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为先古诗四字4句精选133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百善孝为先古诗4句 1、百善孝为先古诗4句? (1)、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2)、意思...

百善孝为先古诗4句

1、百善孝为先古诗4句?

(1)、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2)、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3)、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5)、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

(6)、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7)、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要年轻人通过多种方式演绎、传统。表演开始时,在《厚德载物》的背景音乐之下,“尊师重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老师教会我们智慧道德,恩重如山”,“天地之间和为贵,百善之中孝为先”······在《厚德载物》的背景音乐之下,全班同学在舞台上起舞,同学们整齐的动作,以及充满活力的笑容,无不彰显海韵学子的青春朝气。表演第二部分《感恩的心》音乐响起,伴着悠扬的旋律和同学们动人的伴唱,将“感恩”二字送到了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让传统的中华孝道文化以及感恩情怀在舞台上鲜活起来,舞台上的一句句唱词、一个个舞步,都使得传统文化与学生们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密,让新时代青年人更进一步了解传承的重要性。

(8)、译文:隆重热烈氛围非常合时宜,敬祝伟大君王嫡传有孝子;孝子贤孙世世代世永相继,祝愿您的家族永受天赐予!形容孝子的诗句《游子吟》(唐)孟郊

(9)、  户外植果培瓜,庭前养鲤栽花。席上纯农饭菜,杯中自掐新茶。

(10)、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1)、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12)、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3)、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1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15)、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___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17)、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有关孝顺的古诗《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18)、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19)、在这人世间,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没有什么理由不养老。

(20)、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百善孝为先古诗四字4句

(1)、妈妈,不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前总有您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

(2)、积善与行孝,可以立其身。——《慈竹》宋·黄庭坚

(3)、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____王建《短歌行》

(4)、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5)、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7)、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9)、生命的终结方式有很多种,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七老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陪孩子走到最后,作为子女从懂事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明白父母只能陪伴我们一程,这一程有长有短,不要等自己有时间了不忙了,才想起陪伴父母,因为他们真的不能等。

(10)、——唐·李商隐《送母回乡》译文:无法报答母亲的爱,人生还有什么追求呢?诸子生涯各有成,从来孝顺两边生。——唐释师范《颂古四十四首》译文:历史上各个名留青史的人,他们从来都是孝顺的。

(11)、很多事都可以留着明天去做,但孝顺父母却不能,因为父母的明天是倒计时,谁也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个明天,既然这样那就从今天开始,不要给明天留遗憾。

(12)、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13)、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5)、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6)、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清·金缨

(17)、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生活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在物质礼貌高度发达的今日,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

(18)、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19)、意思是:年老的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百善孝为先对联

(1)、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2)、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现代老舍《老舍选集》

(4)、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5)、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9)、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10)、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13)、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4)、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____王建《短歌行》

(15)、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16)、意思:父母亲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继承;父母亲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描写孝敬父母的一句诗句是什么最有名的当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8)、别的鸟类没有母亲吗?为什么只有慈乌这么伤心?想必是母恩深重承受不住吧!从前有一个叫吴起的人,母亲死后没有去奔丧。哀叹这样一个人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19)、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0)、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4、百善孝为先的经典诗

(1)、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2)、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儿女要尊重长辈、敬重家人,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在我国古代有着著名的“二十四孝”典故,就讲述了民间一些经典孝道故事。今天小九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二十四孝图,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3)、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5)、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6)、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7)、据了解,开阳一小以中队为单位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了家庭美德教育,鼓励家长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还开展了画重阳、送祝福卡片、我是长辈的小帮手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

(8)、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9)、热文推荐:揭秘:女死刑犯最后一夜的“奶头战略”

(10)、江苏男职员花300万玩弄160美女,全部发生关系,私密日记曝光:姑娘,人间很赤裸

(11)、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12)、唯有这一伤,是最为悲伤的,看着父母渐渐的老去,陪伴的日子越来越少,有病痛了,不能及时尽孝和照顾,只能远隔千里问候,所谓身不由己,越来越能深刻的体会到。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尽孝,随时尽孝,哪怕只是一顿简单的饭菜,只是一盆洗脚的水,或者是一次贴心的陪伴。

(13)、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15)、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16)、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我们最重视的爱无法重视的爱;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17)、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您的坎坷,您古铜色的脸庞标志着您的坚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动人的诗篇。

(1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19)、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0)、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译文:十五岁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5、百善孝为先诗古训

(1)、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别老想着以后还来得及,亲情等不及,尽孝需及时,爱情拖不起,在乎需表达,友情耗不起,苦难需分享,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会来不及。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父慈子孝要世代相传.孔子的有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是哪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5)、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6)、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7)、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太全了!为孩子保存好!

(8)、意思:世上最善良的是父母,最孝顺的是子女。

(9)、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0)、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11)、意思是: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12)、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13)、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14)、孝心,也许是一双袜子,或是一双摆放整齐的拖鞋,或是一个吻,或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桌为父母烧的菜,或是下雨时及时来到的那把伞,甚至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温馨的祝福。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15)、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16)、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有诗为颂。 

(17)、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18)、也是自己的阅历不够,心智不成熟,从未想过人间的生老病死、亲人诀别会这么快降临在我身上,接到父亲病危通知的那一刻,是我这辈子最不敢相信的事实。

(19)、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 

(20)、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1)、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生活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在物质礼貌高度发达的今日,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

(2)、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3)、音乐是美的传承,以音乐来推广传统文化,更能够让人更好地接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然也会有其他更多方式,此首作品能够给人们美的享受司时,能以更多的实际的行动与力量投入到孝德文化推广中。以时尚理念来传承传统文化,传唱着五千年的孝德文化,"祖先留下一句话讲的是孝顺,多少情多少爱交给了儿和孙,它顺着血脉流,滚烫赤子心,枝繁叶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4)、蜜蜂,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劳动着。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慈祥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那深深的母爱。

(5)、积善与行孝,可以立其身。——《慈竹》宋·黄庭坚

(6)、当天,孩子们在家中为父母、家人送上了一份贴心的重阳节礼物:主动为老人捶捶背、揉揉腿,双手为老人捧上一杯热茶,刷碗、扫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进一步了解“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的内在价值,并在体验中学会理解、尊重和孝敬老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懂得珍惜、知恩图报的人。

(7)、 试想一下,我们的父母养育我们多年,如果等到老了却享受不到应有的亲情,会多么寒心!人类一直标榜自己是万物之灵,倘若面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有什么资格居高临下地谈论自然界中的动物呢?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关于儿女很孝顺"的诗句有什么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10)、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11)、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唐·李白《豫章行》译文: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1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清·金缨

(13)、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4)、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6)、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卷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17)、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18)、积善与行孝,可以立其身。——《慈竹》宋·黄庭坚

(19)、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20)、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以为孝,孙能敬亲者,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

(1)、慈母手里拿着针线,为远行的儿子做衣服。临走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儿子回来晚了会弄坏衣服。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如春晖普泽呢?

(2)、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描写孝心的诗句有哪些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3)、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4)、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5)、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希腊伊索克拉底《孝》

(6)、四月烟雨朦胧,美景美色,却总带着点淡淡的悲伤。我们缅怀先人,缅怀那些已远去的至亲家人。

(7)、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8)、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9)、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10)、·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11)、三国,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归持,作羹奉母。食毕疾愈,有诗为颂。 

(1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13)、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