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首当其冲精选130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 1、首当其冲的正确用法 (1)、10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2)、1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

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

1、首当其冲的正确用法

(1)、10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2)、1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3)、冲云破雾:冲破云层,突破迷雾。比喻突破重重障碍和困难。

(4)、(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5)、(解释)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逸:安乐,安闲。

(6)、(正确示例)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7)、(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8)、电视剧看多了吧你!因为他们都是这样说的:臣定当不负众望!

(9)、1(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误例: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1(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误例: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一直坚持战争主张,对世界人民反战呼声置之度外,最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1(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误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1(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不能误解为“没有路可以走”。误例: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突然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10)、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11)、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2)、考情:2012年国考31题,2014年国考25题,2013年春季联考08题

(1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5)、前度刘郎)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16)、(解释)变化多端,无法揣测。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17)、1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18)、1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19)、(解析)”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0)、(解释)比喻首先受攻击或遭灾难。首:最先;冲:要冲,交通要道。

2、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首当其冲

(1)、不刊:不能修改。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2)、暗室不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3)、浩然之气: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4)、紧急通知!2021公务员笔试延期举行!(附今日国考报名数据)

(5)、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形容文章写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6)、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7)、“辕门射戟”是《三国演义》中“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二者属于历史典故与人物的对应关系,“吕布”为主动方。

(8)、(正确示例)副政委的脸上挂着不尴不尬的笑。

(9)、一往直前: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10)、(解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震惊。

(11)、⑩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不是热)。

(12)、(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应该是躺枪最多的,许多电视节目、杂志书籍,都在乱用。将其勿以为是第一个做……事的人。

(13)、10(叹为观止)赞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误例: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断壁残垣,触目惊心,叹为观止。10(投桃报李)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误例:如果两家对过去的事念念不忘,你攻我伐,投桃报李,冤冤相报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呢?

(14)、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5)、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16)、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17)、1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18)、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19)、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20)、躬先士卒 (gōng xiān shì zú )

3、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

(1)、(解释)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轩:高。

(2)、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3)、(解释)形容专心而恭敬地听,常用作请人讲话的客气话。

(4)、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5)、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6)、(正确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鲁迅《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

(7)、很多人理解为放了好久的假期,一直不回去。诗词君知道你想一直放假,但这个词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啊。

(8)、这个躺枪的应该很多,经常理解为在某些场合说错话不经大脑思考张嘴就说。

(9)、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10)、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泊秦淮》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1)、1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12)、(解释)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形容某事或某活动充满了乐趣。穷:穷尽。

(13)、(解释)整齐不乱,次序分明。井然:整齐的样子。

(14)、1发奸擿伏: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15)、身先士卒 (shēn xiān shì zú )

(16)、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词是贬义词,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17)、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过零丁洋》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8)、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19)、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20)、示例:  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4、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褒义

(1)、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2)、1(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与“下里巴人”意思相反。误例:《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1(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误例:毛书法家大笔一挥,运腕挥毫,笔走龙蛇,只见兔起鹘落,作品一蹴而就。1(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即形容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误例:兄弟,你别不信我,我可是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的。

(3)、1(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普通的乡下人”。误例:①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②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1(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不能指一般情况下的互相帮助。误例:周礼的家是个四代同堂的小康家庭,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和睦,被居委会评为五好家庭。1(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不可指同一人、物,不可混同“同日而语”。误例:当年穷山沟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是集团董事长,今昔之别,简直不可相提并论。1(心悦诚服)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不能理解为“心情舒畅愉悦”之意。误例:他听着风顶树梢,听着小鸟欢噪,心悦诚服,不原离开这个地方了。

(4)、(解释)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迫:逼迫,强迫。

(5)、79(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误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青出于蓝胜于蓝)指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用指别的超过不可以。误例: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是完全可能的。(罄竹难书)比喻罪恶之多,难以写尽。必须是罪行、劣迹、错误之类的事实,含有明显的贬抑色彩,而且如果是具体的东西数量再大也不能使用“罄竹难书”。误例:①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②甲骨文上刻个字不容易,罄竹难书的公文重得累死人不偿命……(求全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带宾语。误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求全责备别人,更不能抓住某人的一个缺点而不及其余,而是要客观地、全面地肯定一个人的大节和主流。(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此成语易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而造成成语与句子重复。误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地一声笑了起来。(日理万机)指古代帝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不能用在普通人身上,否则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误例: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误例:眼下大型运油车只有三只车轮在桥面上,桥沿已经不堪重负,正在缓慢变形,大卡车如履薄冰,时刻都有掉下江中的危险。(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能泛指意外情况。误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哪怕有个三长两短,都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6)、释义:强风吹到了尽头。比喻原来很强的力量已经衰弱,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7)、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8)、出自:《小说月报》1981年第11期:“陶红杏在桑家班挑大梁,挂头牌,名噪北运河二百八十里”。

(9)、(解释)根扎得深,花和瓜果就长得牢,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蒂:植物的花、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10)、不穿长衫,不穿裤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出自《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11)、③ 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是人多,不是人少);

(12)、误用句子:上海衡山电影院推出“电影开映十分钟后观众如不满意可以全额退票”的活动后,票房率大增,半途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13)、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14)、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规范准则,让大家跟着参照执行。

(15)、⑤ 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东西的后面,显得有些不相称(常用于谦辞);

(16)、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7)、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18)、1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19)、(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20)、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5、比喻第一个冲在前面的成语贬义

(1)、(省考冲刺)行测5大模块高频考点梳理!考前看这篇就够了!

(2)、1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出处: 明·屠勋《屠康僖公集·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4)、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行路难》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5)、边歌唱,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载:又,且。

(6)、(错误用法)经常用成不值得教训,你中枪了么?

(7)、(解释)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其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8)、意思是:身:自己。士、卒:泛指士兵。原指作战时,将帅亲自上阵,冲在士兵前面。现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9)、冲坚毁锐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

(10)、(错误用法)这个躺枪的应该很多…经常理解为在某些场合说错话不经大脑思考张嘴就说。

(11)、(解释)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也指出了问题才想法补救,已经太晚了。亡:丢失;牢:牲口圈。

(12)、释义: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13)、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14)、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春望》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5)、(解释)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怨:责怪。

(16)、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17)、(解释):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18)、(解释)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给:供给。

(19)、1(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后面不可以跟宾语。误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128/1(休戚相关)忧喜福祸相关联。与(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误例:①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必须抓好商品质量,商品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利益休戚相关。

(20)、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1)、10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2)、(错误用法)许多人都以为是不能刊登的文章。

(3)、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登飞来峰》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4)、[成语解释]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5)、1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6)、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7)、这样便可以解释,为什么那道题要选妄自菲薄了(文段语境中没有要作贱本国文化的意思)。

(8)、(解释)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酬:实现。

(9)、(解释)由昏暗狭窄一下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开始不明白,突然间一下子全明白了。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10)、(解释)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阿:迎合,偏袒。

(11)、(错误用法)形容一个乞丐穷苦潦倒用不衫不履的话,你的语文老师都要哭了。

(12)、(解释)故意做作,故作姿态。样:模样、姿态。

(13)、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14)、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泛指贫穷。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5)、(解释)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高兴;诚:真心。

(16)、考情:2014年秋季联考20题,2016年春季联考28题,2018年春季联考10题

(17)、1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18)、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使至塞上》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9)、卑鄙无耻: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20)、(解释)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认真。

(1)、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的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并非指稀少。

(2)、中考名著导读:《昆虫记》文学常识与考点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题!

(3)、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4)、(正确示例)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5)、(解释)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6)、示例: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7)、那么,孩子都应该掌握哪些成语呢?小编就为您找到了一份成语表,快给孩子看看吧!

(8)、(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张:陈设,铺排。

(9)、(旷日持久)耽误时间,拖延很久。不能理解为坚持很长时间。误例: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多指人的品质,不表示水平能力、产品质量或学生成绩等参差不齐。误例:①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②市场上各种营养补品良莠不齐,一些含有激素的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为有限。误例: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马革裹尸)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常被误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误例: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媒体多误用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误例:①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②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令人目不暇接。(面目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不可用于褒义指变化之大。误例:20年阔别,今朝又回。20年的社会变迁,剥去了小城寒伧的外衣,记忆中的破屋残垣早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

(10)、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观沧海》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