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百度网盘精选129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下载观看 (1)、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2)、尽管如此,我对小说中过多的理念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下载观看

(1)、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2)、尽管如此,我对小说中过多的理念因素仍有顽固的怀疑。且不说某些错误的理论,即便是最精彩的论说,即便是令读者阅读时击节叫绝的论说,它的直露性总是带来某种局限,放在文学里,与血肉浑然的生活具象仍无法相比;经过岁月淘洗,也许终归要失去光泽。我们现在重读列夫·托尔斯泰和维克多·雨果的某些章节,就难免这样感慨;我们将来重读昆德拉的论说体小说,会不会也有这种遗憾?

(3)、东欧文学对中国读者来说不算太陌生。鲁迅和周作人译述的《域外小说集》早就介绍过一些东欧作家,给了他们不低的地位。裴多菲、显克微支、密茨凯维支等东欧作家,也早已进入了中国的书架。198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浮特(JaroslavSeifert),其部分诗作已经或正在译为中文。

(4)、  作者通过托马斯思考什么是“生命的永恒轮回。”

(5)、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6)、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7)、困难在于,媚俗是敌手也是我们自己。昆德拉同样借萨宾娜的思索表达了他的看法,只要有公众存在,只要留心公众存在,就免不了媚俗。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有人能从中逃脱。

(8)、什么是生命之重,什么是生命之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渐变的答案。最难受的,不是不能让生命之重变轻,而是,不知道自己生命所重,不知道自己生命所轻。托马斯爱上了特蕾莎,甘愿缴械投降,却还是无法放弃与众多情人的纠葛。特蕾莎如愿以偿嫁给了她深爱的托马斯,却不断陷入后者出轨给她带来的伤害。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或轻或重的特质,但也不能忽视书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在书的结尾,特蕾莎已经看到自身的软弱而开始学会释然,原本打算与爱情绝缘的托马斯,遇见特蕾莎之后也毅然承担起了责任。他们的重和轻也都是相对而言的——请听蝴蝶读米兰·昆德拉最富盛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节选。

(9)、 可是,这并不是爱。爱是一种力量,双方会越来越好。爱是卡列宁的微笑,不去改变,不去索求,而是接纳,理解,一起创造共同的记忆,每一天都在重复,可是每一天又在新生,这才是永恒的轮回。

(10)、至少在很多情况下是这样。比如昆德拉,他不过是使自己的自相缠绕和自相矛盾,由内容渗入了形式。

(11)、在布拉格,有一位年轻有为、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叫托马斯。他有两个红颜知己,分别是女画家莎宾娜和女招待特丽莎。特丽莎用真诚的爱情感化了托马斯。于是托马斯改变了固有的生活观念,决定与特丽莎结婚。然而,托马斯风流成性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1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显然是一种难以严格类分的“读物”。第三人称叙事中介入第一人称“我”的大篇议论,使它成为理论与文学的结合,杂谈与故事的结合;而且还是虚构与纪实的结合,梦幻与现实的结合,现代主义先锋技巧与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结合。作者似乎想把好处都占全。

(13)、就连这轻得只有二十一克的灵魂,后人重复他的实验也无法给出同样的结论。

(14)、在这一季,梁老师以“电影与爱情”为主题,选择12部经典爱情电影,每一部都指向一个爱情困境,与读者们再次深入聊一聊人类生活中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爱情: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哪些经典爱情电影会对我们有何种启发?

(15)、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16)、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17)、连接人生的过去与未来,旅途的起点与终点在哪里?

(18)、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

(19)、特丽莎选择“重”,虽然遭受不少风险折磨,但内心感到充实。这和萨宾娜过得轻松自如,但内心空虚形成对比。

(20)、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百度网盘

(1)、站在城市的高地,从高处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在阳光照耀下,“百塔”显得金碧辉煌,犹如撒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2)、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4)、  这些年,她活的战战兢兢,因为她不知何时托马斯会离她而去,而她能贡献的是多情的妻子这个角色,以此换回托马斯的爱。

(5)、特丽莎的“重”:特丽莎看重灵魂,追求生命之重,骨子里倾向于“重”。特丽莎认为灵与肉是不可分的。她不理解为什么托马斯可以和不爱的女人做爱,因此有了一次肉体出轨的尝试。这正是特蕾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同时,特蕾莎又是一个不断与自身抗争的女子,只是她显得很软弱,她的抗争毫无的作用。因此,她便陷入了生命的困境之中。她在对托马斯付出无私的爱后,不仅忍受着自己最爱的人对自己的不忠,也在不断寻求灵与肉的和谐。

(6)、布拉格依旧是个魅力十足、充满了秘密的地方。它的画面和节奏感成功地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实实在在的向往。

(7)、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

(8)、(影片中对萨宾娜这条人物线的处理并没有原著丰满)

(9)、如果我们没忘记昆德拉曾涉足电影,又没忘记他爵士乐手的经历,那么也不难理解他的小说结构手法。与时下某些小说的信马由缰、驳杂无序相反,昆德拉采用了十分特别而又严谨的结构,类似音乐中的四重奏。有评论家已指出:书中四个主要人物可视为四种乐器——托马斯(第一小提琴),特丽莎(第二小提琴),萨宾娜(中提琴),弗兰茨(大提琴)——它们互相呼应,互为衬托。托马斯夫妇之死在第三章已简约提到,但在后面几章里又由次要主题发挥为主要旋律。托马斯的窗前凝视和萨宾娜的圆顶礼帽,则成为基本动机在小说中一再出现和变奏。作者似乎不太着重题外闲笔,很多情境细节,很多动词形容词,在出现之后都随着小说的推进而得到小心的转接和照应,很少一次性消费。这种不断回旋的“永劫回归”形式,与作品内容中对“永劫回归”的否决,似乎又形成了对抗;这种逻辑性、必然性极强的章法句法,与小说中偶然性、随机性极强的人生经验,似乎又构成了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张力”。

(10)、幸好昆德拉本人心志颇大,一直志在全世界读者,写作时就考虑到了翻译和转译的便利。他认为捷文生动活泼,富有联想性,较能产生美感,但这些特性也造成了捷文词语较为模棱,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为了不使译者误解,他写作时就特别注意遣词造句的清晰和准确,为翻译和转译提供良好基础。他宣称:“如果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只能令本国的人了解,则他不但对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人,更对不起他的同胞,因为他的同胞读了他的作品,只能变得目光短浅。”

(11)、自2018年初起,「和梁Sir一起看电影」系列讲坛已经陪我们走过了三季,梁老师和广大影迷朋友们一起分享了以经典类型电影、主题类型电影、著名导演大师为单元主题的众多影片。在第四季,梁老师将以“电影与爱情”为主题,选择12部经典爱情电影,每一部都指向一个爱情困境,与读者们再次深入聊一聊人类生活中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爱情。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了青年在恋爱问题上的焦点问题,甚至是所有时代爱情领域必然面对的最基本问题。十二部爱情电影,十二种爱情迷茫和困境,愿我们在爱情中成为更好的人。

(12)、有些谈话总是使人为难。一见面,比试着亮学问,甚至是新闻化的学问,好像打扑克,一把把牌甩出来都威猛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人人都显得手里决无方片三之类臭牌,非把对方压下一头不可。这种无谓的挑战和征服,在一些文人圈里并不少见。

(13)、昆德拉也写政治和社会,但如果以为他也只是一位“伤痕”作家,只是大冒虚火地发作政治情绪,揭露入侵者和专制者的罪恶,那当然误解了他——事实上,西方有反苏癖的某些评论家也是乐于并长于这种误解的。对于他来说,伤痕并不是特别重要,入侵事件充其量是个虚淡的背景。在背景中凸现出来的是人,是对人性中一切隐秘层面的无情剖示。在他那里,迫害者与被迫害者同样晃动灰色发浪并用长长的食指威胁听众,美国参议员和布拉格检阅台上的共产d官员同样露出媚俗的微笑,欧美上流明星进军柬埔寨与效忠苏联入侵当局的强制游行同样是闹剧一场。这才是昆德拉。作者以怀疑目光对东西方人世百态一一扫描,于是,他让萨宾娜冲着德国反共青年们愤怒地喊出:“我不是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反对媚俗(Kitsch)!”

(14)、访美期间,正是这本书在欧美热销的时候。《新闻周刊》载文认为:“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高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新水平。”《华盛顿邮报》载文认为:“昆德拉是欧美最杰出和始终最为有趣的小说家之一。”《华盛顿时报》载文认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此外,《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权威性报刊也连篇累牍地发表书评给予激赏。有位美国学者甚至对我感叹:美国近年来没有什么好东西,将来文学的曙光可能出现在南美、东欧,还有非洲和中国。

(15)、该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由菲利普·考夫曼(PhilipKaufman)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丽娜·奥琳(LenaOlin)主演。

(1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

(17)、高中时看杂书,发现很多人喜欢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莫名其妙的短语。觉得这几个字这么摆在一起,很神奇,但不明出处。大学时垂涎三尺发现了这个名字,也知道了一个叫作米兰·昆德拉的捷克人,又是写小说,又是作电影,又是玩爵士,一专多能的样子。

(18)、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

(19)、“我们经常在爱情里给对方输送了大量不需要的东西。”

(20)、在1989年,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

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2)、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 1998年 美国

(3)、                     ——刻于弗兰茨墓碑上的献辞

(4)、情节剪切有不同:电影《布拉格之恋》中有的情节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都有,而小说中有的某些情节电影却被剪切去掉了。

(5)、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6)、地址:志达书店-活动空间(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525号复华科技楼5楼)

(7)、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的名字我曾有所耳闻,直到去年在北京,身为作家的美国驻华大使夫人才送给我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

(8)、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

(9)、                                                 1987年1月

(10)、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11)、“爱情里所谓最安全的选择,往往最容易自我泯灭。”

(12)、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13)、这位作家担心青年人视野褊狭,当然是好意。不过,当我打听东欧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他与我们一样,也未读过任何一部东欧当代小说,甚至连东欧作家的姓名也举不出一二。既如此,凭什么严肃质问?还居然“为什么”起来?

(14)、《百鸟朝凤》:为了这部影片,有人不惜一跪!

(15)、女装店链接:https://dz-studio.taobao.com/

(16)、查理大桥是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横跨布拉格市伏尔塔瓦河。此桥是遵照捷克国王查理四世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

(17)、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18)、   这让特蕾莎在这段关系中猜忌又不安。二人的僵局在苏联侵入捷克的时代背景下有了一次弥合。二人离开故土,去异乡生活。可是托马斯依旧不改风流本性,这让特蕾莎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丈夫不忠的双重压力下,还是选择回到祖国。

(19)、灵魂是否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却比这二十一克的灵魂还要轻,因为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存在有太多可能的选择。

(20)、作者:黄兰,商业地产人士,业余写字爱好者。榕树下签约作者,已出版由伊能静,潇洒姐推荐的实体书籍《姑娘,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小小的梦想,慢慢的实现。将文字转化为影像,是此时的目标。最近与妞博名博主AKA在合作青春剧本,你们有没有好玩的故事呢,也许会被拍成院线电影上映去电影院看到哦。

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豆瓣

(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5RICj8YIqBbOf-CSstVrg提取码:9wjs书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今天,不论是中国还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内的改革,正是孕生于对昨天种种的反思之中,包括一切温和和愤激的、理智和情绪的、深刻和肤浅的批判。

(3)、“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4)、书中昆德拉奏响了他的四重奏:托马斯,特瑞莎,萨宾纳与弗兰茨。通过各个人物的角度讲述了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主题,重还是轻?政治对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萨宾纳的口说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对媚俗!”借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

(5)、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在表现特定历史背景的画面时,采用了伪纪录片式的拍摄。导演尽量重现了当时的影像资料,让演员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置身其中,见证这一个时代。

(6)、 年轻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爱情圣地、神秘浪漫之都——布拉格。一首《布拉格广场》更是让它成为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但是据考证,布拉格其实并没有“布拉格广场”。

(7)、卡夫卡大概不算东欧作家。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在捷克布拉格的犹太区。

(8)、关于狗狗卡列宁。它乖巧温顺,却承载着整个城市的忧伤。昆德拉用了整个章节去写它,却叫《卡列宁的微笑》。这也算是一种轻与重吧。

(9)、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10)、在《布拉格之恋》中,观众看到了很多历史镜头,但是与现实故事的镜头相比较,导演通过背景与主人公行为分离的方式,弱化和模糊化了那个纷乱的时刻。影片的镜头转移得很快,因而在视觉上和感觉上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眩晕感觉。尽管片中人头攒动、枪声阵阵,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并不能构成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片中镜头的特殊处理让观众实在地感觉到了那个历史时刻和主人公的命运是相隔的两个时空。电影的结尾部分也采取了同样的镜头处理,当托马斯和特蕾莎驾驶的卡车行驶在一条山路上时,观众感受到了某种确定的命运和不确定的结束方式之间的张力。(《电影文学》评)

(11)、“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12)、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

(13)、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

(14)、  特蕾莎对卡列宁别无所求。她接受了卡列宁当初的样子,从未设想以自己的形象改变它,她从最开始就认可了狗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想把它占为己有。她也不嫉妒卡列宁的秘密癖好。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人总想改变女人,女人亦想改变男人),她只教会它一门基本的语言,使它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共同生活。

(15)、  直到他遇到特蕾莎。这个在乡下酒馆遇到的女招待,自己跑到布拉格来找他,带着一本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他们当天就做了爱。以托马斯的性格,他不会留情人在家,可是特蕾莎却发烧了,那么他就没理由赶她走。他照顾她,她的孱弱就像是个孩子。

(16)、    而托马斯经历了一个人在异国的身心自由之后,极度空虚的他发现自己还是要回到特蕾莎身边,此后二人便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再去执着生命的轻与重,而是把握瞬间的幸福。

(17)、    原著小说堪称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著作。米兰·昆德拉通过描写一段爱情故事来讨论关于生命中的轻与重的意义,同时还表现了捷克在60年代的特殊历史。

(18)、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华人循着《布拉格广场》的旋律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可是这里并没有叫布拉格广场的地方,也没有许愿池,但这绝不妨碍人们因为一首歌来到这个城市,继而恋上这座城市。

(19)、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

(20)、在捷克文学传统中,诗歌和散文的成就比小说更为显著。不难看出,昆德拉继承发展了散文笔法,似乎也化用了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的“片段体”,把小说写得又像散文又像理论随笔,数码所分开的章节都十分短小,大多在几百字和两千字之间。整部小说像小品连缀,举重若轻,避繁就简,信手拈来一些寻常小事,轻巧勾画出东西方社会的形形色色,折射出从捷克到柬埔寨的宽广历史背景。

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下载

(1)、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2)、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3)、北美读者盛赞南美文学;而伯尔(HeinrichBoll)死后,国际文学界普遍认为东德的戏剧小说都强过西德。可见时装、金钞与文学并不是绝对相关的。

(4)、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5)、  卡列宁,特蕾莎的宠物狗。当初酒吧女招待去找中产阶级托马斯时,手里拿着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这是她伪装自己的武器。她渴望知识,讨厌媚俗,她渴望有灵魂的世界,于是托马斯成了她最好的寄托。

(6)、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昆德拉其人。他1929年生于捷克,青年时期当过工人、爵士乐手,最后致力于文学与电影。在布拉格艺术学院当教授期间,他带领学生倡导了捷克的电影新潮。1968年苏联坦克占领了布拉格之后,曾经是共产d员的昆德拉,终于遭到了作品被查禁的厄运。1975年他移居法国,由于文学声誉日增,后来被法国总统特授公民权。他多次获得各种国际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1968年以前),长篇小说《笑话》(1968年),《生活在他方》(1973年),《欢送会》(1976年),《笑忘录》(1976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等等。

(7)、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8)、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9)、影片改编自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述了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其中男主托马斯和女人的性爱关系也贯穿始终。本片被评为1988年美国十佳影片之获戛纳电影奖。 

(10)、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11)、《布拉格之恋》堪称经典,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用电影的方式给观众展示了灵与肉的对立与统一以及轻与重的换位与迷失。该片是一部展现原著主题比较成功的作品。它不仅把握住了小说的精髓,还以电影的方式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阐述的很到位。但在细节处理及表现深度方面,《布拉格之恋》与小说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电影文学》评)

(12)、    年轻时的丹尼尔·刘易斯真的算的上颜值逆天,将原著中风流成性的男主角托马斯演绎出自己的风格。可能是刘易斯自带的温良气质,让托马斯人设中的“渣”属性都变的可以理解。

(13)、但小说不是音乐,不是绘画,它使用的文字工具使它最终摆脱不了与理念的密切关系。于是哲理小说就始终作为小说之一种而保存下来。现代作家中,不管是肢解艺术还是丰富艺术,萨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昆德拉等又推出了一批色彩各异的哲理小说或哲理戏剧。也许昆德拉本就无意潜入纯艺术之宫,也许他的兴奋点和用力点,在艺术之外还有思想和理论的开阔地。已经是现代了,既然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健全发展,既然人的理智与感觉互为表里,为什么不能把狭义的fiction(文学)扩展为广义的literature(读物)呢?

(14)、但是当他向后望去,判断过去的人们的时候,他看不见道路上任何雾。

(15)、他并不着力于(或许是并不擅长)传统的实写白描,至少我们在英译本中未看到那种在情节构设、对话个性化、场景气氛铺染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和良苦心机,而这些是不少中国作家经常表现出来的。用轻捷线条捕捉凝重的感受,用轻松文体开掘沉重的主题,也许这形成了昆德拉小说中又一组轻与重的对比,契合了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电影理论中内容与形式必须对立冲突的“张力(tension。或译:紧张)说”。

(16)、电影则由美国著名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指导,美利坚早期男神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法国影后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男女主角。电影虽然没有完全还原原著,但总体影像完成度还是很高的。

(17)、东欧位于西欧与苏联之间,是连接两大文化的接合部。那里的作家东望十月革命的故乡彼得堡,西眺现代艺术的大本营巴黎,经受激烈而复杂的双向文化冲击。同中国人一样,他们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面临今后历史走向的严峻选择。那么,同样处在文化震荡和改革热潮中的中国读者,有理由忽视东欧文学吗?

(18)、“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19)、也许这种茫然过于尼采(FriedrichNietzsche)化了一些。作为小说的主题之既然尼采的“永劫回归”(eternalreturn。或译:永远轮回)为不可能,那么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有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比较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谨慎或勇敢,来比较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和反叛,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那么选择还有什么意义?上帝和大粪还有什么区别?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贝多芬音乐主题)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20)、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1)、小说中的“轻”和“重”的阐述可以从特丽莎和萨比娜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身上看出来。

(2)、作者在第二章中借助巴门尼德公元前六世纪提供的明与暗,厚与薄,热与冷等二元对立法来叙述重与轻。好似在与读者讨论交流,上演一场跨时空的围绕主题的思辨之争。然而,作者也不知如何选择。最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即他在此篇章中抛出的问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在结尾时不妨补充了一句废话:“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3)、中国作家们刚写过不少政治化的“伤痕文学”。因思想的贫困和审美的粗糙,这些作品的大多数哪怕摆在今天的书架上,也早已黯然失色。

(4)、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5)、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6)、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7)、因为他遇见了在一起睡觉带来的愉悦要远远大于做爱的短暂快感的女人,一个看似笨拙又几乎和他生活没有交集的乡村女招待,他吃惊特丽莎熟睡的手紧紧攥着他的手,而他曾经厌恶的和他经历过的诸多情人同眠的事实在她面前变得对立。

(8)、后来慢慢喜欢这个通俗爱情故事,在东欧韵味的音乐里迷醉了。总是看戈达尔和费里尼,还是有些疲累的。

(9)、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2019年11月28日,流亡法国43年、年已90岁的米兰·昆德拉,重新获得了捷克国籍。

(10)、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

(11)、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2)、他的现在,曾是那些人的未来,他们的道路在他看来完全明朗,它的全部范围清晰可见。

(13)、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14)、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久负盛名,并不是因为它是一本用叙事承载着情欲和战争的小说,而是因为它选择了一种无法妥协的寒冷和戏谑来阐述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

(15)、但是他回到家,那个已经没有特丽莎的家,他盯着象征焦灼心情的仙人掌发呆,最后一个人收拾行李,踏上了去布拉格的班车。

(16)、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17)、 这,就是托马斯也就是作者米兰昆德拉的永恒轮回。

(18)、  他去做清洁工,擦洗布拉格各大商场的窗户。他发现当他开始做完全不在乎的事情,而不是生命中“非如此不可”的具有使命感的事情后,他觉得真美。从此他可以马虎行事,再也不用因为一个手术没有如愿,出了问题,而感到绝望,而睡不着觉,甚至对女人都提不起兴趣。他不再承担这样的责任,于是生活变得无足轻重,他开始往下坠落。

(19)、建于1490年,由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JanOndrejuv和皇家钟表匠Mikula联手制作。

(20)、 “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上天不会赋予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较不同的决定。

(1)、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2)、“托马斯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小,一点儿都不像他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很小的东西,然后跑了起来,在机场上奔跑。接着,他转过身,奋不顾身地去追捕那个小东西,只见它呈之字形飞奔着,像是在躲避某人,拼命寻找一个藏身处。”

(3)、主题:梁永安|和梁sir一起看电影:0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5)、他在旋转木马的报刊亭前面肆无忌惮地看着那些过往的年轻姑娘们,像又回到了过去那个给自己众多情人平等而又和爱情无涉的情欲快感的托马斯。

(6)、在翻译过程中,最大的信息损耗在于语言,在于语言的色彩、节奏、语序结构等所寓藏的意味。文学写人心,各民族之间可通;文学得用语言,各民族之间又不得尽通。我和韩刚在翻译合作中,尽管反复研究,竭力保留作者明朗、简洁、缜密、凝重有力的语言风格,但由于中西文水平都有限,加上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之间的天然鸿沟,在语言方面仍有种种遗珠之憾,错误也断不会少——何况英译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捷文原作的语言品质,更在我们掌控之外。

(7)、 对于爱,特蕾莎就像是别人放在篮子里顺流漂送给他的特蕾莎。如果他真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女人,遇到了他自己的另一半呢?他会选谁呢?是在篮子里捡到的女人,还是柏拉图传说中的女人?

(8)、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9)、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