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论文
1、关于道德的论文参考文献
(1)、目前在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往往会在某个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出现“民意”的参与。此类案件一般都是严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民众对其往往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这些关注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正义感以及对社会道德的维护。而民意表现出最极端的方式就是请愿书,这在现实社会中不是很新鲜的名词,一旦请愿书送至法院,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法官在审判中无形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参照民意,但是民意代表的社会道德多少都会跟法律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就会直接体现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反映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会对案件审判产生的影响实际上是不利的。
(2)、这种解释是很牵强的,在抢劫中的不法侵害往往是最难以断定的,因为对于抢劫的认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实施暴力,另一个是对财产的不法侵害,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对抢劫的正当防卫中,不能单单认为就在犯罪嫌疑人对当事人进行暴力的时候就属于不法侵害,姜某在逃跑的过程中,仍然对黄某的财产处于不法侵害的状态中,因此抢劫行为仍在继续,所以黄某的行为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3)、在费老的比喻中,近现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就好比“捆柴”,集体与集体、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边界相对清晰。集体只能在个人所让渡的权利范围内控制个人,而不能僭越这种边界近现代西方的这种道德体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然法思想的基础上。近代自然法从支配多数人最强有力的感情中发展出一套以“自我保全”为要旨的道德体系,其中最强烈的一种情感是对死亡的恐惧,特别是对暴死于他人之手的恐惧。也即是说,自然法须从所有人自我保全欲求推演出来,并将后者作为一切道德和正义的唯一根源。作为基本的道德事实,自我保全不是一项义务,而是一项权利。由此,任何集体的构成都应基于这种“个人权利论”,即保障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近现代国家的职能也褪去了希腊式的色彩,不再是创造或促进一种有德性的生活、成就“文化圣人”,而是保护所有人的自然权利(底线是生命安全)。这也成为政治权力和一切实定法正当性的根据。
(4)、其次,将现实伦理中的尊重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反面效应承担责任的意识运用到虚拟网络空间,从道德监督和评价上看,有利于增加在网络平台各个网络主体之间的互相责任监督意识。网络道德不仅要求个体要有责任感,同时要求社会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公众普遍遵守的责任意识,形成普遍的公众约束力。同时网络道德从意识的强化角度,也帮助网络主体明确网络行为责任分配不清的问题。
(5)、司法是社会矛盾的最终解决手段,争取使诉诸司法的所有案件得到合理解决是其担负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案件的正确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由于社会道德与民意息息相关,如果对道德冲突案件处理不公,司法这一最终手段失效,当事人则可能依靠自力救济解决问题,不但达不到息讼止争的目的,而且会导致矛盾激化,有的甚至酿成群体事件,危及社会稳定。因此能否正确处理情法冲突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所以,案件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仅要使当事人服从法律、服从判决,更要使案件的处理结果在情理上无可挑剔,这样才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6)、在网络这个无所不包的大仓库中,网络世界使人的个性化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个性化的主页、网站、个性化的娱乐、交往、消费等。它与现实世界因种种缺憾而给人的个性充分展示造成的障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放任个性和完全尊重个人自由的网络虚拟世界里,“网络黑客”、“网络爱情”、“网络暴利”向人们的自律意识发起挑战。人们的自律在自由的个性舞台上稍显逊色,这对人们的自律意识来说无疑是不小的冲击。网络道德这个伦理框架在此时便扮演了框正自律意识和深化善恶判断意识的重要角色。
(7)、(5)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8)、虽然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法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还是可以透过错综复杂的各式法律形式看清楚法律的特征,一般而言法律的特征大致包括: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样,道德上的差异也并不妨碍它们具有如下一致的特征: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由于二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理上的探析。
(9)、(3)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10)、在春天,道德是一片金灿灿的迎春花,闪耀得令太阳也为之失色;在夏天,道德是一池清纯端庄的荷花,高雅得让酷暑也俯首称臣;在秋天,道德是一束幽美的菊花,幽静得令落叶也无地自容;在冬天,道德是一枝腊梅,傲然挺立在漫天大雪中……
(11)、(关键词)道德评价;“理性人”;“合乎道德”;“科学性”;评价观
(12)、摘要:诚信品格是“人的社会特质”,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道德内化的产物。这就预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需要整合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个体的各种社会道德因素:即通过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以及淳化社会风气,从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
(13)、以坚持坚守为茎,挺起胸膛,他,将道德动人心。邓稼先,已被人们熟知的名字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一次爆炸实验中,烟雾弥漫却没有出现云朵,他不顾旁人劝阻,只身冲时实验区寻找实验碎片,得知只是降落伞未打开时,他笑了,却浑然不顾话筒性药品已经大肆进入他的身体,破坏着他的骨髓。不久后,他便病逝了。而他坚定坚守着的职业道德却永留人心,直至临死,他也不曾后悔,因为他明白他坚守着是什么,是中国,是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的,让道德之花盛开,在于坚持与坚守。
(14)、小行为,大道德。的确,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思想如何,他是怎样一个人。讲道德是一种美,最纯朴的美,它会给我们人生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完美,道德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拥有道德眼前一片晴空;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你会快乐一生,终身受用。
(15)、(3)赵迎欢,《高技术伦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16)、你好!不知不觉,你已经陪我走过了十七个春夏秋冬,你总是在我身边提醒着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一路有你相伴,我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要真心的对你说:“谢谢你!”
(17)、人类对人工智能体在道德地位上存在认识的内隐外显分离当然不是一件好事,解决分离的途径便是达成一致。内隐和外显并不是一个连续维度上的两个极,它就是一个二分的、要么内隐要么外显的维度,因此若要达成内隐和外显认识上的统人们要么在认识上取消人工智能体的道德地位,要么在认识上赋予人工智能体道德地位。究竟是取消还是赋予它们道德地位,这取决于人工智能体是否可能作为一个道德的实体(entity)而主动地、自发地、有意图地、能动性地去进行具有道德意涵的行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和阶段里,似乎不可能,即使它们做出了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又伤害了其他生命体,它们在人们的推断中也不可能是主动的、有意图的、自发的、自为的、受自己控制的。因为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体并未发展到机器或机器人能够有意图地、自发行动的程度。以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来取消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是合理的。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永远不可能发展出有意图的、自主的道德机器人,这是存在疑问的。哪怕有极小的可能,某一天一个能够自由决定其行为的人工智能体出现,取消它的道德地位都是不可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人工智能体的道德地位至少持有一种相当保守的态度,即哪怕现在其不具有道德地位的先在假设,而赋予其道德地位以匹配人类内隐的认知观,这都是合理的。
(18)、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有文明与落后之区分。道德是多层次的,而且是多元的,不可能用同一个相同标准去要求所有社会成员,况且社会上还总有些对于基本道德于不顾的自私自利主义者。为了保护广大老百姓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必须有法律强制力保障实施,这种强制力就是对违反基本道德的震慑。法律一旦形成,对社会主义道德起着补充、深化和保护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国家强的制力来维持,但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国家的发言权将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和遵守,必须依赖于道德的支持为基础。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准则,体现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核心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如果法律违背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不仅得不到广大老百姓的承认,而且也会破坏经济基础,阻碍社会的长久平衡稳定发展。
(19)、若使你的人生枝繁叶戎,花香果硕,你就应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20)、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这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应该就是秦始皇的暴政了。筑长城、挖灵渠、焚书坑儒,失尽民心,失尽道德。天下百姓不堪忍受揭竿而起,于是秦朝灭亡了,它死在了“道”字上。
2、关于道德的论文1000字大学生
(1)、美好的品德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利益,同样,卑劣的德行也会使人得不到利益以至丧失到手的利益。如果庞涓当上魏国军师后善待孙膑,即使孙膑的才华掩盖了他的光芒,他也会因为举荐贤能而受人尊敬。可是他没有,他用卑鄙的手段迫害孙膑,最后只落得个身死人手的下场。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有谁会愿意和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结交?失去了众人的依托,又怎能握住手中的利益?
(2)、(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
(3)、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4)、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家加里宁也曾说过:“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渊博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高尚诚实的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影响很大,一个高尚的教师会影响所教的学生”为此,要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示范及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5)、参与者表现出了标准的IAT效应:人们表现出对外群体(例如:戴头巾妇女)的消极内隐偏见(t(65)=72,p更为重要的是:相较道德条件(t(32)=77,p=0.09),这种消极内隐偏见在能力条件(t(32)=40,p方差分析预测的指导语条件中的D分数和测验块的顺序显示:与能力条件相比,道德条件下的偏见减少了(M(道德)=0.SD=0.M(能力)=0.34,SD=0.F(1,62)=56,p=0.04,η2=0.07)。
(6)、网络道德从外借助规则制定,技术预防和法律制裁约束网络行为
(7)、注(3)齐格蒙·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
(8)、周礼随着西周的灭亡而失去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真正对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关系奠定理论基石的是汉儒董仲舒的德主刑辅思想,以阴阳五行相辅相成之理,来论证德主刑辅符合天道运行的规律。这是古代中国道德法律化历程的重要环节,其后两千年的封建时代均采取这一原则,其影响不但对中国和东亚地区,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巨大。
(9)、“社会和谐能够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社会和谐能够成就国家的光辉伟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认真思考全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法治和德治实践做出的经验,开阔胸怀的吸收和参考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必然会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制度和模式,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10)、美在于心灵。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他心中只有仇恨,生活从此而改变;一个人如果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一切,关爱、温暖、快乐……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人生就如一颗宝石,如果用道德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光彩耀人。
(11)、然而,大学生是否能将社会道德期待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还与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心理基础。由于自我意识中蕴含着深刻的自我要求、自我体验、自我评价的意义,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其道德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就越强,克制本能的欲望与冲动的能力也就越强。作为道德意识之一的诚信意识,说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义务感、责任感,它直接发生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也就是说,没有自我意识的确立与发展,诚信意识是很难产生的。所以,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需要不断强化其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12)、毫无疑问,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之前,中国古代的人民在法律的道德化方面的成就是领先的。仅仅单纯依靠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和交往,即使是在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更何况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古代中国呢?而将法律道德化,则可以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将法律的作用面扩展到最大的范围,而且一旦法律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保存下来,其影响维持的时间长度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如中国就维持了两千年。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法律的道德化不单是道德的法律化的结果,更重要的,它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选择的最佳途径。
(13)、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14)、《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SocialCognitiveandAffectiveNeuroscience)
(15)、(2)何建娥.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6)、此外,在这里同样可以运用涂尔干的社会分工学说:前工业社会中的集体意识较为强大,触犯道德者所受制裁以压制性为主,意在为其造成痛苦和损失作为惩罚;而与高度同质性的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分化程度更高,越来越多的事物摆脱了“集体共识”的影响,集体约束的弱化意味着个人被赋予了更大的道德责任,而非像过去那样简单地屈从于强大的集体意识,个人意识的发展使得恢复性制裁(目的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把事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渐据主导。从道德的这一发展历程来看,个人作为现代社会中道德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也是毋庸置疑的。
(17)、伴随西方社会道德的个人本位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个人与集体、公领域与私领域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如此泾渭分明?启蒙运动以来的近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公领域不断向私领域扩张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以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提出的“私人-社会-公共”三分法来分析,则是“社会领域”对于其他两者的不断吞噬。一方面,婚姻需要到行政部门进行登记才能获得“合法性”,儿童教育通常在学校中进行,这些家庭事务的社会化无不彰显着传统私人领域的收缩;另一方面,(古希腊语境下)公共领域的自由行动传统也在不断撤退,被“社会领域”的组织化、规范化原则所取代。在阿伦特看来,社会是一个带有单面性的领域,它只允许一种利益和一种意见的顺从主义曾经在私人领域中进行的“生存活动”被社会领域所吸收,这赋予了后者以一种“必然性”,使得个人彻底丧失了自由和生而与俱的权利。与这种情形相契合地,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的区分自然也就几乎不存在了,统驭两者的是某一种支配性的利益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大多数个人似乎就从道德责任中脱离出来,而诸如“制度”、“集体”等无意识的事物成为了事实上的道德责任承担者。当然,少数的制度设计者和高级指挥者作为无意识的制度的“大脑”,在某些情形下自然应承担重要的道德责任。20世纪30年代德国特殊的社会环境(经济崩溃、一战战败、政治斗争等)则将这种普遍的“道德无涉”推向了极致。二战中的种种人道灾难,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从这样的道德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18)、这是一个完美的自我暗示,那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而且只要你这么想了也就会那么去做。自古有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甚至到现在都还广为人间,这也是道德地一种基本体念。想想,如果我们都能从身边的一件小善事做起,而不去做那些大凶大恶之事,那么就真能实现所谓的自我升华。
(19)、“亚文化亦称‘副文化’、‘小群体’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别于整体文化的地区文化或群体文化,既具有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社会越复杂,亚文化越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校园亚文化。大学生的校园亚文化,除了与主流文化存在微妙的互动关系外,还表现为对于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认的双重特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等,一些不良的亚文化趁虚而入,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影响。例如,随着高校出现的学术造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漠视转而认可甚至参与其中的亚文化氛围,造成对大学生诚信信念的消解。对此,不能忽视当前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努力挖掘亚文化特有的功能,发挥它对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积极作用。
(20)、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和流动,却可以约束由欲念产生的行为,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则。我们的邪念可能将某种道德颠覆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邪念无从迸发,并扶正着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法制社会。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
3、关于道德的论文1500字
(1)、当然,我们也不应否认,社会道德体系的运行必须建立在一种共同体的基础上,而由于不同社会的起始禀赋和发展路径皆存在差异,因而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有必然根植于其独特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道德的相对性自然难以避免。这意味着“道德”在每个社会所包含的意涵皆有不同。在这种种差异之中,一种最基本的分野在于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下道德内涵的差异。尽管这种分野在当代文化融合的趋势下已有所消解,但仍不失为认识道德复杂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令人惋惜的是,在有关道德的探讨中,这种分野常常被或多或少地忽视,汉语中的“道德”往往被等同于西文语境下的“morality”。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以“捆柴和水波”之喻很好地区分了道德在中西两种社会格局之下分别被赋予的不同意涵。在一种比较性的视野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和西方的道德体系在来源和演化上的诸多差异。
(2)、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法律即使规定的再详细,也总会又顾不到的地方,如秦朝的法律体系繁琐,条目繁冗,“或盗采人桑叶,臧(赃)不盈一钱”。
(3)、我自认无法代表广大理工医科的同学们,但对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而言,基本的哲学训练不论在哪一门具体的学科学习中都是必要且关键的,因而在我看来,复旦在通识教育中纳入哲学模块无疑是对于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就通识教育本身而言,尽管涂尔干在一百多年前指出的专业化趋势至今仍在不断发展,但跨学科研究和融合多领域的知识体系似乎也在变得愈发重要,而复旦的通识教育体系则为学生提供了达成该目标的平台和起点。
(4)、从古至今,道德无不被刻入历史的典籍;道德是四岁的孔融懂得“让梨”;道德是董奉行医为民看病;道德是韩信成功后不忘报恩。现在,道德模范更是让世人所歌颂,道德是郭明义无私伟大的奉献精神;道德是赵永录50年摆渡造福百姓;道德是杨善洲植树造林,奉献一生。
(5)、获奖学生感言:能够获得复旦优秀通识课程论文的一等奖是出乎我意料的一项殊荣。当然,这份荣誉背后不只有我自己的努力,我还想感谢指导我论文写作的陈伟老师和彭海龙学长,也要感谢我曾经的任课老师们。在本科三年多的课堂和学术训练中,我获得了思维能力的锻炼和理论知识的积淀,而这些学术素养正是我得以写作这篇论文的基础。
(6)、爱岗敬业、提高效率、热情服务。在财务战线上,本人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对待来报账的同志,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报账时间:对真实、合法的凭证,及时给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了民警职工的好评。
(7)、网络场域的行为的实践性源于网络道德的指导。网络世界的信息具有复杂性、综合化、冲突性,这些信息从方向上也加深了网民们在网络行为选择上的迷茫。网络道德作为一种来源于现实社会的价值标准,从思想意识上给人们正确的价值引导,形成对社会网络管理和使用的潜在约束力。
(8)、(1)周旺生.法理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版
(9)、一方面,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要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
(10)、第道德交流。当人工智能体被赋予道德立场时,它很可能成为被谴责的对象。前面四种道德能力的材料都是个体化的,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其道德立场的获得一定会使其身处社会情境中。它会受到谴责,也可能承受非难,它将要辩护,也倾向解释。但无论它在社会交流中对于道德谴责、责备、表扬还是赞颂做出何种辩护、解释、归因,它们都需要这种进行道德交流的能力。道德交流的能力基于前述四种材料之上。
(11)、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2)、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荀子有句话说的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说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13)、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制度尚不完善;社会诚信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其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债权人为追索到期债务,往往要通过诉讼方式追索债务,而采用这种方式的成本费用越来越高,不要说因种种原因败诉,即使是胜诉了,真正能够执行裁决的也很少,这使债权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客观上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在涉及个人利益时,难免会走上不诚信之路,这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制度体制原因。
(14)、奥斯丁主张:“法律反映或符合一定道德要求,尽管事实上往往如此,然而这不是一个必然的真理”。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危机与道德沦丧就是明证;传统的德治却是主张德主刑辅,法是德的附庸,贬抑了法的作用,也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对二者都要加以扬弃和改造,抽取各自的合理内核,进行结构重组,建立全新的德法结合的体制。
(15)、(摘要)当前道德评价不同程度存在着“理性人”的人性假设、注重“合乎道德”的外在行为、评价方法上追求“科学性”等认识误区,从根本上制约了道德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事实上,“理性人”冲击了“道德人”;对“合乎道德”的过分关注反而遮蔽了更为重要的“出乎道德”;追求道德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却忽视了“有法”和“得法”。因此,道德评价应树立新的评价观,坚定“道德人”的根本旨归,引导学生着力善端养育和灵魂滋养,并以评价方法的适合性超越科学性,以增强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16)、(6)刘仲仁.大学时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3-
(17)、此外,就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性来说,这种自觉性也表现在人们会在众多的、既定性的文化形态中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文化样式来学习、模仿以为己所用,从而造成对现有文化样式的调整和改造。事实上,这种改造往往并不是人们主动进行的,而是被动接受的,也即当内在的文化约束和外在的环境冲击之间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调整或改造才会发生。这一点不仅体现于中国近代之初面临强敌入侵时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文化变革时期,而且也体现在当今自然科学,尤其是信息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
(18)、重视亚文化的暗示功能。人具有接受暗示的习性。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暗示“是指以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社会生活中对个体的道德影响无处不在,亚文化中的诚信暗示往往隐含了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大学生同伴群体的亚文化,常常会以一种建议性、帮助性、温和性的诱导和暗示,向主体提供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行为类型。同伴群体亚文化,虽然不如法规那样对主体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但它在维护诚信方面却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如果校园亚文化推崇的是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个别大学生一旦做出失信欺诈的行为,就会遭受同伴群体的议论、谴责、排斥乃至唾弃;失信学生在失去同伴群体的尊重后,不仅会产生懊悔、改正的道德心理,而且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警示的暗示作用;相反,如果大学校园中严重的学术失信现象或考试作弊未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发生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失信事例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一些同学就会将之视为一种社会认可的潜规则予以接受,甚至如法炮制。因此,学校应当注重营造诚信的亚文化氛围,发挥同伴群体亚文化的道德暗示作用,促进大学生诚实守信品德的形成。
(19)、在历史不相同的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不一样的。过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是不相同的,社会中的几代人和几代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也会有所不一样思想文化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是其他文化的传播进入,使固有的本土的道德文化和人们的道德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认为不对的事,现在也认为是正确的了,也可能发生质的改变;另一些是因为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会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3)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武汉大学,2004:39-
4、关于道德的论文800字
(1)、编者按:11月18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课题组主办,《全球传媒学刊》协办的“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刊特此刊登于往期的相关学术佳作进行专题回顾,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