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最有名的一句精选135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陶渊明的最经典10句诗 1、陶渊明的诗 最短 (1)、阿雍阿端13岁,连六和七都分不清。通儿只有9同,整天只知道找梨和栗子吃。假若天意真给了我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陶渊明的最经典10句诗

1、陶渊明的诗 最短

(1)、阿雍阿端13岁,连六和七都分不清。通儿只有9同,整天只知道找梨和栗子吃。假若天意真给了我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2)、当你处于身处闹市,心境安宁;当你布衣饭菜时,依然自得;当你岁月流转,依然不改初心时,你就已经生活在远方诗意中了。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4)、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5)、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6)、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7)、诗句选自《形影神三首》。意思为纵然身处大风大浪之中,也不欢喜也不悲叹,这首诗旷达倒是旷达,但总给人一种对命运的无为、无奈的感觉,稍嫌有点消极。

(8)、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9)、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10)、“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11)、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12)、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艺术特色:平淡而醇厚。

(13)、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14)、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5)、赏析:这两句诗出自《移居其二》。春秋之时气清风和,登高赋诗自得其乐;农忙之余,聊聊天喝喝酒。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既充满着生活的情调,又有着诗情画意。在这些诗中无不表现出,诗人安然淡远的心境,和旷达超脱的精神风貌。

(16)、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17)、陶渊明在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那自然恬淡的心情十分感染人。

(18)、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如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19)、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20)、在诗的序言中,陶渊明直言这是一组思念亲友的诗。

2、陶渊明最有名的一句

(1)、这让我不禁想起《凯风》中的“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父母渐渐老去,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2)、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3)、“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4)、全文: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5)、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6)、翻译: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彩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严寒的高岭上一棵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7)、当时竹林七贤的嵇康,就曾告诫他的儿子嵇绍不要“锋芒毕露”,要做“庸人”,这样可以活得长久。

(8)、这一天,陶渊明感慨人生:人生在世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9)、(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俭约》。受用:需要。淡泊:清淡寡味。意思是:人对生活的需求,自是有一定的限量的,节制饮食、清淡寡味,才能常葆健康,才可以长寿。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11)、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最混乱的朝代,皇帝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何况大臣百姓?

(12)、(衣食者民之本)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力耕》。意思是:吃饭、穿衣是百姓生活的根本。

(13)、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道路虽然,曲折多艰,

(14)、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15)、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陶渊明的诗10首及赏析命子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

(17)、第一句,是经典句之一。人生在世就如路上的尘土,无根无蒂,随风飘落。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此为开篇,干净利落。第二句是指人的一生随风流转,经历了人生种种,早就不是当初的模样,这句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解释。第三句,是经典句之是对于骨肉亲情,兄弟之情的理解。这一句,千年来一直被后世引用,形容四海内皆是兄弟。这种泛爱的情怀,在东晋时陶渊明就能看透,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有大智慧的。

(18)、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饮酒·其十》

(19)、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真实传神的四时风光画。

(20)、我们总是去远方寻找诗意,其实,最诗意的生活,就在我们心里。

3、陶渊明的短诗4句

(1)、本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诗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2)、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3)、(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出自《列子·力命》。意思是: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逐渐累积而成的。

(4)、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5)、情景理的融合。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6)、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7)、(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出自《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斗:战斗,斗争。治:治理。意思是:人的疾病已经形成了,才去治疗,国家的祸乱已经形成了,才去去治理,就好像觉得口渴了才掘井,就要战斗了,才去制造兵器,不是晚了吗?

(8)、与其认真,不如随便,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9)、《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

(10)、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

(11)、不是吗?当你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全身心投入时,蓦然遇到了灵感,打开了一扇久久打不开的门时,你是否有“悠然见南山”的喜悦?

(12)、(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出自清代钱大昕《恒言录》。意思是:晚饭适当的吃少一点,会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13)、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14)、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15)、本句选自《拟挽歌辞》,[译文]死去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将自己的躯体去伴同山陵而已。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

(16)、译文: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7)、诗句语言质朴,诗思浑然天成,无丝毫雕琢痕迹。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19)、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读山海经·其十》

(20)、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出自晋·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4、孟浩然的最经典10句诗

(1)、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2)、读完此诗,感觉陶渊明是又好气又好笑,批评是真,字里行间却又透出慈祥、爱怜也是真。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 

(3)、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4)、假如儿子们不成器是老天的旨意,那么我也没办法,还是喝酒去吧。

(5)、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归园田居其三》,诗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在乡间的耕作生活。南山下种了一片豆子,草比豆苗长得还要好,为了有所收成,诗人一大早就去地里除草,月亮升起的时候才扛着了锄头回家。耕作生活虽然辛苦,诗人却乐在其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回归山林的喜悦之情。

(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7)、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出自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8)、赏析:这句诗出自《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由自在的采菊于东篱之下,不经意间,南山进入了视线,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物我同一的至高境界。

(9)、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10)、陶渊明的诗虽然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是他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称之为“金刚怒目式”。

(11)、其实,我倒觉得陶渊明的儿子不成器也是一件好事儿。

(12)、当你处于身处闹市,心境安宁;当你布衣饭菜时,依然自得;当你岁月流转,依然不改初心时,你就已经生活在远方诗意中了。

(13)、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14)、出自晋・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将军使都经钱溪》。飙,暴风。矫(,举起、抬起来。翮,羽毛中间的硬管。云翮,此代指鸟。诗句描写微雨净树、风疾托鸟的景象。

(15)、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

(17)、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1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来去兮辞 》

(19)、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复得返自然.

(20)、(乐太盛则阳溢,哀太甚则隐损)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意思是:过于高兴就会散溢阳气,过于哀伤就会减损阴气。

5、陶渊明《归园田居》

(1)、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2)、这里引用了“孔融四岁让梨”的典故,和儿子九岁还只会贪吃形成对比,可见儿子的不长进。

(3)、第一首咏隐居耕读之乐。到孟夏,耕种既毕,收获尚早,正值农闲,他可以愉快地读书了。

(4)、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5)、千百年来,无数人都羡慕陶渊明,羡慕他隐逸的生活,达观的生活态度。

(6)、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7)、可惜嵇绍没有听从他的话,最后为晋惠帝尽忠而亡,虽然留下了千古美名,却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8)、此诗曾编入《陶渊明集》,题为“四时”,但不能据此简单地认定为陶渊明的作品。宋人许顗《许彦周诗话》云:“此诗乃顾长康诗,误入彭泽集。”顾长康即顾恺之。因此大多学者认为此诗是顾恺之的作品。

(9)、译文: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10)、很多文人都是一股牛脾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即使怼起儿子,也是毫不留情。

(11)、至于这个“寡欢”,也很值得研究。因为陶渊明有不少诗写的是他在田园生活中所得到的乐趣,是他欢喜的一面。

(12)、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13)、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进一步升华了作者的感情,因为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陶渊明想用预言表达,但不知道怎样表达了。真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了!

(14)、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15)、他抒发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16)、陶渊明有五个儿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1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d》。脍:细切的鱼肉。意思是:粮食不嫌舂得精细,鱼肉不嫌切得细致。原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学而不精,可乎?”后将前两句用于讽刺。

(18)、(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19)、四时之美,不在有钱人眼里,而在有心人眼里。

(20)、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真实传神的四时风光画。

(1)、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2)、于一偏隅,开一荒林,搭一木屋;门前一小片地,种花种草种菜;后山的竹林风一吹飒飒作响;好不惬意,每天都与自然共舞。

(3)、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4)、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5)、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出自晋·陶渊明《止酒》

(6)、诗歌全篇贯穿了陶渊明因不能和友人共享美好的抱恨之意,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的深情。

(7)、哪怕居住在闹市,陶渊明心中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烦心,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这种境界和我们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很相似,我们都身处喧闹的大城市,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还是自己,我们懂自己,更有心中的梦想和牵挂,并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8)、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9)、(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出自明代于谦《静夜思》。意思是:时光不待人,转眼间,青春的容颜就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10)、父母对于孩子的爱,藏在关爱里,也藏在责备里。

(11)、全身心投入到赏花采菊之中,蓦然见到了南山。

(12)、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

(13)、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14)、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1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1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两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写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而”字对前句作转折。“车马喧”借喻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之间往来的频繁,而诗人门前却没有“车马喧”,暗示出诗人的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接着两句一问一答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从正面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境界。

(17)、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

(18)、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19)、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20)、这是心灵与自然的邂逅,是生命与自然的握手,是佛家开悟的喜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句。

(1)、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2)、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3)、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而。岫,峰峦。诗句描写云彩缓缓地浮过峰峦、鸟儿暮倦而归山林的景象。“云无心”、“鸟倦知还”,都是拟人修辞手法,将云、鸟人格化,从而化平淡为生动,使云、鸟顿添了几多生命的情趣,由此突显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忘我之态。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5)、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6)、为什么陶渊明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第二句就说明了原因——“心远地自偏”!这里的”心远“对于陶渊明来说是远离朝廷、远离政治,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淡泊无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人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在城市打拼,也是非常需要这种“淡泊”和“宁静”,付出和努力达到了,该来总会来的!

(7)、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饮酒·其十三》

(8)、这一天,陶渊明感慨人生:人生在世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9)、陶渊明的经典太多,小编今天只与大家分享最有哲理的一首,6句就有4句经典,最后5个字读来更是令人受益终生。

(10)、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一直在指责,但没有愤怒、没有逼迫。也许在他心里,没什么比家人健康,岁月静好更重要。

(11)、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12)、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13)、译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1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赏析: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15)、左思曾写过《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这是最早描写儿女的诗歌,而陶渊明这首以生活化语言将五个孩子的不爱学习的形象描述的活灵活现,读来令人哭笑不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