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释
1、孔子名言理解
(1)、(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4)、(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5)、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8)、(翻译)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9)、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10)、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1)、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12)、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13)、(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4)、(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15)、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6)、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17)、·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释义: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19)、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20)、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2、孔子的名言与名言解释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4)、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5)、(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9)、(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0)、《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1)、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3)、(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4)、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17)、·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18)、(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3、孔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3)、(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7)、(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8)、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9)、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10)、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12)、·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13)、(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4)、(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15)、(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1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与人为善”的大道。
(17)、(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孔子名言解释含义
(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6)、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0)、(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1)、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12)、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4)、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5)、(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16)、·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1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保持自得其乐。
(18)、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1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9)、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20)、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5、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与启示
(1)、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3)、(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4)、(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仁德,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
(5)、(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7)、(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8)、(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9)、(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0)、(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1)、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12)、(《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4)、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5)、(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6)、(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8)、(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
(19)、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