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结局精选125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结局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介绍 (1)、《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男女主均无槽点,成年人的爱情,结局可以说是be?(问号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合适的结局了)陈铭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结局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介绍

(1)、《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男女主均无槽点,成年人的爱情,结局可以说是be?(问号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合适的结局了)陈铭生是我最喜欢的言情网文男主。五星推荐

(2)、重新回到轻和重的话题上来。昆德拉在全书中,一直试图引导读者们往这两大方向思考:

(3)、因其深刻与宽广,被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4)、在特丽莎和托马斯之间,重和轻的关系,也正是强与弱的关系。在特丽莎看来,他们之间的爱,是不对称的,一直以来都仅仅靠着她单方面的绝对忠诚在苦苦支撑。她对托马斯的不忠感到虚弱、晕眩、摇摇欲坠,她希望学会轻松,实际却成为了对方的负担。

(5)、对,以上就是无数哲人前赴后继地思考的,存在的意义。死亡这个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结局,指向的是虚无主义。尼采的“永劫循环”,是希望以轮回的形式,让生命产生“重复性”,以消减死亡所定义的“生命的一次性”所指向的虚无主义和其对意义的摧毁。它首先承认了生命本身的无意义和无目标,然后通过从“无”出发再回到“无”,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回归,来推论出虚无主义的极限形式:通过“无”的不断重复,创造出永恒的意义。

(6)、一直只钟情于羊角面包的卡列宁,如果是个人,它早就会对特蕾莎抱怨说,您应该给我来点更丰富新鲜的东西吃。因为人类的时间是直线向前的,单调的重复是向生活的示弱,会消磨一切美好。但是动物不同,它们的时间是循环往复的,每日的重复才是它们心安并期待的幸福。而人,总是急着寻找意义和变化,但一切在意义面前,都容易笨拙、慌乱。

(7)、“倘若(背叛)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

(8)、不能承受之重的“重”泛指,人生的诸般苦事:如压迫、压抑、被侮辱与被损害、荒诞的遭遇、饥饿等一系列导致人精神或肉体痛苦、难忍的或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超过了生命可以承受的度。

(9)、托马斯由轻变重的过程,正是特蕾莎不自觉由重变轻的开始。

(10)、10)大鱼:多看两遍吧,活着要善待自己啊!

(11)、7)虎口脱险:欧式喜剧片经典作,百看不厌。

(12)、2)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13)、我们在没有被忘记之前,就会被变成一种媚俗。媚俗是存在与忘却之间的中途停歇站。

(14)、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着。

(15)、米兰·昆德拉(捷克语:MilanKundera,1929年4月1日-)是捷克著名作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流亡法国,1981年归化为法国公民。他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称自己为法国作家,认为自己的作品应归类为法国文学。

(16)、21):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17)、7)最终幻想:3d人物数码化的先驱,技术出众。

(18)、追梦路上,为满足一时情欲,他勾引朋友的妻子。欲望一旦获得满足,就将她无情抛弃。

(19)、之所以要做这么多“轻”和“重”的思考,并在人物之间做各种形式的交叉对比,是希望读者们能理解,昆德拉的这些人物性格的设置,对于轻重的解释甚至是隐喻,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同一概念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变化性)。“轻”和“重”,对于不同人而言,或者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角度而言,或者对于同一个人的相同角度的不同阶段而言,其定义都可以是不同的。

(20)、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的3朵“玫瑰”,揭示了爱情里的3种遗憾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结局

(1)、“媚俗”是昆德拉反复提及的概念。当然,一如既往的,他并没有为“媚俗”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已能一窥端倪。

(2)、背叛,对她来说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进入到未知的状态。在萨宾娜眼里,没有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这也是萨宾娜不同于常人之处,对一般人而言,恐惧来自于未知,未知意味着恐惧,但萨宾娜感受不到这种恐惧,反而以之为乐。

(3)、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媚俗可以无须依赖某种非同寻常的情势,是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来的。

(4)、因此,我们前面从托马斯的滥交表现上所看到的“轻”,在了解到他滥交的原因后,看到的就变成了“重”。

(5)、刘震云《一日三秋》:看不懂是笑话,看懂是人生

(6)、既然如此,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似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

(7)、书中昆德拉奏响了他的四重奏:托马斯,特瑞莎,萨宾纳与弗兰茨。通过各个人物的角度讲述了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主题,重还是轻?政治对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萨宾纳的口说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对媚俗!”借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

(8)、萨宾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直吝啬于给答案的昆德拉在此处给出暗示:

(9)、以下还有几个个人的刻奇的例子,“清君侧不是造反,这是朱棣的刻奇;窃书不能算作偷,这是孔乙己的刻奇;是真爱就不能算出轨,这是甄嬛的刻奇;摸下维纳斯的乳房是为了让自己沾染点艺术气息,这是游客的刻奇。”

(10)、5)寻找尼莫(海底总动员):融合温馨情感和尖端技术的动画经典。

(11)、萨比娜一辈子与媚俗对抗,活的潇洒而轻,但她“轻”的背后,自有她不能言说的孤独和落寞。

(12)、8)异形系列:科幻类恐怖片经典,4都很精彩

(13)、「为何我坐在你的墓前,却因为一条狗而流泪」

(14)、昆德拉说,“小说人物并非产生于我履历表中任何一种情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我自己未曾实现的可能性。他们跨越了界限,而我只是绕了过去。这条被跨越的界限(我的“我”终结于界限的那一边)吸引着我。小说要探寻的奥秘尽在另外一边开始。小说不是作家的忏悔,而是对陷入尘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15)、有一天,特蕾莎觉得自己成了托马斯的负担,这是她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便带着狗离开了。

(16)、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也意识到了这些,他知道这性的人生,决不能随波逐流,可他却没有像居里夫妇一样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而是以放下负担的方式,拒绝媚俗的社会。可没有负担的他变的太过轻飘,反而难以诗意的栖息在这片大地上。因为他努力去感受凡夫俗子所享受的轻松,而承受着‘轻’的痛苦。这种轻松的实质却是人生的虚幻。但事实上,这样的生活也绝非他想要的,他时常沉思于一句德国谚语:“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只有一次的人生,用于享受也无法通过经验对比得知对错,毕竟追求不平凡往往是平凡的,反之,追求平凡就显得那么不平凡了。然而这种平凡并非是托马斯那样的放纵享受。如果想要生命不朽,就必须创造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如果在此同时又不愿被世间的媚俗所感染,那就要向尼采说的一样:“个体必须始终在社会中挣扎求生,才能使自己不致幻灭”。那么这种超脱于媚俗的平凡就是像杨绛先生一样“无名无位自在”的平凡,超脱于世俗之外,又有着贝多芬式的非如此不可。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平凡的,淡然的心态,也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所想要的。相信他们的平凡,他们的执着,他们对自己的理解,会让他们在这宇宙的小小一角奏响生命的凯歌。

(17)、我相信这种信念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赋予我们的使命。正如昆德拉在书中这样写道:“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时刻隐藏在人不可猜想的部分。我们所能想像的,只是什么是人的共同之处,这各自的‘我’正是与这种一般估计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它不可猜测亦不可计算,它必须被揭示,被暴露,被征服。但在我们这个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又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认识仅限于镜子中的自己呢?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下,又有多少人想要一歌成名,“马上有钱”呢?又有多少人可以停下来,听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呢?在这媚俗的社会下,你的生命可以承受么?

(18)、此刻,世界开始失去其透明度,开始变得昏暗,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它向未知飞奔而去;人,被世界抛弃之后,则龟缩进他的自我,耽于怀旧、梦幻、反叛,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而听不见任何外界的声音。但是,那发自内心的呼声对歌德却像一种不可忍受的噪声。

(19)、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20)、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意思来迷住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的什么

(1)、24):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二是萨宾娜所代表的,为了寻求未知的欲望所驱使的,习惯性的背叛。

(3)、她排斥的是托马斯对她和对其他情妇的等量齐观。她悲哀地发现,“同一性”一直在她的生命中继续,母亲的阴影无处不在,她始终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

(4)、20):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5)、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特蕾莎所在城市的医院偶然发现一起疑难脑膜炎,请托马斯的科主任前去急诊。

(6)、5)闪灵:可以尽情欣赏杰克尼科尔森的超凡演技。

(7)、4)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8)、她缅怀起这天接近傍晚古怪的一刻,她在田野做最后一次散步。她来到一条小溪旁,躺在草丛中。她久久地躺在那里,觉得自己感到溪流淌过她的身体,带走所有的痛苦和污秽:她的自我,奇异的难以忘怀的时刻:她忘却了她的自我,她失去了她的自我,她摆脱了自我;在那里她感受到了幸福。

(9)、“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10)、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11)、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随便抓出一个点来,其深度也能超过一般的畅销书。例如: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12)、《昏黄》娱乐圈文+乡村爱情,男女主均讨喜,喜欢。

(13)、一是托马斯所代表的,为了满足寻求“非同一性”的欲望所驱使的,“非如此不可”。

(14)、而萨宾娜一直钟情的那顶礼帽,她喜欢赤裸着带着这顶帽子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女权对男权的赤膊相见,是对整个媚俗时代的反戈一击。如果她再有多一点的耐心,她和弗兰茨的词汇或许会像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像一种旋律自然地融进另一首歌曲。或许在弗兰茨的真情感化下,她会重新成为一个自愿放弃攻击性的女人。

(15)、可以说,在卡列宁最后得病即将死去的日子里,特蕾莎找到了爱情如何美好和谐的根本道理——“伊甸园牧歌中美好的生活,不是因为它将我们引向未知的直线赛跑,也不是一次历险,它是在已知的事物中循环移动”。所以特蕾莎明白“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人与狗是这样,人与人也是这样,自然万物都是这样。

(16)、托马斯将一句话奉为圭臬:“只能活一次,就和没有活过一样。”

(17)、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8)、当他办完事,上车之前去旅馆酒吧,特蕾莎又是偶然值班,同样偶然地为托马斯服务。

(19)、在XXd当局和法西斯主义的后面,在所有占领与入侵的后面,潜在着更本质更普遍的邪恶,这邪恶的形象就是人们举着拳头,众口一声地喊着同样的口号的齐步游行。

(20)、某网百科上这样写“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而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等等,我读书少,你能好好说话吗?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线阅读

(1)、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书,我前后读了三遍。第一遍在高中,以为是小黄书,偷偷地看,重点关注了其中与颜色有关的部分。第二遍在大学毕业后,当成畅销书读,做了笔记,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感觉,想抓又抓不住,读了一半就弃了。最近读第三遍,才算是完整地读完了。

(2)、萨宾娜对于闭眼的理解是:黑暗并不意昧着无限,而意味着观察事物时的不满、对被看的事物的否定,以及拒绝观看的态度。

(3)、“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4)、久违的单身汉生活让托马斯重获轻盈,书上写道:

(5)、所以,我们开头第一节,关于巴门尼德的哲学观点,“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思想是轻,存在是重,二者是同一体的才是和谐的——用来解释这本书中昆德拉所要阐述的哲学命题,是具有可行性的。

(6)、7)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时代为背景的爱情名片,节奏缓慢。

(7)、3)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8)、童稚的渴望摆脱了成人精神的一切樊笼,继续存在下去,有时候甚至在遥远的老年期依然还要冒出来。这种童稚的渴望抓住机会,在别人建议他的角色中体现了出来。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9)、说到不朽,人们自然又不平等。我们必须有所区别,一种是所谓一般的不朽,熟人之间对一个人的怀念(村镇父母官向往的那种不朽);另一种是伟大的不朽,即一个人活在从来不认识他的人的心民中。生活中有一些途径,可以从一开始就让人面对这种伟大的不朽,当然,并不一定十拿九稳、但毫无疑问有这样的可能:它们就是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的道路。

(10)、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11)、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严格来说也不算言情?可是我觉得其中对于男女爱情差异的探讨很值得一阅。

(12)、1)两杆大烟枪:在英式幽默和一团乱麻中寻找答案的乐趣

(13)、老子认为重在下,是轻的根本,所以他倾向君子行事以“重”为准则。

(14)、背叛亲人、伴侣、爱情甚至祖国。直到再也没有什么能背叛时,她将陷入一片空虚。

(15)、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如何打造十万加爆款文背后的秘诀,我们被流量大号所撩拨的情感G点,我们被无处不在的鸡汤所淹没的不适感的背后,都只是媚俗在作祟。昆德拉本人也承认:

(16)、他认为,爱是通过和某个人共眠的强烈愿望来体现的,而绝非性欲。托马斯风流成性,以每年睡8个女人的纪录不断自我突破着。但是他从不和任何一个女人过夜,除了特蕾莎。所以当他有一天清晨醒来看到特蕾莎握着他的手还在沉睡的时候,他意识到必须重新界定彼此间的关系,或许“性友谊”是爱情、亲情和性欲之间更安分和懂事的存在。

(17)、他笔下的爱情小说如此,托马斯与特蕾莎的故事亦如是——

(18)、他在做爱之后总是会有希望一个人独处的强烈欲望(对做爱对象的厌倦),同时他也承认,做爱远远不具有事后睡在一起时的愉悦。可是“重”的愉悦并无法让他放弃“轻”的习惯,虽然他在每次见情妇时都会觉得乏味(比不上“重”的愉悦),但一天没见,又会想和她们联系(“轻”的习惯)。

(19)、28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于是,他挥别了萨宾娜带来的不忠诚的可能性里的“轻”,回到自己所习惯的,脚踏实地的生活里去了。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gl

(1)、所以,昆德拉告诉我们,托马斯不断找寻不同女人的原因,并不是单纯寻求快乐的欲望,而是一种类似于用手术刀把世界的外延切开一般的征服世界的决心。快乐的欲望,是“轻”;征服世界的决心,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自我强迫,是毫无疑问的“重”。

(2)、不忠的托马斯,是强大而“轻”的;忠诚的特丽莎,是软弱而“重”的。特丽莎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托马斯“轻”的表象之下,是对她深沉的爱所导致的“重”的变化。“她总是隐秘地责怪托马斯爱她爱得不够”,其实这只是她不够了解他。一直到托马斯生命的最后一刻,特丽莎才意识到,世人对于强弱的判断(强是罪犯,弱是受害者),在她俩的关系中,恰恰相反——

(3)、《绊橙》人格分裂男(疑似)×悲惨失足女,感动。

(4)、8)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5)、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6)、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米兰昆德拉

(7)、这样的直接明了,依然不妨碍我们读这本小说的艰难。但很长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都别想再摆脱它。这里没有白昼黑夜,就是天空嵌着的半弯淡月,仿佛是等待故去的人回来的那盏不能熄灭的灯。那些看不懂的,其实都是长在我们身上的,终其一生很难自我认清并自我和解的部分。

(8)、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9)、网文言情看的很少,目前也就想起这么多。下面是实体书了。

(10)、昆德拉在书的开头给出的态度——“轻”是指没有负担、飞离大地、远离真实的生活,运动自由但毫无意义;“重”是指负担沉重,但生活充实,贴近大地,趋近真切和实在——看似对“轻”和“重”下了定义,也作出了倾向性的优劣对比,实际上只是抛砖引玉,而非结论。“轻”和“重”,必须要基于不同的人物主体,同时用动态的、灵活的视角来审视,才有意义。

(11)、公路胜利地剥夺了空间的价值,今日,空间不是别的,只是对人的运动的阻碍,只是时间的损失。

(12)、正面的例子,是极权主义。极权统治,需要在被统治者的生活中,清除掉一切侵犯媚俗的东西。以集体为纲,不能有个性化的展示;不能存在怀疑的情绪,要相信你被告知的真理;对一切事物的态度都要严肃,不能有嘲讽或戏谑;不能有非主流的想法,要拥有共同的观念……媚俗,是极权统治最好的帮手——

(13)、她在道德上越是于他名陌生,他就越是在肉体上渴望她;灵魂的陌生使得她作为女人的肉体更为奇特;更有甚之,这种陌生最终使这一肉体只是一个肉体,就仿佛对他来说,这一肉体迄今为止只是在同情、温柔、友谊、爱情和激情的迷雾中才存在;就仿佛它已经迷失在这一迷雾中(是的,就仿佛肉体已经被丢失了!)。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14)、在“轻”与“重”的矛盾中挣扎的托马斯,遇到了特丽莎。特丽莎带给他的,是从“轻”到“重”的转变的契机。这种转变,来自于“同情”。同情是托马斯的命运(或祸根)——

(15)、她对他说:“我被活埋了。埋了很长时间了。你每个星期来看我一次。你敲一敲墓穴,我就出来,我满眼都是土。”

(16)、往浅了说,这是一部发生在布拉格的爱情小说,男主角为消除寂寞,通过私密途径感受每个生命的不同个性,流连于不同的女人。

(17)、2)我为玛丽狂:美国厕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18)、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19)、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20)、三是“永劫回归”所代表的,只有一次、只能直线前进,且失去了重复性的人生。

(1)、轻和重的概念,具有典型的多重性和动态变换的特点,且和人物主体紧密相连。对书中的四大主角而言,轻、重的表现形式和意义都大不相同,没有一个普适的解释或僵化的定义可以直接套用。

(2)、9)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3)、托马斯的矛盾之处,在于他既习惯于“轻”的状态,又会在“重”里感受到更多的愉悦。

(4)、10)杀死比尔:呵呵,新派东西方结合的功夫片来啦!!!!

(5)、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年轻有为,帅气多金。婚姻却是失败的,和妻子生活不到两年,就离了婚。

(6)、 2021最好的爱恋看哭无数人:最美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

(7)、勃朗特《简爱》——我人生中第一个理想爱情模板

(8)、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9)、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10)、显然对于特丽莎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而此时的捷克政治动荡,于是两人选择了离开祖国,去到安稳的地方生活,但是特丽莎面对这样陌生的环境下,而且丈夫还与情妇私通,一气之下又觉得回到祖国捷克。

(11)、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像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12)、然而,当她做爱结束,去蹲坑大便时,“一种极大的悲伤和孤独征服了她”,她又感到了裸体的巨大耻辱感。短暂的背叛,带来的短暂的“轻”,被她生命中根深蒂固的“重”,毫不留情地吞噬。

(13)、汽车的喧嚣声无处不在,宛如一种酸,吞没了所有凝视的时刻。

(14)、可托马斯并没有与情人断绝往来,因为他无法控制对女人的占有欲。这也让特蕾莎感到痛苦。

(15)、像我们这样被抛掷到世界上,我们必须首先与掷骰子时那特定的一掷认同,与超凡的电脑所安排的偶然动作认同:我们看到这(镜子中面对我们的映像)就是我们的自我时,不必大惊小怪。没有面相即自我这种信念,没有这样一种基本的幻像、原幻像,我们就无法生活,至少不能认真对待生活。与自我认同是不够的,必须充满激情地认同,视为性命攸关之大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是人类原型的一个变体,而是一种有其不可替代的内质的存在。那位新来者之所以要给自己画像,而且明确告诉大家它体现了某种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属性,某种值得为之奋斗、甚至牺牲的属性,原因也正在于此。

(16)、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17)、他拿不定主意,特蕾莎却主动找上了门。这一次,托马斯破天荒允许女人留下来过夜,并接纳她走进自己的生活。

(18)、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19)、很简单的两对情侣,通过托马斯和萨宾娜的情人关系联结在一起。先从主角托马斯和特丽莎说起。

(20)、道路:这是人们在上面漫步的狭长土地。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系起来的普通路线。公路本身没有意义,唯有公路连接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

(1)、特丽莎甚至连锁上自己浴室门的权力都没有。她对解放的渴望,和对自己权力的坚持,在母亲看来,甚至比她的丈夫对特丽莎的调戏更令人厌恶。此处,昆德拉以梦境为隐喻,在特丽莎噩梦的开头——

(2)、对“同一性”的恐怖感,即来自于被母亲所剥夺的隐私和自由(还有更深一层的隐喻,指向以同一性为目标的政治邪恶,后文再讲)。

(3)、1)怪物公司:罕见的数码特技!动人有趣的创意!

(4)、2)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5)、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