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摘抄及感悟
1、陶行知文集经典语录
(1)、亲爱的朋友们,我是您的书友鲁国红,谢谢倾听,下期再见!
(2)、校长要想在治校上不断超越自我,必须重视研究、乐于研究、善于研究,通过深度研究,不断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推进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3)、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
(4)、一是要读教育理论类著作。教师从事了教育工作,就要研究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朱永新说:“教育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但要驾驭实践,最终取决于理论功底。”
(5)、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范文2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6)、《跟着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读书摘抄)
(7)、第“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8)、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9)、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即自然教育,它遵循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按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他本身应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10)、“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11)、当我在从教生涯中一次次遇到困难时,每每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哲理明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正是它改变了我的追求,改变了我的人生。
(12)、探索,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意味着不得过且过,不敷衍糊弄;意味着总是试图去改变,意味着追求卓越。
(13)、重视教育的“社会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康健的”生活。
(14)、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品质。
(15)、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魂、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这个活动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也不是一个操作流程。
(16)、要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好国民与愚民的大分别,也就是国民会替国家想,愚民不会替国家想。所以要做个真正的国民,第一就要有国家的思想。没有思想的行动,叫做盲动;没有思想只管闷起头来跟人跑,叫做盲从。
(1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对素质教育的新启发
(18)、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用一辈子跟我们讲一件事,那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般大写的模样。他像一座丰碑,鼓舞着我们前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1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
(20)、我班上有一位学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小缺乏教养,十分顽皮,成绩又差,但在体育方面非常突出。我在众多的缺点后面终于发现他这个优点,并以此鼓励、引导,推荐他担任体育委员,帮助他确立做一个有文化的合格学生的志向。通过反复做细致的工作,这位学生最后评上了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成绩也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如果只抓学生的缺点,那师生心理对恃是在所难免的,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就会变得更困难。
2、陶行知文集精彩摘抄
(1)、他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教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2)、通过写作,人们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品格、提升境界。
(3)、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儿童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
(4)、肖川教授倡导“生命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真正做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承当生命”。教会学生拥有欣赏生命的态度,所有的教师都对此负有责任。开展生命教育,我们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崇敬生命、热爱生命,自我的幸福体验,自我的生命质量,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丰富的生命实践去锻炼学生,尊重、正视每一个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开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开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我们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情境,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动,更多温暖的关心,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光明的内心世界。
(5)、“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在我的班级,我有计划地开启了爱的征程。
(6)、很多教师搞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缺乏深度,实际上就是缺乏理论高度。因此,教师首先要读教育理论类著作,中外教育名家的都要读。
(7)、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美)爱因斯坦教育感悟格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8)、校长是学校之魂,思想是校长之魂。校长没有思想,学校便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没有发展方向,没有美好未来。
(9)、《大学之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上册》(读书摘抄)
(10)、首先,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11)、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12)、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13)、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14)、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15)、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
(16)、“诗意语文”的创立者、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酷爱阅读,博览群书。读书使他的课如行云流水,如江河澎湃,如诗意流淌,成为教师、学生喜欢的思想盛宴。王崧舟读书涉猎广泛,从文学作品、教育理论、哲学名著到宗教著作,乃至奇门遁甲,他都喜欢读,都乐在其中。
(17)、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18)、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涵盖所有社会生活的,教育也是贯穿整个人生历程的,他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有限范畴,认为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是要教人们更好地生活,教人们一切对实际有用的东西。陶行知先生将其总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只有简单的15个字,但这15个字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并不那么容易。
(19)、 作者简介:李颖,新安县磁涧镇寒鸦小学教师。人生格言:用爱心呵护孩子的童心,用童心换取孩子的真心,以真心赢得教育的开心。
(20)、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英)罗素《教育目的》
3、陶行知文集摘抄及感悟加页数
(1)、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直为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2)、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信仰与哲学的问题。信仰问题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其次才是一个人生的问题。对世界和人生的某种最高真理的寻求乃是灵魂的需要。
(3)、就我园现状而言,越来越多的乡村家长认为乡村学校教育水平不高,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去城市,“要让孩子去城里受到好的教育”。导致当下乡村幼儿人数不断骤减,那么是怎样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呢?《陶行知文集》为我点起了一盏光明永恒的灯。
(4)、这些不正是今天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宗旨所在吗?.
(5)、“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6)、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7)、名校长应有深度挖潜的研究能力。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求问题答案、探究未知世界的一种过程。
(8)、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秋的硕果。做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让爱常驻每个孩子的心间,让爱常驻我们的心间。让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让爱伴随孩子们成长。“精彩六年,幸福一生”,我们就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誓言。《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范文5读完了《陶行知教育学》,感觉获益良多。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学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也爱学校,他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发人深思,给我很大的启示。
(9)、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陶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正是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做事能力,教人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陶行知教育文集》的读书心得2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10)、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11)、 就如陶⽼所说:教育的确是⼀门深⽽活的学问,《陶⾏知教育名篇》是⼀本很值得看和学习的⼀本书,陶⾏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它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得更远。
(12)、《教育大数据:开启教育信息化0时代》(读书摘抄)
(1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14)、四是要读教育学和心理学类的著作。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5)、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5陶行知常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而是对学习的伤害。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16)、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纪律,爱里有教育。作为现代的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能去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17)、《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书摘抄)
(18)、有个男生他叫李程雨,他是班上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弯着腰,不抬头,小眼睛滴溜溜乱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老师写一举一动。作业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课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怎么办?我不能让他在我的手下变成问题生。我的语文课上,我故意走到他的座位边,暖暖地看上他一眼。他显得更加羞涩了。我又轻轻地推一推他的脊背,他把腰挺直了。可是,过不了一会儿,背又塌了下来。我一次又一次不经意地走过的他的座位,一次又一次爱抚他的头颅,并投以鼓励的目光。他的背直了,眼睛睁开了,第一次把目光,属于他的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欣喜若狂,我给他示范汉字的书写,我帮他擦去错误的答案……他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虽然比不上曹文奥的书写和成绩。相信,他会越来越棒。因为有爱的浇灌,小苗的成长会更加茁壮。
(19)、国外教育名家如夸美纽斯(捷克)、洛克(英国)、皮亚杰(瑞士)、尼尔(英国)、布鲁纳(美国)、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杜威(美国)等。
(20)、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陶行知文集经典段落
(1)、五是要多读教育类报刊。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权威教育报刊等,这些报刊及时刊登国内外最新教育政策、教育动态,以及全国各地的治校办学、教书育人先进经验做法,对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3)、《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读书》《随笔》《世界知识》《美育》等杂志类17种。
(4)、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5)、李镇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他爱好读书,博览群书,几年前他公布了自己的读书篇目,其中《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史记》《古文观止》等古典类24部;
(6)、生命是一段旅程,不管路途开满鲜花还是布满荆棘,走或不走,时光都会将你带到尽头。用欣赏的姿态对待人生,就会发现生命原本是这样美好。教会学生拥有欣赏生命的态度,所有的教师都对此负有责任。
(7)、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法)卢梭《爱弥儿》
(8)、园所报送30份以上,为指导者颁发“优秀指导奖”证书,为组织者颁发“优秀组织奖”证书,赠送幼芽早教APP园所2600课程点卡。
(9)、方向正确是行动正确的前提,否则一切努力都等于零。
(10)、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1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渗透陶行知思想,那么会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添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篇4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深深体会到“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12)、《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读书摘抄)
(1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14)、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些难解的宏大命题下,还有无数具体细微的话题,正急迫地等待着我们作出答复。这个答复,不应该是空洞乏味的阐释、晦涩艰深的教条,也不应该是坐而论道的清谈,更不应该是不负责任的敷衍、喋喋不休的抱怨。它必须于教育者自觉探索的行动,于鲜活的教育实践,于生动的一线课堂,更于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和体验。作为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肖川教授认为作为教育者,需要勇敢、坚毅和严谨;怯不从教,懈不从教,苟且不从教;更需要明确的是为何而教。作为现代的教育者,只有确立“为幸福人生而教为自由社会而教”才是教育正当的价值追求。
(15)、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
(16)、导语:人人都说,书是人类一辈子的伴侣和朋友。下面是我收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篇1教育类的书籍,对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假期骨干教师培训时,我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一书,我坦言自己以前对陶行知先生其说知之甚少,对“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不配在中国做教师。”的说法曾经表示过不屑,从教二十年了,自认为对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辞劳苦,不也做的好好的吗?可是读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给我点亮了一盏心灯。当通过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他所创立的经典教育理论时,不仅被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深感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17)、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18)、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19)、看到这儿,我不禁对丁校长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对于村民们乱倒垃圾的行为,他既没有抱怨,抱怨他们素质差,不懂得讲卫生,也没有在那里竖一块“此地禁止乱倒垃圾”的牌子。他采用的方式是别人倒我就扫,正是这种无声的举动影响了村民,使他们自己在内心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后来形成了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情形。
(20)、在我看来,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一定包含着爱、感恩、忏悔、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自由与自主,这也正是教育的精神元素。而精神,正如陶行知所说,“如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的教育区别于一切在形式上貌似教育的劣质的假教育。
5、陶行知全集摘抄
(1)、“法治”校长即靠法规和制度去管理,学校基本上运转有序,但缺乏人文关怀;
(2)、接纳学生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信心,要善于用各种机智方法作一些引导和启示。即使学生是在回答不下去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相信在下一次回答中成功,尽力避免“后进生”在公众场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等公共场合,还渗透到日常与学生的随意接触中。通过平时的拉家常、交流信息,是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能体会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还能揣摩教师的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非言语行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他们都会有特殊的涵义。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好久没有对我微笑了,也没有提问我了,是不是由于我那次迟到了。老师,我一定向鲁迅先生学习,保证以后天天早到校。”其实,我不是故意不理他。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都是很大的,这需要我们时时保持一份爱心,去接纳、关心每一位学生。
(3)、 疫情期间,我读了《陶行教育名篇》,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调整和改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还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5)、学科专业类的书是教师首先要多读的。只有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宽广深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厚积薄发、挥洒自如、精准施教。
(6)、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
(7)、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陶行知文集》读后感(2)暑假里,我捧读了《陶行知名篇》一书,总能感到似有一位老人在向我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书中陶行知以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或者娓娓道来,或者一脸严肃。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徜徉在教育界泰斗陶行知著述的理论海洋中,我感触颇多。
(8)、大自然是我们乡村幼儿园的宝库,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资源,是幼儿用来发现美、创造美的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途径。从各式各样花草树木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从沙、石、泥土到四季的农作物,一个个有趣的艺术活动应运而生。例如:乡村的稻田就成了孩子们的天然游乐园。在稻田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收割稻子、尝试用各种工具打稻谷、运输到粮库、制作稻草玩具,孩子们用这些自制、自然的稻草作品创造出了舞草龙、拔河、跳长绳、草垛跳跃、踢草球等丰富的体育游戏;除了收割,孩子们在稻田里放飞自我:或自由奔跑、或结伴捉虫、或写生、或玩草房、或踢球、或和家长一起烤红薯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孩子们对下一季的无限憧憬。教师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展贴近自然的各类活动,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9)、园所报送20份以上,为指导者颁发“优秀指导奖”证书,赠送幼芽早教APP园所1600课程点卡。
(10)、《走红思维:12条个人品牌突围法则,掌控人生的不二利器》(读书摘抄)
(11)、从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来看,教师读书选择要从两个角度来权衡。
(12)、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话》
(13)、《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读书摘抄)
(14)、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与社会合作的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因此,在今天唤醒和强化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方向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5)、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前苏联)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16)、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7)、对学生没有爱,即使教学也没有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用心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18)、良好的师德风范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
(19)、《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读书摘抄)
(20)、 崔 群 侯东丽 刘 婷 董艳利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2)、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
(3)、“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陶行知文集》读后感(4)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4)、本人从一般教师到考入教育局工作,从一般职员到科长,从教研室主任到副局长,从副局长到校长,一路走来,大多是通过公开考选实现跨越的,而之所以每次考选都能胜出,主要得益于读书、写作、思考、研究,最终取决于读书。
(5)、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
(6)、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人类核心价值的浸染,重视理智训练,重视充分和得体的自我表达;好教育也包括学习内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的,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是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的;好教育还包括教育过程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如果学生处于一种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就更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并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对于学习的激情,校园生活是能够令人沉醉与怡然的。
(7)、《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书摘抄)
(8)、《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北京十一学校变革启示录(读书摘抄)
(9)、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10)、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11)、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他当年倡导的教育的国民性、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生活性、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创新性,与现在的素质教育如出一辙。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照当前的教育现状,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张扬“人”的大旗,以完善人自己为目的,以提升人的价值为目的,以“立人”为本,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12)、红烛的风采在于燃烧中兑现自己的价值春蚕的意蕴在于羽化时超越重生的境界
(13)、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适度教育更是要求我们对待后进生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淳朴、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15)、西方谚语说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是啊,谁不是在错误中思考、成长?谁不是在历练中去伪存真?我们只有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培养出大同与大不同。才能培养出有信仰、有担当,有态度、更有温度的真性情,正像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说的,要使人成为人!
(16)、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17)、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探知能力,深入而实际地生活,勇于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并且创造美。同时,老师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心灵。”
(18)、《影响力方程式:如何为自己代言》(读书摘抄)
(19)、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20)、我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
(1)、经典文章、篇目、章节需要背诵。像《论语》,像唐诗宋词元曲等,能背诵的越多越好。多背多记,对启迪人的语言思维、提高人的表达能力、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