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名言以史为镜的故事精选61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魏征名言以史为镜 1、魏征的名言以史为鉴 (1)、(解析)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上位者要学会以身作则。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

魏征名言以史为镜

1、魏征的名言以史为鉴

(1)、(解析)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上位者要学会以身作则。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3)、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4)、译文:唐太宗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上大衣,用历史作镜子,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以人为镜子,找出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被用作防止自己犯错误的宝藏。现在魏征已经去世,我已经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5)、仿造句式法使用效果:仿造句式后,论证段的语言是不是更有气场了?

(6)、译文: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本身的得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如今魏征已经死了,我丢失了一面镜啊。”

(7)、作为唐朝的开国者之李世民不仅将唐朝统治得文明且繁荣、和平且昌盛,也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8)、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中国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9)、(解析)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不能小看任何人。

(10)、社会是个大筛子,唯有“千淘万漉”,才能显出本色。你看,疫情袭来,有人抛家弃子,慷慨奔赴救护前线;有人畏畏缩缩,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有人襟怀坦荡,倾尽所有,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人心怀鬼胎,蓄意捏造,只为抹黑别人,成就自己。不过,尘最终还是尘,土最终还是土,唯有“真金子”才不惧“淘洗”,狂沙吹尽仍然光彩熠熠。

(11)、(解析)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凡事都要从根本来分析。

(12)、他使得唐朝中前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开明的时期,并且开创了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光辉灿烂的篇章。

(13)、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14)、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这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15)、鼓励种粮养蚕,多种植,就可得到衣食之物了。此言农桑的目的在于解决衣食问题。

(16)、魏徵,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17)、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18)、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19)、(解析)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0)、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2、魏征名言以史为镜的故事

(1)、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2)、后来,在李世民的劝说下,父亲李渊决定出兵攻打隋朝,他被父亲授予了很重要的职位,负责指挥统领右三军。

(3)、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预测的,这样下去,后世子孙们将会怎么看呢?

(4)、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5)、海伦失聪,也要千方百计地学会说话,哪怕是断续的表达,难听的发音,何哉?语言是跟外界沟通的最佳手段。听、说、读、写中,说是最重要的。

(6)、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7)、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9)、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1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

(11)、有一次魏征激烈进谏,把唐太宗气得半死。太宗皇帝气冲冲地跑回他的寝宫,边走边喊:“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见他怒发冲冠暴躁如雷,心里思索——谁能令堂堂天子发怒到如此地步还不被立即处斩?只有魏征办得到。

(12)、这次李渊又答应了李建成的要求,要削去李世民的兵权,同时李世民又得到密报,探知了李建成要谋杀他的计划,眼看情势十分危急。

(13)、不久,李渊借口年老体衰,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

(14)、对于唐太宗来说,只要这面镜子立在那里,他的一切言行就需三思而后动。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印象,那个天地不畏的一代圣主唐太宗,独独怕了一个魏徵。

(15)、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16)、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17)、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18)、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19)、对于国际间存在的某种精神,比如说是正义、良知,则更需要以史为镜,公正裁决。日本政府妄图篡改侵华历史,磨灭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各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但历史之镜是透明的:它照出了东条英机被欲望膨胀的双眼、南京大屠杀的惨景。二战的硝烟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不容亵渎。我有幸听到尾山宏的名字,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人对侵华历史不懈追问,这种跨越国家民族的正义足以感天动地。以史为镜,我们坚信正义长存。

(20)、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3、魏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2)、有志之士不会喝盗泉中的水,廉洁的人不会吃嗟来之食。

(3)、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当作宝贝,用来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5)、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是善良的。

(6)、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像鹰鹘一样凶猛。

(7)、这一对君臣,一个从谏如流,一个刚正不阿,这份难得的君臣之情千百年来始终为人们所赞美,也为后世君臣所效仿。

(8)、当夜,李世民进宫向李渊禀告李建成要谋害他的实情。李渊让他们弟兄三人明晨一起进宫当面对质。

(9)、    一面明镜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张并不美丽的脸庞,可以是一朵凋谢的花朵,也可以是—颗千疮百孔的心灵……

(10)、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1)、王尔德有言: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是呀,人活一世,如果连自己都活丢了,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所以,当尘世的“浮云”飘来,你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能不恋恋于过去,不惴惴于未来;亦能不愠愠于非议,不怡怡于赞美。找到自己的路,迈出自己的步,任耳畔东西南北风,我自活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12)、直到今日,我们一提到唐太宗和魏征,想起的便是唐太宗对魏征的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3)、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14)、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15)、李渊见事已至此,就顺水推舟地说:“朕也有此意。”

(16)、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7)、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

(18)、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9)、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0)、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4、魏征名言以史为镜的意思

(1)、《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