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名言名句注释精选148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300字 1、孟子名言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 (1)、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做的不正确,但去匡正别人,更何况是辱没自己,来...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300字

1、孟子名言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

(1)、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做的不正确,但去匡正别人,更何况是辱没自己,来匡正天下呢?

(2)、(42)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4)、(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5)、(感悟)兼听则明,兼信则暗。不迷信权威,勇于***思考,才能更明白的看待这个世界。

(6)、(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7)、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9)、周周日:08:00 12:15  16:35

(1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传播给群众。)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2)、(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3)、(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4)、(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16)、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17)、解读10句《孟子》经典名言,学会孟子的处世智慧,世道人心尽于此。

(18)、(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19)、(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20)、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孟子名言名句注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于众也.

(3)、(赏析)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4)、(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解释)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9)、(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11)、(赏析)规和距原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仪器,随着这句话,“规矩”这个词就成了“规则”的意思。孟子在这一句话中,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这个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治做人应有的原则。达到一个***,小到一个集体,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坚定的原则,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3)、(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4)、(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5)、(译文)有道义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没有道义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6)、(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17)、出自《孟子·腾文公下》。男子理当住在天下广大的仁宅里,站在天下正确的礼的位置中,前进在天下光明的义的道路上

(18)、(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9)、(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0)、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孟子名言名句100解释及出自文章

(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4)、记者手记:从孟子的“仁政”到当代的“为人民服务”,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内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应该说“为人民服务”内在地蕴含了传统的“仁政”精神。

(5)、(感悟)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只能面面俱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只会碌碌无为。

(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7)、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古代的君子,如果烦忧错误,便能够及时的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错误,便会继续延续下去,不做任何更改。

(8)、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9)、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12)、(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3)、(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4)、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5)、(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6)、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8)、(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9)、“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20)、(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孟子名言警句及解析

(1)、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浩生不害问孟子说:“乐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孟子回答说:“他是一个善人,也是一个可信的人。”

(2)、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3)、    今天的节目,我们邀请到的是孟子研究院孟学与地方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田霞。她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4)、(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传播给群众。

(5)、(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害,成为人心的***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6)、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7)、(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8)、(赏析)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执政者的每一个善举,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所言:“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那老百姓。”推而言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我们考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使我们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9)、(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1)、《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孟子》名句赏析,欢迎阅读。《孟子》名句赏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15)、《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16)、(译文)贤明的人以自己清楚明白,使他们清楚明白;如今的人却以自己的模模糊糊,想使他人清楚明白。

(17)、(译文)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却不知其所以然。终生都顺着这条道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道,在人群中这种人占多数。

(18)、(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9)、(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5、孟子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孟子曰:“体有贵***,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5)、(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6)、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7)、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天下的根本在于***,***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9)、(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2)、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4)、(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1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20)、(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4)、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5)、(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8)、(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勿施,尔也.

(9)、(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0)、(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赏析)第一乐,是家庭之乐,人情之乐;第二乐,是自身之乐,道德之乐,第三乐,则是奉献之乐。人有自我需要的满足,有社会尊重的满足,尽现于此矣!

(1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16)、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7)、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8)、(感悟)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19)、(赏析)***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20)、(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x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3)、(赏析)孟子的这句话是其民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民众是天下***的根本,民众决定***的安危之乱,天子、国君和大夫要按照民众的意愿本事。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4)、(赏析)在“鱼”和“熊掌”的价值选取对比中,人们倾向于价值高的熊掌。以此譬喻,在“生”和“义”的对比中,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义”。因为人的一生中,“义”比活着更为重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舍生取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高尚的价值取向。

(5)、(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7)、(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传播给群众.

(8)、(解释)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9)、(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10)、(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感悟)总想着教导别人的人,不容易发现人家的长处,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短处。

(12)、(赏析)敬爱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对待别人的老人或孩子,像对待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一样,那么,我们就将自己的爱施与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13)、(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4)、(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

(16)、(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8)、(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9)、(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3)、(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4)、(感悟)你必须明白,最好的东西,不会都属于你,舍掉其中一个,才能得到另外一个。选择,是人生的必行之路。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