死其犹未悔矣。

(13)、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14)、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5)、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16)、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17)、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

(18)、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9)、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20)、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4)、《哀郑》全诗在结构上的独持处,是用了倒叙法。这里所选的是尾声,集中抒发了作者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无限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鸟飞这乡,狐死首丘”的典故一直为历代爱国、思乡的人们所共赏和引用。诗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刚直不阿、与祖国同生死、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使得屈原流芳千古,成为爱国诗人的代表。

(5)、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6)、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7)、《石灰吟》是明代名臣、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绝句。此诗因反映了作者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8)、去年在惶恐滩头述说自己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叹息自己的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宋代爱国大臣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句。刘津含同学选择了这首《过零丁洋》进行解说,她把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诠释的十分到位,取义成仁的爱国观已经通过这首诗深深印刻在她的心中。

(10)、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11)、“君其熟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12)、  译文: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13)、“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候。”

(14)、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1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

(1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