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听读
1、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听读视频
(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3)、(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4)、(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5)、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6)、人莫知其子之***,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释义: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7)、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0)、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11)、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12)、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3)、(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14)、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出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无畏气慨,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都有着不同的体现。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曰用而不知,故君子道鲜矣。《周易》。
(17)、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8)、(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9)、(《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20)、翻译: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2、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听读原文
(1)、(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4)、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释义: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6)、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7)、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8)、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11)、(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3)、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4)、(要依靠道德治理***。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释义: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6)、(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17)、(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18)、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19)、(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20)、(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3、孔子的名言与名言解释
(1)、翻译: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2)、(译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小人反是。(论语)
(5)、这句话内在的因果关系,在一定层面上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人们将其引伸到待人、接物、处事的方方面面,循循善诱,教导后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格言。
(6)、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9)、(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10)、所以个人认为论语孔子名言讲的不是什么意思,而是智慧。
(11)、翻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2)、(译文):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16)、(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17)、 孔子从古至今都是读书人的偶像,世人对孔子的称颂也从未停止,他对***文化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一中队在介绍完孔子的基础上,古今结合,用穿越剧的形式,将孔子的言论留存下来,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让光荣学子也感受传统经典神奇的魅力。
(18)、可孔子还有后半句“硁硁然小人哉”,按字面解释:如果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个小人啊。这句奇怪的话历来都争议较大。
(1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
(20)、(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4、孔子的名言带解释
(1)、(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释义: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的品格。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译文):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逞强好胜。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6)、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7)、(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难闻气味那样厌***邪***,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9)、(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0)、孔子的这句话意在提醒我们要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这样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11)、(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就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对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2)、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14)、(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15)、(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6)、后来孟子补上一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句意思: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17)、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8)、(译文):权力和利益不能打动他,众人不能改变他,天下之大也不足以动摇他的心志。生执于此,死由于此,这就叫道德操守。
(19)、翻译: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0)、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孔子名言名句大全释解
(1)、(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有教无类——释义: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3)、(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释义: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7)、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0)、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12)、(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3)、(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
(14)、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释义: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15)、《季氏》篇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17)、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18)、《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19)、(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20)、翻译: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1)、翻译: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释义: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4)、游必有方,指的是必须要有理由,去何处,为何去,何时归,均要告知父母,并且安排好他们的供养。
(5)、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6)、(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9)、(译文):苦口的药虽然很倒胃口,但却有利于自己的病,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1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2)、(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
(13)、(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