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语录400句精选129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曾国藩语录未来不迎 1、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 (1)、我们拥有的唯有现在,即当下的力量和时光。要珍惜并努力,不要内心杂乱,周身繁乱,要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2)、其实这是中国传...

曾国藩语录未来不迎

1、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

(1)、我们拥有的唯有现在,即当下的力量和时光。要珍惜并努力,不要内心杂乱,周身繁乱,要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2)、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不但是道家或者儒家,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

(3)、那什么是自律呢?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许多的考验,而人们面对那种未知的事物,他们有的会后退,有的会选择前进。因为没有谁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你的抉择将会影响到你以后的事业,要知道,对于每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犹豫就是他们最致命的弱点。谁不想成功?虽然机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犹豫了一下,有可能这个机会就属于别人了。所以,自律就是“回到当下”,“当时不杂“,学会做减法。不去妄想未来,也不无聊地纠结过去,规规矩矩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4)、过去重要吗?重要!重要的是那是一个人的经历,如果它让你成长,让你变得成熟强大,那么它对于你来说就是珍贵的回忆。

(5)、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他们的处境比我们复杂得多,却凭借过人的智慧,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不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还收获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6)、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与其被烦心事所困扰,不如学着去坦然面对。

(7)、这句话对那些心事太重的人特别重要。有人丢了职位,就寻死觅活,有人失恋,就烂醉如泥,其实惩罚的都是自己,还耽误了前进的脚步。物来顺应,这是职场最高境界,才能在职场逆流里由逆转胜。

(8)、行走职场,有些人提职加薪,在各种质疑声中平步青云。有些人埋头苦干,却在各种安慰声中原地踏步。这里面,既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原因,也有“心态羁绊”的主观原因,归根到底,失败者皆因“心思太重”: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善良过度,拿不起,放不下,耽误了成功的脚步。

(9)、纵观古今,成大事者,都不拘于小节,但又起于细节;不虚度时光,只珍惜当下;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

(10)、“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11)、做不到的,达不到的,就不必去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就不要去纠结。

(12)、有一次,曾国藩接到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13)、“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离别。”

(14)、一年写253封家书,他是当之无愧的模范父亲

(15)、当官后,曾国藩十年内居然连升7级,打破了清朝职场多少记录:

(16)、你时常对工作感到焦虑,办公桌对面的小年轻随时可能淘汰你;

(17)、《曾胡治兵语录》,是蔡锷辑录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军、用兵方面的言论而编成的一部语录体兵书。

(18)、诚不仅是指诚实、真诚对待别人,更是真诚对待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当下,诚实地对面现在。

(19)、人对过往容易“可惜,如果?我本可以……”,对未来容易患得患失,当下容易全都想要,对未知事物(物来)容易逃避。

(20)、太喜欢用那点小聪明去玩耍,以为世界的规则是为“聪明人”设置的标准模式,其实还有另一种模式——玩家自定义,可能时间消耗久了一点,但结下了硬寨,打了长时间的呆仗,乐趣在己看来未必会少。

2、曾国藩语录400句

(1)、中华传统思想能够传扬几千年,其内在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顺应了历史和自然规律。以天地为根本,以人为主体,继往开来,不断进步。

(2)、他是古代少有的模范父亲:光一年就写了253封家书。

(3)、背书慢到连小偷都嘲笑,曾国藩说:不日进,就日退。

(4)、也难怪,他参加了6次科举考试,6次都是失败。

(5)、(解释):唯有自己行为端正,才可能去感化影响别人;唯有全力以赴尽人事,才能使他人折服。

(6)、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8)、人这辈子,钱,永远赚不完,心,永远操不完。有钱,过好日子,没钱,顾好心情。心宽,才活得开心,乐观,才过得自在。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身体健康,生活最好的幸福就是无忧无伤。不要攀比,不要抱怨,生活,贵在知足,日子,好在安乐。”

(9)、活在当下,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不要思前想后,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1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1)、未来既然不曾到来,是福是祸也不可知,做人何必总是杞人忧天?

(12)、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这样遇事才能做出冷静的思考和判断。

(13)、人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我们只活在现在。我们能决定、能改变的只有此时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心念、语言和行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遗憾,但谁都不能因此停滞不前。

(14)、他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这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才堪大用。”

(15)、可他就是不服输,不断地自律、自律、再自律。

(16)、一位学僧问禅师:师傅,以我的资历多久才能开悟呢?

(17)、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就是生命的唯一瞬间。活好了当下,就活好了一生。一行禅师在《活在此时此刻》一书中这样写道:当我们深深融入当下,全心全意地对待平静寻常的时刻,我们就可以触及过去与未来;当我们知道如何恰当地把握当下,我们就能治愈过去、改变现在。

(18)、曾国藩说过: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若是一个人,能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做到心无杂念,那么他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19)、“过往不恋”指的是已经过去的事没有必要再去耿耿于怀了,也没有必要再沉沦或怀念于过去,要及时“止损”,或者是说要“英雄不提当年勇”

(20)、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曾国藩劝学语录

(1)、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

(2)、行走职场,对于那些有专长、有才华,但性格犹豫、心事太重的人来说,抓紧锤炼自己的心智才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才能打牢“行稳致远”的基础。如果局限在自己的心态里,就会羁绊了你行走的脚步。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曾国藩的告诫: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事不杂,过往不恋。

(3)、既过不恋是指过去的事情,别再去留恋了,人不可能总是活在回忆里,回忆再好,也只不过是过往云烟,对你毫无益处。

(4)、“您每天日理万机,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不仅能够把这些事务都处理好,而且在读书做学问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您是怎么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5)、心宽,则无忧;心大,则无虑。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心复杂,世界就复杂。人生之累,累在心;心不累,人就不累。

(6)、生活就是时而繁华,时而冷清;时而盛放,时而调零;时而喧嚣,时而宁静。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好的还是坏的,只能接受,别无选择。

(7)、当时不杂,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可三心二意,朝三暮分身太多,必然什么都做不好,在这个时代微信这么方便,你若不开个静音,将会永远都在处理。

(8)、他一生奉行儒学,但又对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可以说是近代接受先进思想的典范。此外,他治家极严,对父母兄弟,敬爱有加,但不谋私;对待子女,严格独立,自力更生。其著作有《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集》等。

(9)、以前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有时回头想想不过如此吧。

(10)、另一层意思,也是从心态上讲的,犯了错误,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我们也要坦然接受,该来的总会来,不要自责、悲伤、沉沦,只有学会用“顺其自然”的心态,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

(11)、自胜之力,就是人的忍耐力,是人能够克服困难,承受打击的基本素质。

(1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

(13)、梁启超说曾国藩“在并时诸贤中称最钝拙”,曾国藩也说自己:“余性愚钝”。

(14)、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5)、对于未来,我们常常难以把控。与其在那里担惊受怕,焦虑不安,不如先做好现在。

(16)、其实可以用《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的一句话来总结:成大事者不纠结!

(17)、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稳住阵脚心不慌。要义就是“耐烦”。

(18)、所以曾国藩说“物来顺应,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19)、每天逼自己早起读书,看不懂一句就不看下一句;

(20)、因为未来还没出现,却又一定会出现,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不要过分担忧,隆重欢迎,未免杞人忧天,浪费时间。

4、曾国藩静心语录

(1)、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

(2)、学僧接着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才能开悟呢?

(3)、灵光与神明存在于世间,却又不附着在任何事物之上,它们是自在世界的一种精神和规则,有着自己运行的轨道,不依懒于任何事物,却冥冥中指导着任何事物。

(4)、解放后因政治原因该书一度绝版。近年解放军出版社与辽沈书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兵书集成》第50册由上海振武书局影印再版,巴蜀书社也组织力量重新将增补本译成白话出版,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兵书名著精华(文白对照)》亦选译了部分内容。

(5)、事情既然已经来了,已经发生了,就要学会去顺应,去坦然面对,逃避和找借口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事淡然,遇事坦然,是最好的生活态度,也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6)、所以错过就错过了,都是过往,铭记教训,不重蹈覆辙,不贪恋过往,过好当下,把握

(7)、“能耐”不如能“耐”,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人事物境的纷扰,不怕烦难,不惧干扰,锲而不舍,坚忍不拔。

(8)、有人理解为当时不杂,也有人理解为当事不杂。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说,做事不可三心二意、朝三暮分心太多,导致分身无术,最终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好。

(9)、 曾国藩一生打仗讲究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把军营扎得非常硬,不管刮风下雨,每到一地挖壕掘沟,高筑墙。即使包围城池,也是就地挖几十里长的战壕,所以很多人笑话湘军部队就不是一支机动战斗部队,根本就是一支工兵部队。

(10)、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生活充满未知与变数,与其惴惴不安,胡乱揣测,倒不如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11)、为什么说曾国藩暴露了中国人最缺的情商和格局?

(12)、他深谙官场之术:有了好处总会让给下属,有了油水总让别人捞。

(13)、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14)、(解释):人不能太清高,这样有损与他人相亲相爱,人也不能太过和顺,不然就会有失自身正直的行为,所以为人处世要讲究中庸之道。

(15)、不论你几岁,如果你厌倦了力不从心的日子,请逼自己读懂曾国藩。

(16)、“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过去的不圆满只能过去,能把握的只有现在,既过不恋,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过去的人或事就让它过去吧。

(17)、立足当下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掌握的能力。太多地关注过去和未来,就越容易错过现在。是非成败转头空,过去的终成为历史,已经发生的,纠结也无法改变,过渡沉溺在过往里,会迷失我们的初心,不如尝试着臣服,全然接受既定的事实。将来的事情即使再美好,也不要刻意的逢迎,毕竟未来的事情又有谁能说得清呢?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做好,不去胡思乱想。我们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遇事总是考虑太多,面临大事时瞻前顾后,既担心自己做不好,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最终在犹豫中错失了成功的良机。

(18)、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9)、人在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就要坦然接受现实,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交给天意。顺其自然,不怨天尤人,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20)、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再去留恋了,不管你过去是辉煌还是落魄,都已经不会回去了。

5、曾国藩语录未来不迎难而来

(1)、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百味俱尝,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留也留不住,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安时处顺,走好人生每一程。

(2)、曾说:“不好,你要跟他们用一个’诚’字,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人,人都讲道理。只要你用一个’诚’字,该怎样就怎样,对方就不会欺负你;即使他欺负你,那也只是实力差距带来的正常结果,总比你耍无赖、使巧计,最后吃一个大大的暗亏要好得多。”

(3)、耐得住烦是一种修行,也是为人处事的重要条件。

(4)、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5)、“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6)、不要活在过去的悲伤中,也不要活在未来的恐惧中,只有当下,才能让自己拥有力量。

(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8)、即过不恋:既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不必留恋

(9)、其最为有名的,当属其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10)、未来不迎是指还未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管,更不要恐惧和心慌,活在当下,却犹豫将来。

(11)、最后一部分未来不迎,是告诉我们对于未来的事情,变化莫测,没有人可以预测,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拥有计划,为了完成向自己的计划,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的富有动力。

(12)、(解释):取得的利益不可以自己一人独吞,这样很容易就会失败。做事情前要听从别人的意见但不可以大量地听取意见,不然你就会难以决断。

(13)、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勇气和信念,面对绝境负重前行,方显生而为人的尊严与勇气。

(14)、《曾胡治兵语录》中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兵机、战守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讲究持重谨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意抢占先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15)、有位名人说过:过去属于死神,现在才属于自己。

(16)、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7)、未来发生的事情,不需要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情过去了,你也无需留恋它。

(18)、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19)、他是农家子弟出身,曾笨得连一首诗都背不好,却克服了懒惰和平庸,被誉为“千古一完人”。

(20)、第一部分:既往不恋。意思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1)、灵明无着:灵光与神明存在于世间,却又不附着在任何事物之上。

(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3)、有后人结合曾国藩的一生,编过一副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4)、同样,蒋也为自己的增补版写下序言:“余读曾、胡诸集既毕,正欲先摘其言行,不竟松坡先得吾心,纂集于此……”“不惟治兵者之至宝,实为治国者之良规。愿本校同志,人各一篇,则将来治军治国,均有所本矣。”据传,这本书也是蒋介石本人最爱读的三本书之一(其他两本为《俾斯麦传》、《曾文正公家书》)。

(5)、未来不迎,拥抱当下,从脚下做起,从此刻做起。

(6)、当下不杂,是指要全神贯注于现在的事上,所以说不杂。

(7)、一日,有个盗贼碰巧撞见曾国藩在背书,只能先躲到床底下藏着,可没想到大半夜过去了,曾国藩仍是背得磕磕绊绊。

(8)、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烦心事,在各种外来事物的刺激下,我们并不能经常保持冷静平和的状态。

(9)、曾国藩30岁患耳鸣,35岁得皮肤病,36岁患眼疾,晚年几近失明,连年受病痛、失眠折磨。

(10)、未来不迎:未来还没到来,却又一定会到来,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不必过分担忧,既然来了,那就欢迎。

(11)、耐烦,与人相处才能容人,待人接物才有度量。

(12)、他说早起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心性,是万事之本。所以要求孩子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

(1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4)、其实,不仅当官要能耐烦,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能耐烦。

(15)、物来顺应,讲究的是凡事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逆风而行,强行改变。

(16)、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17)、虽然只是简短的十六字,却道尽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哲理。如果你能早日参透其中之理,必定受益终身。

(18)、未来不迎。当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的快,并且充满着未知数,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有些人对未来充满着迷茫,有的人害怕未来的某一天你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从而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每天都充满了压力。还有一些人都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幻想都会对现有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必太过的迎合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

(19)、“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20)、未来不迎:不要对未来的事情过分忧虑和思虑。

(1)、人生在世不称意,十有八九。生活中有酸,也有甜,有笑,也有泪。过去的人生,不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要留恋,彻底放下,轻装前进,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特别是对那些心事重的人来说,不要长久深陷在痛苦里无法自拔,生命不息,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第二部分: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我们做事时不要思前想后, 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3)、既往不恋,作为中年人,活在当下,坦然面对所有的顺境和逆境;作为年轻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其自然,才能走得快,跑的远。

(4)、怪不得他成了人人佩服的近代大咖,让毛泽东、梁启超、蒋介石都成了他的头号粉丝。

(5)、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山,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

(6)、像曾国藩这种行军打仗的方式世上少之又少,行军速度缓慢,短期来看效果也不一定见效,平定边疆之乱、打仗行云流水、晚年喜欢吹牛逼的左宗棠就挖苦曾国藩“每苦钝滞”。

(7)、多数人难以成事,无非是难以持恒。只要持之以恒,再困难的目标也有实现的一天,因此恒心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8)、曾国藩曾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9)、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这样的:活在对当时当下事物的不屑中;活在对未来的期待或者恐慌中;活在对已经过去事物的怀念中;无论怎么活,宁可活在各种虚构的幻想中,就是不愿意活在当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