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孝的名言孔子说了哪些精选92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关于孝的名言孔子 1、十句孝亲名言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10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

关于孝的名言孔子

1、十句孝亲名言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10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伊林娜

(3)、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4)、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孝经》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6)、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8)、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9)、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1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  

(11)、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春秋《孔子家语·弟子行》

(1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15)、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8)、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20)、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2、关于孝的名言孔子说了哪些

(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清)李毓秀《弟子规》

(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5)、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7)、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9)、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2)、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三联转载请保留  

(14)、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5)、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8)、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0)、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春秋》  

3、关于孝的名言哪些是孔子所说的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4)、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9)、孔子说:“后生小子(弟子在这里指的是年纪幼小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这里的弟子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便敬爱兄弟。寡言少语,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10)、1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13)、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7)、(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好吃的东西时让父母先尝是不够的。”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19)、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2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关于孝的名言 孔子 论语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规》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的名言,欢迎阅读参考!

(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5)、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6)、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7)、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11)、孟武伯问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13)、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1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15)、这段话大体的意思是说,有个叫孟武伯的人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说,父母每天都在为你的身体担忧。孔子的言下之意是说,我们出门在外,能不能赚到钱都是次要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操心我们的身体就是最基本的孝顺。

(16)、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孝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卷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1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0)、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5、关于孝的名言有哪些是孔子说的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孔子孝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译文: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6)、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7)、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9)、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10)、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