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1、诫子书中心句
(1)、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2)、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3)、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4)、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
(5)、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6)、国王大怒,命令卫兵抓捕所有前来寻找表却没找到的人。
(7)、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8)、刘备临死之前曾托孤于诸葛亮,当时的中都护李严曾写信劝丞相接受“九赐”,进爵称王。
(9)、三国志12的诸葛亮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10)、《前出师表》(传为岳飞所书)《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3)、 夫(fú)2君子3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志非宁静7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0则不能励精险躁12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0!
(14)、《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5)、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6)、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1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9)、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 ①指操守、品德。②增长才干。③没有用来……的办法。到达,这里引申为“实现”。④过度的享乐。⑤宁静。才干、才能。⑥流逝。意志。⑦到。
2、诫子书原文全篇及翻译
(1)、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生活中多做减法,才能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活成最好的自己。
(2)、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3)、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这封家书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4)、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这六句的意思是说,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6)、《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五句的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8)、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9)、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10)、小男孩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11)、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12)、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13)、 开头五句,从正面阐述立志与学习的关系,强调宁静淡泊的重要。
(14)、欢迎朋友们加我关注、评论、点赞,我也一定会认真阅读评论点赞您的文章!谢谢您的阅读!!!
(15)、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6)、八阵图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17)、成功的真正要诀,应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8)、⑤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
(19)、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0)、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智乎近妖”的才能。
3、诫子书拼音版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有个“喂鸡求学”的小故事,就是出自于诸葛亮。
(3)、 在这里,诸葛亮告诫后人要做有才之人,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4)、12 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5)、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6)、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7)、亦舒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8)、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他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9)、 全文八十六字,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从修行、治学、惜时三个方面对后辈提出精简而具体的忠告。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格和态度。
(12)、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3)、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14)、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5)、如何读懂《论语》这部经典:古人是如何说?今人当如何做?(上)
(16)、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19)、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经商、资源、机会、方法等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20)、国王欣喜不已,问小男孩:“你是如何找到我的表的?”
4、诫子书诸葛亮原文
(1)、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2)、 才:才干;广:增长;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淫:放纵;慢:懈怠;淫慢:放纵懈怠;励:振奋;励精:振奋精神;险:轻薄;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陶冶、修养;冶性:修养性情。
(3)、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4)、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原文为:
(6)、⑥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也说“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明:使……明”。
(7)、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8)、⑦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9)、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0)、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11)、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12)、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 下列句子中的斜体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15)、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16)、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7)、《诫子书》又称《诚子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8)、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9)、学生疯狂吐槽文言翻译,引发老师思考,文言学习的出路在哪里?
(20)、三国示意图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5、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
(1)、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本文的主要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3)、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4)、凭着诸葛亮当时的权力和威望,接受封号也是实至名归,但他还是断然拒绝了:
(5)、蜀汉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丞相的家产,不过是几棵树几亩田。
(6)、后人把诸葛亮这封信上的思想,换上一件衣服,变成儒家的。所以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境界非常高,组织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
(7)、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8)、②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9)、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10)、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11)、有人说,现代社会中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就是忙碌、盲目和茫然。
(12)、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3)、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4)、国学网站:www.minglunshuyuan.cn
(15)、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6)、有人质疑这不过是书中夸大的演绎,但不可质疑的是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家。
(17)、生活处处都能做加法,你可以积累财富、求取功名、建立关系。
(18)、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9)、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20)、而这三个宝藏,就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1)、 诫:警告,劝人警惕;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静: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淡泊: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致:达到;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用这个小伎俩,诸葛亮骗司马徽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
(3)、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4)、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5)、 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6)、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7)、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8)、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烦躁惊慌、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也失了方寸。
(9)、①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②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③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④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10)、何伯群先生先生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学书画,潜心书法学习研究逾六十个春秋。他从北魏、“二王”入门筑基,追寻“欧”、“颜”、“柳”、“赵”,研究“苏”、“黄”、“米”,吸取王铎、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近代大家之长,碑帖兼容,形成自己恢宏劲健,婀娜多姿,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