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勤俭节约的诗句有哪些精选104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古人勤俭节约的诗句 1、勤俭节约的古诗和名言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2)、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

古人勤俭节约的诗句

1、勤俭节约的古诗和名言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2)、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3)、   赏析:张耒的邻居是位卖烧饼的。他仔细观察卖烧饼人的辛苦生活:卖饼人每日五更起床,沿街叫卖,哪怕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不间断。久而久之卖饼人的艰辛深深感动了诗人。他想,业过三百,行超三千,不论干什么,只要立志求远,不懈地努力,终究会成功的。为了教育儿子,学习卖饼人不畏艰难的品质,他写下了这首诗。

(4)、赏析:这首教子诗几乎把做人的道理都说了,对今天我们教育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5)、意思是说奢侈浪费是最大的罪恶,勤俭节约才是大德,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这首诗句句如箴言警句,直戳人心,拷问灵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 》)

(9)、在“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北宋中期,司马光“独以俭素为美”。在劝导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家训《训俭示康》中,司马光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并对《左传》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进行了深入阐释。司马光认为,节俭是品德高尚的标志,“有德者皆由俭来也”,节俭寡欲,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这就是“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而奢侈是罪恶的源泉,“侈则多欲”,奢侈必然导致欲望过多,“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或是“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或是“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10)、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1)、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12)、让我们重温经典诗词,在古人的诗句中,找寻粮食得之不易的艰辛,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13)、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14)、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1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7)、     勤俭节约不仅关系到金钱,而且也关系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个人要理智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养成严谨细心的生活习惯,这就要勤俭节约。勤俭节约就是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这更是一种责任。

(18)、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19)、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0)、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2、古人勤俭节约的诗句有哪些

(1)、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地关系一直高度紧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自古就是传统经济伦理和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三宝”之便是“俭”。《左传》曰“俭者,国之宝也”,古语云“节俭之行,君子攸先”。

(2)、呼尔群儿,示尔儿知。俭则本立,学则智资。时逐勿逐,古圣是规。守道安贫,我所慕思。竞势趋豪,我心实悲。毋谓放巧,毋谓谨痴。毋谓恶小,乃以自欺。毋谓善小,弃而不为。为善去恶,奋志乘时。少壮不力,老大何追。尔父虽昧,所言则宜。永以为训,无为我遗。

(3)、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这首诗,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寿筵。此后专心料理政事,成为宋朝一位有名的贤相。

(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6)、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7)、隋唐再造一统后,吸取西晋斗富奢纵的灭国教训,勤俭成为上至皇室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价值追求,尤以隋文帝、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为甚。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9)、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0)、(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11)、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13)、(出处)李绅《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1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5)、荀媪跪身将饭端上,这盘菰米饭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

(16)、赏析:陆游在这首诗中不仅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更强调了将书上的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1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18)、(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9)、(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20)、是以学道者,要先安其身。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动尘。目不妄动视,口不妄谈论。俨然望而畏,暴慢不得亲。淡然虚而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

3、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

(1)、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4)、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9)、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10)、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1)、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12)、节约用电是个可爱的人,浪费电是个可耻的人。

(13)、荀媪这样盛情款待,我好过意不去再三推托也不忍乱食。

(14)、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15)、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粮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就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吧!谢谢大家!

(16)、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17)、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18)、翻译: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9)、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20)、(出处)《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4、古人勤俭节约的诗句100句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2)、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4)、隋文帝在对皇子节俭教育上的失败,给唐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坚持清静俭约、勤俭治国,打造出“贞观之治”的太宗,尤其注意加强对太子李治的教导,以确保治国路线的延续。太子“临食将饭”,太宗借机问道:“汝知饭乎?”太子回答“不知”,太宗告诉太子,“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端起饭碗就要想到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艰难,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确保粮食丰收,官民百姓有饭可吃。

(5)、1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8)、岁俭心非俭,家贫道不贫。谁知天地内,别有好乾坤。(宋 邵雍)

(9)、《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此诗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

(10)、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强调人要读书的重要性,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11)、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12)、遗憾的是,并非每个王朝都能视“俭”为国宝。三国曹魏后期,奢纵之风弥漫朝堂。魏晋禅代,西晋建立的当月,即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就“厉以恭俭,敦以寡欲”,下诏“大弘俭约”,力图扭转奢靡风气。司马炎下令从皇宫中撤出“珠玉玩好之物”,却将之“颁赐王公以下”,间接诱导开启了王公大臣的奢欲,导致朝臣炫富之事层出不穷,弘扬节俭的政策竟然走向反面。

(13)、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名显诸侯,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时时处处以节俭为意,就连与本身地位相称的生活待遇也坚辞不受。

(14)、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15)、解释: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16)、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出自唐白居易《太平乐词二首》)

(17)、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8)、(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19)、(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20)、出自《旧唐书·马周传》。困时不想节俭也会节俭,富裕时不想奢侈也会奢侈。指环境条件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作风。

5、古人勤俭节约的诗句

(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2)、(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3)、赏析:东方朔的《诫子诗》是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告诉孩子,希望孩子懂得“与物变化”,“合于世宜”,做一个隐于朝廷,而不是隐于山林的隐士(这种隐士被称为“仕隐”)。

(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5)、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

(6)、译文: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7)、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8)、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9)、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幸有明窗并净几,何劳凿壁与编蒲。

(10)、——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1)、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12)、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13)、     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一定会为未来打算,他在自己处于好运的时候,就一定会为将来可能的不幸做好准备;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根本不会为将来着想,他会大手大脚的把全部收入都用光。一旦遇到急难,就会手足无措。由此看来,勤俭节约难道不是一种责任吗?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16)、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17)、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

(18)、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9)、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 李商隐)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解释: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

(2)、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今日微课堂特此分享。    

(4)、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