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的名言是精选94句文案

名言警句 编辑:
导读魏征的名言名句镜子 1、魏征名人名言的句子 (1)、贞观十七年(643年),63岁的魏徵病死,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在此基础上,唐朝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

魏征的名言名句镜子

1、魏征名人名言的句子

(1)、贞观十七年(643年),63岁的魏徵病死,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在此基础上,唐朝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2)、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3)、格言大意: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4)、格言大意: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宝贵,而一寸金子也无法买回一寸的光阴啊。这句话常被用于强调时光容易流逝,我们在生活中要惜时如金。

(5)、格言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这段话深刻地揭示,艰难困苦的逆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增长才干,成就未来的大事业。

(6)、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名言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7)、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8)、格言大意: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9)、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有余。

(10)、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1)、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2)、克雷蒂安的成功之道在于不树敌、肯助人,有“宰相肚里可撑船”的胸襟。1993年保守d在大选中惨败,失去***宝座的保守d***坎贝尔难辞其咎,被迫辞去d***职位。赢得胜利的克雷蒂安***给失去栖身之所的这位昔日对手,拨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让她从容整理文件。

(13)、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1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15)、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16)、视频讲座||高考语文重点专题复习视频(集锦)

(17)、合集||央视《经典咏流传》(三季全140首经典)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9)、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20)、诚信说话话动听,诚信办事事必成,诚信做人人受敬。

2、魏征的名言是

(1)、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2)、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3)、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5)、格言大意:***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负有责任。这句话号召人们以天下为己任,一旦***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奉献个人的力量乃至生命。

(6)、格言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句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7)、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难尽。《旧唐书·李密传》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行!(罪大***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0)、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1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2)、格言大意: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13)、地洼下,经典语句,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5)、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

(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7)、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18)、长孙皇后见他怒发冲冠暴躁如雷,心里思索——谁能令堂堂天子发怒到如此地步还不被立即处斩?只有魏征办得到。

(19)、“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意思一样。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3、魏征的名言警句

(1)、贵不与骄期而骄自来,富不与奢期而奢自至。——《旧唐书·魏征》

(2)、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3)、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4)、格言大意:立志应当崇高远大。这句话意在鼓励青少年放宽眼界,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5)、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

(6)、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7)、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8)、所以,唐太宗也是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地治理***。有一次魏征激烈进谏,把唐太宗气得半死。太宗皇帝气冲冲地跑回他的寝宫,边走边喊:“会须杀此田舍翁!”

(9)、“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10)、一方面因为魏征的忠诚,舍己为国,一方面因为唐高祖听从进谏

(11)、格言大意: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这句话强调,讲究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依赖,从而结交下真正的朋友。

(12)、格言大意: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13)、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14)、格言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15)、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我有一***,又何毁焉?

(16)、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17)、人的眼睛是向外长的,但缺少自知之明,缺少一面镜子

(18)、格言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这两句诗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勤俭和奢侈关系到***兴亡的教训,成为警世名言。

(19)、此句出自李世民,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0)、格言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4、魏征的警句

(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2)、格言大意:一句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车去追也难追回。这是对信守承诺的形象说法。一个人,一旦对别人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有责任去兑现。

(3)、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4)、格言大意:做好事要积极参与,对坏事要避而不做。这句话强调,做人不仅要是非分明,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力做好事,永远不做坏事。

(5)、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莎士比亚

(6)、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

(9)、格言大意: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10)、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11)、格言大意:以铜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朝代兴衰的规律;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这其中,“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对于***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13)、白话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的原因。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14)、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15)、格言大意: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16)、贞观元年,李世民任帝位,任魏征为尚书左丞。 李世民有志要造就唐朝盛世,多次召见魏征问得失,魏征直言,一共上谏了二百多次,李世民也欣然接受。 贞观三年,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加朝政。 魏征上奏把古籍分成四部分,并要求校对这些古籍。 李世民对魏征说:“君主怎么能分辨是非? 你怎么愚蠢? ”。 魏征说:“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分清是非,过于偏信别人的看法会造成混乱。 从前帝尧可以广泛听取民众的情况,只要有***事就能及时掌握。 隋炀帝因过度迷信虞世基,死于扬州彭成阁的兵变。 ”

(17)、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19)、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曹植

(20)、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5、魏征说的名句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格言大意:两只手臂和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这段话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3)、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4)、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8)、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

(9)、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疲。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10)、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11)、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12)、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13)、格言大意: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自己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为人较粗犷,但却有“闻过则喜”的好品质,所以孟子用这句话赞美子路。

(14)、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